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医舌诊.docx

    • 资源ID:24002299       资源大小:41.42K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舌诊.docx

    1、中医舌诊中医舌诊 七、望舌 (一)舌质源流 (二)望舌方法 望舌讲究方法 光线适宜 应尽量选择光线充足和避免有色门窗。要使较强的光线直射口内,舌尖至舌根皆能看清。光线较暗时要运用灯光或手电。 伸舌姿势适度 请病人张开略大,舌伸口外,一定呈扁平形,舌尖略向下弯,使舌面舒张。如果外伸不及,则舌中根部不宜看清,如果外伸太过,或使舌体作圆柱形,则使颜色变浅或加深。 把握大纲 望舌大纲有五:“一曰形容,二曰气色,三曰苔垢,四曰津液,五曰部位。五者分论,则其体明,五者合观,则其用达矣。由是察其形容,舌常有刺也,无刺者气衰也,刺大刺多者,邪气实,刺微刺少者,正气虚。舌常无纹也,有纹者,血衰也,纹

    2、少纹浅者,衰之微,纹多纹深者,衰之甚。舌肿者,病在血。舌萎者,病在肉。舌偏斜者,病在轻。舌缺陷者,病在脏。舌战动者,病在脾。舌纵舌缩者,病在心。舌裂舌烂者,病在脉。舌卷舌短者,心肝之证候。舌强舌硬者,心脾之病形。弄舌者,太阴之形症。啮齿者,少阴之气逆。诸太过者,病在外;诸不及者,病在内,此皆形容之目也。由是观其气色,舌赤者,心之正色也。深赤者,为太过;淡红者,为不及。深而紫者,血分热;淡而白者,气分寒。深青者,瘀血疼痛;淡黑者,气血虚寒。深赤而黑青,热极;淡白而青者寒深。诸色浅者,正虚;诸色深者,邪实。明润而有血色者生;枯槁面无血色者死。此皆之色之目也。由是视其苔垢,舌常有台也,无苔者,正虚也

    3、,苔垢薄者,形气不足;苔垢少阴。苔色由白而黄、由黄而黑者,病日进;苔色由黑耳黄、由黄而多者,病日退。此皆苔垢之目也。由是审其津液,滋润者其变;滑涩者其变,滑为寒,寒有上下内外之辩;涩为热,热有表里虚实之分。此皆津液之目也。由是分其部位,手少阴通舌本,足少阴挾舌本。主厥阴络舌本,足太阴连舌本散舌下,舌本在下。舌尖在上,舌中为内,舌边为外。左病者应在左,右病者应在右.此部位之目也”凡上述纲目,均需胸有成竹,细致观察,既要全面周到,又要敏捷迅速。 严防乱假 许多东西可以染苔,俺盖真像,以假乱真。必须严防染苔。一般焦黑的食物、乌梅、橄榄等,常染成黑苔;黄色的菜肴,黄连、枇杷、黄柏等。常染成

    4、黄苔;朱砂极其丸散,常染成红色。凡此种种,均应注意。 注意老幼季节 老年人舌质较青少年暗,小儿的舌质多嫩润、舌面可有剥苔。盛夏舌质、舌苔可较秋冬色深或厚;秋燥季节苔多薄、舌面偏干,此四时之应,体质之异也,故需注意,反者为逆 三)望舌意义 舌诊是中医独具特色的诊病方法,有其丰富的科学内容, 在临床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知虚实 通过舌诊,可用辨别五脏之虚实、气血之盛衰。 辩性质 通过望舌形态、舌质色泽、舌苔等,可用辨别邪气之性质,风、寒、暑、湿、燥、火、痰、瘀各有所反映,都要在舌上有所反映,再结合其它诊断方法,是能辨别出邪气之性质的 知晓邪气进退深浅 通过舌诊,可以了解邪气之进退深浅,一般来说,

