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冬至气温跟农历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21698464       资源大小:30.48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冬至气温跟农历Word文档格式.docx

    1、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 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的10天,有的年的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有10天),总称为三

    2、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十天,有时是二十天,而“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 我国农历中“九”是习惯用的杂节,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传较广,它是以冬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节。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它不广为流传,其实“夏九九”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如最能反映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的是最近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的

    3、夏至九九歌,其全文是: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农历中的候应是怎么回事? 候是在24节气之后,我国人民又节气细化为候,是我国农历中的更小的阳历单位; 最早,从立春开始以5天为一候,一年共有73候(最后一候为6天或7天)是一种简单的平候(类似平气); 后来它和24节气相结合便去掉1候就成了从立春开始的72候即“一(节)气管3候”,成为节气的细化单位,这样平气对应平候;以定气对应的平候为半定候

    4、; 古代历法家刘焯提出了定候,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黄道上每隔黄经5度就是1候,而不一定是5天了; 我国现行农历使用定气和定候; 以上各种候虽然不一定都是5天,但“候”作为时间单位就是5天。 我个人认为还有一种“规范候”,就象现在的“旬”一样,一气为三候,前两候为5天,后1候到下个节气日前1日。 候是节气的必要补充,它和24节气一起构成了我国农历中阳历成分,是我国农历中的特殊的太阳历系统,是我国农历的重要思想和我们精神财富。 如何在农历的初二确定本月的大小?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在初二的日落后(傍晚)观察西边的天空有没有很细的月牙出现,如果有月牙出现,则说明初一的日月交朔时刻发生较晚,所以这个月

    5、应较长,是大月为30天; 没有月牙出现就说明初一的日月交朔时刻发生较早,这个就较短,是小月,为29日; 这个方法在大多数都是准确的,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例外; 农历大月时,月亮一般是十六圆(望日),小月时一般是十五圆(望日); 我国古代历算中的“三正”是怎么回事? 我国古代的“三正”一说是夏正(建寅的农历月份,就是现行农历的正月)殷正(建丑,即现行农历的十二月)、周正(建子,即现行农历的十一月);夏正以正月为岁首,殷正以十二月为岁首,周正以十一月为岁首。上述三正实际上是我国周代各诸候国使用的三种历法。 另一说是在历算上有:天正(农历11月,冬至月),是太阳光照量的“最少极点”(冬至点)月,从这个

    6、月起,白天增长;地正(农历12月,大寒月),是气温的“寒极点”,从这个月起,气候就要转暖,人正(农历的正月,雨水月),太阳光照量达到冬至和春分的一半,是气温开始转暖,标志春天的开始。我们现行农历在历算上使用“天正”,在民用年上用“人正”。 中国虚岁与周岁的互换方法是什么?【篇二:冬至】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 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 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 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

    7、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 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后便开始 “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 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我国大部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 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西南低海拔河 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 无冬。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 宋,相沿至今。清

    8、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 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 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 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 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 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空 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 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 庆贺。 冬至的传说: 冬至传说之一 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9、。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 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 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 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 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 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阳 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

    10、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 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方 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 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 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 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 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

    11、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 病。 冬至的习俗 古代纪念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 “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 亡。冬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 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业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 其仪亚于正旦。”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 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

    12、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 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京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 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但民间并不以冬 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 九九消寒 九九消寒图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 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 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阳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 一幅双钩描红书 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

    13、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 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了 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 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觉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然而,不管哪种九九

    14、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台湾民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 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元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15、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现代民俗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如江浙、闽南一带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来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3 传统饮食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

    16、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 北京馄饨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饺子团圆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

    17、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 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湾 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姓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狗肉羊肉相传,

    18、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红豆米饭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3 台湾糯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证待前来

    19、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俗 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苏州冬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保健养身 针灸通穴 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这个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神阙穴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 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过用艾条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把艾条点着后以肚

    20、脐为中心,熏灼肚脐周围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辞 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起居宜忌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好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

    21、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在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5.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由于老人出 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这类病人

    22、一般不出现寒战,但得不拜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此时,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面部肿胀、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因直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篇三:农历与公历哪个准】 农历与公历哪个准? 引言. 1 一、一年的天数 . 1 二、月相 . 2 三、气温与季节的划分 . 3 四、生产生活 . 4 五、后记 . 5 引言 每当我有事情需要翻看日历,常常回想起一个场面: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一个胖胖的中年老师边晃着课本变问“是公历准啊还是农历准啊”,一个少年不假思索的回答“农历!”,其余同学又说“农历”,也有说“公历”,大家都带

