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教案与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23001997       资源大小:286.48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教案与教学设计.docx

    1、初三化学第七单元教案与教学设计初中化学课标版教案与教学设计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学设计(1)厦门市逸夫中学 廖彩娥一、 教学设计思路:利用活动元教学原理,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充分利用展台、实物、图片、实验以及Flash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思路为: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分组实验,讨论与交流,初步悟出燃烧的条件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观看图片以及Flash课件,了解家庭火灾时的一般灭火方法以及如何从火场中逃生的技巧演示灭火器原理以及面粉爆炸实验,引导学生阅读

    2、教材,了解常见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常见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二、教案课 题 燃烧和灭火 授课人 廖彩娥学 校 厦门市逸夫中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重点 燃烧条件 灭火原理难点 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教学方法 利用活动元教学原理,设计一些活动,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仪器、

    3、药品学生分组:小蜡烛(2支)、水、镊子、酒精灯、烧杯、棉花、小石子、小木条、滤纸、小刀、抽滤瓶、试管、灭火器。教师演示:白磷、红磷、碳酸钠(固体、浓溶液)、盐酸(1:4、浓)、导管、烧杯(500 mL1只、1 000 mL3只)、铜板、吸耳球、酒精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开门见山,引入新课。1、参与小组活动并指导学生实验,宏观了解学生的实验进展。2、与同学一起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3、组织

    4、学生交流和讨论,初步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活动与探究一: (约8 min)1、分组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2、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2)(3)3、交流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4、活动小结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1、通过简单的实验,从活动中思考并悟出燃烧的条件。2、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究的能力。1、 教师演示实验(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

    5、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2、引导并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什么是燃烧的现象,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活动与探究二:约10 min1、 观察实验现象(实物投影)2、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1) 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2) 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3) 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4) 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活动小结:(板书)(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

    6、应(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此实验对空气的污染较严重,所以老师演示给学生观察,目的在于进一步根据实验现象并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由不同的实验事实再次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了解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1、 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或方法。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并对每个问题进行小结。4、幻灯片播放让“家庭远离火灾”(科普资料)及Flash演示“火场逃生方法”活动与探究三:约15 min1、 讨论与交流:

    7、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2、 组实验:如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3、 讨论与交流(1)你如何熄灭蜡烛?(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4、 观看幻灯片及Flash动画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入手,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

    8、。在通过一组简单的实验,进一步分析得出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通过讨论并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措施,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突破难点。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演示灭火器原理活动与探究四: 约4 min阅读教材(P127)与交流:几种常见的灭火器原理和使用范围让学生初步了解灭火器的原理以及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教师演示:实验7-2:面粉爆炸实验活动与探究五: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约5 min1、观察实验现象2、学生阅读P128-129内容。3、 讨论与交流:了解生活中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让学生了解易燃物和易爆

    9、物的安全知识。课后拓展与实践1、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或自救措施)。2、作业:课本P131习题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火灾的安全防范意识。板书设计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三、对两个演示实验的反思与评价1、实验改进: 此实验装置可将导管改为一个倒置的漏斗罩住白磷,通入氧气可用洗耳球向里面鼓入空气代替,效果不错,且简单易行。但要注意不要将水吸入洗耳球。2、面粉爆炸的演示实验不易成功,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面粉太潮湿里面的蜡烛易熄灭随着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里面的氧气不足以使面粉爆炸。所以我认为此实验有待改进。课题1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

    10、2)一、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燃烧的定义、条件和灭火的方法。2.初步学会运用实验自主探究、观察等方法获得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认识燃烧的条件)和推理能力(应用燃烧的条件解释灭火的方法)。4.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学习简单的灭火技能和逃生方法)。5.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二、重点难点:了解燃烧的条件。三、教学方法:学生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讲、议结合。四、教学用具:仪器:蒸发皿、烧杯、薄铜片(或铝片)、小刀、玻璃片、镊子、火柴、试管、课件和多媒体设备。药品

    11、:酒精、凉水、蜡烛、白磷、红磷、热水(60 以上)、氧气。五、教学过程【引入】打开课件封面(一堆篝火熊熊燃烧) 师:这是什么? 生:火!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能不能离开火? 生:不能!师:想不想知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生:想!【实验探究】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完成表格(实验报告)、(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表扬)表一探究内容用燃着的火柴分别放入盛有水和酒精的蒸发皿中实验现象水不燃烧,酒精燃烧实验结论燃烧需要物质具有可燃性表二探究内容 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实验现象烧杯罩住的蜡烛火焰熄灭实验结论燃烧需要氧气表三探究内容 向金属片(覆盖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上各放少量红磷和白磷。实

