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docx

    • 资源ID:23861319       资源大小:99.18KB        全文页数:7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docx

    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阶段特征:概括起来,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和每个时期的不同阶段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领域呈现的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特点。阶段特征(时间、时期名称、基本描述)各部分特征、各部分重要知识、重大事件一般历史阶段特征:政治:(格局、状态、主要矛盾、时代主题等);经济:(是否转型、发展程度);思想文化:(地位、趋势、主流)等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

    2、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专题一 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古希腊时期:奴隶制的海洋文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大河文明1 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2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小农经济的发展3 思想:人文主义的起源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4 地理:海洋环绕,多山、多岛、多港地理:大河枞横,多为平原重要提示: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2、奴隶社会:公元前21C至公元前5C。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夏朝(建立) 商朝(发展) 西周(强盛) 春秋(衰亡) 前2070年 前1600年 前

    3、1046年 前771年 前476年 3、封建社会:前221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民族 明清(统一多民族 (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 (封建国家分裂 (封建社会 融合进一步加强和 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形成) 大一统) 和民族大融合) 的繁荣)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前475年 前221年 220年 589年 907年 1368年 1840年【复习指导】通史复习,应注意按历史发展的时空顺序,分阶段梳理、整合必修与选修模块的内容,立体呈现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分析阶段性特征,重新建构整体知识网络。 学习政治文明史,要以政治制度文

    4、明为核心,理清线索,把握概念,如郡县制与分封制等;这样;注意各个时期的重要政治观念,如中国古代韩非和董中舒的君主专制理论等;善于运用比较方法,对不同的政治制度、政治观念进行比较;注意联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际 学习物质文明史,要化繁为简、理清思路;注重归纳,总结规律;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及历史与现实热点的联系等;运用发展生产力的眼光来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注重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文明精神史,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以天文、历法、科技、教育、医学、史学等栏目为经,以时间顺序为纬,梳理知识点;注意总结规律,尤其要注意中国发达的古代科技不能够顺利转为近代科技的原因。【内容总结】1、古代中华文明的形

    5、成与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起源奠基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曲折发展和鼎盛时期、继续发展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2、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基本内容有:政治上: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经济上:小农经济的确立与发展 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以纺织业、陶瓷业、冶炼为代表的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与城市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辉煌的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绘画的发展、灿烂的文学成就、多姿多彩的戏曲有艺术。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

    6、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第一阶段 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考纲政治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商鞅变法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字的起源与书画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文学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中华文明的基础逐步奠定。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

    7、根本原因。【总体特征】中国古代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时期。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修一商鞅变法第一阶段:原始社会(从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距今约五千年前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地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阶段特征】生产力水平低下、公有制、平等、无阶级、无国家。【具体史实】1、政治:禅让制(概念: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特点:部落联盟首领由各部落的首领共同推选不得世

    8、袭,反映了“天下为公”的社会状况;实质:原始部落的军事民主制,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2、经济:(1)农业:距今一万年左右原始农业产生,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多个中心:黄河、长江流域;生产工具:木、石、骨质农具,耒耜的出现;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刀耕:用石斧、石锛除草。火种:焚烧杂草,形成木灰肥,再进行播种);(社(土神)稷(谷神),“社稷”被代指为国家象征,农耕文明的反映。)生活:经常迁徙(寻找肥沃土地),穴居;土地制度:氏族公社所有,集体劳动。(2)手工业:冶铜: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丝织: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距今约四五千年(世界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陶器:有彩陶

    9、、黑陶、白陶;(3)商业:原始商业出现:物物交换、偶尔进行、原始贝币(4)所有制:原始公有制-私有制3、文化:文字的源头:6000多年前的图画文字;绘画的起源:远古时代的原始图画(质朴、粗犷),代表:鹳鱼石斧图;戏曲的源头:原始的歌舞(消灾辟邪、反映生产力落后)第二阶段: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奴隶制的强盛时期【阶段特征】中国处于奴隶社会,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政治上: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分封制,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经济上:农业在各部门

    10、中的主导地位确立,形成以中原地区长期领先为特点的经济格局思想文化上: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形成,为中国文化奠定基础。民族关系:华夏族主干形成,与周边少数民族接触频繁,形成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发展趋势:由割据分裂趋向统一 奴隶制 封建制 从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考试重点: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孔子、小农经济关键词:奠基时期【具体史实】1、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1)农业:土地制度:实行井田制:名义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分封, “公田”由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集体劳作: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集体劳动有利于提高工效。品种:“五谷”已种植

    11、:粟、黍、菽(豆)、稻、麦;六畜兴旺:猪、牛、羊、马、狗、鸡;生产工具: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珍贵稀少,仍以木制耒耜为主;石锄、石犁;生产技术:掌握除草培土、施肥、治虫灭害;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生产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井田制下的集体劳作)生活:走向定居(安居乐业)。(2)手工业: 冶铸:青铜铸造繁荣, “青铜时代”,主要用途:兵器、礼器;代表作:司母戊鼎(大)、四羊方尊(精)、三星堆青铜礼器; 西周晚期已有铁器。丝织:商代已有织机,西周出现斜纹提花织物。瓷器:商朝烧出原始瓷器。经营模式:西周时期,官府统一管理经营手工业工匠集中、职业世袭(3)商业:商朝时期

