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边坡勘察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22194664       资源大小:33.21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边坡勘察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J50123-199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4-258-2008)。2.2工作量布置的原则边坡地形测绘(1:500)、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测绘和调查(以1:500地形图为底图)范围包括边坡所处山梁分水岭至坡脚并外延到边坡失稳后可能影响的一定范围。勘探线沿垂直边坡走向进行布设,选择典型剖面布置勘探线,间距在以内。勘探点间距根据现场地形控制在以内。勘探方

    2、法采用地质调绘、钻探取样、标贯、动探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勘察。勘探孔的深度穿过最下一层滑面或潜在滑面,并进入稳定地层。2.3勘探方法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测绘与调查目的、范围为查明边坡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地层结构及水文地质特征等,进行1:500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测绘和调查, 范围包括边坡所处山梁分水岭至坡脚并外延到边坡失稳后可能影响的范围。具体范围为边坡北侧现状铁路至边坡南侧现状公路,东侧以山梁为界,西侧以冲沟为界,南北长约150m,东西宽约200m,面积0.03km2。勘察范围拐点坐标见表2.3-1。表2.3-1 建设用地拐点坐标拐点XY13929175.59737642036.81033929

    3、325.62837642038.94023929223.77537642109.28643929291.27537641957.860测绘内容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宏观地形地貌(地面坡度与相对高差、沟谷与平台)和微观地形地貌;岩(土)体工程地质结构特征,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节理裂隙发育情况;边坡裂缝,包括裂缝分布、长度、宽度、形状、力学属性及组合形态。查明地下水的类型、补给来源、排泄条件,井、泉的分布,地表水入渗情况、产流条件、冲刷作用和地表水的流通情况。测绘方法及要求测绘方法采用布点法及追索法,观测点的定位采用GPS定位。观测点的布置、密度和定位按下列要求进行:在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

    4、性分界线布置地质观测点;地质观测点充分利用天然和已有的露头,当露头较少时根据具体情况布置适量的探井或探槽;地质界线、地质观测点的测绘精度在图上不低于。勘探点测设孔位及标高均采用NTS-352型全站仪进行实地放线测量。孔位误差不超过,高程误差不超过。本次勘察引测点位置由甲方提供,其坐标及标高如下:RE04: X=3929182.247 Y=37642053.338 H=RE05: X=3929945.699 Y=37642296.183 H=坐标系为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RE04位置见工程地质平面图(No.01),RE05距离场地较远。勘探和取样钻探采用XY-150型

    5、工程钻机、钻探采用XY-150型工程钻机、采用干法回转钻进并取土,取样器采用单动双管全断面取样器,取土规格100150mm。取土自地面下1.0m开始,间隔1.5-2.0m取不扰动土样1件至孔底(变层加取),岩石取了代表性岩样。2.4室内试验本次勘察室内土工试验均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进行。物理性质试验所有不扰动土样进行了土的分类指标及物理性质指标试验。试验项目主要为含水量、密度、比重、液限、塑限等。压缩固结试验所有不扰动土样均进行了压缩固结试验,固结试验压力如下表:表 压缩固结试验压力取样深度(m)最大试验压力(

    6、kPa)0.010.0200抗剪强度试验选择2#、7#、11#钻孔部分土样进行天然含水量及饱和含水量条件下的固结快剪试验(cq)。土易溶盐分析对2#钻孔5.0m、7#钻孔6.0m处所取土样进行了土易溶盐分析。岩芯抗压强度试验所取泥岩岩芯试样进行了天然含水量单轴抗压强度试验。2.5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主要完成工作量见表2.5-1。完成勘探点11个,其中取土钻孔4个,深度为10.030.0m;标贯孔5个,深度为10.028.0m;鉴别孔2个,深度为10.0、23.1m。合计钻探总进尺211.10m,共采取不扰动土样10件,扰动土样2件,岩石试样10件。各勘探点类型、深度及平面位置详见工程地质平面图(

