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兰溪五中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22660961       资源大小:31.5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兰溪五中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1、总理温家宝昨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赤资推行10项扶持粮农的措施。食品价格已经成为中国等多国通胀的火车头。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去年相继发生的“天安舰”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并导致半岛紧张局势升温,是美、日等国煽阴风点鬼火的结果,也为美国借机将舰队开进黄海创造了机会。B房价调控总是在需求上打转转,一边号召大家租房,一边抑制多套住房,殊不知两者是互相矛盾的,以至于在需求上所做的调控文章难免扬汤止沸。C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就在“富二代”“官二代”风靡网络,引发无数热议的同时,演艺圈里的“拼爹”游戏也风生水起。D城镇建设既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长远方向,也要考虑历史形成的客观

    2、事实,因此实际推进过程中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地去做。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灾难性地震发生后,虽然东京陷入交通瘫痪,通讯不畅,但人员的避难和疏散过程并未造成伤亡和明显混乱。B.美国前总统布什称本拉丹被击毙是“重大成就”。前总统克林顿也说,本拉丹的死对全世界渴望和平、自由和合作的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时刻。C.这位前世界冠军说,当今乒乓球技术飞速发展,世界一些顶尖选手的实力非常接近,决赛时往往只差一分,甚至两分。D.在以低碳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国家竞争力角逐中,谁领先一步,谁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并成为国际市场最大赢家。5.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3分)因福岛第一

    3、核电站爆炸而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正随北风向日本各地扩散开。报道称,包括东京在内的日本关东地区,已检测到比平常更高的放射性物质,辐射值是正常时期的10倍至100倍,其中东京是20倍,在茨城县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比平常高出100倍。神奈川县的放射性物质含量比平时高出近10倍。此外,在千叶县及市原县也检测到了较高的放射性物质。日本文部科学省表示,现在检测到的数值虽然对人体健康没有太大影响,但已要求各地的有关部门提高测定频率。6文明就餐是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下面是“某校餐厅学生文明就餐个人信息统计表”读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文明就餐情况ABC取用餐具情况人手一份67.16%偶尔多拿几份24.51%

    4、抓一把8.33%自觉回收餐具情况每次都会20.4%基本上会42.29%不会37.31%自觉排队就餐情况每次都排队47.3%基本上排队23.5%看情况29.2%饭菜剩余情况每次剩余28.4%从来没有8%不一定63.6%开关水龙头情况每次都会关37.9%不会关6.8%不一定55.3%(1)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4分)答: (2)针对就餐中的浪费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7.下面是一位母亲的“家庭教育观”。请你写一段话给这位母亲,得体地告诉她她所理解的“家庭教育不正确”。(不超过50字)(3分)你问我是怎么对孩子实行教育的?我的做法是:花钱,上重点学校;请老师辅

    5、导;还有在晚上做作业的时候盯着他,别让他走神;做完作业给他检查;有时候还给他默写单词,辅导他写作文,给他出算术题等等。你对这位母亲说: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不要秘诀的秘诀邓 拓以前在书店里常常可以看见有所谓读书秘诀作文秘诀之类的小册子,内容毫无价值,目的只是骗人。但是,有些读者贪图省力,不肯下苦工夫,一见有这些秘诀,满心欢喜,结果就不免上当。现在这类秘诀大概已经无人问津了吧。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你即便问他,他也说不出。明代的学者吴梦祥自己定了一份学规,上面写道:“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

    6、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在这个学规中,除了“不出门户”的关门读书的态度不值得提倡以外,一般都是很好的见解。事实的确是这样。不管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只要专心致志,痛下工夫,坚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最怕的是不能坚持学习和研究,抓一阵子又放松了,这就是“或作或辍,一暴十寒”的状态,必须注意克服。这种学规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如陈善的扪虱新话一书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唯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用现在

    7、的眼光读这一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十二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他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要知入知出;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心处而不可死在言下。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你看他的这些主张,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的主张吗?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有可取之处。陆象山语录有一则写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接着,他又举出下面的一首诗:“读书切戒在