    12、,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均有城市与市场。;西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将工商业者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其提供衣食,驱使其为政府服务,官营手工业占主导。2、政治:形成了以王权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1)夏: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国家的形成:出现了公共权力和一系列国家机器(2)商:行政管理制度(内服外服制度):中央:商王直接控制的区域(王畿),设相、卿士等管政务;地方:地方封侯、伯。方国首领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外服是方国,部落联盟发展而来,非商王赏赐,是一种联盟制度,不是分封制。)神权色彩:商王每日及遇事必占卜,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3

    13、)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内容、对象、义务、权利、特点、影响、与宗法制的联系与区别)以巩固王室统治;实行宗法制(目的、内容、特点、影响、与分封制的联系与区别)以解决权力继承;礼乐制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以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政治制度的主体,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3、文化:文字:成熟文字的出现和形成体系商代的甲骨文;周朝的金文(铭文又称“钟鼎文”); 文学:诗歌内容丰富,反映社会各阶层生活代表作诗经教育:西周:“学在官府”科技:甲骨文

    14、记载日食;殷历:干支纪年(古代还有帝号纪年,年号纪年);夏朝夏小正。文化:青铜文化;礼乐文化;第三阶段: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总体特征】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处于社会大变革,经济大发展,民族大融合,政局大动荡的时期。【阶段特征】1、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2、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3、思想:礼乐制的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15、思想解放潮流,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4、教育: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具体史实】1、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1)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的出现及推广耕作技术:牛耕;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垄作法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过程:A.“公田”抛荒;B.“私田”逐步成为私有土地,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C.春秋各国税制改革(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前594年鲁国推行初税亩),使土地私有合法化;D.战国大举变法(前400年左右,魏文侯变法 “废沟洫”“尽地力”;秦前

    16、356、350年商鞅两次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军功”“奖励耕织”),从法律上彻底废除井田制,全面肯定土地私有制,培植新兴土地所有者。分类:多种土地私有制:君主:私有土地由宫廷掌管,用于君主私人开支。地主:私有土地来源多种,“公田”转化,奖励赏赐,买卖土地;后来土地兼并是其扩大地产主要来源,也是矛盾焦点;土地经营出现租佃方式。自耕农:也是土地主人,但私有土地规模限于家人自种。水利:春秋的芍陂,战国的都江堰、郑国渠。经营方式: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形成(2)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形成了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西周晚期:已有铁器;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

    17、钢(硬度高、性能好)的技术;出现钢剑;战国:铁器广泛使用。(3)商业:商业: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打破了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工、商开始与士、农并称为国家的“四民”,社会地位提高;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市井、商业都会形成;城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都是重要商业城市。但城市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市场规模不大。地位: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打破官营局面,(4)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2、政治:(1)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瓦解:A.春秋: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后,宗法分封制原则遭到破坏,诸侯擅自分封,小宗取代大宗频发,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18、(2)诸侯争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争夺土地、人口和霸权,各诸侯之间进行兼并战争,出现春秋五霸:齐桓公(管仲改革,“尊王攘夷”)、晋文公(城濮大战)、楚庄王(问鼎中原)、吴王阖闾(孙武)、越王勾践(勾践尝胆)。B.战国:前475年进入战国时代。(1)“礼乐征伐自大夫(诸侯)出”:“三家分晋”: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晋国;“田氏代齐”:田氏取代姜氏为齐国国君;中期,国君纷纷改称“王”。(2)各国变法:魏李悝变法、楚吴起变法、韩申不害变法、齐邹忌改革、秦商鞅变法。(3)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著名战事有齐国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秦军大败赵国;最后十年,秦灭六国实现统一。(2)诸侯国

    19、相争变法:春秋时期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3)选官制度:世官制3、思想文化:(1)思想: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原因、派别及主张、意义);法家学说盛行(意识形态的推动)(2)科技:四大发明:战国时的指南仪器“司南”;春秋战国时期,熟知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天文:春秋时有关于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彗星的记录(世界最早);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石氏星表),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医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战国名医扁鹊 “脉学之宗”(切脉成就),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数学

    20、:算筹计数法 (3)文学:现实主义源头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浪漫主义源头屈原创立新诗歌体裁“楚辞”, 代表作离骚;诸子散文:孟子辩论见长(刚柔相济);庄子文字优美,想象丰富(秋水逍遥游)。(4)绘画:由萌芽走向成熟,盛行帛画、壁画龙凤图驭龙图(5)戏曲:出现专业艺人(优伶)(6)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学在民间;(7)汉字:形成完整体系,主要是篆书。第二阶段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考纲政治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

