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京语文高考真题Word格式.docx

    • 资源ID:22616002       资源大小:28.67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京语文高考真题Word格式.docx

    1、A.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B.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C.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D.人工智能是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B.“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C.“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D.图灵和希尔勒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3.根本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表现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能力。B.联结主义学派和符号主义学派都认为应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C.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应把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作

    2、为研究的内容。D.三个学派对“智能”的理解不同,因而他们的研究思路也不同。材料二2018年5月,谷歌Duplex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个消息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当机器人越来越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自动驾驶汽车依靠的是人工智能“大脑”,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较相似的案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当遇到完全陌生的情景时,汽车仍然会进

    3、行搜索,即在“大脑”中迅速搜索与当前场景相似度大于某个固定值的过往场景,形成与之对应的决断。如果计算机搜索出来的场景相似度小于那个值,自动驾驶汽车将随机选择一种方式处理。那么,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伤害了人类,谁来负责呢?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将人工智能体作为行为主体对待。因为“主体”概念有一系列限定,譬如具有反思能力、主观判断能力以及情感和价值目标设定等。人工智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它所表现出来智能以及对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和遵循,是基于大数据学习的结果,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人工智能体不可以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以上述自动驾驶汽车为例,究竟由人工智能开发者负责,还是由汽车公司负

    4、责甚至任何的第三方负责,或者各方在何种情形下如何分担责任,应当在相关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制订商业合同进行约定。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所谓“奇点”就是指机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

    5、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取材于芮喆等人的文章)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6、分)A.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言论。稽,考证。B.进退维谷:进退两难,很难做出选择。C.袖手旁观:置身事外,不提供帮助。D.未雨绸缪:比喻虽然事情不会发生也要做好准备。5.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根据情景的相似度进行决策。B.人工智能体的“智能”和人类的主观意识相同。C.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总有一天会到来。D.在任何情况下,机器都应该服从人的一切命令。6.根据材料二,下列现象属于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是(3分)A.经常使用“健康手环”来检测自己的运动健康状况。B.工作繁忙无暇做家务,购买智能产品帮助清扫房间。C.出行全依赖手机导航,丧失了应有的路线识别

    7、能力。D.从事某一职业过久,习惯了用行业思维来思考问题。7.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5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2题。(共19分)(1)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

    8、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

    9、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取材于吕氏春秋)【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不胜月 时:季节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 戚:为悲伤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一同、都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行:行为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故善日者王 王者敬日 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不可胜

    10、日志也C.此之谓也 若白垩之与黑漆 D.察其秋毫 其人拜之以牛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事之至也数小事出现得很频繁B.大荒者亡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C.霸者之善著焉霸主的功业很显赫D.赐失之矣赐,你丢失了机会啊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12.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请根据要求作答。(6分)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2-5字)(二)根本要求,完成第13题。(共5分)13.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

    11、【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1】斯:就。【2】兼人:勇于作为。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共12分)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

    12、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

    13、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15.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式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16.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17、在横线出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

    14、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母_, _;祖母无臣_,_。古人送别,常在渡口码头。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_,_。你所在的中学举办隆重的校庆典礼,邀请了很多的校友、家长参加。你作为学生代表向来宾致欢迎辞,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金秋十月,天高云谈,今天大家齐聚一堂,真可谓“_,_”。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校同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水缸里的文学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

    15、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为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个河蚌。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

    16、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

    17、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对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

    18、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我童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

    19、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时则碎若游丝,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明。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这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

    20、演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使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迹。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

    21、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取材于苏儿的同名散文)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 雄踞:颇有气势地蹲坐。B.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 热烈:热闹,眼花缭乱C.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正规:与想象的标准吻合D.卖弄泛滥的情感 泛滥:过度,不加节制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员”,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个了不起的重要角色。 B.文章第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理的不理解。 C.第段承接上文,从

    22、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D.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因为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20.文章第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1.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2.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阅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五、本大题共2小题,

    23、共60分。23.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字左右。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字。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符合人物特征。24.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请以“新

    24、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做答无效)答案简答题 1. A 2. B 3. B 4. D 5. A 6. C 7. 7.(1)对“何为智能”的不断思考、解答,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20世纪中叶出现“机器思维”,图灵测试提出机器具有智能的标准,20世纪80年代,希尔

    25、勒用“中文房间”实验,反思“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不可能。不同学派对“何为智能”的不同理解,深化着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2)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通过图灵测试,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更深入的思考。人工智能开发中的伦理挑战,人类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担忧,机器人三大定律等逐渐深化了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8. D 9. C 10. D 11.11(4分)(1)大德轻如鸿毛,可人们很少能够举得起它。(2分)(2)不领取赎金,那么就再也不会有鲁人赎人了。12.12(6分)(1)第一则中心句:第二则中心句:(2)第一则标题:积微者速成。理由:开篇提出“积微”的重要性;然后分析原因小事之至数,其为积也大;然后以王者、霸者为例说明积微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积微者速成。第二则标题:察其秋毫。第一段以治乱存亡为例指出中心论点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第二段列举子贡和子路的不同做法以及孔子的相应评价,说明孔子能够“见之以细,观化远也。”(2分)13.13(5分)孔子答子路: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要多请教父兄。(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语文高考真题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