    12、验现象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实验结论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实验报告。(讲评)解释概念着火点。向学生介几种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几种常见物质的着火点(课件展示)可然物白磷红磷硫木炭酒精无烟煤着火点()40240260320370558700750要求学生总结出实验结论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充分利用多媒体:当学生答出一个条件就在屏幕上出现一个,当三个条件都出现时,在屏幕中央显示一堆火。)讨论:水中的白磷能燃烧吗?如果能,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易行实验方案加以证明。【补充实验】从学生中选出一种方案:让学生自己用一支空试管倒扣入

    13、热水中,罩向水中的白磷,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现象。强调:只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就是水火也相容。提问:从上面的实验中,我们看到燃烧有哪些共同点?你能给燃烧下个定义吗?由学生答完后,教师评议出燃烧的定义:(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关键词突出来)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师:人们掌握了燃烧的特点,利用它发出的光来照明、发出的热来烧煮食物、炼钢等,把人造卫星送上天!(边用课件展示图片)为人类造福。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能给人类带来益处呢?生:不是!(要求学生举例后,用课件展示火灾的图片说明燃烧失控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师:请同学们看看常见的灭火方法。(每看完一种方法,要求学生说出该方法的原理,体

    14、现从生活走进化学,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理念。)1、隔离法 2、窒息法 3、冷却法讨论:万一发生火灾时,你应采取什么措施?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学生的方案是多种多样,甚至有错误的。但没关系,教师可以和学生对不同的方案共同讨论、评判,达成共识,得出较科学的方案。)多媒体播放课件:火灾现场逃生的动画。【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完后,教师简单评。)1、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2、燃烧的条件: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3、灭火的方法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5、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是否正确?发光发热的现象一定是燃烧的现象。氧化反应都会引起燃烧。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2、为什么酒精灯用火柴就可点燃,而煤却不能呢? 3、用扇子扇煤炉火时,为什么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烛火时,为什么一扇就灭?4、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灭火?说明理由。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邻居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子而发生火灾。由于电线短路而发生火灾。【课外学习】在.上搜索“易燃易爆物”,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引导学生到互联网上去学习)六、教学反思 1、与传统灌输教育不同,这里不再只是教师演示实验,或教师引导学生做验证性的实验,而是让学生通过亲自

    16、探究获得知识,这样更灵活更有效。虽然科学探究活动的水平或层次不是很高,但对于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是其它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可替代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应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能力。2、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导教学,把书本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扩大了学生的眼界和见闻,打破了课堂学习时空的局限,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心扉,让学生耳濡目染,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科学真谛的热情,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而老师则是一位顾问,一位交

    17、换意见的参考者,这样就落实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3、在教学实践中,课件制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收集素材,对于一线教师深感建立素材库的重要性。另外,应注意协调解决好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课题1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十一中学 李 宁一、教学设计思路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因此将本节课设计为让学生亲历由录像将学生带入情景,由情景中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与假设根据实验事实作出正确结论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这些要素

    18、所组成科学探究过程,使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在学生经历这一“做科学”过程后,用灭火的实例录像将学生带入应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将灭火器的种类,使用方法等制成动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二、教案课 题 燃烧与灭火授课人 李 宁学 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十一中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3.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

    19、法。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重 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难 点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合理问题,及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仪器药品白磷、红磷、蜡烛、碳酸钠、盐酸、火柴、烧杯、试管、酒精灯等。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引言】当你听到“火”这个字眼时,你会想到什么呢?是在寒冷的黑夜燃起的温暖的篝火,还是使房屋变成一堆废墟的大火呢?火是燃烧的结果,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引入】播放一段录像,录像内容:点燃一根蜡烛将用

    20、纯碱与食醋制得二氧化碳倒在蜡烛上,蜡烛熄灭。看过之后令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筛选与本课相关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将其修正为以下2个探究题目:1、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参与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注意鼓励学生,针对问题给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有关燃烧的录像观看录像各小组通过讨论后提出问题如:蜡烛燃烧需要哪些条件?产生气体是什么?火焰为什么熄灭?灭火的方法有哪些?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所提出问题,得到本节课的2个探究题目。分组讨论在问题面前根据已有的经验大胆猜想与假设:1、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2、灭火的原

