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全册.docx

    • 资源ID:24007863       资源大小:497.72KB        全文页数:8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全册.docx

    1、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全册机械运动课时:第_课时 时间:_ 【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3误差和错误。 4长度的测量方法。【知识结构】 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1 Km=1000 m;1 dm=0.1m;1 cm=10-2m;1 mm=10-3m;1m =10-6m;1 nm =10-9m常考的物理长度估测

    2、 课桌的高度约0.75 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 cm,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030 cm,一支铅笔长度约20 cm,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 m,教室每层楼高约3 m,一张纸的厚度约0.1 mm(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特殊的测量方法:长度的测量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用积累法测微小长度,比如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用尺规配合法测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棉线)法测量地图上铁路长度、圆的周长;用滚轮法测量操场的周长、从家到学校的距离2.时间的测量(1

    3、)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 1h= 60 min= 360 s. (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常考的时间估测 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 s;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 s;普通中学生跑完100 m用时约15 s;脉搏1 min内跳动的次数约75次.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

    4、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考点三、运动的快慢1.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区 别匀 速 直 线 运 动匀 速 直 线 运 动特 点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求 速 度用v=s/t求速度用V=s/t求路程s内的平均速度 常考的物体运动的速度的估测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自行车的行驶速度约为5 m/s. 【链接中考】1单位换算:8.5m cm; 36000n

    5、m km 15cm3 m3。2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B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 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 cm。 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测量中误差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小 D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4把一根刻度尺均匀但不准确的直尺跟标准直尺进行比较,当两尺零刻度线对齐时,不准确尺的30.00cm刻度线正好与标准尺的29.50cm刻度线平齐,由上面读数可知标准尺的分度值是 。若用不准确的直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15cm,则用标准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 cm。5.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

    6、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图像,正确的是( )图16. 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车窗B铁轨 C路边的树 D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7.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8.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交警部门在校园和校园附近安放了图所示的四个标志,其中表示“限速5公里”的是( ) 9.一座大桥长1.6Km,一列长

    7、200m的火车以15m/s的速度通过此桥,火车完全通过此桥所需的时间为多少?【教学反思】 第二讲、声现象课时:第_课时 时间:_【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声音的传播3声速及有关计算4乐音的三要素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知识结构】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2.声音的传播 (1)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2)介质: 固体 、 液体 、 气体 均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8、 3.声速 (1)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种类 有关。 (2)大小:15空气中声速为 340m/s 。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 大于 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 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即: V固V液V气 。 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1.物体发生振动且声波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 2.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响度要足够大,声源距人耳不能太远; 3.有良好的听觉器官。 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 音色 、 响度 和 音调 。名 称概 念影 响 因 素相 关 关 系音调声音的 高低 。发声体的频率。频率大,则音调 高 ;频率小,则音调 低 。响度声音的

    9、大小(强弱),常用分贝(dB)表示。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振幅大,则响度 大;振幅小,则响度 小。音色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体的发声方式决定。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般音色 不同 。考点三 噪声及噪声的控制 1.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 声是指 妨害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 (1) 在声源处减弱 ;(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 在人耳处减弱 。 考点四 声的利用 1.超声波(频率高于 20 000Hz 的声音) (1)

    10、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2)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 2.次声波(频率低于 20 Hz 的声音) (1)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2)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3.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如:回声定位,B超。 (2)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如:超声波碎石。【方法提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

    11、遇到的现象。5噪声的控制方法。【链接中考】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 而产生的。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 的,响度是反映声音 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5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 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 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C.听诊器

    12、减少了噪声的干扰 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曲线。7.“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能模仿单田芳、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 选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 ).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 传播的. 8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13、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教学反思】 第三讲、物态变化课时:第_课时 时间:_【考点聚焦】本部分涉及到的考点有:1 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3晶体的熔点,并会查熔点表。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6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知识结构】 考点一 温度及其测量 1.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14、常考的温度估测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1825 . 2.温度计 (1)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使用方法: 估:估计被侧物体的温度。 选: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接触容器底或侧壁。 读: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 考点二 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熔化时需要吸热。 2.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物体凝固时需要放热。 3.晶体和非晶体的

