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药药剂学学习指导教学内容.docx

    • 资源ID:22809821       资源大小:80.23KB        全文页数:8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药药剂学学习指导教学内容.docx

    1、中药药剂学学习指导教学内容中药药剂学学习指导中 药 药 剂 学学 习 指 导第一章 绪论学习提示:本章内容包括基本要求、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中药剂型的分类、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药典与药品标准。重点内容有常用的术语、剂型选择原则、药典性质。历 一、常用术语 【考点1】中药药剂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理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考点2】工业药剂学研究制剂工业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科学。【考点3】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临床药效间关系的科学。【考点4】物理药学应用物理化学的基

    2、本原理和方法研究药剂学中剂型性质的科学。【考点5】临床药学以患者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的科学。【考点6】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行为与量变规律,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方式、时间与数量关系的科学。【考点7】剂型 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考点8】制剂 根据药典、药品标准或其他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考点9】中成药 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经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处方和制法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包括处方药与非处

    3、方药。【考点10】新药 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二、历代主要中药剂型理论 【考点1】汤液经为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可惜原书已佚失。至今汤剂仍是中医用药的首选剂型之一。【考点2】黄帝内经战国时期,我国现存第一部医药经典著作。可为中药药剂学的先导。【考点3】东汉神农本草经 “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糖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考点4】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八卷第一次提出“成药剂”的概念。【考点5】梁代本草经集注“疾有宜服丸者,宜服散者,宜服汤者,宜服酒者,宜服煎膏者”。【考点6】唐显庆四年颁布的新修本草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

    4、全国性药典。【考点7】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官方编写。书中每方之后除详列药物及主治证外,对药物炮制、药剂制法及其检验均有较详细论述,此书实为我国历史上由国家颁发的第一部制药规范。三、不同分类方法所涉及的剂型范围 【考点1】按分散系统分类真溶液、胶体溶液、混悬液、乳浊液【考点2】按物态分类固体、半固体、液体和气体制剂【考点3】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经胃肠道和不经胃肠道。不经胃肠道包括注射、呼吸道、皮肤及黏膜给药【考点4】按制法分类浸出制剂和灭菌制剂四、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考点】根据疾病防治需要;根据药物性质;根据五方便要求;考虑生产条件要求。五、药典与药品标准【考点1】药典性质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

    5、格、标准的法典。由国家组织药典委员会编纂,并由政府颁发施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考点2】两本重要古书新修本草(又称唐新修本草或唐本草),是我国由政府颁布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全国性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第一部官方颁布的制剂规范,收载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的药方,也具有药典的性质。【考点3】药典版本新中国建立以来,已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有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年版。其中除1953年版为一部外,2005年版为三部外,其余均分为一、二两部。2005年版药典中:一部收载中药材和中药成方及单方制剂,二部收载

    6、化学药品原料及制剂;三部收载生物制品类制剂。【考点4】药典组成中国药典分别由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组成。凡例是使用本药典的总说明,包括药典中各种术语的含义,及其在使用时的有关规定。正文是药典的主要内容,叙述本部药典收载的所有药物和制剂。附录则是叙述本部药典所采用的检验方法、制剂通则、药材炮制通则、对照品与对照药材及试药、试液、试纸等。索引设有中文、汉语拼音、拉丁名和拉丁学名索引,以便于查阅。【考点5】药品标准的性质和作用具有法规性质,属于强制性标准。第二章 药剂卫生学习提示:本章内容包括基本要求、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药剂的防腐与防腐剂。重点内容有药品中不得检出的致病菌、各种灭菌方法的特点与应用

    7、。 一、药品卫生标准【考点1】口服药品 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含动物组织(包括提取物)及动物类原药材粉的口服制剂(动物角、王浆、蜂蜜、阿胶除外)还不得检出沙门菌。含药材原粉的制剂以及含淡豆豉、六神曲等发酵成分得制剂,大肠菌群还应小于100个/克,小于10个/毫升。【考点2】局部给药制剂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眼部、直肠、耳、鼻和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阴道、尿道给药制剂不得检出梭菌。二、药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考点】主要途径原料药材;辅料;制药设备;环境空气;操作人员;包装材料。三、空气净化技术【考点1】洁净净化技术非层流型洁净空调系统 空气为不规则状态,尘埃容易