    23、着期盼的眼神看老师,老师头也不抬,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当然是公历准”,正当少年准备问为什么,老师已经翻过这页去讲其他了。这就是我上高中一年级地理课上的一幕,十几年来,高中时候的许多事情许多人物我都已经记不清了,可是这一幕在我这里还是历历在目,经久不忘。 按说我是一个懒散而且健忘的人,像这等事情我不应该记得。可能这就叫缘法吧。高中毕业已经十几年了,可是每当看日历就联想到这一幕,促使我潜意识中需要做些什么。只是前些年年少轻狂,只顾自己玩耍,没有定下来仔细考虑怎样做做什么,以至于想起这一幕总是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幸运的是,最近两年空闲时间有了,自己也有一些做事的经验了,所以就留心收集了一些数据和资料

    24、,直到最近,感觉虽然不是很完善,但是是时候为自己心里的疑问还有一点不忿稍作解释一下了。 说明:所用资料全部来自互联网,特别是天气后报网/,和万能的XX。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比公历和农历,准或者不准,数据和资料都会在! 一、一年的天数 XX可知道一个回归年是365.242199074天数,公历一年的天数是365.2425,两者非常接近,这也是格里历(即西历)成为国际通用历法的原因之一。 而农历一年的天数不定,平年全年354355天,闰年全年383384天。我一直以为古代中国历法的制定者太不讲究科学,也太笨了,一年的天数大不了数数就知道了,为什么跟实际的回归年差这么多呢?直到最近,我查阅了二十四史,

    25、才发现我自己大错特错。古代的历法制定者很早就知道每年的天数大概在365天,也就是说,农历的一年天数与回归年不同,不是因为农历的制定者不知道怎么确定一年的天数,而是人为地设置使得天数不一样。暂且放下农历历法中的规定,看看历史上历法制定者所使用的一年天数:汉书“岁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这是366天,后汉书“以周除日,得三百六十五四分度之一,为岁之日数。”这是365.25天。我查阅二十四史的历书记载,发现中国古代对这个一年的天数不是很重视,经常出现的就是365.25天,也就是史书经常提到的四分历(所谓四分,就是三百六十五四分度之一)。按照四分之一的算法,与回归年的天数365.242199074差距就很

    26、小了。 总的来说,以回归年的天数为标准,公历比较准确,农历在这方面略逊一筹。 这里就引申出另一个话题,农历中一年的天数、闰月如何设定?这个问题在后汉书的历书中有这么一段:历数之生也,乃立仪、表,以校日景。景长则日远,天度之端也。日发其端,周而为岁,然其景不复;四周千四百六十一日,而景复初:是则日行之终。以周除日,得三百六十五四分度之一,为岁之日数。日日行一度,亦为天度。察日月俱发度端,日行十九周,月行二百五十四周,复会于端,是则月行之终也。以日周除月周,得一岁周天之数。以日一周减之,余十二十九分之七,则月行过周及日行之数也,为一岁之月。以除一岁日,为一月之数。月之余分积满其法,得一月,月成则其

    27、岁大。月四时推移,故置十二中以定月位。有朔而无中者为闰月。中之始曰节,与中为二十四气。以除一岁日,为一气之日数也。其分积而成日为没,并岁气之分,如法为一岁没。没分于终中,中终于冬至,冬至之分积如其法,得一日,四岁而终。月分成闰,闰七而尽,其岁十九,名之曰章。章首分尽,四之俱终,名之曰蔀。以一岁日乘之,为蔀之日数也。以甲子命之,二十而复其初,是以二十蔀为纪。纪岁青龙未终,三终岁后复青龙为元。 这段详细解释了传统历法中,一年的天数,一个月的天数,闰月的设立方法,具体请参考/p-386191636.html 二、月相 XX可知道月相是指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简而言之,月相

    28、就是月亮的位置和形象。 农历在标示月相这方面可以说是非常实用而且比较准确,像我很小的时候,虽然不懂什么历法,也会念“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即使不懂其他,晚上看到圆圆的月亮就知道是十五了。当然,就如“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农历对月相的标示肯定有不足,但是可以使用农历来预知月相。 公历在这方面可以说完全没有意义。以前我还以为公历也能指示月相呢,现在发现如果以公历来标示月相,会非常混乱,因为不符合实际。下表以每月30日为例,对应农历和月相: 从表中可以看出,公历的30日分别对应的月相是,圆月、上弦月、下弦月,可见如果以公历来推断月相,会显得十分混乱。说道这里,我又想起一个故事:美国总统林肯在1860年上任后不久,受理了这样一桩奇怪的案件:被告的罪名是谋财害命,但是在审讯中,被告口口声声说受了冤枉,而证人却一口咬定他目睹被告犯了罪。 证词是这样的:10月18日晚上11时,我站在一个草堆后面,亲眼看见被告在离草堆西边30米处的大


    注意事项

    本文(冬至气温跟农历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