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实验一植物检疫性病害的症状观察及病原鉴定更多文档分类Word格式.docx

    • 资源ID:22862723       资源大小:40.28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实验一植物检疫性病害的症状观察及病原鉴定更多文档分类Word格式.docx

    1、并通过对实验室保存的检疫性病原玻片、新鲜病原培养物进行观察,掌握其病原物形态特征特点。二、实验仪器与材料:实验室保存的各种类型的病害蜡叶及液浸标本,植物病原真菌重要的属的永久玻片。多媒体幻灯片、挂图或图片等。一些检疫性植物病原真菌的平板培养物等。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三、实验内容和方法:(一) 植物检疫性病害症状的观察1、大豆疫病:大豆疫病可以发生在大豆生育期的各个阶段。幼苗期:烂根、猝倒、烂苗。在植株复叶出现以后,病菌侵染下胚轴和根部,呈水渍状褐色,根部逐渐腐烂,植株萎蔫、叶下垂,不脱落.成株期根部出现水渍状,逐渐变为褐色至黑褐色,为害茎杆时,病情较轻,病斑颜色较浅红褐色,病,严重

    2、植株矮化,叶片从下而上萎蔫,叶柄缓慢下垂,与茎杆成八字形,叶柄不会从茎杆上脱落。开花结荚期:结荚数少,叶片萎蔫;病菌侵染植株中上部茎杆,出现水渍状褐斑凹陷病斑,叶柄下垂,与茎杆成八字形,不脱落。2、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各个生长期都会发生;幼龄蕉树发病后,多表现生长不良,植株矮小,心叶抽不出,甚至生长停滞;根部木质导管,常产生红棕色病变,一直延伸至根茎内,后期大部分根变黑褐色而呈枯干。有的假茎外会形成裂缝3、马铃薯环腐病:病株生长停滞,植株矮小,节间缩短,分枝少,叶片变小,叶上产生褐色斑块,皱缩,叶缘焦枯上卷,严重时可导致死苗。开花后发病,叶片自下往上由叶尖、叶缘向中心发展。叶片初呈水浸状,后变灰

    3、绿色,枯黄色死亡,但枯叶不脱落。病株茎杆绿色,剖视维管束呈黄褐色。病薯缩小,皮色稍暗,病薯切开后靠近表皮部分形成乳黄色环状变色部分,用手挤压可出现乳黄色菌脓,播种前切块时病薯症状明显,轻者可见部分维管束变色,重者几乎整个环完全腐烂,均有软腐细菌二次感染,使皮层与髓部成环状分离。4、柑桔溃疡病:叶片受害,开始多在叶背出现黄色或暗黄绿色针头大小的油渍状斑点,扩大后,成为近园形,米黄色的病斑。不久,病部表皮破裂,隆起的更显著,表面粗糙,病部中心凹陷,周围有黄色或黄绿色的晕环,在紧靠晕环处常有褐色的釉光边缘。有时几个病斑互相连合,形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后期病斑中心凹陷成火山口状裂开。果实、枝梢受害,病

    4、斑特征基本与叶片病斑相似。5、柑桔黄龙病:病树初期典型症状是在浓绿的树冠中出现12条或多条枝梢的叶片发黄。这种黄化的枝梢有两种症状类型:均匀黄化型、斑驳型。叶质硬化,缺乏光泽;病树早开花,花瓣较短小,肥厚,淡黄色。有的柱头常弯曲外露,小枝上花朵往往多个聚集成团,这些花最后几乎全部脱落,仅有极少数能结果。病果,畸形,果皮变软,无光泽,味酸,着色时有的黄绿不均匀,不同品种果实表现不同症状特点。6、水稻白叶枯病: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初期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以后沿叶脉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空气潮湿时,新鲜病斑

    5、的叶缘上分泌出湿浊状的水珠或蜜黄色菌胶,干涸后结成硬粒,容易脱落。7、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叶片上形成暗绿色或黄褐色的狭窄条斑。初发期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很快在叶脉之间伸展,形成宽约1/33/4mm,长约14mm的条斑,可扩大到宽1mm、长10mm以上,转为黄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带有成串的黄色珠状细菌溢出,形小而量多。严重时,病斑增多而融聚一起,局部呈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斑块。8、 瓜类果斑病:子叶呈现水浸状斑点,后变成褐色坏死斑,常伴有黄色晕圈;真叶有不明显褐色小病斑,严重时出现受叶脉限制的水浸状病斑.病斑沿叶脉蔓延,在高湿环境下病斑处分泌菌脓。在果实上的症状因品种不同