    8、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至于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的读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古代只有一个没有机会读书的木匠,曾经有过类似这种思想的萌芽。这个人就是齐国的轮扁。据庄子天道篇记载:“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何言也?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

    9、乎?已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接着,轮扁还介绍了他自己进行生产劳动的经验。他的话虽然不免有很大的片面性,他不该把一切所谓“圣人”之言全部否定了;但是,他反对读古人的糟粕,强调要从生产劳动中去体会,这一点却有独到的见地。我们现在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从根本上说,也不过如此。而这些又算得是什么秘诀呢?如果一定要说秘诀,那么,不要秘诀也就是秘诀了。8 文章中引用了很多文言材料,对其所阐述的观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用吴梦祥学规的材料阐述了读书要专心致志的观点。B引用陈善扪虱新话中的材料阐述了读书须知出入法的观点。C引用陆象山语录中的材料阐述了读书须涵泳品味的观点。D引用庄子天道中的材料

    10、阐述了要用批判的眼光读书的观点。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章举陈善、吴梦祥的例子侧重谈学习态度,举陆九渊的例子侧重谈学习方法。B以前的读者往往热衷于不肯下功夫的“秘诀”,现在这类“秘诀”已无人问津了。C所谓“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在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指导下的读书方法。D轮扁对读书的见解在某些方面超过了理学家,已具有现代批判的眼光。10文章结尾说:“如果一定要说秘诀,那么,不要秘诀也就是秘诀了。”请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对句中三个“秘诀”所表达的内容作出解释。(每处不超过30个字)(3分)一、二两个“秘诀”:。第三个“秘诀”:(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另一种纪念碑李锐大

    11、凡专门到湘西凤凰县一游的人,都是为了沈从文先生而来的。沈先生的故居和墓地都在凤凰县城。“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沈先生没有战死在沙场。其实,沈先生也没有回到故乡。他遥远地死在一个叫做北京的喧嚣的大都市里。回到故乡的不过是先生的骨灰。一段迂回的山路,一片逼仄的台地,一块自然坠落的石头,石头略微凿磨的平面上是沈先生的笔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些话和石头面对着已经有些污浊了的沱江,一座旧石桥,和一些已经破旧不堪的吊脚楼。背后的山坡上环绕着零乱却又茂密的草木。凤凰的朋友们说,大部分骨灰撒进沱江了,只有几块骨头是由沈先生的孙子亲手埋在这石头下面的。其实,一个游子

    12、,一个精神的游子是永无故乡可回的。就像一条从雪山之巅走下来的河,从它出走之日,就再没有回家的路了。沈先生在凤凰城里长到十五岁,而后从军,又在沅江、辰水之间浪迹五年。此后,湘西的山水就再也关不住一个年轻人的心了。可这二十年的人生成了沈先生文学创作的源泉,他那些所有最深沉最美好的文章,都是从湘西的江河里涌流出来的。这个有一位苗族祖母又有一位土家族母亲的乡下人,这个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留过洋,没有任何文凭学位的湘西赤子,有了他的从文自传,有了他的湘行散记,有了他的边城和长河,中国人枯叶一般飘零的诗情,终于又有了一片水意深沉的沃土。大概是因为沈先生盎然不绝的诗意吧,他竟然在许多时候,在许多人那里被误解成

    13、是一位,而且仅仅是一位传统的“田园诗人”。许多人把“美化落后”“诗化麻木”的批评放在他的名字上。也确实有人依样画葫芦的,把中国所有偏远落后的乡村变成了、“民歌集成”的歌舞场,并因此而得到了大大小小的文名。我一直不解的是,怎么会有这么深的误解和误读。难道我们这些中国人真的再也听不懂中国诗人的歌哭和咏叹了吗?难道历史的风尘真的把我们埋葬得这么深这么重了吗?以致我们竟然听不懂一个肝肠寸断的柔情诗人的悲呜?以致我们竟然看不见,在夕阳落照下的那样一种悲天悯地的大悲哀?对此,沈先生自己说过一句肺腑之言:“写它时,心中充满了不易表达的深刻悲痛!”所谓“大音稀声”,所谓“有大美而不言”。事实上,这正是沈从文先

