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22151051       资源大小:368.69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故B正确;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D、氟元素和氯元素核外电子层数不同,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不同周期,故D不正确。故选D。【点睛】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下列有关物质反应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2、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4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月球上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如图是铝、钛、铁三种金属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B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C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答案】A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

    3、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钛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2,表示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铁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6,表示原子序数为26;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故选项说法正确。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B氯原子的M层电子有7个C图中只

    4、有一种金属元素D砷、硒、溴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该选项说法正确;B、M是第三电子层,氯原子的M层有7个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C、图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即锗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D、砷、硒、溴在元素周期表中处在同一行,属于同一周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62019年3月28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召开2019年3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截至27日10时,事故点下风向1公里出现苯超标现象,2公里和3.5公里处各项污染物浓度均低于标准限值。下列有关苯(C6H6)的说法正确的是A苯中

    5、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C苯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1D每个苯分子里含有3个氢分子和3个氧分子【答案】B苯的化学式为,属于有机物。A、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A不正确;B、苯的化学式为,则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C、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故C不正确;D. 每个苯分子里含有6个氢原子和6个碳原子,故D不正确。故选B。7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H2 BH2O CH+ D2H试题分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分子,即H2。选A。考点:物质的构成。点评: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由哪种

    6、微粒构成,其化学性质就由哪种微粒保持。8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B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C“丹桂飘香”可以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蒸馏水与海水中的水的化学性质相同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原子还可以分成更小的原子核、电子,此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不存在氯化钠离子,此选项错误;C、“丹桂飘香”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此选项错误;D、蒸馏水与海水中的水都是相同的水分子构成的,故化学性质相同,此选项正确。9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解的是()A氯原子的中子数是1

    7、7B氯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C当x=8时,该粒子是阳离子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到电子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得: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氯原子核外有个电子层;当x=8时,该微粒是阴离子;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到电子。故选原子的结构10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催化剂只能催化一个化学反应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C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D如果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氯酸钾加热不会分解A、一种催化剂可以催化多个化学反应,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都可以做催化剂,故错误;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错误;C、催化剂能够

    8、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正确;D、不使用催化剂物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例如氯酸钾加热下也能缓慢分解放出氧气,故错误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11已知:2KMnO4K2MnO4+MnO2+O2。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KMnO4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C【答案】F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于氧气是气体,所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反应结束固体的质量等于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和,不再变;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所以氧元素的质量不随反应时间而变化,图像应该是一条平线;二氧化锰是生成物,开始高

    9、锰酸钾分解前,二氧化锰的含量为零,反应中二氧化锰逐渐增多,含量增加,反应结束,含量不再改变;D氧气是反应的生成物,所以氧气的体积起点应该为零。选A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12火箭常用联氨(N2H4)作燃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2NO2X+2H2O则X的化学式是( )AN2 BNO2 CNH3 DN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知,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 在N2H4+2NO2X +2H2O反应中,反应前共有氮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2个;反应后的原子为:氢原子4个、氧原子2个,则2X中含有氮原子4个,故X的化学式

    10、为N2,故选A。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13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 )A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变成蓝色B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有浅绿色沉淀生成C将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A、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铜的活动性比铝弱。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不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错误;B、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错误;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

    11、热的氧化铁生成铁粉和二氧化碳,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正确;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错误。14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B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C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D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A、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错误;B、锥形瓶底放水的原因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错误;C、物质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降低,正确;D、纳米铁粉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12、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气球膨胀,装置冷却后由于消耗氧气,气球又变小,错误。15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是(b时间表示反应已完全)()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用作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化学反应中,氯酸钾的质量在不断的减少(由于氯酸钾在加热时不断产生氧气),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a%)在不断增加,反应结束后就不变了,在没有反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能是零。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16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门捷列夫 B达尔文拉瓦锡 D牛顿A、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错误;B、达尔

    13、文提出了进化论,错误;C、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正确;D、牛顿发现了力学定律,错误。17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A、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装满水,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B、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气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C、用排水法收集,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原试管内的空气进

    14、入集气瓶,故错误;D、用排水法收集O2 ,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可以防止空气的进入,故正确;答案:C。18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序号实验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C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有、无催化剂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AA BB CC DD反应物浓度。故A正确。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故B正确。有、无催化剂。

    15、故C正确。反应物接触面积。故D错误。19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相关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有A B C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该过一段时间才有氧气生成,故错误;二氧化锰在在这个反应中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故正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一段时间才有氧气生成,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氯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的质量减小,根据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可知,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反应停止质量分数会不再变化,正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一段时间才有氧气生成,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断减小,但不会减小到了0,因为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故错误;20研究表明,青少年大量的饮用碳酸饮料易造成身体中钙的流失。这里所说的“钙”是指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物质由元素组成,青少年大量的饮用碳酸饮料易造成身体中钙的流失。这里所说的“钙”是指物质中的钙元素,故选A物质的组成


    注意事项

    本文(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