    6、而异,朝上面的果皮出现水浸状墨绿色小斑点,随后扩大成为不规则的水浸状墨绿色大斑块。初期病部只局限在果皮.而果肉组织仍然正常,但商品价值已明显降低不能贮藏。发病中、后期病原菌及腐生菌使果肉变成水浸状,果皮龟裂,果肉腐烂。9、番茄溃疡病菌: 番茄幼苗至结果期均可发生溃歉年病.叶,茎,花,果都可以染病受害。成株期:病菌由茎部侵入,从韧皮部向髓部扩展,初期,下部凋萎或纵卷缩,茎内部变褐色,病斑向上下扩展,后期产生长短不一的空腔,最后下陷或开裂,茎略变粗,生出许多不定根。在多雨水或湿度大时,从病茎或叶柄病部溢出菌脓,后茎内变褐色而中穿,全株枯死,枯死株上部的顶叶呈青枯状。果柄受害多由茎部病菌扩展而致其韧

    7、皮部及髓部呈现褐色腐烂,致幼果滞育,皱缩,畸形。潮湿时病果表面产生鸟眼斑鸟眼斑圆形,周围白色略隆起,中央为褐色木栓化突起,单个病斑直径3mm左右。有时许多鸟眼斑墨守成规在一起形成不定形的病区。鸟眼斑是番茄溃疡病病果的一种特异性症状,由再浸染引起。10、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 在田间,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能够危害番茄的叶片、茎、花、叶柄和果实 叶片发病时,病斑小, 呈深褐色至黑色斑点,直径2 4 m m ,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严重时,成片形成不规则的坏死条斑;叶柄、茎杆症状与叶片症状相似,病斑有合并现象,但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幼果发病初期,斑点稍隆起,成熟果实发病时,病斑凹陷,病斑周围保持较长时间

    8、的绿色。 11、香蕉穿孔线虫引起的红掌烂根病:为害植物根系,线虫在根组织内迁移取食,毁坏韧皮部形成层,造成大量伤口。上部生长不良,矮小、黄化,严重侵染时引起寄主枯死。123、甘薯茎线虫病:甘薯茎线虫病又称“糠心病”、“糠皮病”。在大田生长期和贮藏期均可发生。主要症状是将发病组织剖开后,内部成为褐、白相间的疏松花瓤,称为糠心。13、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补充营养的伤口进入木质部,寄生在树脂道中。在大量繁殖的过程中,移动并逐渐遍及全株,导致树脂道薄壁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破坏和死亡,造成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表现出来的外部症状是针叶陆续变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萎蔫,在

    9、嫩枝上可见松墨天牛啃食树皮的痕迹。后期表现为针叶黄褐色至红褐色,整株死亡。14、香蕉花叶心腐病:属全株性病害,病株叶片现褪绿黄色条纹,呈典型花叶斑驳状,尤以近顶部12片叶最明显,叶脉稍肿凸。假茎内侧初现黄褐色水渍状小点,后扩大并连合成黑褐色坏死条纹或斑块。早发病幼株矮缩甚至死亡;成株感病则生长较弱,多不能结果,即使结实也难长成正常蕉果。15、香蕉束顶病:。感病植株矮缩,不开花结蕾;在现蕾期才感病的植株,果少而不,没有商品价值。该病的主要症状是植株矮化,新生叶一叶比一叶窄、短、硬、直,病叶质脆且成束状,叶脉上在断续、长短不一的浓绿色或黑色条纹。(二)植物检疫性病原物及杂草的观察1、大豆疫病菌:(

    10、Phytophthoramegasperma(Drechs.) f. sp. glycineaKuan&Erwin):幼龄菌丝无隔,多核,分枝大多呈直角,在分枝基部有缢缩,菌体老化时产生隔膜,并形成结节状或不规则的菌丝体膨大,呈球形、椭圆形,大小不等。孢囊梗单生,无限生长,多数不分枝,孢子囊顶生,倒梨形,顶部稍厚,乳突变不明显,孢子囊大小,23-8917-52m,平均58 38m 。游动孢子在孢子囊里形成,卵形,一端或两端钝尖,具两根鞭毛,茸鞭朝前,尾鞭长度为茸鞭的4-5倍。新孢子囊能在旧孢子囊内以层出方式产生。卵孢子,为同宗配合。雄器侧生,偶有穿雄生,藏卵器壁薄,球形至扁球形,直径29-46

