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专题08 地球圈层结构与地壳物质循环解析版.docx

    • 资源ID:23239727       资源大小:311.18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专题08 地球圈层结构与地壳物质循环解析版.docx

    1、专题08 地球圈层结构与地壳物质循环解析版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岩石圈 第8专题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物质循环(解析卷) 【基础自检】1. 根据“地球内部地震波波速变化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 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A表示 较慢固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B表示纵波较快(2) 地球内部圈层特点 代码名称深度波速A波B波C 地下平均33 km处(指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 D古登堡界面地下2 900 km处 突然下降C以上为地壳,C、D之间为,D以内为地核(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3) 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和上地幔顶部(软

    2、流层以上)。2. 结合“地球部分圈层示意图”,回答问题。 (1) 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2) 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的圈层。(3)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的底部、的全部和的上部。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岩浆岩: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而成。沉积岩:各种岩石经、堆积、而成。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 、 下 而成。(2)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写出图中各数码所表示的地质作用。 , , ,。(3) 意义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资源。改变了地形, 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交换和传输。改变了地表的

    3、。答案:1. (1) 横波固体、液体和气体(2) 莫霍界面明显增加完全消失地幔(3) 地壳2. (1) 氮和氧(2) 不规则(3)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3. (1) 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固结成岩高温高压变质(2) 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冷却凝固(3) 矿产地貌景观物质能量环境【重难突破】一、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和特点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条件之一。近地面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从地面开始,往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说明:氮是地球上生命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调节地

    4、表温度的重要物质;臭氧能够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可供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有河水、浅层地下淡水、湖泊淡水。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二、图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1.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的深度及地震波波速的变化状况不连续地下深度波速变化莫霍界面33千米处(大陆部分)该面下,P、S波速度都明显增

    5、加古登堡界面2900千米处在这里,P波速度突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2地球的圈层结构: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三、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和特点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它厚度不一,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17千米。地幔介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厚度为2800多千米。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地核以古登堡界面与地幔分界,厚度为3400多千米

    6、。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将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方法技巧】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层的位置关系图判读1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的总称。2岩石圈包括地壳,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3火山喷发的岩浆源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4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层的位置关系如下图所示:4、岩石圈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代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

    7、岩)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变质岩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技巧点拨】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方法(1) 地壳物质循环源于岩浆,也是地壳物质循环中各类岩石的起点和归宿,因此找准岩浆是判断地壳物质循环的关键。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2) 各类岩石在高温或高压的变质作用下形成变质岩。(3) 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拓展延伸】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与应用类型形成常见岩石有用成分举例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富含的多种金属矿

    8、是工业生产的原料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玄武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变质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的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变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成岩,含有化石、层理构造,石灰岩、砂岩、页岩变质岩,岩石受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片理构造,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

    9、麻岩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典型题型】例1.下列甲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图,乙图为某次地震时,M、N、Q三地震台站测得不同的震中距,并以此为半径绘成大小不同的圆。读图完成(1)(3)题。(1)关于图中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W1和W2两者皆无法通过地幔 BW2造成的破坏最大 CW1和W2可以在任何物质中传播 D能通过地核的是W1(2)若M台站测得纵波和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则M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A3000km B3500km C4500km D4000km(3)依据M、N、Q三地震台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A B C D【

    10、解析】本题组不难,主要是要读懂图,从图中获取解题信息。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故到达地震台站所需时间少的W2为纵波、所需时间多的W1为横波。纵波能穿过三态介质,横波只能穿过固态介质,纵波破坏力更大。地幔为固态,地核外核为液态。第(1)题,首先要分清楚哪条曲线是横波、纵波,从而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第(2)题,根据题干作出横坐标垂线就可以明显看出时距为6分钟的震中距大概位置。第(3)题,从图中就可以看出答案,不易出错。【答案】(1)B(2)C(3)B例2. (2019甘肃民乐一中、张掖二中)“泥火山”指泥浆和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堆积而成的锥形丘或盆穴丘,丘的尖端部常有凹陷,并

