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南风窗》发生巨变之内幕故事.docx

    • 资源ID:23355590       资源大小:29.29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南风窗》发生巨变之内幕故事.docx

    1、南风窗发生巨变之内幕故事:南风窗发生“巨变”之内幕故事(ZT)作者:句子发表日期:2005-10-31 15:03:10 作者章文,现任新华社环球杂志编辑部主任,曾供职南风窗、中国新闻周刊等知名时政期刊,曾参与负责新世纪周刊的改版,任常务副主编。代表作有收容遣送何时走出悲辛?,2001年11月刊于南风窗,轰动一时。 今年4月份我写了篇短文,名为写在南风窗创刊20年边上。转眼半年过去,我当初的祝愿已经落空,南风窗已经发生巨变,他的前途令人悲观。张良、陈初越、袁卫东、章敬平,南风窗的几大支柱相继离去,加上一年前就已经去上海的秦朔,南风窗昔日班底一扫而空。 人员流动在媒体圈本属正常现象,来来去去,才

    2、会有热闹、有生气。但南风窗这样一份拥有20多年历史的杂志,他的理念是一点一点深入人心的,他的编辑队伍经多年的磨合才凝聚到一起,不应该发生核心团队哗变事件。 这一切的背后是人事斗争,挑动者则是南风窗现任社长。今年7月份,我因私事在广州逗留数日,其间和南风窗一同事叙旧,谈及这次人事风波,年轻的他语气激烈,斥责这位社长意图将南风窗办成自家杂志,完全照搬官场的一套做法,任人唯亲,打压异己,南风窗人引以为傲的“宽容、民主”作风,被他尽情摧残。 事情的起因是总编辑人选。秦朔当初离开南风窗前往上海办第一财经,固然有他个人欲挑战自己的想法,更多的也是因为不能忍受这位社长大人的霸道。秦朔走后,总编辑悬空,需要补

    3、充。本来这不是难事,副总编辑张良在南风窗服务十年,人品、能力和资历都属上乘,在南风窗身孚众望,在新闻圈美名远播,可以说是接任总编辑的最佳人选。 可是,这位社长大人偏偏不让张良接任总编辑,要到外面去招纳贤士。这位先生这样做当然有他的理由和想法。他身居社长大位,掌管南风窗人事权和财权,本已足够。但他犹嫌不够,还想干涉本来由总编辑负责的编务。这本身就是簪越,更要命的是,此人虽是南风窗元老,却是摄影记者出身,后来又一直从事经营工作,向无参与编辑业务,现在突发奇想要领导南风窗的内容,岂不是笑话? 大权在握的人往往会自大,产生“天下事不过尔尔”的幻觉,这位社长大人亦不例外。秦朔在时,他尚有几分顾忌,挤走秦

    4、朔之后,他的淫威无人可以抵抗。他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带领南风窗进行再一次转型。 于是,他开始参加编务会议,开始提选题意见,开始指定大策划,开始在编辑部安插自己的人;总之,他开始要将实际上的总编权力揽过来,加于自己身上。 秀才不和兵斗,这是千年古律。但秀才有傲骨,不可能完全臣服于权力。秦朔走后,副总编辑张良和编辑部主任陈初越一起负责编务,对这位社长大人的所作所为内心当然不满,虽不会正面冲突,但在执行他的意图上显然也不会卖力。 这位社长大人亦是老江湖、聪明人,一眼看穿张良等人表面服从背后抵抗。他内心恼火,但也不能直接坐上总编的位子,他需要找个听话的人来做总编,那样他的意图就可以百分之百地得到贯彻执行