    11、m,一般在40m以下。卵孢子球形,壁薄,光滑,有内壁和外壁,壁厚约为1-3m,卵孢子直径19-38m。2、香蕉枯萎病菌 (Fusarium oxysporum Schl. f. sp. cubense (E. F. Sm.) Sny. Hans.) :会产生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培养性状因培养条件而异。如在PSA上培养基底面变成橙色。3、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hn)冬孢球形或近球形,黄褐色至暗棕褐色,大多为19-23m。外孢壁的多角形网眼状饰纹,网眼通常直径3-5m,偶尔呈脑纹状或不规则形,肉脊平均高度为1.425m,孢壁外围有透明胶质

    12、鞘包被,不育细胞球形或近球形,无色透明或微绿色,有时有胶鞘,直径通常小于冬孢子9-16m,偶尔可达22um,表面光滑,孢壁无饰纹。4、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线虫唇架骨质化,唇区稍缢缩、有4个唇环和6个唇片;侧区有6条侧线,有网格纹.中食道球梭形、有瓣膜,食道腺通常覆盖于肠的背面达体宽1/2,个别覆盖于肠侧面和腹面;尾呈锥状,稍向腹面弯曲,末端窄圆;卵巢前端卵原细胞双行排列;阴唇略隆起,阴门裂与体轴线垂直,阴门宽度占4个体环;后阴子宫囊大,延伸至阴肛距2/33/4.雄虫:虫体前部与雌虫相似.泄殖腔隆起,交合伞起始于交合刺前端水平处向后延伸达尾长

    13、3/4;交合刺朝腹向弯曲,前端膨大具指状突;引带短.5、香蕉穿孔线虫 (Radopholus similes (Cobb) Thorne):雌虫:线形;头部低,不缢缩或略缢缩,头环34个;侧器口延伸到第三环基部;侧区有4条侧线。口针基部球发达,食道发育正常,后食道腺从背面覆盖肠;双生殖腺、对伸,受精囊圆形,有杆状的精子;尾呈长圆锥形,后部透明区长 917m,末端钝,有环纹。 雄虫:头部高,显著缢缩,呈球形;口针和食道显著退化,交合伞伸到尾部约23处,引带伸出泄殖腔,末端有小指状突,泄殖腔唇无或仅有l2个生殖乳突。6、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h xylophilus(Steiner

    14、 & Buhrer)Nickle)雌雄虫都呈蠕虫形,虫体细长,长1mm左右。唇区高,缢缩显著。口针细长,其基部微增厚。中食道球卵圆形,占体宽的2/3以上,瓣膜清晰。食道腺细长叶状,覆盖于肠背面。排泄孔的开口大致和食道与肠交接处平行,半月体在排泄孔后约2/3体宽处。卵巢单个,前伸;阴门开口于虫体中后部73处。上覆以宽的阴门盖。后子宫囊长190µm,约为阴肛距的3/4。雌虫尾亚圆锥形,末端宽圆,少数有微小的尾尖突。雄虫交合刺大,弓状,成对,喙突显著,交合刺远端膨大如盘。雄虫尾似鸟爪,向腹面弯曲,尾端为小的卵状交合伞包裹。5、菟丝子属 (Cuscuta spp.):一年生寄生草本

    15、,全株无毛。茎细,缠绕,黄色,无叶。花簇生于叶腋,苞片及小苞片鳞片状;花萼杯状,5裂;花冠白色,钟形,长为花萼的2倍,和无端5裂,裂片向外反曲;雄蕊花丝偏短,基部生有鳞片,矩圆形,边缘流苏状;子房2室,花柱2。蒴果扁球形,被花冠全部包住。种子24粒。花期79月,果期810月。6、毒麦 (Lolium temulentum L.):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秆疏丛生,光滑,基部常膝曲。叶鞘通常短于节间;叶舌薄膜质;叶片近直立。花序圆锥状狭圆柱形,淡绿色;小穗含1花,密集于穗轴上;两疑同形,近等长,具3脉,脊上具纤毛,侧脉下部具短毛;外稃等或稍长于颖,北面中下部有一短芒隐藏或略伸出颖,无内稃;花药橙