    7、No.01),勘探点完成工作量详见勘探点一览表(表2.5-2)。表2.5-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序号勘察工作内容单位完成工程量1:500地形测量km20.03200剖线测量km0.176鉴别孔m/孔33.10/2取土钻孔80.0/4标准贯入试验孔98.0/55地质调绘面积6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组1078件9标准贯入试验次15动力触探试验m12.5表2.5-2 勘探点一览表勘探点编号类型坐标孔口标高(m)深度取样件数标贯动探水位不扰动(件)扰动岩样(件)(次)标贯试验孔3929218.1537642026.24657.4620.002.0未见3929231.0237642019.21657.123

    8、0.003929247.9437642010.28650.003.13929263.9137642001.77642.9115.003929286.6837641989.63631.4110.001.83929209.2737642070.79658.161.73929225.8737642062.00657.4325.003929243.7437642052.19656.6128.003.93929260.1337642043.5823.103929277.1337642034.45635.00113929293.9237642025.85632.07合计211.103自然地理概况3.1交通

    9、位置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端,阳城地处太岳山脉东支,中条山东北,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的西岸。地理坐标在东经112一11237,北纬35123540之间。县境南北长约54公里,东西宽约53公里。阳城县东与晋城市郊区为界,北与沁水县为邻,西南与垣曲县接壤,南与河南省济源市相连。勘察区位于阳城县北留镇,交通便利。3.2区域地形、地貌阳城县境的东部、南部山体属太行山南支;西部、西南部山体属中条山支脉;北部山体属太岳山脉。总体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北部高而中间低,西北部高而东南低。北部地区由砂页岩组成,由于风化剥蚀作用,形成山梁平坦、山坡平缓、河谷宽阔的地形,山顶高程一般为左右,相对高差100500m,

    10、属剥蚀中低山区。东部地区沿晋获断裂带山脊隆起呈串珠状分布,山顶高程约,相对高差约,属剥蚀溶蚀中低山区。西南部由元古界安山岩、石英砂岩等组成,地势高耸,切割强烈,山坡较陡,最高峰舜王坪海拔,相对高差左右,属剥蚀侵蚀中高山区。南部地区由寒武奥陶系灰岩组成,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高程为10001800m,相对高差100800m,属剥蚀溶蚀中山区。中部丘陵区高程为500800m,相对高差100300m,河谷地段地形切割强烈,河流堆积阶地不发育或零星发育,第四系堆积厚度一般不大于。3.3气象、水文气象阳城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较为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受东南亚季风气候影响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

    11、,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压气流控制,雨雪稀少寒冷。据阳城县气象站观测资料,阳城县多年平均(19562005年)气温为,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无霜期为180天左右;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蒸发皿);多年平均降雨量,最大年降水量为(1958年),最小年降水量为(1965年),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份,占全年的60%以上;多年平均日照时间2481.5h。年主导风向明显,春夏多为东南风,秋冬多为西北风。水文阳城县河流均属黄河水系,西起索泉岭,东至三盘山为一地表分水岭。分水岭以北的河流呈树网状收敛于沁河,主要有获泽河、芦苇河及西冶河。分水岭以南的河流穿越于深山沟壑间,坡陡流急,暴涨暴落,属暴雨型山区河流,均

    12、进入河南省汇入黄河,主要河流有次滩河,盘亭河、南门河,秋川河、石圈河、蟒河等六条小河。勘察区附近无河流分布。4区域地质概况4.1地层岩性阳城县地层发育较为齐全,由老至新有前寒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及第四系地层。前寒武系前寒武系主要分布于阳城县小圈坪、杨柏、横河、桑圆河、李疙瘩一带,包括太古界、下元古界及长城系地层,主要岩性为砂岩、片麻岩等,为区域盖层的基底。寒武系()下统(1)分布于阳城县口河、秋川河、蟒河一带,主要发育馒头组,为一套潮坪环境形成的灰岩、砂泥岩组合,厚度为5060m,与下伏长城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中统(2)分布于阳城县口河、下槐树、后老龛、蟒河及沁河下游一带,

    13、毛庄徐庄组为一套碳酸盐岩鲕粒、潮坪环境形成的灰岩、泥岩组合,厚度125155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张夏组为一套局限开阔台地沉积环境形成的碳酸盐岩地层,底部为薄层状泥质灰岩夹页岩,下部为微晶灰岩,上部为厚层状鲕粒灰岩、鲕粒白云质灰岩,近顶部为鲕粒白云岩,厚度一般为110200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上统(3)分布于阳城县下槐庄、寨凹、南门河、蟒河及沁河下游一带,包括崮山组、长山组和凤山组,为一套局限台地、台地潮坪沉积环境形成的碳酸盐岩白云岩化地层,厚度为163208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奥陶系(O)下统(O1)奥陶系下统以冶里组(O1y)为主,分布于阳城县下槐庄、南门河、蟒河及沁河下游