    8、相互扩散而不易除尽。可获得1000级以下的洁净空气。层流型洁净净化系统 空气位同向平流状态。有水平层流和垂直层流。常用于100级洁净区。【考点2】洁净级别的划分及适用范围洁净级别适用范围百级最终灭菌的无菌药品中大于50ml注射液的灌封。非最终灭菌的无菌药品:灌装前不需除菌滤过的药液的配制;注射剂的灌封、分装和压塞;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最终处理后的暴露环境万级最终灭菌的无菌药品:注射液的稀配、滤过;小容量注射剂的灌封;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的最终处理。非最终灭菌的无菌药品:灌装前除菌路过的药液的配制。其他无菌药品包括供角膜创伤或手术用滴眼剂的配制和灌装十万级最终灭菌的无菌药品:注射剂的浓配或采

    9、用密闭系统的稀配;非最终灭菌的无菌药品:轧盖,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最后一次精洗的最低要求;非无菌药品:最终灭菌口服液体药品的暴露工序、深部组织创伤外用药品、眼用药品的暴露工序、除直肠用药外的腔道用药的暴露工序三十万级最终灭菌口服液体药品的暴露工序;口服固体药品的暴露工序;表皮外用药品的暴露工序;直肠用药的暴露工序四、F0值在灭菌中的意义与应用【考点】F0值表示Z值为10时,一定灭菌温度(T)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min)。即将被灭菌物品各不同受热温度均所算到与湿热灭菌121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目前仅限于热压灭菌。为确保灭菌效果,实际操作应将

    10、计算的F0增加50%。五、常用灭菌方法【考点1】干热灭菌法 热穿透力差,需要长时间高热才能达到灭菌目的。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灭菌的物品,常用该法灭菌的有玻璃器具、纤维制品、金属容器、固体药品、液体石蜡。【考点2】湿热灭菌 1、热压灭菌法 灭菌能力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的方法,一般F0大于8分钟。常用该法灭菌的有药品、容器、培养基、无菌衣、胶塞以及其他高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和损坏的物品热压灭菌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检查仪表;排尽空气;准确记时;安全开启。2、流通蒸汽灭菌法和煮沸灭菌法 灭菌时间一般为3060min,可杀灭繁殖型细菌,但不一定能完全杀灭细菌孢子。适于不耐热无菌产品

    11、的辅助灭菌。3、低温间歇灭菌法 将待灭菌的物品用6080加热1h以杀死繁殖菌。此法适于必须采用加热灭菌但又不耐较高温度的药品。【考点3】过滤除菌法 滤过除菌法适于不耐热的药物溶液或原料。常用除菌微孔滤膜孔径一般不超过0.22m。禁用含石棉的过滤器。【考点4】紫外线灭菌法波长254nm的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紫外线可使微生物核酸蛋白变性死亡,同时空气受紫外线辐射后产生微量臭氧也起灭菌作用。紫外线穿透能力很差,所以仅适于表面和空气的灭菌。【考点5】辐射灭菌法 常用射线。穿透力强,被灭菌物品温度变化小。常用剂量为25kGy。医疗器械、容器、生产辅助产品、不受辐射破坏的原料药及成品等均可用辐射灭菌法,尤其

    12、用于已包装的药品的灭菌。【考点6】微波灭菌法 水可强烈地吸收微波,使其极性分子转动,分子间的摩擦而生热,且升温迅速,靠热力而灭菌。适于水溶性药液的灭菌,对含少量水分药材饮片及固体制剂也有灭菌的作用。【考点7】化学灭菌法 杀菌机理:作用于微生物核酸蛋白,使其变性、与微生物酶系统结合影响代谢或改变膜壁通透性使微生物死亡等。1、消毒剂消毒法 采用喷淋、涂擦或浸泡等方式。常用于物体表面灭菌。2、气体灭菌法 采用甲醛、环氧乙烷、气态过氧化氢、臭氧等化学消毒剂形成的气体灭菌。环氧乙烷灭菌法易穿透塑料、纸板或固体粉末,因此可用于塑料包装的原料粉末、散剂、颗粒等固体药料及其他不能采用高温灭菌的物品的灭菌。含氯