    16、黄色。颖果长椭圆形,淡棕色。幼苗细弱,全体光滑无毛。第1叶条形,长1.5厘米,有叶舌,无叶耳。7、列当属(Orobanche spp.):列当为一年生根寄生草本植物,茎肉质,直立,单生或少数分支,最高可达60厘米,一般为3040厘米;全株被白色绒毛,缺叶绿素;叶退化呈鳞片螺旋状排列于茎上;根状茎肥厚,无真正的根,有吸根呈短须状伸入寄主植物的根内吸收营养;穗状花序紧密,每株有2040朵花,最多达82朵;种子细小,初为黄色柔软,后为黑褐色坚硬,种皮表现凹凸不平,构成规则或不规则的网纹。8、假高粱 (Sorghum halepense (L.) Pers.):多年生草本,茎秆直立,高达2米以上,具匍

    17、匐根状茎。叶阔线状披针形,基部被有白色绢状疏柔毛,中脉白色且厚,边缘粗糙,分枝轮生。小穗多数,成对着生,其中一枚有柄,另一枚无柄,有柄者多为雄性或退化不育,无柄小穗两性,能结实,在顶端的一节上3枚共生,有具柄小穗2个,无柄小穗1个。结实小穗呈卵圆状披针形,颖硬革质,黄褐色,红褐色至紫黑色,表面平滑,有光泽,基部边缘及顶部1/3具纤毛;稃片膜质透明,具芒,芒从外稃先端裂齿间伸出,膝曲扭转,极易断落,有时无芒。颖果倒卵形或椭圆形,暗红褐色,表面乌暗而无光泽,顶端钝圆,具宿存花柱;脐圆形,深紫褐色。胚椭圆形,大而明显,长为颖果的2/3。小穗第二颖被面上部明显有关节的小穗轴2枚,小穗轴边缘上具纤毛。四

    18、、作业:1将所见到的检疫性病害标本症状特点、病原、检疫性类别按表格方式列出。2一些重要检疫性病原物的绘图,注意其形态特征。实验二 检疫性病害实验室检验的常见方法(综合性实验)通过对稻谷或其他谷物进行取样,进行实验室肉眼观察、过筛检验、种子带菌的保温培养检验、种子带菌的洗涤法检验、真菌孢子的计数与测绘、分离培养检验及真菌的鉴定;以及植物寄生线虫的改良贝尔曼漏斗法、土壤线虫过筛分离法、线虫的挑离及鉴定等技术。使学生掌握检疫性病害实验室检验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二、实验方案设计:将每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小组分配不同类型谷物,以及不同植物寄生线虫的土样标本或组织标本。要求学生先弄清实验的原理与方法,并先

    19、设计出相应的实验设计方案,交指导老师审阅后,进行实施。三、实验操作方法:根据所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一)谷物上病原真菌的检测与鉴定1. 取样方法:一般采用的取样方法是,先从整批种子的不同贮运场所抽取一定数量的原始样品,将其混合后采用对角线分样法,抽出一部分样品,再用同样方法混合、抽取,直到所需种子量为止,称取一定数量种子(小样本),供检验用。分成四份取对角的二份。在每次取样检验之后,用具必须清理干净并清毒,避免一个样品中的病菌混到另一样品中。2. 检验方法肉眼检验 适用于病原体较大的检验对象,如小麦线虫病虫瘿,黑穗病菌瘿,菌核,菟丝子种子等。也适用于种子(包括块根、块茎等繁殖材料)表面长有

    20、特殊病症的检验对象,如甘茹黑斑病块根。检验时,取小样品种子5001000粒,放在白纸或实验桌上,用肉眼或手提放大镜检查,拣出虫瘿、菌瘿、菌核、病粒等,计算拣出的各种粒数和质量,求算病虫感染率和每千克种子所含病虫为害粒数的质量。过筛检验 利用正常种子与虫瘿,菌瘿、菌核、菟丝子种子等形状大小的差别,通过一定规格筛子进行分离检验。检验时,用二种或三种孔径的套筛(表1),按照孔径大小顺序重迭起来,最下层托上无孔底盘,然后将样品倒入第一层筛子,盖上盖子,四旋筛动,比种子大的病原体留在第一筛层,种子留在第二筛层,比种大小一些的病原体落入第三筛层,一些细小杂物落入底盘。筛选之后筛出的病原体用手提扩大镜检查或