    5、舌质由淡红变鲜红,再变绛紫,是邪气由浅入深,由卫气入营,深入至血;反之,舌质由绛紫变鲜红转淡红,是邪气转浅。舌苔由厚而薄、由密而疏、由舌根渐及舌尖,舌由深变浅者为邪气渐退,病日减轻;反之,如果由薄变厚、由疏而密、由舌尖而渐至舌根,色由浅而变深者,为邪气渐深,病日进。此为,舌诊对疾病的预后也有价值。一般来说,舌苔骤然脱落不能复生者,为胃气已败,多属危侯;舌苔由无渐生薄白,为胃气复生,多属良侯。“舌质如常,舌苔虽恶,胃气浊秽而已。舌质既变,既当察其色之死活,活者细察底里,隐隐犹见红活,此不过气血之有滞,非脏气之败坏也;死者底里全变干晦枯萎,毫无生气,是脏气不至矣,所谓真脏之色也。

    6、221;(四)望舌体诊病法 1、正常舌体 正常舌体形态正常,无胀、萎、歪、缩、卷、纵、缓、强、裂等变化,亦无出血、疔、菌等异见。色泽红润,不浅不深,不滑不枯。机能正常。在口腔内灵活变动,以协助咀嚼、吞咽、清洁口腔,故语言流利,吞咽自如,能辨五味。 2、舌纵 望诊 可见患者舌伸出口外,不能自收缩 临床意义 (1)实热 实热内盛,欲借舌伸出口外以泄之,舌体失柔,故不能缩回口内。可伴见舌红苔黄等。 治法 清热泻火。选用牛黄清心丸或承气汤 (2)痰热 痰热内扰,心神失主,可致舌纵不收。多兼见神志不清或嬉笑无常,舌质红,苔黄腻。 治法 清热化瘀。可选用礞石导痰汤或青州白丸子 (3)气虚 气虚甚,舌失用甚

    7、至舌纵不能收缩,常伴神衰,体怠,舌质淡等 治法 健脾益气。可选补中益气汤 3、舌缩 望诊 可见患者舌体短缩,不能伸出口外,甚至不能抵齿。 临床意义 (1)阴寒内盛 寒主收引,阴寒内盛则致舌之筋脉收引挛急,故短缩,常兼厥逆,阴囊抽缩等 治法 温经祛寒。可选白通汤或四逆汤 (2)血虚气衰 血虚则舌失养;气衰则失用,可致舌缩不伸,同时可见面色萎黄无华。 治法 补益气血。可选八珍汤或十全大补丸 (3)热盛动风 温病热盛灼阴、肝风内动、筋脉拘急,可致舌体短缩,同时可见壮热、神昏、四肢抽搐等 治法 清热熄风。可选羚角熄风汤 (4)风痰阻窍 风痰阻窍,可致神昏、舌缩、口眼 斜,半身不遂等,舌质暗苔腻。 治法

    8、 熄风豁痰。可选用天麻钩藤饮或镇肝熄风汤 4、舌强硬 望诊 可见舌体在运动时不灵活、不柔和,呈强硬,同时伴有语言蹇涩。 临床意义 (1)热入心包 温病热入心包,扰于神明,舌无主宰,失去灵活而强硬。同时可见神昏燥扰,舌绛苔黄等症。 治法 清心开窍。 可选清宫汤或安宫牛黄丸 (2)热盛动风 热盛,特别是肝热盛易致动风,筋脉失养,热壅于舌则舌强,同时可见面赤、抽搐等。 治法 清肝熄风。可选俞氏羚角钩藤汤 (3)中风 风痰阻闭,清窍不利,可致舌强,同时可见口 ,半身不遂。 治法 熄风豁痰开窍。中风热闭,兼见面赤苔黄者,选用安宫牛黄丸;中风寒闭,痰涎涌盛、舌淡苔白者,选用苏合香丸 5、舌萎 望诊 可见患

    9、者舌体缩小,并不能自由掉动。 临床意义 (1)气血大亏 气血大亏,筋脉失养,久则渐致舌萎,同时可见身瘦或局部肌肉萎缩,舌质淡白、唇、甲色淡等。 治法 补益气血。可选用十全大补丸 (2)阴虚生热 或因房劳,或因五志过用热伤津液,阴虚火旺,可致舌萎,常伴有五心烦热,舌红燥无苔。 治法 滋阴清热 。可选知柏地黄汤 (3)热盛津伤 温病热盛伤津,甚则舌失濡养,故可致舌萎,常伴有口渴、便秘、舌质红绛而干 治法 清热生津。可选增液汤合白虎汤 (4)脏气欲绝 脏气欲绝,舌养无由,可致舌萎,并可见人中满、唇翻,是为脾气已绝,谷不能进。 治法 益气扶衰补元。可选用独参汤或通脉四逆汤。若肾阴涸竭症,舌萎色绛干,可

