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一地理第四单元复习课名师教案.docx

    • 资源ID:24231134       资源大小:370.97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地理第四单元复习课名师教案.docx

    1、高一地理第四单元复习课名师教案高一地理 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知识讲解1工业生产活动 (1)工业的投入和产出特点:对自然要素一般不要求更多的投入,在地域上灵活,季节性不明显投入 自然条件:土地、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能源、资金、科技等产出 工业产品(主要满足生产需要重工业、主要满足生活需要轻工业) 工业三废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主导因素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工业部门类属名称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代表部门原料导向型工业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动(易变质等)甜菜、甘蔗制糖等水果、水产品加工市场导向型工

    2、业运输产品成本较高(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破碎等)家具、印刷、啤酒部分食品动力导向型工业消耗大量电能的工业炼铝厂、冶金及化工等重工业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鞋等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2工业区位的选择 鞍钢区位特点:近煤铁产地接近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 宝钢区位特点:海陆交通便利,铁矿石主要从澳大利亚、印度、巴西进口;煤来自安徽淮南、山西等地。接近消费市场3环境需要对我国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大气污染:最小风频的

    3、上风向,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水污染: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发达国家集中分散,发展中国家以集中为主;从经济角度而言,需要集中,从生态环境而言,需要分散。4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 (1)工业集聚作用: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提高规模效益传统工业:一些运输量大的协作工厂集聚在专业化工厂附近,形成专业化生产集聚区域工业集聚新兴工业:协作工厂地理上靠近,并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厂。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集中在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2)工业地域 形成类型 自发形成:有投入产出

    4、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 规划建设形成: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有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为的是共用基础设施发育程度较低:一些轻工业工厂面积较小,对当地工业发展的潜力也小性质分类发育程度较高: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相互联系工厂多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扩展为工业城市5传统工业区(1)概述著名工业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工业基础:丰富的煤、铁资源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2)鲁尔区区位优势、衰落原因、整治措施附:匹兹堡工业的变迁:美国的“钢都

    5、”,经济结构从单一的钢铁工业向多样化的服务行业转变,其中先进科技领域发展最为迅速,如因特网软件制造公司和IBN公司。6新兴工业区 (1)概况形成:20世纪50年代起,发达国家没有传统工业的乡村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分布: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条件(教材P69图415)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发展模式: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3)高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硅谷崛起因素 主导工业:微电子工业注意: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环境优美,有“花园城市”之称。“科学之都”

    6、、“计算机之都”日本“硅岛”九州岛、科学城筑波(世界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科学城)中国:中关村、台湾新竹科技园能力训练1读“某种工业受布局因素影响程度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水产品加工业的是( ) A B C D2下列各组工厂之间生产协作关系十分密切的是( )A钢铁厂与棉纺织厂 B化工厂与自行车厂C电子元件厂与无线电厂 D冶金厂与服装厂3关于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发展水果罐头加工工业、制糖工业、化学工业时,应首先考虑消费市场B世界工业布局都是由集中趋向分散C攀枝花、重庆、贵阳、武汉、兰州、金昌、西安等工业中心,都位于我国西部地区D生产工具的革新和应用以及劳动者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7、是推动工业发展的巨大动力4工业企业:电子工业家具制造石油加工普通服装厂印刷厂甜菜制糖水泥厂有色冶金,其布局主导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主要考虑劳动力因素的有: B. 按接近原料产地的有:C. 按接近能源供应地的有: D按接近消费市场的有:5右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判断图中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 ( ) A炼铝、服装、家具制造 B炼铝、制糖、啤酒生产 C汽车、造船、水泥 D炼铜、奶制品、制鞋6下列工业部门属于市场导向型的是( ) A 炼铝厂 B 啤酒厂 C 制糖厂 D普通服装制造厂 读下图,判断710题。7图中属新兴工业区的是 820世纪

    8、50年代以后,图中工业区开始衰落,下列关于衰落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生产结构单一 劳动力素质下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9从大气环境保护角度,图中工业区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应布局在城市的东北和东南西北和西南西北和东南 东北和西南10图中工业区所在地区,内河航运发达,关于形成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地势平坦,水流平稳 水量丰富,变化较大经济发达,货运量大 运河沟通,河网稠密11下列排序不正确的是()A钢铁工业区位指向变化:煤炭铁矿石港口B工业城市形成:钢铁厂钢铁工业区钢铁城市C工业地域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D工业城市形成:面粉厂糕点厂糕点城12下列工业地域发育程度较低的是()A钢