    15、区别:晶 体非 晶 体熔点和凝固点有没有熔 化过 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物质先变稀,最后成为液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吸收热量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放出热量熔化图像凝固图像 举 例海波、水晶、石英、食盐、各种金属 沥青、玻璃、松香、石蜡 考点三 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汽化需要吸热。 (1)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和沸腾的比较:异同点蒸 发沸 腾不同点只在液体表面进行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必须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缓慢的汽化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温度降低温度保持不变相

    16、同点1都是汽化现象2都使液体变为气体3都要吸收热量2.液化: 物质从气 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会大大地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或二者兼用。 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通常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都随气压减小而降低,随气压增大而升高。液体沸腾时温度要达到沸点并且还要继续吸热。 考点四 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 樟脑丸、钨等。如用久的白炽灯灯丝变细,就是由于灯丝升华的缘故。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放热。自然界中的霜的形成,就是由于空 气中的水

    17、蒸气凝华而成的。 物体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时可以相互转化的,物体在发生物态变时通常几个过程交织在一起,在分析问题时要依据具体情景合理分析。如:用久的白炽灯玻璃泡内会发黑。其原因是电灯通电发光时,在高温下灯丝发生升华成为钨蒸汽;灯灭时温度降低,钨蒸汽遇冷凝华为钨粉附在玻璃泡的内表壁。故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先升华后凝华。具体情况见下面的物态变化循环图: 【方法提示】1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升华、凝华。2日常生活中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1)“一看二清”。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2)“三要”。(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b)温度计

    18、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运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图像判断物态变化和吸放热过程。4自然界中,常见自然现象和三态变化关系。5汽化两种方式的比较。6升华、凝华现象同其它物态变化的比较。7巧记物态变化特征,灵活运用和解释有关现象。【链接中考】1云、雾、雪、霜、露、雹、冰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 ,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 ;由水凝固形成的是 。2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 ,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 ,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3如图所示是晶体

    19、萘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80的萘是 A. 固态 B. 固、液共存状态 C. 液态 D. 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可能【教学反思】 第四讲、光现象课时:第_课时 时间:_【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光的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光的反射定律,会完成反射光路图 4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呈现形式】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对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对反射现象和反射光路可以通过作图题进行考查。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可以通过实验或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知识结构】 考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自行 发光 的物体叫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

    20、的条件:光在 均匀 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为 310 m/s;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等于真空中的速度。 4.用 光的直线传播 可解释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等。 考点二 光的反射 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 反射 。 2.光的反射定律 (1)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 内。 (2)异侧: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法线 的两侧。 (3)等角: 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 。 3.光的反射类型 (1)镜面反射: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反射后 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的 。 (2)漫反射: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反射后 反射光

    21、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 4.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考点三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光的反射 。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虚实:成的像为 虚像 。 (2)大小:像和物的大小 相等 。 (3)距离: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4)对称:像和物关于 平面镜 对称。 考点四 光的折射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河水变“浅”,游泳者看岸边的灯“变高”。1. 光的折射定律 (1)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内。 (2)异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法线 的两侧。 (3)角不相等:定性:空气其他透明介质。变性:折射角随着入

    22、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 。 2.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考点五 光的色散 物体的颜色 1.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色散 。 2.光的三基色是 红 、 蓝 、 绿 ;颜料的三原色是 红 、 黄 、 蓝 。 3.透明体的颜色由 它透过的色光 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 它反射的色光 决定。 考点六 看不见的光 1.光谱:把 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人眼看不见的光:在红光之外是 红外线 ,应用:红外线夜视仪、电视遥控器在紫光之外是 紫外线 。应用:验钞机、紫外线灯等. 物体的