    13、物品及能吸附环氧乙烷的物品不宜采用。六、无菌操作法【考点】无菌操作法指药剂生产的整个过程均控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操作方法。多用于注射剂、滴眼剂等。无菌操作室应对环境、仪器设备、操作过程、人员、物品等进行综合处理。七、药剂的防腐与防腐剂【考点1】苯甲酸与苯甲酸钠 防腐机制是其分子型的苯甲酸透入菌体膜壁而起效(离子型无效),所以不论使用苯甲酸或苯甲酸钠,都应在pH4以下的药液中使用。【考点2】对羟基苯甲酸酯(尼泊金类) 各种酯单用即可,若几种酯合用效果更佳。【考点3】山梨酸与山梨酸钾 适用于含有聚山梨酯的液体药剂防腐。第三章 粉碎、筛析与混合学习提示:本章内容包括常用粉碎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药筛与粉

    14、末分等、粉体学基础知识、混合。重点内容有粉碎方法与及其适用范围、粉体密度与流动性、混合原则与方法。 一、粉碎的含义与目的【考点】粉碎的目的便于制备、调配各种药物制剂;利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有利吸收;利于新鲜药材的干燥和贮存。二、粉碎的方法【考点1】干法粉碎常用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干法粉碎包括混合粉碎、单独粉碎; 1、混合粉碎:(1)串料(串研):适用于粘液质、糖分、树脂、树胶等粘性成分较多的药材。(2)串油:适用于含有较多油脂性药材。含有动物的皮肉筋骨,粉碎前需要蒸罐处理。2、单独粉碎 适用于贵重细料药;毒性药;刺激性药;树脂树胶类;氧化或还原性强的药物;质地坚硬不便

    15、与其它药混合粉碎的药物。【考点2】湿法粉碎常用方法及其适用范围湿法粉碎包括水飞法、加液研磨法。1、水飞法 水溶性的药物如硼砂、芒硝等不能采用。朱砂、炉甘石、珍珠、滑石粉等矿物、贝壳类药物可用该方法制得极细粉。2、加液研磨法 适用于薄荷脑、麝香、冰片、樟脑等药物。【考点3】低温粉碎适用范围通过低温增加脆性。适用于粘液质、糖分、树脂、树胶等粘性成分较多的药材以及中药干浸膏。【考点4】超微粉碎适用范围可使植物细胞破壁率达95%以上。适用于因溶出速度低导致药物难以吸收的难溶性药物和有效成分难以从组织细胞中溶出的植物性药材。三、筛析的目的 【考点】目的将粉碎好的颗粒或粉末分成不同等级,供制备各种剂型的需

    16、要;起混合作用,从而保证组成的均一性。四、药筛和药粉的分等【考点1】药筛种类与规格,药筛与筛目的对应关系有冲眼筛、编制筛。采用国标R40/3系列将筛号分为1-9 。1号筛10目;5号筛80目;6号筛100目;7号筛120目;9号筛200目。【考点2】药粉分等采用1-9号筛将粉末分成最粗粉、粗粉、中粉、细粉、最细粉、极细粉六个等级。其中最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细粉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五、粉体学基础知识【考点1】粉体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为单位重量粉体所具有的总表面积。无孔实心微粒的比表面积可通过粉粒直径求得,而多孔粉粒的比表

    17、面积则需用吸附法或透过法测定。【考点2】粉体的密度(1)真密度 一般由气体置换法求得。计算时要除去粉粒本身空隙和粒子间的空隙所占的体积。(2)粒密度 一般由液体置换法求得。计算时要除去粒子间的空隙所占的体积。(3)堆密度(松密度) 堆密度(松密度)不同,从而药物粉末有轻质和重质之分。【考点3】孔隙率 粉粒内空隙与粉粒间空隙所占容积与粉体总容积之比。空隙率大,表示物料疏松多孔,为轻质粉末。六、粉体的流动性【考点】影响粉体的流动性的因素粉粒大小、形态、粒子间作用力、粒度范围、表面摩擦力、含水量、带电等因素。一般以休止角或流速来表示粉体的流动性。(1)休止角:休止角小则粉末的流动性好。测定的方法通常