    5、了。 千挑万选终于锁定一个人。此人也是青年才俊,早先作过南方周末新闻部副主任,擅长撰写充满人文关怀的软性新闻报道。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她虽优秀,却不足以担当南风窗总编辑。她人年轻,刚过30,无论能力、资历、声望都在张良之下,此外,陈初越、袁卫东、章敬平等三人亦不在她之下。 明眼人一眼识破,这位社长大人之所以看中她,固然有其才,更在她的人:女性,温和,忍耐力强,不好斗争,看起来会听领导的话。 被人相中,她本无辜,但她之进入,却给南风窗带来一场灾难,仅此一点,如果南风窗将来一蹶不振,她难辞其咎。 众人及她都很清楚,只要她进来作总编辑,张良等人必将离去。对于张良等而言,这不是顾全大局的问题,这事

    6、关尊严,不可能忍辱负重。 当初向熹进驻遭到整顿后的南周,由于他的不自量力,以为自己一样可以做钱钢、江艺平所作的事,导致南周骨干大半出走,南周多年养蓄下来的精神丧失怠尽,终于变成今天平庸的模样。 现在这一幕在南风窗重演。虽然这位新总编与向熹不是一路人,在业务上也远比向熹优秀,但面临的局面是相似的。她本可以拒绝,但终究不能抗拒作南风窗总编辑的诱惑,坦白得讲,这诱惑是巨大的,很少人能抗拒得了。但以向熹在新闻界的声名狼藉现状来看,她的确应该拒绝这份将来极可能要付出高额代价的诱惑。 也有人言,她进不进来其实并非关键,只要有那位专横跋扈的社长大人在,南风窗迟早要发生人事巨变。她现在的进来,只是加速了事变的

    7、发生。可惜的是,她为眼前诱惑所蔽,不能看清那位伯乐的真实意图,或一厢情愿地以为可以去改变他。 那位社长大人倚仗广州市某宣传部长的权势,权力欲已经膨胀得无以复加。他自从化县挂职锻炼数年归来,已经蜕变成一名政客,身上不复再有新闻人的气质了。他将官场的一套全然搬到南风窗,要所有人向他表忠心,党同伐异,手段凶狠。 这样的人,要想改变他,岂不是与虎谋皮?更大可能的是,同流合污,曲意迎合。向熹治下的南周,我问一位旧识为何不走,他回答“这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也许这个回答,正是现在南风窗这位新总编所想。但天下之大,难道真的无处可以觅食?以上面两位的能力,找一个吃一口好饭的地方,算不得难事。 南方周末、南风窗

    8、一报一刊,都创办于广州,艰苦奋斗十多年终有所成,以其独特的气质,曾领中国政经媒体风骚。两年前南周已经沦落,现在南风窗也行将沦落。 而罪魁祸首者都是一个人,自大狂妄、盛气凌人的权势者,工于心计、残酷无情的政客。在他们眼里,媒体不过是工具,新闻人不过是零件;在他们眼里,所谓民主、自由不过是托词,权力和控制才是真实。 有这些人在,有产生这些人的土壤在,中国媒体难获发展,中国媒体人难获尊严;有这些人在,媒体人谈理想好似痴人说梦,只能去计较一时的名与利罢了。 不过,我总相信,历史迟早会翻过这一页的,这些人及产生他们的土壤都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中,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功德将沦为笑柄。这种结局是一定的。 作者

    9、:大爷我回复日期:2005-11-523:40:56主题:写在南风窗创刊20年边上作者:章文发表日期:2005-10-31 15:03:27 表状 我离开南风窗三年了,在北京四处辗转三年了。很少与人谈起南风窗,她在我心里是一个私人珍藏。 我还清晰记得当初进南风窗的情景,说来大概会令刚出校门的新闻学子感到羡慕。2001年的3月份,我在南方周末实习,6月份研究生学业就要结束了。由于一些人为原因,没能留在南周,我决定去心仪已久的南风窗试试。 一天中午我直接去了。当时秦朔在美国的学业尚差一月,还未归国。张良时任编辑部主任,在秦朔美国学习一年期间,代行总编辑职责。 我和张良在编辑部的小会议室对面而坐,自

