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陋室铭对比阅读.docx

    • 资源ID:23844034       资源大小:27.6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陋室铭对比阅读.docx

    1、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陋室铭对比阅读陋室铭1、写作手法:马说:托物寓意 陋室铭:托物言志2、作者的情感或追求: 马说:表达作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之情以及对封建社会人才选拔制度的鞭挞。陋室铭:表达诗人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豁达胸襟。3、断句练习:(只划一处)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才美/不外见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调/素琴,阅/金经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第一组:空前绝后式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栎之 )2)(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 4)(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5)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2、 )6)(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第二组:理解性填空1)表现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用排比句写出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全文的主旨句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陋室铭中统领全文的句子(主旨句)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7)表现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8)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9)文中以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3、: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第三组:应用型填空1)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栎之间 。3)谈到平凡中见伟大,人们常说:“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这令我们想起陋室铭中的: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4)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国庆长假让人们暂时摆脱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这种欣喜之情可以用陋室铭中的句子:“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来表达。7、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显露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同“饲”,饲养3)其真无马邪 其,同“岂”,难道8、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1)策之不以其道 2)执策而临之 3)有仙则名 4)斯是陋室9、翻译句子: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何陋之有9、“说”和“铭”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列举你所知道的的含文体标志的文言文题目:序,记,赋10、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傲岸情操的追求。B、选文在

    5、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1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的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作者有点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13、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被发现吗?21世纪的社会,人才济济,我们应该怎么样面对这个问题?14、积累有关“马”的成语和诗词名句。陋室铭对比阅读(一)、(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

    6、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以: 期: 劳: 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7、去留。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答案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以:以此 期:期望 劳:使.劳累 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醉了之后就回家,竟不会舍不得离开.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里聊天的都是有学问的人,来来往往的人没有平民.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答:

    8、表现了作者清闲自在,不贪慕荣利,安贫乐道.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短文从思想内容到表现手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面从两文的层次结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结构上,两文开头都不是开门见山,而是从别的事物着笔,引出主旨,转入正题。陋室铭开头两句设两个比喻,引出第三句,以山水引出陋室。爱莲说开头第一句泛写“水陆草木之花”,再特举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两文开头以宾衬主,意境高远,耐人寻味。 除此之外,两文都从多方面对所描写的事物作了细致而传神的描绘。陋室铭从室外景色、朋友交往和思想情趣等三个方面刻画了陋室主人的胸襟、气度,由表及里。爱莲说从七个角度描

    9、写莲的可爱之处,比喻君子的品格。 两文结尾同样含蓄隽永。陋室铭引证典故得出“何陋之有”的结论。爱莲说结尾对菊、牡丹、莲花三种花的不同作用进行评价,不仅肯定了莲花的品质,也点明了莲花的比喻义,表达作者以莲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在思想内容上,陋室铭表现了作者高洁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爱莲说表现了自己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态度,都表现了作者傲岸清高的思想。 在写作特点上的共同之处是托物言志。陋室铭借陋室传达自己讲究道德修养的思想。爱莲说借莲花比喻君子洁身自好的情操。(二)陋室铭与爱莲说对比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0、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镉陋室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运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玢) (1)淡笑有鸿儒 (2)花之隐逸者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 名

    11、之者谁 C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甲、乙两文都采用了 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 表达自已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5两篇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参考答案:1、(1)大学问家 非常有学问的人 (2)隐藏 2、C 3、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4、托物言志 对莲花的赞美5、甲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乙文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阅读刘禹锡

    12、陋室铭和崔子玉座右铭完成1519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东汉崔子玉座右铭)注释:纪纲:法度;行动准则。 隐心而后动:三思而后行。 谤议庸何伤:别

    13、人的非议怎么会中伤到自己呢? 臧:褒奖。 在涅ni贵不缁z:比喻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 暧暧:光线不够明亮的样子。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徒,同“途”,道路。老子认为,柔弱者久长,刚强者先亡。行行:刚强的样子。慎言节饮食:说话须谨慎,饮食等欲望须节制。15解释下列加点短语。(2分)惟吾德馨 ( ) 无案牍之劳形( )往来无白丁( ) 行之苟有恒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17请从乙文中找出与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思想倾向最相近的一句话。(2分)18乙文作者不主张张扬个性和彰显自己真实的思想。文中哪几句可