    14、一带,岩性为厚层状细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燧石白云岩,厚度2839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中统(O2)主要分布于阳城县后庄、董封、窑河、凤山岭一带。有下马家沟组(O2x);上马家沟组(O2s);峰峰组(O)。阳城县境广泛分布的石炭系、二叠系及第四系地层,主要包括石炭系(C)太原组、山西组地层,二叠系(P)上、下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地层,三叠系(T)刘家沟组、和尚沟组和二马营组地层,以及第四系(Q)大墙组、离石组、马兰组、峙峪组及汾河组地层。4.2地质构造与地震地质构造阳城县地处吕梁太行断块与豫皖断块交接地带,以横河深断裂和晋获大断裂为界,东部属太行山块隆,西部属沁水断坳,总体倾向北西,倾角41

    15、2,以单斜构造为主,局部发育宽缓波状褶皱;西南部属中条山块隆,出露地层为前寒武系地层。区内构造发育,主要构造形迹有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三组,属于燕山期以来构造。地震据有史料记载以来,本区未发生过强烈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勘察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4.3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及分布规律阳城县境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及其分布埋藏和运动条件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气象水文等因素制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按含水介质类型可以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碎屑岩

    16、类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层间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及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四大类。第四系孔隙水第四系孔隙水的埋藏和分布与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分布有关,区内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分布面积不大,主要沿沁河,芦苇河,获泽河,涧河等河床呈条带状分布。含水层由砂砾石组成,一般为510m,赋存于其中的孔隙水除接受大气降水和河水补给外,往往还接受河谷两侧基岩地下水的补给,其富水程度与含水层厚度和岩性有关,矿化度常小于500mg/L,属HCO3-CaMg及HCO3SO4-CaMg型水。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阳城县的中部地区,主要含水层是厚层砂岩,受其间所夹泥岩,页岩影响,因此多为层状含水系统。其富水性强

    17、弱主要取决于裂隙和岩溶的发育程度及其埋藏条件。该类水水量,水位随季节变化。裂隙水动态随季节性变化,水质类型一般为HCO3Mg型、HCO3-Ca型水,受采煤排水影响,个别为SO4HCO3-CaMg型水,总硬度232.05357mg/L,pH值7.17.6,矿化度300500mg/L。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层间岩溶裂隙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阳城中北部地区,以层间石灰岩的岩溶裂隙水为主,砂页岩裂隙水次之,含水岩组主要为石炭系太原组底部的K1及K2灰岩,厚度一般为1214m,其下部的煤层和页岩起着相对隔水作用,对地下水运动及富集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中寒武统岩溶裂隙含水岩组:该含水岩

    18、组分布于县域的南部,主要由张夏组灰岩、鲕状灰岩组成,总厚度235355m。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水,矿化度290mg/L。中奥陶统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奥陶系中统碳酸盐岩含水岩组为阳城县最重要的含水岩组,总厚度306440m,分布广泛,岩性以灰岩为主,质地较纯,岩溶发育,多见溶洞、漏斗、悬谷、落水洞及溶蚀洼地等,其富水性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不均一。地下水补、径、排条件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补、径、排条件较简单,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其次为河流侧向补给及灌溉回归水补给;排泄方式则以人工开采及潜水蒸发为主。碎屑岩类裂隙水由二叠系砂岩、石炭系砂岩、泥岩夹灰岩组成的山地,地层平缓,含水层

    19、与隔水层相间分布,在接受降水补给以后,一部分补给到风化裂隙带,一部分补给下部岩溶水,其它以裂隙下降泉的形式流出地表,形成基流。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层间岩溶裂隙水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岩性为砂岩及灰岩,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上覆含水层补给,排泄方式以小泉小水为主,目前状态下,以采煤排水为主要排泄方式。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阳城县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属延河泉域岩溶水系统。延河泉域岩溶水系统是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具有独立的补、径、排系统延河泉域岩溶水系统。5勘察区工程地质条件5.1地形地貌勘察区原地貌属于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后经过人工回填形成现状地形地貌,地表植被不发育,以杂草、灌木为主。该