    10、由交谈。张良为人谦和,无丝毫架子,我也一点压力都没有,整个聊天过程好似老友闲谈,话题也不仅仅局限于南风窗和新闻业务,大概进行了一个半钟头,临走时,张良笑着说,过两天就答复。 两天后,心底有点打鼓的我给张良打电话,电话那头他还是笑着说,基本没什么问题了。OK.了?!南风窗当年正处于鼎盛时期,渴望求职者络绎不绝,我研究生刚毕业,也还没写出什么好作品,虽然自己很自信,但一个半钟头的谈话就敲定了工作,着实让我有些吃惊,心里很是喜悦。 一个月后,秦朔从美国学成归来,西风吹拂了一年,他踌躇满志,满眼放光。几个月后,他对人私下讲,刚回来看中国这边什么都不适应,觉得处处不如人意。别人告诉他这是“海龟”们的通病

    11、,环境变化导致的不适应,时间久了自然平静。秦朔当初是由广州市政府作为后备干部队伍培养送去留学的,不知这段学习经历在他心底引起的变化到底有多大。 秦朔决定试试我的能力。一天下午快下班时,他和我也是在那个小会议室相对而坐,这次我很紧张,秦是我读书时心里的一个榜样,分量很重,他和张良的随意不一样,当时表情严肃,不苟言笑,颇似一位严厉考官。 那次交谈的初始主题是私人企业的生存环境,秦在广州有不少老板朋友,其中一个老板向他诉苦,大叹政策对私人企业的不公平。秦想让我就此写一篇深度报道。我当时就说,私人老板是不容易,可那些打工的人更不容易,他们的利益才值得关注。当时不少地方发生私人企业侵害民工权益的事情。

    12、呵呵,可以想见我当时也是初出校门,胆敢纠正总编的意图,没想到的是,秦听完我的意见后,说,可以,就照你的思路去做。以后这样的“当面顶撞”更是常事,南风窗的编辑部民主气氛非常之浓,与秦朔异于常人的宽容心态分不开。 在随后的两周内,我手持采访介绍信,跑广东省工会、一些私人企业,采访多人,终于写成新建工会冲击波一文,交给秦朔,忐忑不安地等待他的评价。一个小时后,他喊我进到他的办公室里,落座后,他很平静地盯着我讲:以你目前的水平,进目前中国任何一家媒体都没问题。顿了顿,在我不知如何回应的惊喜失措中,他话锋一转:但南风窗是培养顶尖高手的地方,你在这里还需要继续锻炼。 我不知他以前对其他学生是否说过此类话,

    13、当时给我的感觉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今天我也算是一个“资深媒体人”了,也收获了一些薄名,但他当日说过的这句话,每个字,他说话时的表情,微微的笑意,我一直清晰地记得。 编辑部的这种宽容在激发众人思想办好刊物外,也带来其他一些影响。容易使年轻人产生骄傲情绪。我在进去4个月后,写出了颇有影响的收容遣送,何时走出悲欣?一文,当时同事们都说,你有成名作了。3年后陈峰写出孙志刚之死,引发全国反响,去采访秦朔的看法时,秦朔还向他提起了我的这篇文章。 我开始有些不满了。当时南风窗的薪酬体制比较奇怪,记者中分等级,不合理的是,并不是以个人能力和成绩为准,而是以新旧相切,新人一个等级,旧人一个等级,旧人比新人

    14、高出数千元。更让当时的我们气愤的是,那些发行和办公室旧人待遇也比我们高很多。 新人普遍心怀不满,但我的抗议没有效果。其后这种不公平的情绪无法化解,也无人来化解。最终导致我负气离开南风窗,跑到北京。 后来心态平息后,回顾这段往事,我有了新的认识。南风窗情况很特殊,当年就靠7个人一点一点的作起,十多年时间才作出名,那些老人功不可抹。也可叫做“老人文化”。关照旧人,在南风窗领导层是坚固的共识,秦朔内心肯定也作如此想。 我离开后的三年里,南风窗人事上发生较大变化,秦朔终于越来越难受,跑到上海去创办第一财经了。秦朔这个人,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介书生,对国家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但不太懂政客之道。听说这两年,特别