    14、以看出来?(2分)19学则须疑,尤其是学习文言文,这样能够更好地学古通今。例如,学习马说一文,我们懂得了 的道理,但当今更需要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毛遂自荐的勇气;学习陋室铭一文,我们赞赏刘禹锡的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但同时也应该摒弃 的落后思想。(2分).答案一。15 品德高尚。 使身体劳累。 没有学问的人(或知识浅薄的人)。 如果能坚持(有恒心)。16(1)苔藓痕迹碧绿,长到了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了竹帘里。(2)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共4分,每句2分。略有欠缺的可以不扣分)17在涅贵不缁(2分。答成“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的建议不扣分。自己

    15、概括不得分)18参考:“无说己之长”,“隐心而后动”,“守愚圣所臧”,“暧暧内含光”,“慎言节饮食”。(共2分。答出1句给1分,得满2分为止。有偏差的可以考虑给1分)19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伯乐;孤芳自赏、清高孤傲。三陋室铭论语(节选)比较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1)有仙则名( )(2)惟吾德

    16、馨(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 。3用【甲】文中的句子填空。“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4【甲】文作者 和【乙】文的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案答:1(1)出名(或:著名)(2)品德高尚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4刘禹锡 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 安一阅读马说,完成1317题。(共22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

    17、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3、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8分)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 )安求其能千里也( ) 执策而临之( )或尽粟一石( ) 且欲与常马( )骈死于槽枥之间( ) 食之不能尽其材(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8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故虽

    18、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16、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渴望?(2分) 17、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答案13、(1)喂养(2)等同(一样)(3)怎么(4)马鞭(5)有时(6)尚且(7)并列而死(8)同“才”,才能。14、翻译:(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马之千里”解释语序不当扣1分,“或”、“尽”等关键词未

    19、正确解释扣1分。(2)、所以即使有名马(千里马),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和普通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拿“千里马”来称呼它。(3)、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特长就显现不出来。(4)、驱使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发挥日行千里的能力,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15、策马、食马。(2分。每个1分。如答“策之”、“食之”也可。)16、围绕作者良好的愿望作答。如渴望自己能得到当政者的赏识、任用。也可从希望统治者不要埋没、摧残人才(或要识别、任用人才)方面回答。(2分。意对即可。)17、答:此题为开放题。问而后答,一锤定音;用问号,发人深省。(二)阅读两篇选文,

    20、回答710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比:副

    21、词,接连地。 还:通“环”,环绕。 朝:早晨。 一旦:一天。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才美不外见。 见:_2)执策而临之。 临:_(3)愿子还而视之。 子:_ (4)去而顾之。 顾: _8翻译选文中划“_”的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9 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 10、理解填空。(3分)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 的心理。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

    22、的利或弊。(5分)_ 7、(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8、. (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10、“名人效应”的盲目崇拜。11、. 联系“伯乐”、“马”(1),“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2)如:好处是:如同千里马有了伯乐才能被人们所重视一样,好的产品通过名人的宣传,才能广而告之,坏处是名人宣传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千里马”,容易误导消费者。 三、【导读】龙说又名杂说一(马说有杂说四),是与马说同一时期的作品。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以“伯乐”喻能识

    23、别人才的人,探讨了人才与识别人才者之间的关系。同样的,龙说一文,以龙喻圣明的君主,以云喻贤臣(人才),借“龙嘘气成云”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视为马说的姊妹篇。龙说韩愈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注释】嘘气:吹气。龙吹气成云是古代的一种传说。灵:神灵、灵异。茫洋:此处通“徜徉”,自由自在往来。玄间:青天

    24、。薄:通“迫”,靠近。伏:遮蔽。水:降雨,滋润。易:指易经,古代典籍。【思考】1 文中铺叙龙之灵的句子是哪些?2 概括出至少两点该文与马说在论述方法上的相同之处。3联系马说,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人才与伯乐之间关系的看法。答案:1“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2第一点,都是借古代故事传说来论述;第二点,都是以比喻来论述。3人才与伯乐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人才与就没有伯乐,没有伯乐也就无所谓人才。同时,伯乐和人才是会相互吸引的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25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

    25、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林琴南孝廉纾(sh):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亟

    26、:急忙。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呼备:叫人准备。赍(j):携带。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从师读( ) 以袜实米( )负以致师( ) 2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25.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答案: 19.通“饲”,喂养(喂) 鞭打(驾驭) 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陋室铭对比阅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