    21、肉眼检查,称算出每千克种子的病原体含量。洗涤检验 此种方法可以检查附着在种子表面而肉眼看不见的病原体。这是最常用方法。但本方法不能检验隐藏在种子内,而外观无异常的种子是否携带病原体。检验时,取5 g试样放在小三角烧瓶内,加入蒸馏水10 mL,剧烈振荡5 min,附着的病原体洗到水中。将悬浮液倒到离心管内,用1000 rmp的速度离心5 min,病原体沉到试管底,倒去上部澄清液,留1 mL水在试管内,稍振荡成悬浮液,用干净定量吸管取液一滴,滴在血球计数板上,算出每毫升悬液病原体(孢子)含量,除以被洗涤种子总数,即得每粒种子上病原体负荷量。附:孢子数目的显微计数首先将培养的菌液摇动均匀后用滴管滴在

    22、血球计数板中央平台上,盖上盖玻片,如果菌液浓度过大,则要先稀释再将稀释的菌液用来镜检、计数。通常检查5个中格内的孢子数,5个中格分别在四个角上和中央,共计80个小方格内的孢子总数。计数的方格多且分布在不同方位上,可以避免孢子在各方位上分布不均所造成的误差。每毫升测量的菌液中孢子浓度 = 80个小格中孢子总数 4000000 80 = 80个小格中孢子总数500000。分离培养检验 主要用于内部潜伏病菌检验,也可用于外部病菌种类和数量检验。 检验时,将待检种子用0.1%升汞水进行表面消毒35 min,或用漂白粉消毒液(漂白粉10 g,蒸馏水140 mL,临时配制)浸泡1530 min,以消除表面

    23、的杂菌,后用无菌水洗34次,将表面消毒过的种子置于PDA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下(2528)培养24、48、72 h观察培养基上的种子表面和周围真菌或细菌菌落,用显微镜检查真菌;萌芽检验(吸水纸检查法):适用于检查种子外带和内部的病菌,是常用方法之一。种子萌芽时病菌即可为害,致使种子生霉或形成其他症状。因此注意观察种子萌芽后或幼苗出现的病菌类型。了解种子的带菌率和带菌量。检验时,取培养皿进行消毒,铺上2层吸水纸,将种子排列在吸水纸上,加盖放在2025发芽箱中,47 d后取出观察记载带病种类和病粒数,计算带病率。此法常用在稻瘟病、稻胡麻斑病、稻恶苗病等带菌率测定。取小样品种200粒,浸水一天,取

    24、出排列在有双层吸水纸的培养皿中(每皿20粒),在28下保温23 d,然后在显微镜下检查。2、植物线虫的分离与鉴定(1)直接检查植物组织对于迁移性内寄生线虫,检查时,将事先小心洗去表面土壤的根或其他植物组织,放入培养皿或表面皿的水中,用解剖针撕开组织,线虫从组织中释放并游到水中。在可调变倍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用细挑针或吸移管收集线虫。对于个体较大的线虫如根结线虫、孢囊线虫、粒线虫的雌虫等,可直接用挑针从植物组织中挑取,也可在解剖镜或扩大镜观察下直接挑取。取感染根结线虫的植物病根材料,剥开皮层,观察里面是否有针头大小、乳白色发亮的颗粒状物。用挑针挑取,置凹玻片上水滴中,在解剖镜或显微镜下观察是否为根

    25、结线虫雌虫。(2)漏斗分离法漏斗分离法操作简单,是目前从植物材料分离线虫,或土壤中分离活动性较强的线虫的常用方法。主要有贝曼漏斗法或改良贝曼漏斗法。以改良贝曼漏斗法为例。1)将直径1015 cm 的玻璃漏斗架在铁架上,下面接一段约10 cm的橡皮管,橡皮管上装一个弹簧夹。2)取一铜丝筛或不锈钢筛,在底部放入一小块面巾纸,将剪碎的植物材料或细土样铺在面巾纸上,将网筛浸在盛满清水的漏斗中,并使水刚好浸没样本表面3)静止一定时间(一般24 h),打开弹簧夹,慢慢放出底部约5 mL水样于平皿内。(注:由于趋水性和自身活动及重量,线虫就离开植物组织或土壤,沉降到漏斗底部的橡皮管中)4)在解剖镜下观察分离