    15、是到上海后,他性格也有些变化,也懂得妥协之道了,但我相信,在他内心里,当年的“书生论政”的志愿不会泯灭。 所幸的是,秦朔离开后,张良还在,最近原南周名记陈菊红也加盟进来,南风窗的方向依然,其前途应该还是比较光明的。 至于我来讲,后来在北京离开中国新闻周刊后,四处辗转,终于意识到,一个人从事新闻工作,一开始就进南风窗、中国新闻周刊这样的顶尖媒体,一开始就遇到像秦朔、张良,钟诚、刘丰这样的杰出领导,在幸运之中也会埋下祸害:中国这样的媒体,尤其是这样的领导太少了,你会认为你宽松的工作环境理所当然,但最后你发现这样的情况竟是罕见,你就很难适应其他地方了。 作者:大爷我回复日期:2005-11-523:

    16、44:06南风窗最新人员名单社长:陈中 总编辑:陈菊红 副社长:胡慧乔 副总编:朱相达 社长助理:邱滨 总编助理:刘阳 王丰 编辑:赵义 谢奕秋 美编:谢成华 郑晓凯 网编:李豫 记者:郭宇宽 石破 记者:熊培云 尹鸿伟 记者:郑作时 赵灵敏 记者:何江涛 钟岷源 记者:程必忠 杨 军 记者:胡家源 行政助理:屈绮华者作者:小夺泊回复日期:2005-11-600:02:52令人感慨!作者:-柴狼-回复日期:2005-11-600:21:58此文偏颇,可做野证作者:下邳汉天子回复日期:2005-11-610:05:05南风窗我挺喜欢的,以前的以前的郭宇宽 石破 尹鸿伟这三位记者怎么样?应该不错吧

    17、!作者:小夺泊回复日期:2005-11-611:45:23 此文宜乎其烈。只是不免攻讦太过。 据吾所知,陈伯伯有些子像隋文帝杨坚,“好为小数,不识大体。”故难以共事。所谓“僧是愚氓犹可训”。论其人心地,亦有和蔼、怛恻的一面,不必拟之为“工于心计,残酷无情”。而且其人作为窗子元老,原本亦有办好杂志的一腔想法在。给伯伯一点时间,慢慢调整吧。 向哥哥亦无楼主所说的那么不堪。据吾所知,南方报业集团的元老们还是赏识他的。南周近年平淡些,实与中国报业之大环境相关,不可诿过于一人。而究其实,南周还是办得不错的。作者:小夺泊回复日期:2005-11-612:26:37作者:下邳汉天子回复日期:2005-11-

    18、610:05:05 南风窗我挺喜欢的,以前的以前的郭宇宽 石破 尹鸿伟这三位记者怎么样?应该不错吧!_这几位都是非常优秀的记者。他们还在,南窗不会轻易沦落吧。作者:退一步看回复日期:2005-11-613:59:05南风窗杂志冷静的力量同样让人热血沸腾 2004-04-19 09:32:03 来源:南方都市报 产品名称:南风窗杂志质量鉴定:南风窗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广东在观念与经济改革方面的领先优势。自创刊之日起,南风窗就以它新颖的视角、大胆突破的观点在全国产生强烈的影响力。1998年南风窗经过“二次创业”,提出办“一份有责任感的政经杂志”的理念,现已成为杂志零售市场上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大的政经

    19、杂志。质检报告一份彰显理性与良知的政经期刊20世纪80年代初的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南大门,几乎所有的观念变化和实体改革都远远走在全国的前面,南风窗的出现就是对这种领先优势的充分体现。“南风窗”在广州民间的口语中就是代表港澳海外关系、对外的窗口之意,它充分体现了南风窗杂志的开放、开风气的精神。创刊号时南风窗就以“假如我是市长”的公民提建议活动,以及广州处处讲钱等文章对传统守旧的思想进行了大胆的冲击。这种关注现实、领风气之先的精神一直贯穿了南风窗发展的始终。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沿边、沿线、沿境、沿海“四沿”的开放,广东在观念上的领先优势不再那么明显,杂志也开始面临市场危机。1998年,南风窗经