    11、由此间断地喷出泥浆与气体。在新疆北天山分布着众多“泥火山”,喷发出的黏稠泥浆温度比当地气温低,略带油气味,不时爆裂出几个气泡。图a为新疆北天山“泥火山”分布图,图b为“泥火山”景观图,据此回答(1)(3)题。图a图b(1) 新疆北天山“泥火山”众多的原因是 ()A. 位于板块交界处 B. 冰川侵蚀强烈C. 背斜和断裂构造发育 D. 流水侵蚀强烈(2)“泥火山”喷出的气体源自 ()A. 沉积岩层 B. 变质岩层 C. 侵入岩层 D. 喷出岩层(3) 独山子附近“泥火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为 ()A. 冰川侵蚀岩层外露岩层断裂泥浆喷出冰川堆积B. 地壳挤压地层凹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C. 地壳抬升

    12、岩层断裂地层隆起泥浆喷出冰川堆积D. 地壳挤压地层隆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泥火山”是指泥浆和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堆积而成的,再结合图示可知,泥火山多分布在天山和断层附近,说明是泥浆和气体沿着岩层的破碎断裂地带喷出地表而形成的。故C正确。(2)结合材料可知“泥火山”喷出的黏稠泥浆温度比当地气温低,略带油气味,不时爆裂出几个气泡。说明泥浆中含有油气,这只能在沉积岩层环境才能出现,故A正确。(3)根据图文材料分析. 独山子附近“泥火山”主要是沉积岩层中的黏稠泥浆从天山背斜岩层和断裂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的。因此其形成过程的主要地质过程是地壳挤压,隆起形成背斜岩层,超过岩层的承压

    13、能力后岩层断裂,泥浆在压力作用下从岩层背斜顶部和断层的破裂地带喷出,然后泥浆慢慢堆积形成。符合其形成的地质过程为D。【答案】(1) C (2) A(3) D【过关检测】1、单项选择题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1. 图中地区发生火山喷发至少有 ()A. 2次 B. 3次 C. 4次 D. 5次【答案】1. C【解析】由图可知,火山碎屑岩层有4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据此可以判断有4次火山活跃期,故选D。2. 该地质构造图出现在下图中的 ()A. a与小北山之间 B. b与北区火山之间C. c与南区火山之间 D. d与六棱山之间【答案】2. C【解析】据图,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显示该地一侧为火

    14、山,另一侧有沉积岩且为湖相沉积层与火山碎屑岩的交错沉积层,因此该地质构造一侧临山一侧临湖,C符合要求。 (2019湖南永州一模)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和南天山山脉之间的赤沙山中,分布有我国最大的盐丘,下图为盐丘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 下列岩石与含盐层岩石成因相同的是 ()A. 板岩砂岩 B. 花岗岩砾岩C. 石灰岩页岩 D. 玄武岩石英岩【答案】3. C【解析】由图可知,含盐层岩石具有层理结构,是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都是沉积岩;板岩、石英岩是变质岩,花岗岩、玄武岩是岩浆岩。故选C。4. 推断盐丘形成的地质过程 ()A. 沉积作用水平挤压盐层流动外力侵蚀B. 沉积作用外力侵蚀水

    15、平挤压盐层流动C. 沉积作用水平挤压外力侵蚀盐层流动D. 水平挤压沉积作用外力侵蚀盐层流动【答案】4. C【解析】由图可知,盐丘最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含有盐的沉积岩,再受到水平挤压变形形成褶皱,背斜顶部砂岩层受到外力侵蚀,盐丘出露流动而形成,C正确。科学家在我国安徽发现一具23亿年前陆上胎生鱼龙化石,下图为鱼龙化石照片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5. 鱼龙化石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A. 岩浆岩 B. 变质岩 C. 沉积岩 D. 花岗岩【答案】5. C【解析】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6. 鱼龙化石所属岩石形成过程中所受地质作用对应右图中的 ()A. B. C. D. 【答案】6. B【解