    14、生不为潮流所动,独到而深沉的追求。一个能和时代风格相抗衡而独立于世的作家必定是大家。在当时那一派峻急、坚硬、浮躁的白话“国语”的主流中,沈从文的从容沉静和优美大度尤其显得卓尔不群。在沈从文诗意神话的长廊中,边城无疑是最精美的篇章。那是关于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和一只狗的童话。这个诗意神话的破灭虽无西方式的剧烈的戏剧性,但却有最地道的中国式的地久天长的悲凉。如果说沈先生的文字流露出了某种“世外”意味,那也是因为湘西这块土地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世代杂居之地。这是一块不曾被正统的儒家文化彻底同化的土地。这块土地曾经以它无数次的对中原文化的以死相拼,才保持了自己的“率真淳朴”“人神同在”和“悠然自得”。也

    15、正是这一脉边缘的“异质文化”,成就了沈从文的独特。也正因为这个产生于中国本土的独特性,又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沈从文先生才有可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对于中国诗歌的承接和转化。站在沈先生这块天然未凿的石碑面前,沈先生微含笑意的脸从斑斓的石纹中显现出来,有谁能读懂困顿在那些苍老的皱纹里的创痛和沧桑?其实,沈从文先生又何需一块石,何需一座山,何需一条河来为自己的不朽做纪念呢?只要打开他的书,你就能走进他那一片无比深沉又无比美丽的森林。让我们向这片森林深深地鞠躬吧!(有删改)11作者为什么说“其实,沈先生也没有回到故乡”?结合前三段,简要回答。12解释画线句子“写它时,心中充满了不易表达的深

    16、刻悲痛”在文中的含义。(2分)13文中第4段写到了对沈从文先生的“误解和误读”,简析这样写的作用。14从文中看,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具有哪些“独特”之处?请概括作答。15题目“另一种纪念碑”的在文中含义是什么?文章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三、古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

    17、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

    18、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积粮,令官军自诣关支,以赢米为之直,毋弃以资敌。文臣如轩輗者,宜用为巡抚。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宜用为将帅。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帝深纳之。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

    19、帝为默然。(节选自明史于谦传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帝命谦口数其罪数:清算B王惊谢至再谢:拒绝C以赢米为之直直:通“值”,代价D上下无固志固:坚定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洎牧以谗诛B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曩者辱赐书C不效则治臣罪海运则将徙于南冥D帝忧形于色士大夫请于当道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谦由于口才出众,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现出色,深得皇帝赞赏,班师回朝后得到了和其他大臣一样的赏赐。B皇帝在土木堡被俘后,京师上下大为震惊,有人主张南迁,于谦以宋王朝南渡为例,严厉加以驳斥,他的主张得到了当时

    20、监国的郕王的认可。C景帝即位之后,于谦奏议积极备战,认为应该招募民兵制造武器,据守要地迁民入城,文臣武将各司其职,以应对必然长驱南下的敌寇。景帝完全接纳了他的意见。D陈汝言战败之后,皇帝念及于谦,痛惜不已,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2)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二)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 分)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一江烟水照青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处飐

    21、注,爱杀江南。【注释】飐(zhn):风吹摇曳、飘摆、摇动的样子。2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古典诗歌创作有“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两种意境表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与说明此曲属于哪种意境?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3 分)22这首元曲的八句中就有七句是在描写景物。请指出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并作具体赏析说明。(三)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7分)甲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2、23(1)这些不同的回答中,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答:、讲究礼仪(2)同样是问政,孔子为什么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乙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24.根据上面材料,你对我国创建和谐社会有怎样的建议?(四)古诗文默写。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3),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李清照声声慢)(4)凤兮!凤兮!何德之衰!(选读)(5)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四作文(从下面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即可)26(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认识你自己!”这是铭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希腊和后来的哲学家喜欢引用来规劝世人。对这句箴言可作三种理解。第一种理解是,人要有自知之明。这大约是箴言本来的意思,它传达了神对人的要求,就是人应该知道自己的限度。希腊人大抵也是这样理解的。有人问泰勒斯,什么是最困难之事,回答是:“认识你自己。”接


    注意事项

    本文(兰溪五中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