    20、历了大规模的“手术”,从外观形式到内容定位都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编辑部根据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判断,确立了做“一份有责任感的政经杂志”的鲜明定位。以关注社会现实,讲求责任感、理性与良知为宗旨,将眼光集中到探讨社会转型期的政治、经济方面的种种问题上。从此南风窗迎来了自己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快速成长为中国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政经杂志,并且在中国新闻界引导了一股“政经之风”,成为备受读者和海内外关注的具有代表性的主流期刊之一。南风窗未来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杂志。南风窗的领军人物秦朔认为,随着社会转型的逐渐完成,政经话题将渐渐失去原先的关注度,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也将更加多元化。正是在这样的想法

    21、下,南风窗将尝试着向一个综合性的新闻杂志靠拢。全息广州那南风吹来清凉在迷信风水的人眼里,有所谓的“阳暖东南”一说,所以,风水学素视正南、东南为风水旺地。根据这个理论,不管是什么建筑物,均以开南风窗多者为吉宅。“南风窗”在风水学上的意义,我是最近才了解到的。但是,“有南风窗的人家便是富人”这个理论,从小就植根我心这里的“南风窗”,是民间口语,指“海外关系”。在我的家乡潮汕、在整个广东省,“南风窗”这个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都是一说起便艳羡不已的。我们可以不相信风水,却必须相信,冥冥中,万事万物,自有他们内在的联系。粤地百姓把“海外关系”叫做“南风窗”,正是因为这“南风窗”能带来财运,纳吉旺宅

    22、。同样,1984年,我的澄海老乡、当时的广州市委书记许士杰亲自在许多个名字中为杂志选定刊名南风窗时,我相信,除了给这本刊物进行“观念领先”的定位,他肯定还想到了“南风窗”这三个字的吉祥意义。在中国的“阳暖之地”广州,办一本叫南风窗的杂志,它不旺才是怪事。广东开放成为中国的“南风窗”,为市场经济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百姓的海外关系成了“南风窗”,为家庭经济带来源源不断的“外汇”;作为一本杂志,南风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成为“拿来主义”的典范,通过“南风窗”而进入中国内地的政经新理念,是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外汇”,它对于我们在市场经济理论上的“脱贫致富”,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别的不说,单那篇石破

    23、天惊的广州处处讲钱,对金钱的“拨乱反正”,在读者心中引起的强冲击波,便足以使其载入史册。出版界有专家把广州定位为“充满活力的出版实验室”,正是因为广州这扇“南风窗”为报刊杂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理念。南风窗以后,诞生于广州的新锐期刊如雨后春笋,时至今日,我们还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挂着外省刊号的期刊,其实是在广州编辑发行的。“南风窗下好乘凉”,而内地的读者,更是以这些“广州制造”的期刊为“南风窗”,如饥似渴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充分感受那扑面而来的南风的清凉。一言可以兴邦,由一份报刊所领头的新锐期刊大军,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将会被历史所铭记。余少镭(专栏作家)原景重现新鲜热辣的新

    24、生儿1984年,广州被列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和首批的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之一。眼看着热火朝天的经济建设即将开始,广州市的几个不安分的青年人决定一起办一份杂志。这几个人是:广州市委研究室的干部吴迅、原黄金时代编辑部主任曹淳亮、原复旦新闻系教师谭启泰、工人陈中等。在市委大墙边的一间小平房里,这群年轻人开始了激情满怀的创业。这群年轻人的想法得到了市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当时的广州市委书记许士杰亲自在许多个名字中为杂志选定了刊名南风窗,以表现这本刊物观念领先的优势。1985年4月,南风窗正式创刊,由市委研究室主办。创刊之初编辑部提出了“四新”、“四桥”的主张。即“传播改革开放的新观念、新事物、新潮流