    20、段边坡地貌形态呈陡坡状,坡面为陡坡,坡面坡度为2340,边坡走向为东南-西北向,总体倾向332;坡顶地形基本平坦,地面标高大体介于656658m之间;坡脚标高大体介于631632m之间,局部受到铺设供热管道人工开挖形成凹坑,坑底标高在627.5m左右。整个勘察区高差在30.5m左右。边坡整体地形、地貌特点见图5.1。图5.1 边坡整体地形地貌(镜向北)5.2地层时代及成因类型根据野外调查及钻探揭露的地层和堆积物沉积韵律特征,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及成因类型,地层由新到老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2ml),二叠系下统(P1)沉积岩。岩性主要由素填土、杂填土、泥岩等组成。5.3边坡岩土构成及岩

    21、性特征根据外业掘探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在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岩土可划分为3层,现依层序分述如下:第1 1层:杂填土(Q42ml)杂色,物质成分包括砖块、混凝土桩头、灰渣、炉渣、塑料袋等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结构松散,土质不均,回填时间久远。勘探揭露厚度2.58.2m。第2层:素填土(Q42ml)褐红色,岩性主要为粉质黏土,含云母、氧化铁、氧化铝、大量泥岩碎块、少量砖屑、零星砖块等,可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具中压缩性,土质不均,回填时间久远。勘探揭露厚度5.313.0m。第层:泥岩(P1)灰色,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强风化,岩芯破碎,质量基本等级为级, RQD在510。

    22、第层:灰色,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中风化,岩芯较破碎,岩芯多呈短柱状,一般柱长515cm,最长20cm,质量基本等级为级, RQD在2550。以上各层空间展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No.02No.3)及钻孔柱状图(No.4No.6)。5.4勘察区地质构造特征勘察区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基本呈一单斜构造,岩层产状532,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勘察区及其附近未发现断层、强烈褶曲及岩浆活动。裂隙构造在滑坡区较发育,是区内主要结构面之一。根据对边坡周边出露的二叠系下统(P1)泥岩中的节理裂隙的统计结果,泥岩中主要发育有14566、2874两组优势构造节理,均属于压性构造裂隙,呈闭合

    23、状,其中145裂隙条数平均为3条/m,裂隙无胶结,结合一般,贯通性好;28裂隙条数平均为4条/m,裂隙无胶结,结合一般,贯通性好。岩层基本为薄层状构造,在构造节理和风化裂隙的共同作用下,边坡岩体结构较破碎,边坡岩体类型为类。5.5勘察区水文地质特征本次勘察勘探点均未揭露地下水,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6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分析6.1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原则 对沉积时代相同的层位具有相同工程特性的指标作为同一工程地质统计单元体。 单元体中透镜体指标不参与统计,对过于离散及有明显异常的指标统计时舍去。 各项指标统计值一般提供范围值、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统计频数,若子样少于

    24、6个,只提供范围值、算术平均值及统计频数。6.2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分析与选用本次勘察所取探井土样质量等级达到级,在选用各项指标时应根据指标性质,按不利组合进行选用,当统计子样大于等于6时,采用下式对平均值进行修正后作为标准值使用;当统计子样小于6时,采用最大或最小平均值或根据经验进行修正后使用。修正公式如下:式中:k 岩土指标标准值;m岩土指标平均值;s统计修正系数;n统计频数;变异系数;按不利组合取“+”号或“-”号。统计修正系数也可按经验采用。6.3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结果各层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附件检测试验报告(土工试验),检测报告(岩样),土体分层统计结果见表6.3.1。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分层统计结果见表6.3.2。岩石抗压强度指标分层统计结果见表6.3.3。表 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分层统计结果表层序名项 称目含水量(%)湿密度0(g/cm3)干密度d孔隙比e饱和度Sr(%)压缩系数0.1-0.2(Mpa-1)模量ES0.1-0.2(Mpa)液限WL(%)塑限WP(%)塑性指数Ip液性IL2最大值24.31.981.620.79790.70.368.8130.718.112.6


    注意事项

    本文(边坡勘察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