    21、商业文化1、儒学的兴起2、古代科技成就3、古代艺术4、古代文学时代特色【考试重点】秦汉确立和发展中央集权制度;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总体特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是当时社会政治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社会经济上从停滞倒退状态到初步恢复发展的时期,也是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阶段特征】 1、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立和巩固;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封建社会的主宰。2、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封建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经济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外贸开始:丝绸之

    22、路3、文化: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形成思想大一统局面;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并对后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具体史实】一、秦朝1、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商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发展艰难。2、政治:(1)前221 年,秦朝灭六国,统一中国(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设置、作用)。(3)法律:颁布秦律(这是第一部通行全国的法律,以严刑峻法为特征,体现了皇帝的专制意志);(4)工程:修驰道、灵渠和长城(5)实行暴政:表现:赋税沉重;大兴工程;严刑

    23、峻法;文化专制。结果: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灭亡。3、思想:(1)崇尚法家思想(2)焚书坑儒(评价)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作用;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4、文化:(1)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来书写简便的隶书得到推广(2)艺术:雕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二、汉朝1、经济:小农经济发展(1)农业: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赵过推行代田法。生产工具:赵过推广耦犁,出现犁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采用耧车播种;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为主,有休耕和两年三熟制水利:白渠、漕渠、龙首渠、坎儿井和

    24、东汉王景治黄河;土地制度:三种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君主私有、自耕农私有、地主私有。后两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土地兼并不断。东汉时,租佃现象比较普遍。田庄;农学;著作氾胜之书;(2)手工业: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冶铸业:出现高炉炼铁、炒钢技术;开始用煤做燃料,用水排鼓风冶铁纺织业:开通丝绸之路,远销欧亚,中国被称为丝国 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3)商业:政策:强化重农抑商政策,汉武帝时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市场的发展:坊市分开,设令、长严格管理;城市的发展:汉朝与匈奴在边境上经常进行“互市”;城市的政治军事

    25、职能突出,但兼有经济职能;主要商业城市:汉代长安、洛阳、临淄、宛、成都等 对外贸易:西汉开通了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中国丝绸远销欧亚。2、政治:“汉承秦制”,调整巩固(表现):(1)中央官制: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重用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中朝),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中朝”作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 形成中外朝制。(2)地方制度:汉初郡国并行,封国逐渐威胁着中央(结果:汉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解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3)监察制度:地方推行刺史制度(4)选官制度:察举制:举孝、廉征辟制,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

    26、聘人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团。3、思想:汉初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使经济得到恢复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新的思想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来维护政治统一;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用来加强君权;提倡“三纲五常”用来维护统治秩序;汉武帝独尊儒学:文化统一,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4 、文化:(1)科技: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农业(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医学(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

    27、疗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基础,被后世誉为“万世宝典”; 名医华佗: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位利用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外科医生,他创造的“五禽戏”是我国第一套医疗保健体操。天文学:张衡:以高超的工艺制造了“浑仪”、“地动仪”等科学仪器;数学: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2)艺术:楷书形成(3)文学:汉赋(4)文字:小篆、隶书通行,出现草书、楷书、行书;(5)绘画:门类的丰富:壁画、帛画;夫妇宴饮图是杰作。(6)宗教:西汉末年,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国,东汉白马驮经,洛阳建白马寺;东汉时期,本土道教兴起。(7)教育:太学出现

    28、、 第三阶段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总体特征】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但经济重心仍在北方。【阶段特征】1、政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乱世,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国家长期分裂,战乱频繁,政权更替频繁;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九品中正制;2、经济: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赶上北方;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农业经济格局开始改变;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3、思想: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取得新发展,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29、4、民族关系:民族大融合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其产生积极促进作用。【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三节宋明理学、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修一:北魏孝文帝改革。【具体史实】1政治:封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大融合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形成:曹魏时建立,将人才划分九个等级,由中央有名望的官员考评,授予相应的官职的一种制度。特点:是一种家世、才能并重的选官制度。影响:为世家豪门长期操纵政权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为士族政治的形成铺平了道路;弊端: 世家大族子弟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

    30、,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北魏孝文帝改革2经济:(1)农业:土地制度:按人口分配土地的的均田制农书: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世界现存最早;灌溉:三国时马均发明翻车;耕作技术:北方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江南经济得到大规模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并烧制出成熟白瓷;(3)商业:社会动荡,北方商业波动性大;南方商业小幅发展,商税及其相关税种成为东晋南朝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南方商业有所发展,出现草市和草市尉。3思想文化:思想:佛教和道教广为流传;“三教并行”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士人群体的形成绘画

    31、:士大夫画家活跃,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理论,擅长画人物(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书法:进入自觉阶段,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三大书体臻于成熟;出现王羲之(兰亭序“第一行书”)、王献之等书法家。文学:中国志怪小说的兴起搜神记科技: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艺术;伴随着佛教的兴起,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显示了辉煌的雕刻艺术。敦煌莫高窟开始出现。第四阶段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考纲政治1、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1、宋明理学2、古代科技成就3、古代艺术、文学【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