    16、析】化石是沉积物在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的。图中甲为沉积岩,乙为变质岩,丙为岩浆,丁为岩浆岩。为变质作用,为固结成岩,为重熔再生,为冷却凝固。故选B。科学家在我国安徽发现一具23亿年前陆上胎生鱼龙化石,下图为鱼龙化石照片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7. 鱼龙化石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A. 岩浆岩 B. 变质岩 C. 沉积岩 D. 花岗岩【答案】7. C【解析】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8. 鱼龙化石所属岩石形成过程中所受地质作用对应右图中的 ()A. B. C. D. 【答案】8. B【解析】化石是沉积物在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的。图中甲为沉积岩,乙为变质岩,丙为岩浆,丁为岩浆岩。为变质作用,

    17、为固结成岩,为重熔再生,为冷却凝固。故选B。(2019山东济宁期末)苏特西岛位于冰岛以南32 km处,该岛是由于1963年的火山喷发所形成,最高155 m。岛屿形成时四周是由相对松散的火山灰组成的陆地,中部是坚硬的熔岩,总面积为2.7 km2,当前岛屿面积仅剩1.4 km2。甲图为岛屿位置,乙图为岛屿照片。据此回答911题。甲乙9. 该岛中部熔岩最可能是 ()A. 花岗岩 B. 石灰岩 C. 玄武岩 D. 大理岩【答案】9. C【解析】根据材料,该岛屿为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该岛屿中部熔岩应为喷出岩(玄武岩),C正确;花岗岩为侵入岩,A错误;石灰岩为沉积岩,B错误;大理岩为变质岩,D错误。故选

    18、C。10. 推测苏特西岛及其附近海域火山活动频繁的原因 ()A. 位于大洋海沟,属于消亡边界 B. 位于大洋中脊,属于生长边界C. 位于大洋中脊,属于消亡边界 D. 位于大洋海沟,属于生长边界【答案】10. B【解析】根据材料,该岛屿位于冰岛南部,应位于大西洋,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冷却形成该岛,所以该岛应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位于大洋中脊,B正确,C错误;海沟为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为消亡边界,海沟较为深邃,A、D错误。故选B。11. 推测该岛形成后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A. 火山持续喷发,炽热岩浆融化陆地B. 地质构造运动频繁,海岛不断沉降C. 海平面迅速上升,淹没大片岛屿D. 大

    19、风海浪不断侵蚀,海岸线不断后移【答案】11. D【解析】若火山持续喷发,岩浆冷却陆地面积会增加,则岛屿面积增加,A错误;根据材料,该岛屿为火山喷发形成,若地质构造运动频繁,会造成岩浆喷出增多,海岛面积加大,B错误;海平面上升速度较慢,所以大片岛屿被淹没应和海平面上升无关,C错误;根据材料,该岛屿周围为相对松散的火山灰组成的陆地,该地区位于西风带,风浪较大,四周火山灰易被侵蚀,导致海岸快速后退,D正确。(2019山西太原期末)菲律宾地处太平洋“火山带”上,其境内有 22 座活火山。2017 年 12月底,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东南部的马荣火山(下图)开始喷发并持续近一个月,喷出大量炙热的岩浆及火山灰。

    20、据此回答1214题。12. 菲律宾多火山的原因是 ()A. 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C. 陆壳俯冲洋壳之下 D. 三大板块挤压碰撞【答案】12. B【解析】菲律宾多火山的原因是位于板块消亡边界,B正确,A错误;洋壳俯冲陆壳之下,C错误;菲律宾马荣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该国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D错误。13. 此次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 ()A. 岩石圈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壳【答案】13. B【解析】此次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14. 火山喷发期间,其火山灰有可能降落在火山的 ()A. 西北方 B. 西南方 C. 东

    21、北方 D. 东南方【答案】14. B【解析】当地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此时是冬季,该地主要受东北季风影响,火山灰将飘向西南方。大约5 000多万年前英国北爱尔兰东部火山活动非常活跃,在沿海地区形成一条由3.7万多根六边形、五边形石柱组成的向大海延伸约6 000 m长的“巨人之路”。“巨人之路”是北爱尔兰著名的旅游景点,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遗产。下图示意巨人之路景观。据此回答1516题。15. 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属于 ()A. 变质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喷出岩【答案】15. D【解析】由上题可知,“巨人之路”石柱是由火山活动岩浆喷