    10、选用大定风珠 6、舌胀 望诊 可见舌体胖大,甚则胀大塞口,不能掉动。 临床意义 (1)阳虚湿泛 由于阳虚,阳不化水而水湿泛滥,可致水肿,舌胀舌淡,常伴有畏寒肢冷。 治法 温阳利水。可选用金匮肾气汤,或合五苓散。 (2)湿热上溢 内蕴湿热,痰饮,上溢于舌,可见舌胀、苔腻或厚、脘痞纳呆等 治法 清利湿热。可选用甘露消毒丹 (3)热毒壅滞 热、毒存内,壅滞于舌,可见舌胀大、舌红绛,常伴心烦、便秘、苔黄等症 治法 清热解毒。可选用黄连解毒汤或大黄黄连泻心汤 7、舌歪 望诊 神色可见舌尖或舌体偏向一侧,或左或右,不能居中 临床意义 (1)风邪中络 风邪中络一侧,特别是风中阳明,则筋脉弛缓,故舌歪向健侧,

    11、可见见口眼 斜,而半身肢体无异。 治法 祛风活络,可选用活络丹,或合牵正散 (2)风中脏腑 阴虚阳亢,肝阳化风,可致舌歪,口眼 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面赤舌红少苔。或因血虚生风,舌歪,半身不遂,舌质或有瘀斑等。上也可有神昏 治法 阴虚阳亢者、滋阴熄风,可选大定风珠;血虚生风者,宜养血熄风,可选用养血熄风汤。血瘀生风者,宜活血熄风,可选补阳还五汤 8、吐弄舌 望诊 可见患者舌体动如蛇舐,上下左右,掉动不停。 临床意义 (1)里热太甚 里热太甚,尤其是心、脾热盛,欲动风,筋脉有动摇之势,以舌吐弄而求解散里热。心热者伴见面赤、燥扰;脾热者有伴有便秘、苔黄厚 治法 心热者,清心镇静。可选用清宫汤合三

    12、甲;脾热者,清脾泻火,选用清脾汤 (2)肝风欲作 肝热暴盛而欲作风者,可见吐弄舌,多伴有口干、咽干、目眩 治法 清肝熄风。可选羚角钩藤汤 9、舌颤 望诊 可见患者舌体颤抖,伸出时更甚 临床意义 (1)阴虚动风 阴虚甚而筋脉失养、失柔,故作风,可见舌体颤抖,无苔,舌红,颧红,盗汗,身瘦,或局部肌肉萎缩,亦可伴有肢体抖动。 治法 滋阴熄风 ,可选大定风珠 (2)热极生风 热盛伤津生燥,筋脉失柔而动风,可见舌体颤抖,其色红绛,同时可见手足抽搐等。 治法 清肝熄风 。可选羚羊角散 (3)气血大虚 气血大虚,筋脉失于濡养而动风,可见舌颤,其色淡白,唇、甲色淡,面色萎黄。 治法 补益气血。可选人参养荣汤

    13、(4)亡阳 亡阳,筋脉失于温煦,筋肉瞤,可见舌体微颤,舌舌质淡白而滑,手足厥逆。 治法 回阳救逆。可选急救回阳汤 10、重舌 望诊 可见患者舌下肿起,如生一小舌。或伴见下颏处肿。 临床意义 (1)心脾热盛 心火盛循经上冲,壅瘀舌下,则使舌下肿起;或脾火上熏,亦可致舌下肿起,二者均有舌质红赤 治法 心火盛者,选用牛黄清心丸。脾火盛者,请泻脾热,或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11、舌下痰胞 望诊 可见患者舌下有一圆形囊胞,色黄,有碍语言。 临床意义 多为痰热搏结于舌下所致,除痰胞外,常伴舌下木通,甚则满口疼痛,有碍语言,舌红苔黄厚 治法 清热化痰,散结。选用黄连温胆汤加贝母、僵蚕、皂角。外掺以清凉消肿药 1