    21、理破坏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简练的语言引入新课,介绍燃烧的定义。利用简单有趣的家庭小实验导入课题,激发好奇心理及求知欲,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一个情景。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验“做科学”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化学学习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能力。在教师激励性语言引导下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能主动地或在他人启发下对问题的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指导学生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切实可行的化学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实验指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及获得的事实进行归纳整理,经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听取各组的汇报引导学

    22、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反思与评价利用电脑展示一些具体的灭火的图片和录像,与学生共同分析其灭火原理。播放动画,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练习】在图中找出这座房屋中的防火措施,并设计一种合理的自救措施。【小结】完成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作业】调查你的家庭、学校或一些大商场的防火措施分组讨论,根据探究课题结合教材中提供实验设计化学实验方案验证猜想与假设。并将实验方案提交与教师及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完善。按照实验方案,有条理地进行实验、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关系,并与他人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选出各组代表汇报本组情况。学生针对本次探究活动

    23、作出反思,发现自己或他人长处以及不足,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分析图片和录像中所用的灭火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完成练习学生交流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及同组同学互相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联系。培养学生交流与表达的能力。在学生、教师探讨过程中突破难点。培养学生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处理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生动有趣的图示激发学生的答题欲望。利用习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调查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

    24、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板书设计】课题1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课题1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4)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十八中学 王 红课 题 燃烧与灭火授课人 王 红学 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十八中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2.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3.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4.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自己归纳现象和结论,使学生初步学会

    25、观察实验、类比等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小组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2.通过观看“用火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通过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并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分析归纳法。仪器、药品、用品多媒体、镊子、酒精灯、酒精、棉花、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一块煤、烧杯、扇子、沙子、水槽。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展示几

    26、幅有关燃烧的画面,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火对人类的意义。观察画面,思考火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辨证思考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请同学们介绍学习和生活中所了解的有关燃烧和灭火的有关事例,并引出燃烧的概念。学生分小组探究、讨论,并形成燃烧的概念。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体会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提出燃烧与灭火方面想了解哪些知识,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不同,将学生分成燃烧小组和灭火小组。互动交流,猜想燃烧所应具备的条件及灭火的方法和原理。依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的推理能力,调控后续教学。引导学生分小组设计探究方案,探究燃烧条件及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27、。为学生提供仪器和药品。燃烧小组:1.镊子、酒精灯、蘸有酒精的小棉花球、蘸有水的小棉花球、火柴;2.两支小蜡烛、一支透明的玻璃杯、火柴;3.镊子、一根小木条、一小块煤、酒精灯、火柴。灭火小组:蜡烛、火柴、空烧杯、扇子、沙子、水槽。依据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燃烧小组探究燃烧条件获得结论:1.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最低温度着火点,并引出着火点的概念。灭火小组探究灭火方法及依据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隔绝空气或氧气。用明显的实验现象验证学生的推理,使学生体验推理探究获得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生

    28、探究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提出问题:灭火的方法较多,是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用于任何火灾呢?当大型火灾发生时,消防队员都采取了哪些灭火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消防队员扑灭火灾的片段。学生以竟猜的方式去了解火灾的扑灭方法,了解三种常见灭火器,了解每种灭火器适用的范围及依据的原理。使学生形成辨证地看待问题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带的仪器设计简易

    29、灭火器。赏识和激励学生。学生利用自带的空矿泉水瓶、空酸奶瓶等仪器设计简易灭火器。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所设计的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共同探究改进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中探索,在合作中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创新能力,真正达到了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展示消防安全标志。猜一猜,引出爆炸。畅想:家庭或高层宾馆发生火灾,假如你身居其中,你应该怎么做?为什么?组内合作,探究解决。猜一猜,找出生活中爆炸实例。畅想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火灾与爆炸的危害。增强学生防火意识,同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堂小结:组织学生畅谈本节课的体会,并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侧重学法交流与感受、反思与评价,情感交流。激励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并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布置作业: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的措施。思考、研究。深化课堂学习要点,通过开放性习题的布置,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板书设计化学教学中运用网络的一点尝试无锡市第九中学罗涛随着课程改革试点的展开,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此,我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三化学第七单元教案与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