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docx

    • 资源ID:24198762       资源大小:106.66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docx

    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

    2、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让学生策划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和写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的想象作文,“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交流表达方法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学生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习作。二、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等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4. 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5.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三、重

    3、难点:1.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2.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3.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四、课时安排古诗词三首 3课时梅花魂 3课时桂花雨 2课时小桥流水人家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二 4课时回顾拓展二 1课时 5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

    4、引用诗词的兴趣。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课前准备:1针对课文内容有侧重地查阅资王安石、张籍两位诗人的资料,对他们的基本情况、籍贯故乡、人生履历有所了解,并做简要地记录。简要的记录:王安石张籍纳兰性德2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语境,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诗词,并尝试读懂古诗大意。教学过程:第一课

    5、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课前互动:播放思乡曲,师生合作背诵思乡的诗词。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师:思乡是一种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怀,她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由古至今,从未间断。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思乡的诗词。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诗。(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诗词题目“泊船瓜洲”“秋思”。)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重点强调“间”“重

    6、”等多音字,并以此渗透联系上下文,分析字意,确定多音字读音的学习方法。)三、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诗歌大意。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2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3老师质疑检测:“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身在何处呢?”引出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感知古诗大意。四、朗读品味两首诗,体会诗情,感悟诗境。对比两首诗的异同。板书设计:泊船瓜洲追问明月秋思见秋风寄写家书长相思 遇风雪辗转难眠 6 梅花魂教学要求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理

    7、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教学难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景教学法,扶放结合法。教学准备 梅花挂图,红梅赞歌曲VCD碟。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自学字、词,了解内容,理清层次。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出示梅花挂图。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3.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

    8、,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第二段分层。分为五层:(一层一件事)。第一层(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第二层(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第三层(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第四层(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第五层(14一15自然

    9、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3.自己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第二课时重点:理解全文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2)珍爱梅图;(3)不能回国;(4)赠墨梅卧;(5)送梅花仇;2.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第二、第四件事,体现“教”学。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

    10、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11、”)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电视播放歌曲红梅赞: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红梅,优美动听的旋律,深情赞美的歌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4)说说此时,你对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5)指名读

    12、“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讨论: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6)再次播放红梅赞,同时指出: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歌曲唱得是梅花,实在赞美江姐。声情并茂的导语使学生深深领悟: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爱梅花,就是因为梅花是祖国的

    13、象征。(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三、总结方法,帮助学习第一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扶”学,培养能力。1.默读第一件事:吟诗落泪。2.思考讨论:(1)“常常教我读唐诗宁词”说明什么?(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2)“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4、。”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四、放手自学第三件、第五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放”学,发展能力。

    15、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五、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课文讲了

    16、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谈谈学完课文,你在写作上的收获。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板书设计:读诗落泪珍爱梅图 梅花魂不能回国中国心赠送梅图递梅花巾照应 7 桂花雨教学目标: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教学中、难点:理解深层文意

    17、,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读书交流。(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

    18、“我”为什么喜欢桂花。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3)指导感情朗读。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课堂总结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五、

    19、板书设计:桂花雨我喜欢的是桂花摇花乐(言、行)怀念、热爱家乡比不上家乡的桂花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内容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三、拓展延伸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小组交流三、指导学习生字。1.分析字形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 8 小桥流水人家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3

    20、.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教学过程读诗,了解课题出处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初读,把握课文主旨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全班交流: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

    21、文表达的情感.交流.探究表达方式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

    22、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赏读,积累优美句段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拓展:你知道

    23、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板书设计小桥流水人家那么美,那么自然“我”热爱,“我”思念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语文园地二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淡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

    24、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畅所欲言.抒发情感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小组交流讨论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

    25、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展示活动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第二、三课时习作谈话导课,激发兴趣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

    26、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大胆想象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阅读提示,明确要求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小组互说.打开思路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试写初稿.自行修改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小组评议,互改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佳作赏评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一个启发。赏

    27、评 语文拓展二学习目标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明确内容“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情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

    28、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互相交流,各抒己见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