    14、2、舌有齿痕 望诊 可见舌体边缘有齿痕 临床意义 (1)气虚 由于气虚,温煦不及,水液运化无力,故舌边多齿痕,舌质淡,苔薄白。常伴有舌体倦怠等 治法 益气补虚。可选四君子汤 (2)湿盛 湿气内盛,阻滞气机,水气泛滥,舌则胀胖,边缘齿痕较著。常有浮肿、苔厚腻 治法 化湿利水。可选胃苓汤 13、舌上龟裂 望诊,或深或浅,少则一二条,多则纵横交错如龟裂 临床意义 (1)热盛 热盛则耗津,津伤则舌燥裂。并见舌质红苔黄,口干燥等 治法 清热泻火。可选白虎汤或小承气汤 (2)阴虚 阴津内亏,化燥可致舌裂,多伴有五心烦热、耳鸣健忘,舌红无苔等 治法 滋阴清热。可选用麦味地黄汤, (3)燥邪 燥邪,特别是早秋

    15、之邪干犯人体,伤耗津液,以致龟纹,多伴有鼻干、咽干、口干等症。 治法 辛甘凉润法。可选俞氏清燥救肺汤 14、舌体出血 望诊 可见患者舌体上出血,其色红赤,或出如丝,或势如涌泉 临床意义 (1)热盛追血。可选用小蓟饮子 (2)气虚不摄 气虚不能摄血,可见舌体出血,舌淡红如丝,同时可见面色萎黄等 治法 益气摄血。可选用归脾汤 15、舌菌 望诊 可见患者舌体上生出肉,或如豆大,或如鸡冠,外表红烂无皮。 临床意义 (1)心脾郁火 情志不遂,郁而化火,壅瘀于舌,可致舌菌。常伴口苦、胁痛、目昏、舌红 治法 清肝解郁。可选用丹栀逍遥散 16、舌卷 望诊 可见舌体上卷,不能伸展 临床意义 (1)热入心包 温病

    16、热入心包,可致神昏、身热、舌卷、舌质红绛等 治法 清心开窍。可选安宫牛黄丸或清宫汤 (2)热盛动风 热盛动风,可见舌体上卷,舌质红绛,同时可见四肢抽搐、体热、神昏等 治法 清热熄风可选用羚羊角散或紫雪散 (3)痉病 风邪袭入体内,筋脉失柔,而作刚痉,可致舌卷,抽搐,甚则角弓反张 治法 祛风止痉。可选止痉散 (4)中风 风痰壅阻清窍,而见神昏、半身不遂,舌卷等。 治法 熄风化痰。可选用苏合香丸加竹沥 (17)舌起芒刺 望诊 可见舌体上有大小、多少不一的刺 。 临床意义 (1)热盛邪实 由于内有热盛实邪,上犯于色,可见舌上有较多、较大的芒刺。可伴舌红苔黄,心烦、便秘 治法 清热泻火。可选用大承气汤

    17、或小承气汤 (2)气血虚 气血亏虚,特别是脾胃虚衰,土之运化不及,土不生万物,而致舌刺而微。常伴有面色萎黄,体倦乏力,舌淡等 治法 益气补血。可选用八珍汤(五)望舌质诊病法 1、正常舌质 正常的人,由于血液充足,阳气和畅,能够充养,温润于舌,因此,舌质淡红而活泼光润,上布薄白苔。由于人有老幼之不同,四时有阴阳之差异,因此,老人正常舌色也可略深,春夏舌色淡红之中也也可略红,此体质、四时之有别也。 2、淡白舌 望诊 可见患者从舌尖到舌根均呈淡白色 临床意义 (1)血气亏虚 血乃不能充养于舌,故色淡白;气主温煦、统血、帅血,气虚不能帅血于上,则舌色淡白。常伴有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 治法 补益气血

    18、。亏虚八珍汤或当归补血汤 (2)阳虚 阳主化。阳虚,特别是脾肾阳虚,运化不足,生化无力,湿气内停,故可致舌质淡白湿润,若阳虚津不上布,也可舌质淡白少津。常伴有畏寒,手足不温,纳少或浮肿等 治法 温补脾肾。可选用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 (3)脾胃衰败 脾胃衰败,化源枯竭,血无由生,胃气欲无,故可见舌质淡白,薄苔全部脱光,热新剥皮之鸡肉。同时可见身羸、面色萎黄、恶心、纳食少进等 治法 养脾。可选当归黄芪建中汤 淡红舌 望诊 可见舌质淡红,不深不浅,红润内充 临床意义 (1)正常人 气血充盈、营养于舌,故淡红而润,是为无病 (2)邪犹在表 外感伤人,邪气轻浅,尚未入里,邪未入营血,正气未伤,故舌质淡红而