    25、、新趋势;做政治与经济、理论与实践、领导与群众、几代人之间的桥梁。”即使在今天看来,南风窗的创刊号也是观念领先的。首先是创刊之初的“假如我是广州市长”的活动,让全市老百姓给市长提建议,倡议书旁还配发了当时广州市市长叶选平的话“让那些从0开始的人讲话”。这一活动可谓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首次,并且是由市委领导干部带头进行,被海外传媒誉为“民主化建设的先声”。此后,南风窗还举办了评选广州地区十大杰出公仆”、南风窗民意测验等活动,均获得广泛好评。创刊号中有几篇文章值得一提:一篇是市委书记的许士杰谈请示病,一篇是市长叶选平的我是你们的大司务长,还有一篇文章叫广州处处讲钱,文中对“处处讲钱”不但不贬斥,反而

    26、大加赞同,并指出“商本位代替官本位是历史的进步”。对于那个金钱还具有资本主义嫌疑的年代来说,这个提法是非常大胆也非常超前的。早期的南风窗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观念领先,二是关注现实问题,其风格可谓“新鲜热辣”。当时有一种说法是“北有新观察,南有南风窗”,南风窗被誉为是期刊界的一枝“奇葩”。“二次创业”,再度辉煌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国沿边、沿线、沿境、沿海等四沿开放,广东的一枝独秀变成了万马奔腾,观念领先优势开始减弱。南风窗的优势也随之弱化,这种情况迫使南风窗开始了新的探索。1997年,一个很有想法的年轻人秦朔接任南风窗主编。他看到,当时的中国经济建设开始遇到比初期设想更多的问题和矛盾。人

    27、们所关注的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更关注包括政治和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他认为,杂志应该以一种更有责任感、更富建设性的姿态介入经济生活,关注社会转型的进程。1998年,南风窗正式提出做“一份有责任感的政经杂志”。并进行全面改版,采用全彩色轻涂纸印刷。这是国内首次鲜明提出“政经杂志”的概念。改版后的南风窗发行量急剧上升,很快成为期刊界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时政、经济杂志之一。这次改版后来也被誉为南风窗的“二次创业”。改版后的南风窗将对国计民生的责任感融入专业分析和报道之中,注重深入、理性、前瞻性地对政治、财经、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大气、大胆、全面的刊物特色。改版后,南

    28、风窗推出了一系列有分量的政经报道。如1998年的朱啊基,把心交给中国、标志乙烯纪念碑、中国烟王引发企业家地震;2000年分析14座GDP过千亿的中国城市的中国的新力量,2001年被纽约时报转载的为人民呐喊一个普通公民的参政传奇、调查中国矿难情况的地底悲歌等等报道,都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并引发了其他媒体的转载与跟进。2001年的发现南海被誉为是对中国本土型市场经济发育的最经典报道之一,2002年中国城市大洗牌较早提出了“城市运营”的概念,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回良玉要求全省的干部要看这篇文章;2003年边境赌场围赌中国的报道则引起了中央政法委及全国的关注,罗干批示对问题进行尽快调查。诸如此类的报道数不胜数。能够说明南风窗影响力的例子也数不胜数。2000年秦朔到美国留学的时候,发现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和斯坦福大学的东亚图书馆里居然都收藏有从创刊号以来的所有南风窗,原来国外已经将这本杂志作为了解中国经济和社会改革进程的重要窗口。一位广州人到纽约留学,专业是中国经济研究,他的导师要求他必须看每期的南风窗。据统计,南风窗平均每期有10篇文章被全国数十家媒体转载,被第四届全国文摘研讨会评为国内文章转载率最高的杂志之一。同时,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南华早报、商业周刊等都采用过南风窗的报道或采访线索。个人品牌的“雁行模式”


    注意事项

    本文(《南风窗》发生巨变之内幕故事.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