    26、到的线虫,然后将线虫用毛针或毛笔挑取至凹玻片清水中,直接热杀死或杀死固定后观察。3挑取线虫的技能分离出的线虫需在显微镜下将识别出的各种类型的线虫分开,清洁和区分线虫需地掌握准确快速挑取所需要的线虫的技能。在解剖镜下用削得很尖细的羽毛针或竹针挑取线虫。羽毛针或竹针自制。在解剖镜下,用羽毛针或竹针将线虫挑动离开皿底至水表面(在此过程中应不断调节焦距保持始终能看到线虫位置),从虫体中部下方用力向上挑便可克服水的表面张力挑出线虫。4线虫的杀死与固定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类,为了便于观察线虫的细微结构,通常需要杀死固定后进行检查。杀死少量线虫时,可以将线虫挑在载玻片的小水滴中,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来回加热56s即

    27、可。加热时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等线虫突然伸直或形成一致的固定体态为止,杀死后的线虫转移到常量TAF或FAA固定液保存或观察;杀死大量的线虫,可将线虫悬浮液置于在有刻度试管中,放在65的水溶液中加热23 min杀死后,倒入等量的倍量TAF或FAA固定液固定。(3)线虫的鉴定植物寄生线虫的虫体大小有一定差异,体长从0.212 mm不等。植物线虫的体形因类别而异,有雌雄同形和雌雄异形。在雄雄同形的线虫,幼虫和成虫皆为蠕虫形,成熟雌虫和雄虫除生殖器官有差异外,其他的形态结构相似,这类线虫经缓慢加热杀死后呈现各种固有的虫体姿态,线虫的体态常作为属和种的鉴定特征之一。线虫虫体从头前端至口针基部球为头,包括唇

    28、部、口腔和口针,口针基部球至食道和肠连接处为颈,包括排泄孔、半月体和食道,食道与肠连接处至肛门为腹,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有阴门和肛门;肛门之后为尾,雄虫则在泄殖腔后为尾,含交合刺、引带及交合伞。线虫尾部形态变化很大,常作为鉴定线虫属、种的依据。植物线虫的口腔内有一根骨质化刺状物,称为口针。口针有无是植物寄生线虫与土壤中腐生线虫的重要形态学区别。腐生线虫是没有口针。垫刃目线虫的口针也称吻针,口针为中空,矛线目线虫的口针属于齿针。垫刃目线虫的口针由针锥、针杆和基部球组成。口针的长短和形态是重要的鉴定特征。植物线虫的食道有各种形态结构,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矛线型食道,为两部分圆柱体,包括

    29、一个细长、非肌质的前部和一个膨大的肌腺质的后部。剑线虫、长针线虫和毛刺线虫都属于这类型。另一类是垫刃目线虫的食道,为三部分圆柱体,有体部、峡部和后食道球三部分。食道体部还可分为前体部和中食道球。中食道球有或无骨质化的瓣膜。有些线虫的前体部与中食道球愈合(如环线总科),这类食道称为环线型食道。峡部通常位于中食道球与后食道之间,围有神经环。垫刃目线虫和滑刃目线虫的后食道为腺质,后食道腺有时围成后食道球,有时呈游离状态覆盖于肠的背面或腹面。背食道腺的开口位置是重要的分类依据,滑刃目线虫的背食道腺的开口于中食道球的瓣膜前;垫刃目线虫背食道腺的开口于食道前体部的口针基部球附近,在开口处食道腺管常形成一个

    30、急弯,在显微镜下易识别。植物寄生线虫通常具有发达的生殖系统。雌虫的生殖系统由生殖管、阴道和阴门组成。线虫的生殖管有不同类型,可分为单生殖管和双生殖管。生殖管向阴门前伸称为前伸生殖管,向阴门后伸称为后伸殖管,双生殖管一前一后位于阴门两旁,称为对生生殖管,有些对生双生殖管的后生殖管退化形成后阴子宫囊。生殖管的前部分为卵巢,卵巢下为输卵管,输卵管将成熟的卵原细胞送送到受精囊受精,与受精囊连接的为子宫,受精卵细胞贮藏于子宫中并形成卵壳,子宫通往短的阴道,阴道以阴门开口于腹面。阴门的位置和形态结构是重要的鉴定特征。雄虫的生殖系统由生殖管、交合刺、引带和交合伞组成。生殖管由精巢、输精管和射精管组成。交合刺是一种角质化结构,成对,弓形或弯曲。交合刺、引带和交合伞的特征是植物寄生线虫鉴定和分类的依据。植物线虫观察鉴定的基本步骤如


    注意事项

    本文(实验一植物检疫性病害的症状观察及病原鉴定更多文档分类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