    22、出冷凝形成的,石柱组成的岩石是玄武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故选D。16. 构成“巨人之路”的这类岩石往往具有 ()A. 层理构造 B. 气孔构造 C. 片理构造 D. 板状构造【答案】16. B【解析】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迅速冷凝形成的,由于地表条件复杂,使喷出岩具有很多不相同的地质特征。这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流纹、气孔构造或含有原生节理时,工程性质变差,孔隙度增加,抗水性降低,力学强度及弹性模量减小。喷出岩尤其是玄武岩往往具有气孔构造;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和板状构造。故选B。(2019衡水二中模拟)苏州鸡笼山位于天平山主峰南900 m,海拔53.6 m,为花岗岩山体。山

    23、不高,有二峰。主峰宛如巨大竹笋拔地而起。其上乱石嶙峋,杂树苍苍,藤蔓垂挂,仿佛一座硕大的山石盆景。次峰更奇,山巅险峻异常,数块怪石笔立,上面还卧着几块奇石,危如垒木,现称“五人撑伞”。图2为“五人撑伞”景观图,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据此回答1718题。 图2 图317. 形成“五人撑伞”风景的岩石属于图3中的 ()A. B B. C C. D D. E【答案】17. A【解析】由材料可知,组成景观的岩石是花岗岩,为侵入岩,图3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A为岩浆、B为侵入岩、C为变质岩、D为沉积岩、E为喷出岩。故选A。18. 图2中“五人撑伞”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A. 地壳上升岩浆侵入风化堆

    24、积 B. 地壳下降岩浆喷发风化侵蚀C. 岩浆喷发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D. 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化侵蚀【答案】18. D【解析】先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接着地壳上升形成山体,然后风化侵蚀形成现在的地貌。(2019南京期初调研)燕子矶直立江上,形似燕子展翅欲飞,临江的岩石主要由砂岩和砾岩等岩石组成。图6为“某游客在南京拍摄到的燕子矶景观图”。图7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三大类岩石和岩浆,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读图,回答1920题。 图6 图719. 关于图中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丙代表岩浆岩 B. 除外,其他箭头均属于内力作用C. 乙代表变质岩 D. 箭头是塑造地表形态的

    25、主要方式【答案】19. C【解析】据图中信息沉积物可以判断甲是沉积岩,乙是变质岩,丙是岩浆,丁是岩浆岩。20. 燕子矶的形成过程最可能是 ()A. 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 岩浆侵入地壳下沉外力侵蚀C. 外力沉积岩石变质外力侵蚀 D. 地壳下沉外力沉积外力侵蚀【答案】20. A【解析】因燕子矶岩石主要由砂岩和砾岩等岩石组成,属于沉积岩,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再经过地壳抬升出露地表,最后经过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该景观。下图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质剖面示意图。地幔中的岩浆具有强烈上升趋势的位置,称为热点,黄石湖通过黄石河与密西西比河的支流相通。读图,回答2122题。21. 黄石湖是 ()A. 火山湖

    26、 B. 内流湖 C. 冰蚀湖 D. 咸水湖【答案】21. A【解析】读图可知,黄石湖是在火山口附近形成的湖泊,不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湖泊;黄石湖通过黄石河与密西西比河的支流相通,则说明黄石湖是外流湖,属于淡水湖,不是咸水湖。故选A。22. 下列叙述正确的 ()A. 黄石热点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B. 黄石火山口地表岩石为花岗岩C. 黄石河属于内流河 D. 黄石热点的上升岩浆来自软流层【答案】22. D【解析】图中黄石热点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黄石火山口地表岩石是属于喷出型的岩浆岩,多为玄武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黄石河与密西西比河的支流相通,属于外流河;岩浆来自地幔的软流层。故选D。


    注意事项

    本文(专题08 地球圈层结构与地壳物质循环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