    19、苔薄白。多有头痛,鼻塞,身微热等 治法 解表法 。可选荆防败毒散或银翘散 (3)气血尚旺 在杂病中,如见舌质淡红而明润,是气血尚旺,病势轻浅或转愈之佳兆 治法 可酌情对症治疗 4、淡红干裂舌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淡红,干而无津,舌面上有不同形状的裂纹 临床意义 (1)寒邪化火 寒邪在表 ,初入里化热,热已伤津或阴虚之质,故可见舌淡红干裂、苔黄白相兼,同时看伴有身热,心烦,口干渴等 治法 透热生津。可选竹叶石膏汤 (2)温燥犯卫 温燥之邪干犯,最易伤人津液,胆邪气在卫尚浅,故可见舌淡红而干,同时可见头痛、汗出、恶风等 治法 扶正祛邪。可选用加减葳蕤汤 5、淡红滑舌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淡红而滑湿多津

    20、,舌体稍胖,边缘齿痕 临床意义 (1)脾虚湿停 由于脾气虚,运化无力,水湿泛滥,可致舌淡红滑润。同时可见脘痞纳少、体倦,或有水肿。 治法 健脾利湿。可选春泽汤或苓桂术甘汤 (2)肾虚水泛 肾阳虚,气化不利,开合失司,水气上犯,可致舌淡红湿润,同时可见水肿,手足不利,腰酸等 治法 温肾利水。可选济生肾气丸 6、红干舌 望诊 可见患者舌红且干少津 临床意义 (1)里热伤津 里有热则舌质红,热伤津液则舌干,其苔或黄或白,同时可伴有口渴喜凉饮、心烦 治法 清热生津。方选白虎汤或竹叶石膏汤 (2)阴虚火旺 阴虚生内热,虚寒上炎,可致舌红且干,多无苔或剥花苔,同时可伴有五心烦热、头晕耳鸣、盗汗等 治法 养

    21、阴清热。 可选知柏地黄汤 (3)温燥伤肺 温燥伤肺,最易出血舌红而干,同时可有干咳、口燥喜饮、鼻干等 治法 清燥润肺。可选清燥救肺汤 7、红镜舌 望诊 可见舌质鲜红,从舌尖至舌根光滑无苔 临床意义 (1)热伤营血 温病热入营已久,津液耗伤亦甚,可致红镜舌。同时看伴有身体消瘦,筋脉拘挛等 治法 养阴透热。可选复脉汤或增液汤加丹皮、地骨皮、青蒿、鳖甲等 (2)阴虚内热 内伤杂病,阴液不足,阴虚生热,亦可见红镜舌。常伴有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等 治法 滋阴清热。可选知柏地黄汤或百合固金汤 8、红舌红点 望诊 可见患者全舌红色,在舌尖或两侧,亦有在舌中有鼓起于舌面的红色小点. 临床意义 (1)脏腑热

    22、盛 红点部于舌边的,多为肝胆火盛所致,可伴有心烦目赤等症;红点布于舌边的,多为肝胆火盛所致,可伴有胁痛口干等症;红点布于舌中心的,多为胃火所致,常伴有口臭便秘等症 治法 心火盛者,宜清心降火,可用泻火汤;肝胆火盛者,宜用清泻肝胆法,可用龙胆泻肝汤;胃火盛者,可用清胃散 (2)温毒入血 温病毒热之邪入于营血,上映于舌,可致红舌红点,舌苔或白或黄,同时可见面赤,燥扰,身热等症 治法 清热透营凉血.可选用清营汤或犀角地黄汤 (3)湿热久蕴入血 湿热之邪不解,久蕴入深入血,可致红舌红点,苔黄腻,小便黄等 治法 清热利湿.可用菌陈蒿汤 9红裂舌 望诊 可见患者舌色红赤,舌面有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裂纹,或有