    18、采用固定漏斗法、固定圆锥槽法、倾斜箱法和转动圆锥体法。(2)流速:流速大则粉体流动性好。流速是粉体粒度与均匀度的函数。七、粉体性质对制剂的影响 【考点】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及相关原理粉体的性质对制剂的制备、释放、溶出和稳定性等均有显著影响。体现在:对粉碎混合的影响;对分剂量、充填的影响;对可压性的影响;对片剂崩解的影响;对制剂有效性的影响。八、混合 【考点1】原则、方法混合的原则是混合均匀一致。一般遵循等量递增和打底套色。混合方法有搅拌混合法、研磨混合法、过筛混合法。搅拌混合法适用于剂量、色泽与质地相近的不同组分药物粉末的混合。研磨混合法适用于结晶性药物粉末的混合,不适用于吸湿性、氧化还原性药物。

    19、【考点2】等量递增法适于不同组分,剂量相差悬殊的药物。第四章 浸提、分离、浓缩与干燥学习提示:本章内容包括浸提、分离与精制、浓缩、干燥。重点内容为浸提、分离、精制、浓缩、干燥的方法与应用。 一、浸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考点1】中药的浸提过程浸润与渗透;解吸与溶解;扩散(浓度差是渗透或扩散的推动力)。扩散速率与扩散面积、浓度差、温度成正比;与扩散物质(溶质)分子半径、液体的粘度成反比。浸提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最大的浓度梯度。加强搅拌、更换新溶剂和动态提取,均有利于成分提出。【考点2】影响浸提的因素药材粒度;药材成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浓度梯度;溶剂用量;溶剂pH;浸提压力;新技术应用。二、常用的

    20、浸提溶剂与辅助剂【考点1】常用的浸提溶剂的性质、特点与应用1水 经济易得,溶解谱广;浸出选择性差,容易浸出大量无效成分,给滤过、纯化带来困难,易于霉变,也能引起某些有效成分的水解。2乙醇 溶解性能界于极性与非极性之间;90%乙醇适于浸提挥发油、树脂、叶绿素等;70%90%乙醇适于浸提香豆素、内酯、一些苷元等;50%70乙醇适于浸提生物碱、苷类等;50%以下的乙醇也可浸提一些极性较大的黄酮类、生物碱及其盐类等;乙醇含量达40%时,能延缓酯类、苷类等成分的水解,增加制剂的稳定性;乙醇含量达20%以上时具有防腐作用。3其他溶剂 丙酮常用于新鲜动物药材的脱脂或脱水;氯仿、乙醚、苯等用于挥发油、亲脂性物

    21、质提取,或用于脱脂、纯化。【考点2】浸提辅助剂1酸 目的是使碱成盐,促进生物碱的浸出;也可以使某些以钙盐形式存在于植物中的有机酸游离,便于有机溶剂浸提。2碱 目的是增加偏酸性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和稳定性。三、常用的浸提方法【考点1】煎煮法 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较稳定的药材。浸提范围广,还可杀酶、杀死微生物。但浸出杂质较多,给后续工艺带来不便,且煎出液易霉败。【考点2】浸渍法 适用于粘性药材、无组织结构的药材、新鲜及易于膨胀的药材、价格低廉的芳香性药材的浸提。不适用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的制剂。为提高浸出效果,药材一般应粉碎成粗粉,并可采用重浸渍法。通常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或白酒密闭

    22、浸渍。按提取温度和浸渍次数可分为:冷浸渍法;热浸渍法;重浸渍法。【考点3】渗漉法 渗漉法属于动态浸出。适用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制剂;也可用于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的药材的提取。但对新鲜的及易膨胀的药材,无组织结构的药材不宜选用(与浸渍法正相反)。常用方法包括单渗漉法(粉碎;润湿;填装;加液、排气;浸渍;渗漉);重渗漉法。【考点4】回流法 回流提取法较渗漉法省时,但由于浸出液受热时间较长,故不适用于受热易破坏的药材成分浸出。常用方法包括回流热浸法;回流冷浸法。【考点5】水蒸气蒸馏法 基本原理是道尔顿定律。常用方法包括水中蒸馏(共水蒸馏。习称“双提法”);水上蒸馏;通水蒸气蒸馏。【考点6】超临界

