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育学考试全面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21659596       资源大小:33.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学考试全面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1、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何趋势?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许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现在世界上2/3以上的国家实行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的,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二战后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4) 高

    2、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步发生变化。在形式上、内容上、入学目的和考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正在缩小,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现实,这就要求各国的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增加学制、学位、学分等的互通性。2试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1) 教育的终身化。终生教育是适应

    3、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2) 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的中青年都脱除文盲运动。(3) 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追求教育的自由化。(4) 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

    4、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2、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1、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1)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5、(3) 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2、为什么说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1) 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程,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2) 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3) 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1 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

    6、,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 政治经

    7、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学校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籍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2 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取决

    8、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的条件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出现新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由此,促进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改进与更新。同样,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等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发展水平。(4)教育相对独立

    9、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培养人的劳动能力,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劳动力,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 试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到他们对教育内容、方法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也会影响到他们对

    10、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教育过程中教育机制的设定。(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一方面,科学发展正日益揭示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使教育活动遵循这种规律;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使教育对象得以扩大,促进了教育数量的发展。(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教育内容的记载与表达方式,教学用具与器材的制造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作用。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因为它是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教育作为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其作用一方面在于科学的继承与积累,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加以总结和

    11、系统化;另一方面在于科学的扩大再生产,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传授给新的一代,使他们又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生产出更新的科学成果。(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科学的体制化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最初很多科研机构是建在大学里的。(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从事着直接的科研工作,这在高校里尤为突出。(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上应用技术化的要求,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科学技术的成果。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

    12、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在:第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第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前后相邻的阶段进行有规律的更替,前一个阶段准备了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第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第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存在着个别差异。第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心理机能

    13、和生理机能之间存在互补的可能。2.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3.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4.教育怎样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1)要不断提高人们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

    14、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2)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3)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技能;(4)应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而不应该由知识反过来奴役人。第四章 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2、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3、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15、,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1.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而教育目标则是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2)教育目的必须集中反映时代、社会和个体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的体现,具有终极性;教育目标则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教育活动的具体努力方向,具有多样性。(3)任何终极性的教育目的都必须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教育目标才能避免流于空泛;而每一个具体的教育目标如果不与教育目的相联系,则具体的教育目标就会失去其意义

    16、和存在的价值。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是:(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3.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有哪些要求?(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的感受

    17、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分辨美与丑、文与野、优与劣的能力,具有区分美的程度和种类的能力;(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4.怎样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

    18、育的根本区别所在。1.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19、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才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的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2.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

    20、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名词解释:1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2、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

    21、族素质的使命。1. 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2)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第一,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第二,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2教师职业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职业?()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承担教化任务的是教师,他们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向年轻一代

    22、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他们的行为品格,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体的素质,实现个体的社会化。3教师的教育能力对教师的语言表达提出了哪些要求?()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要求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独特风采;()不仅要善于独白,还要掌握对话艺术;()在对话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的谈话做出迅速而有针对性的语言反应;()在对话中,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完整、准确地表达思想,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试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道者角色。一般来说,

    23、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处于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以特定的方式启发年轻一代的智慧,使他们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建设者。(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4)管理者角色。教师肩负着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职责。(5)父母与朋友角色。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朋友,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6)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要不断创新。试述教

    24、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第二,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第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第四,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

    25、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第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第三,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3. 试分析师生关系的性质。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证。师生关系的性质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理解:1、师生在教育内容教学上的构成授受关系(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

    26、,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在这种授受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教师的教育影响只有经过学生的选择、内化后才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实际的作用。(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他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应该互相尊重,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27、。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朋友式的帮助与信任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1)师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教师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第六章 课 程1、课程“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持指某一门学科。2、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计划及其实施实际达到教育目的的程度的价值判断活动。3、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

    28、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4、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简答题:1.教学目标有哪些特征?()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具有灵活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2.什么是课程设计,其意义如何?()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计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程或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课程设计的意义:第一,从课程设计活动中可以产生全新的方案,从而导致对师生的双边活动具有深远意义的课程改革。第二,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或重

    29、新组织,其中并不增加新的东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各要素联系起来。3.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有哪些基本特征?()强制性,义务教育教学计划不是普通的教学计划,它体现了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因此,具有强制性。()普遍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适用范围要比普通的课程计划宽得多,是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作用就在于充分保证为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打下好基础。4.教科书的编排有哪些要求?()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达要简练、精确、生动、流畅;篇幅要详略得当。()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的字体或符号标出,使之鲜明、醒目。()封面、图表、插图等,要力求清晰、美观。()字体大小要适宜,装订要坚固,规格大小、厚薄要合适,便于携带。5.教科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学考试全面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