    23、苔,或无苔 临床意义 (1)热盛伤阴 温热之邪深入营血,耗伤阴液,舌少滋荣则干裂,其苔白或黄干,或无苔. 治法 养阴凉血.可选用增液汤合犀角地黄汤 (2)阴虚 杂病内伤阴虚,水不济火,虚火上炎,可见红裂舌,多无苔或少苔,常有五心烦热等症. 治法 滋阴降火.可选大补阴丸 10 中红边紫舌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红或暗红,边缘处有紫斑,瘀点,苔薄白或薄黄. 临床意义 (1)热瘀 有热则舌红,热盛动血上映于舌则有青紫瘀斑.如为肝胆热瘀,可见中红边紫舌,其苔薄黄或黄白相兼,多有胁痛易怒等 治法 清肝化瘀.可选丹栀逍遥散 (2)阴虚夹瘀 阴虚生内热,其舌可红,肝肾夹瘀,可见中红边紫舌,无苔或少苔. 治法 滋

    24、补肝肾,佐以化瘀.方选化肝煎 11 红肿舌 望诊 可见患者舌体肿大,鲜红或暗赤,甚则瞋塞满口,活动不灵 临床意义 (1)心脾热盛 心脾热盛,熏蒸于上,可致红肿舌,苔多薄黄或少苔,同时可见心烦便秘等 治法 清心泻肝.方选大黄黄连泻心汤 (2)温热毒疫 温热毒疫充斥三焦,燔内炎上,可致红肿舌,同时可见身热痉厥等症 治法 清热解毒.可选清瘟败毒饮 (3)瘀甚 瘀血内甚,上映于舌,可见肿胀红舌,苔多薄白,常有疼痛不移,脉结代等 治法 化瘀兼以利湿.可选桂枝茯苓丸合参苏饮 12 绛舌 望诊 可见患者全舌深红如绛紫. 临床意义 (1)营血热极 温热毒疫深入营血,壅瘀血脉,故可见舌质红绛,并有芒刺,同时可壮

    25、热,神昏,肢厥等 治法 清营凉血解毒.可选用犀角地黄汤 (2)阴液大亏 温病后期,阴液大伤,或内伤之病,阴液暗耗太甚,可见舌绛无苔.常伴有身体消瘦,眩晕耳鸣,五心烦热等 治法 滋阴降火.可选三甲复脉汤 (3)瘀滞较重 内瘀血,血不畅行,可见绛紫舌,其苔多白,常伴胸痛或胁痛,痛有定处. 治法 活血化瘀.可选用冠心I号或血府逐瘀汤 13青紫舌 望诊 可见患者 舌质青紫而淡,不干滑润,苔白 临床意义 (1)寒盛 寒邪直上,阴寒血脉,可见舌色青紫,滑润不干,苔白,同时伴有形寒肢厥,腹痛等 治法 温里散寒.可选用暖肝煎或四逆汤 (2)阳衰 阳气衰微,不能帅血则瘀滞,可见舌青紫,常伴有痛症,手足厥逆,神衰

    26、,脉微欲绝 治法 回阳救逆.可选用急救回阳汤 14 绛肿舌 望诊 可见患者舌体肿大,甚则满口,其色绛紫,有台或无苔 临床意义 (1)热毒上冲 心脾热盛,或酒毒上冲以及其它中毒,热毒壅瘀血脉,上映于舌,可见绛肿舌苔黄,同时可见唇肿,心烦,便秘等 治法 清心泻脾.可选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2)阴虚内热 阴虚生内热,阴火上炎,以致舌绛肿而干,无苔,多有五心烦热 治法 滋阴清热.方选大补阴丸 15杨梅舌 望诊 可见患者全舌鲜红上有红点较大,状如杨梅 临床意义 温毒入于营血 温热毒邪入于营血,欲发或已发斑疹猩红热等.可见杨梅舌 治法 清营凉血,透热.可选用清营汤或紫斑汤 六)望舌苔诊病法 1、淡白舌白薄苔

    27、 望诊 可见舌质呈淡白色,舌质上有一层薄白苔,不燥不滑 临床意义 (1)气血虚 气血亏虚,则舌淡,湿邪不胜,则苔薄白,不滑不燥。同时可伴有面色萎黄,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 治法 补益气血。亏虚当归黄芪建中汤或十全大补丸 (2)血虚 或因失血过多,或因化源不足,面致血虚,故可见淡白薄白苔。多伴有面色萎黄,唇、甲色淡等 治法 补血养营。可选四物汤加紫河车、鹿角胶 (3)阳虚 阳气亏虚,不能温煦血脉,可见淡白舌薄白苔。多伴畏寒、肢冷等症 治法 温阳补虚。可选右归饮 (4)正虚外感 正气不足,初感风寒,尚没化热,可见淡白色薄白苔。常伴有头痛、恶风寒、身热不甚,汗出等症 治法 益气解表。可选玉屏风散 2