    23、流体提取法在超临界状态下,流体既具有类似气体低粘度、高扩散系数,又具有接近于液体的高密度和良好的溶解能力该法的优点有:提取速度快效率高;提取温度低,无氧;可选择性地提取药材中的成分;工艺简单,溶剂可以循环使用。该法适于提取亲脂性、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尤其适用于热敏性、易氧化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四、常用的分离方法【考点1】沉降分离法适于固体物含量高的提取液的粗分离,简便易行。但该法耗时长、沉淀吸附有效成分多,对料液中固体物含量少、粒子细而轻,料液易腐败变质者不宜使用。此外,为加速沉降可采用降温或加用澄清剂。【考点2】离心分离法通过离心使料液中固体与液体或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产生大小不同的离心力而

    24、达到分离的方法。1按分离因数的大小分类 分离因数越大,则离心机分离能力越强。2按离心性质分类 滤过离心。沉降离心。分离离心。常用离心机有三足式离心机、卧式离心机、管式离心机、碟式离心机。【考点3】滤过分离法1、滤过方式 表面滤过和深层滤过;料液在滤过时产生的滤渣可在滤材的孔隙上形成“架桥现象”。实际操作中还常在料液中加助滤剂等,以改善滤渣的性能,提高滤速。 2、影响滤过速度的因素 1 滤渣层两侧的压力差越大,则滤速越大;滤材或滤饼毛细管半径越大,滤速越快;滤速与毛细管长度成反比。沉积的滤渣层愈厚则滤速愈慢;滤速与料液粘度成反比。粘稠性愈大,滤速愈慢。因此,常采用趁热滤过或保温滤过。同时,应先滤

    25、清液,后滤稠液。常在料液中加助滤剂,以降低粘度。3、滤过方法 常压滤过法(一般适于少量药液的滤过);减压滤过法(垂熔玻璃滤器常用于注射剂、口服液、滴眼液的精滤);加压滤过法(适用于黏度低、含渣量少的液体作密闭滤过,醇沉液、合剂配液多用板框压滤机滤过。4、微孔滤膜滤过 生产中主要用于注射液的精滤;热敏性药物的除菌;制备高纯水;液体中微粒量检查和空气的除菌净化。特点:孔径均匀,孔隙率高,滤速快;滤膜质地薄,对料液的滤过阻力小,吸附少;滤过时无介质脱落,对药液无污染;易堵塞,故料液必须先经预滤处理。5、超滤 截留的粒径范围为120nm。超滤是在纳米数量级选择性滤过的技术。超滤膜的孔径规格,一般以相对

    26、分子质理截留值为指标。适用于各种药物、注射液的精滤;多糖类、酶类等药物的浓缩;蛋白质、酶类等对热敏感药物的分离、纯化、除菌;中药提取液的分离纯化、富集有效成分;中药口服液、注射剂、滴眼剂、输液剂等制剂的滤过除菌、除热原、提高澄明度等。五、常用的精制方法【考点1】水提醇沉法 操作注意:药液浓缩程度;药液冷却;加醇方式;密闭冷藏;洗涤沉淀。【考点2】醇提水沉法 可以减少中药材中水溶性杂质的溶出,加水处理又可去除树脂、色素等醇溶性杂质。适用于含粘液质、蛋白质、糖类等水溶性杂质较多药材的提取。【考点3】盐析法 无机盐的加入导致蛋白之类成分的水化层脱水,溶解度降低而沉淀。主要用于蛋白质类成分的提取,也常