    23、颜色 白色物体可以反射各种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在什么颜色的光的照射下就呈现什么颜色;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不论什么颜色的光照到黑色物体上,物体都呈现黑色;除了黑、白色物体,其他颜色的物体只有在白光和本色光的照射下呈现物体本色,在其他颜色光的照射下,物体都呈现黑色【方法提示】1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该类问题的解释掌握三点(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什么物体;(3)说明出现什么现象和结果。例如:影子的形成。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因而当光在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正对准物体传播的光就会被挡住,在物体背光的一侧产生了与物体相似的暗区,这就是影子。2有

    24、关反射面的转动:当反射面绕入射点转动时,注意法线也随着转动,且法线转过的角度同界面转过的角度相同,法线始终与界面垂直,弄清该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3判断平面镜的成像图是否正确(1)观察各像点是否用虚线连接。因成的是虚像,应当用虚线表示;(2)连接对应的物点与像点,观察它们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物、像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4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问题(1)类型:已知物和镜画像;已知像和镜画物;已知物和像画镜(2)注意:物用实线,像及物像连线用虚线,镜面要打斜线。(3)具体作法:根据反射定律作图:从物点任意画两条光线射向平面镜,根据反射定律作其反射光线,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即

    25、为虚像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性)这里重点介绍利用对称法作光路图,就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光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利用对称法可以方便地解决四种类型的平面镜作图题:(1)确定虚像的位置;(2)确定观察范围或光照范围;(3)确定光路;(4)确定发光点的位置。在作图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对称法的核心是平面镜的成像规律,从根本上讲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链接中考】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海市蜃楼 B.小孔成像 C.手影游戏 D.穿过森林的阳光 2

    26、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若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0度,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 .3.一竖直水井深10m,月球到地球间的距离是3.8105m,则月亮在井中的像离水面 m.在猴子捞月的故事中,猴子始终捞不到月亮,原来是因为 .4.如图1所示,请作出三角形的像5.如图2所示中,作出S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经反射面反射后经过P点6.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3所示,这时的时刻应该是多少?请简述的判断方法,并请动手试一下.2019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全册)【教学反思】第5讲、透镜及其应用课时:第_课时 时间:_【考点聚焦】本部

    27、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2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4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呈现形式】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是填空题和简答题的最好物理模型。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在作图题中经常出现,特别是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路图,同时,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解决问题仍是这部分考试的重点。【知识结构】考点一 透镜及透镜作图1.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有关透镜的科学术语:主光轴,光心,焦点(F),焦距(f),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

    28、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4.三条特殊光线:(如图1所示,比较两透镜的异同)(1)凸透镜 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焦点;B.通过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C.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2)凹透镜 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反向延长线通过同侧虚焦点; B.正对凹透镜另一侧焦点射出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C.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凸透镜成像及应用表(将空缺部分填写完整)物 距(u)像 距(v)像 的 性 质应 用大 小正 倒 虚 实无限远v=f极小光斑测焦距 u2f2fvf缩小倒立 实像 照相机u=2fv=

    29、2f等大 倒立 实像 测焦距2fufv2f 放大 倒立 实像 幻灯机(投影仪)u=f无限远 获取平行光源和测焦距uf同侧 放大 正立 虚像 放大镜 焦点内外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分居两侧倒,虚像则是同侧正,物近像远像越大,物远像近像越小。考点三 眼睛和眼镜1.构造 人眼的主要构造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可以改变焦距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2.视物原理 光线由所观看的物体发出,外界的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经过角膜及晶状体的折射,会聚在视网膜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通过视神经将这个信号传给大脑,人就看到了物体。3.近视眼、远视眼的比较【链接中考】1一束光从空气中斜着射入某种透明物质,已知入射光线跟界面成37o,且它的折射光线跟反射光线垂直,则它的反射角为_,折射角为_.2当你漫步在池塘边,常会看到池塘中的“白云”和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的鱼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虚像;看到的“白云”是光的 形成的虚像(选填“折射”或“反射”)3. 照相机照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全册.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