    28、、淡红舌白薄苔 望诊 可见舌色淡红,薄白苔平铺舌上,颗粒均有,干润得中 临床意义 (1)常人无病 淡红则气血尚充,苔薄白则里无积滞实蚀,胃肠亦无燥实。临床亦无病证 治法 无需治疗 (2)邪轻位浅 风、寒、湿邪在表,内无积滞热实,则可见淡红舌白薄苔,可伴见头痛、恶风寒,身微热等表征 治法 辛温发散。可选用荆防败毒散或杏苏散。 3、边尖红舌白薄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淡红,边尖红赤,苔薄白 临床意义 (1)温邪在卫 温病初起,温邪在卫,在表,多见舌边尖红,苔薄白。可伴有咳嗽、咽痛等症 治法 辛凉解表。可选用银翘散或桑菊饮 (2)温燥伤肺 早秋温燥之邪伤于上焦肺卫,可见边尖红舌,苍薄白且干,同时可有干

    29、咳、口干、咽干、鼻干等症 4、红绛舌白薄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深红而绛,其苔薄白不干 临床意义 (1)温邪初入营血 温热之邪速入营血,津液尚未大伤,白苔尚未变黄,可见红绛舌薄白,同时可有身热、烦忧等症 治法 凉血透营汤 (2)外寒里热 病人素体阳盛,外受风寒闭束,热不得越,里热外寒,可见红绛舌白薄苔,常伴喘逆、麻疹等 治法 清丽解表。可选麻杏石甘汤合清营汤 5、淡白色白厚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淡白,舌上满布一层白厚苔,不滑不燥。 临床意义 (1)气血虚夹湿 气血亏虚,则舌质淡白。气虚,特别是脾气虚运化不足,湿蕴于里,则苔白厚。常伴有体倦乏力,脘痞纳少等症 治法 补益气血,温化湿浊。可选八珍汤合

    30、苓桂术甘汤 (2)阳虚不化 脾肾阳虚,运化不及,可见淡白舌白厚苔。常伴有水肿,畏寒,手足不温等症 治法 温补脾肾 ,利湿。方选济生肾气丸 (3)肺虚夹痰 久咳久喘之人,肺气大虚,水津不布,痰湿内盛,可见淡白色白厚苔 治法 补肺化痰。方选补肺汤 6、淡红舌白厚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淡红,上布白厚苔,不滑不燥 临床意义 (1)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运化不及,湿饮内生,可见淡红舌白厚苔,常伴有脘腹隐痛、饮食减少、手足易冷等症。 治法 温中化痰。可选苓桂术甘汤或胃苓汤 (2)肾阴不足 肾阴不足,气化矢司,水饮内停,上映于舌,可见此淡红舌白厚苔。常伴有水肿,畏寒等 治法 温肾利水。可选济生肾气丸-汤 (3

    31、)外感寒湿 外感寒湿不解,舌苔由白转厚,淡白有肢体头痛,头重如裹。 治法 发散风寒湿邪。方选羌活胜湿汤 10、红绛舌白腻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红绛,上布白腻苔 临床意义 (1)毒湿深入营血 热毒湿邪深入下焦,犯于营血,则可见红绛舌白苔腻。常伴有神昏、抽搐 治法 清热解毒化湿。方选至宝丹等 (2)血热夹积 五志化火,热壅血瘀,复又脾湿夹积,可故见红绛舌白腻苔,常伴有胁、脘胀痛或刺痛,口苦、口臭、嗳腐纳呆、烦躁易怒等 治法 清热凉血消积。可选导赤牛黄散或导赤承气汤 11、淡白舌积粉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淡白,全舌面布满白苔,如像白粉,涩而不燥 临床意义 (1)温疫毒邪 素体气血亏虚,复受温疫之毒侵袭,邪入少阳,犯于膜原,上映于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舌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