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世说新语》.docx

    • 资源ID:24162134       资源大小:23.22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世说新语》.docx

    1、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世说新语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世说新语(一)课内选段一、2004年大连市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注释:候,拜访,问候。履行,实践,做。绥,安,安抚。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师,学习。9“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法令,制度;方法,做法;效法,仿效;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2、中的“法”的意思是: (只写序号)。(2分)10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2分)译文: 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如两题都答,按第题计分(2分)“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参考答案:9(2分)10(2分)D11(2分)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12(2分)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3、,恣其所安 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二、2004年恩施市出行守时,交往守礼,乃基本的做人之道,但有时也会有相反的情况发生。请读下面这则故事。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初中语文第五册第29课)17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18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

    4、容。答: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结局: 19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对: 错: 20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参考答案:17(3分)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18(2分)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19(3分)对:耐心说明;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20(2分)略三、2004年大连市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5、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注释:候,拜访,问候。履行,实践,做。绥,安,安抚。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师,学习。9“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法令,制度;方法,做法;效法,仿效;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只写序号)。(2分)10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

    6、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2分)译文: 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如两题都答,按第题计分(2分)“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参考答案:9(2分)10(2分)D11(2分)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12(2分)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五、2008年江汉、油田、仙桃市、潜江市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

    7、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亻及 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 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及 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亻及 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 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亻及 传,略有改动)【注释】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

    8、外的亭子。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译文: 13.文段理解。(5分)(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的正面例子;从

    9、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乙文侧重叙述。(3分)(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参考答案:10A 11C 12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13.(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 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2)答案示例:要有礼貌;要勇于改正错误;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做人要言行一致。六、2008年来宾市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

    10、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虞(y)人:侍卫。焉之:到哪里。8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B 去后乃至(才)魏文侯与虞

    11、人期猎(约定)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C 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D 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足日,饮酒乐,天雨(这)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9翻译下面句子。(4分)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译文:_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7译文:_10(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 主题:_ 感受:_参考答案:8(2分)B9(4分)(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2分)(2)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2分)10(4分)为人一定要讲诚信。(2分) 谈感受(2分。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得满分,

    12、其余酌情给分。)(二)课外选段七、2007年金华市阮裕焚车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阮(ru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剡(shn):地名,在浙江嵊县。 何为:干什么。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意欲借而不敢言 借者无不皆给阮后闻之 遂焚之25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译文:_26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3分)参考答案:24想 都 (有人)想借车而不敢借这件事 车25我有了车子却使人

    13、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26即使是他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八、2007年嘉兴市锅巴救命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陈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注释】铛:铁锅。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伫录:贮藏。遗:赠送。未展:来不及。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母好食铛底焦饭 (2)恒装一囊(3)战于沪渎 (4)逃走山泽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

    14、思。(3分)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25、读了这则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3分)参考答案:23、(1)喜欢、爱好(2)经常、常常(3)在(4)跑24、陈某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了,就带着锅巴参战。25、参考示例:(1)孝顺父母,是做儿女的本分。(2)孝顺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持之以恒。(3)百善孝为先(4)父母为儿女付出了很多,做儿女的要学会感恩等意思近即可。九、2007年淄博市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1112题。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

    15、。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刘义庆世说新语注会稽:地名。王大:人名。簟din:竹席。荐:草垫。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长:旧读zhng,多余,剩余。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可以一领及我。 以: 后大闻之 之: 12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 ,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 的品德。(3分)参考答案:11、答案:把(或“拿”) 这件事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2、答案示例:自己没有多余的东西 俭朴清廉评分:每空1分,共2分。后一空只答出“俭朴”即可得1 分。意思对即可。十、2008年无锡市芳容至孝 周

    16、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

    17、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芳容泣而志之 (2)药之可以即愈 (3)且吾有大事未了 (4)闻言色动 9下列句中的“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告之于帝 B、贤于材人远矣C、仓鹰击于殿上 D、万钟于我何加焉10翻译下列句子。(3分)(1)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1分)译文: (2)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2分)译文: 11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参考答案:8(4分) (1

    18、)记:记住 (2)给吃药 ; 吃药;用药治 (3)结束;完;了结 (4)脸色;神色;面色9(2分)C10(3分) (1)(1分)天下哪里(难道)有没有父亲的人呢(吗)?(得分点:岂) (2)(2分)替我叫来(招呼)里正,(我)到时候(或:当面)把原因告诉他。(得分点:为:“当告以故”句式)(句子翻译基本通顺,看得分点)11(2分)有孝心,知道感恩,有毅力,意志坚强,一诺千金。十一、2008年长春市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5分)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迎拜于道。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既还。先一日,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以太守之

    19、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先归一日。宁止野亭以候期,可谓信之至矣。注释:行部:巡视州郡。 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 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素结恩德( ) 后行部至西河( )15.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郭伋“遂止野亭,候期乃入”的原因是什么?(2分) 16.郭伋在汉代以贤良著称,数百儿童道旁迎之的雅事更被传为美谈。阅读本文,说一说郭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分)参考答案:14平素(或“一向”,或“平时”) 到(共1分,每小题0.5分)15围绕“郭伋比约定的日期早到了一天,担心自己失信于孩子们

    20、,就在路边的野亭里信了一夜,准备第二天和孩子们相见”回答即可。(共2分,围绕“担心自己失信于孩子们回答即可得满分)16围绕“郭伋是一个对儿童守信、亲切和蔼的人”回答即可。(共2分,能围绕“讲信用,喜爱儿童”回答亦可得满分)十二、2008广东汕头市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1)贤家君在太丘

    21、,远近称之 称: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法: 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老 父 在 太 丘 强 行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2分)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4分)参考答案:1(1)称赞,赞许 (2)效法2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错、漏、多1处均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3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4借周公和

    22、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参考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令尊在太丘县认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2009、2010、2011年各市地均未出现世说新语的中考真题。


    注意事项

    本文(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世说新语》.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