    27、用于芳香水中挥发油的分离。操作要点:盐的浓度;pH值;温度;挥发油的提取与分离;脱盐。【考点4】透析法 用于去除中药提取液中的鞣质、蛋白质、树脂等高分子杂质和植物多糖的纯化。操作要点:预处理;加温;保持浓度差。【考点5】吸附澄清法 壳聚糖沉降机制是:壳聚糖为带正电(NH+4)的高分子物质,与水提液中带负电(多为COO-)的高分子杂质交联中和电荷而沉降。操作要点:药液浓度;壳聚糖加入量;成分的性质;温度。【考点6】大孔树脂吸附法 具有吸附性与筛选性。吸附性主要是表面吸附、表面电性、范德华力或氢键等产生的;筛选性是由其多孔性结构所决定。六、影响浓缩的因素为提高蒸发效率,生产上蒸发浓缩均采用沸腾蒸发

    28、。沸腾蒸发浓缩的效率常以蒸发器生产强度来衡量。【考点1】传热温度差(t)的影响 传热温度差是传热过程的推动力。不断地供给热能、提高加热蒸汽的压力和降低冷凝器中二次蒸汽的压力,都有利于提高传热温度差。【考点2】总传热系数学(K)的影响 增大总传热系数是提高蒸发浓缩效率的主要途径。增大K的主要途径是减少各部分的热阻。通常管壁热阻(RW)很小,可略去不计;在一般情况下,蒸汽冷凝的热阻在总热阻中占的比例不大,但操作中应注意对不凝性气体的排除,否则,其热阻也会增大。管内溶液侧的垢层热阻(RS)在许多情况下是影响K的重要因素。提高传热系数可以采取:合理设计蒸发器的结构,建立良好的溶液循环流动,排除加热管内

    29、不凝性气体,及时除垢等。七、浓缩的方法与设备【考点1】常压浓缩 适用于对热稳定的药液的浓缩。该法耗时较长,易使成分破坏。【考点2】减压浓缩 特点:溶液的沸点降低;增大了传热温度差,蒸发效率提高;能不断地排除溶剂蒸汽,有利于蒸发顺利进行;沸点降低,可利用低压蒸汽或废气作加热源;耗能大。适用于含热敏性成分药液的浓缩;也可用于回收溶剂。(1)减压蒸馏器 在减压及较低温度下使药液得到浓缩,同时可将乙醇等溶剂回收。(2)真空浓缩罐 用水流喷射泵抽气减压,适于水提液的浓缩。(3)管式蒸发器 由蛇管式、外加热式、中央循环管式和泵强制循环式。(4)多效浓缩器 可节省能源,提高蒸发效率。分为四种流程,包括顺流加

    30、料法、逆流加料法、平流加料法、错流加料法。适用于易起泡、易跑料、易结垢中药提取液的浓缩。【考点3】薄膜浓缩 特点:浸提液的浓缩速度快,受热时间短;不受液体静压和过热影响,成分不易被破坏;能连续操作,可在常压或减压下进行;能将溶剂回收重复使用。(1)升膜式蒸发器:适用于蒸发量较大,有热敏性、粘度适中和易产生泡沫的料液。不适用高粘度、有结晶析出或易结垢的粒液。(2)降膜式蒸发器:适于蒸发浓度较高、粘度较大的药液,由于降膜式没有液体静压强作用,沸腾传热系数与温度差无关,即使在较低传热温度差下,传热系数也较大,对热敏性药液的浓缩更有益。(3)刮板式薄膜蒸发器:适于高粘度、易结垢、热敏性药液的蒸发浓缩,

    31、但结构复杂,动力消耗大。(4)离心式薄膜蒸发器:由于传热系数高、受热时间短,故适于高热敏性物料蒸发浓缩。八、干燥的基本原理与影响因素【考点1】湿物料中水分的性质 (1)总水分=平衡水分+自由水分(2)结合水与非结合水(3)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 自由水分=全部非结合水+平衡水分【考点2】干燥速率 干燥过程是被气化的水分连续进行内部扩散和表面气化的过程。所以干燥速度取决于内部扩散和表面气化速度。干燥过程明显地分成两阶段,恒速阶段和降速阶段。恒速阶段,干燥速率与物料湿含量无关;降速阶段,干燥速率近似地与物料湿含量成正比。【考点3】影响干燥的因素 在恒速阶段,凡能影响表面气化速率的因素都可以影响恒速阶段的干燥。例如干燥介质温度、湿度


    注意事项

    本文(中药药剂学学习指导教学内容.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