    9、铁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汽车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C机械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D食品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13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区位条件的错误叙述是()A优质的铁矿 B丰富的煤炭 C充足的水源D便捷的交通14关于鲁尔区的正确叙述是()A被称为“法国工业的心脏”B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C西欧发达的农业为它提供了广阔市场D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15下图是某城市的布局状况,该城市要新建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和服装厂各一个,请在图中A、B、C、D、E五个地点选择,并说明理由。火力发电厂应建在 处,理由是 。自来水厂应建在 处,理由是 。印染厂应建在 处,理由是 。服装厂

    10、应建在 处,理由是 。16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甲地气候的(大陆性或海洋性)显著,其原因主要是。图中500米以上等高线所表示的地形区的名称是,该地形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是。丙、丁两城均是该国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其中丙城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世界上与丁城钢铁工业兴起条件相似的著名钢铁工业城市(区)是(国家)的(城市或工业区)。乙地的主要农产品是,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能力训练答案1D 2C 3D 4D 5D 6B 7891011D 12D13A14B15E 位于郊区并接近铁路,便于运入煤炭 ;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C 处在河流上游,水源清洁 B 处在河流下游,污水不会影响市区的水源 A 位于居

    11、民区,便于就近销售产品和职工上班16(1)大陆性 距离海洋较远 (2)阿巴拉契亚山脉 煤 (3)接近铁矿产地(五大湖西部铁矿资源丰富),五大湖便利的交通,接近消费市场。英国 伯明翰 (4)乳畜产品 接近消费市场。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知识讲解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现代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方式优点缺点适宜运输的货物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2交通运输发展方向: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和点2影响和制约因素: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三、典型案例南昆铁路1东起广西南宁,西至云南昆明,北接贵州红果2意义:可以把西南内陆的资

    12、源优势同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结合起来。带动、繁荣沿线地区的经济,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3南昆铁路建设的决定因素: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学技术的进步4我国国内科技含量最高的铁路之一。四、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交通干线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五、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交通运输的影响至关重要2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布局原则: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布局位置: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3交通线路的改变与集镇的繁荣或衰落。能力训练1 投资少、运费低、运速慢、运量大的运输方式为:A水路 B管

    13、理 C铁路 D公路2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的运输方式是:A 航空 B公路 C铁路 D水路3 下列运输特点的叙述,属于铁路运输的是:A速度最快,运价最高 B可以从门到门进行运输,灵活机动C速度最慢、运价最低 D速度比较快,运载量比较大4运输工具与运输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是 ( ) A航空运输 B管道运输 C海底隧道 D地下铁路运输5我国“四大工程”中属于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的是 ( ) A西电东送,南水北调 B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C西气东输,南水北调 D西气东输,青藏铁路6 有关交通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交通运输网具有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各种交通线、点交织,形成

    14、不同的形式和层次 对交通运输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地形障碍 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才能形成交通运输网 现代交通运输网的发展具有日益网络化、高速化和专业化的特点A B C D(2004年普通高校全国招生考试地理模拟卷二第1516题)下图是我国公路、水运、铁路、民航分别在1985年、1996年货运周转量所占百分比示意图,据此判断78题。 7 与图中对应的运输方式分别是A公路、水运、铁路、民航 B铁路、公路、水运、民航 C水运、公路、铁路、民航 D公路、铁路、水运、民航8关于我国交通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客运和货运一直以公路和铁路为主B货运一直以铁路和水运为主,客运一直以铁路和公路为主C货运一直以公路

    15、和水运为主,客运一直以铁路和水运为主D货运一直以公路和铁路为主,客运一直以公路和水运为主(2003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第1719题)人们从事商业活动,都要在一定的地点、一定的场合进行,这些地点和场合称为商业中心或商业网点。据此回答910题。9 关于商业中心的正确叙述是A一座城市只有一个商业中心 B商业街应该建在城市居民区内C城市中心商业街以市场最优为原则 D城市边缘商业街以货源最优为原则10关于商业网点的叙述A山区应比平原多设固定商业网点,以保证偏僻地区居民的生活所需B两个地区间的商品若能互补,有利于商业网点的形成C瓶装啤酒向远距离的商业网点销售,能提高经济效益D商业活动

    16、一定要走出家门,在公共场合进行11 交通干线力求从城市边缘通过,最主要的目的是:A节约交通线路建设费用 B分流通过枢纽的客货流C减轻市区内交通的压力 D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12 下列对商业网点叙述,错误的有:A商业网点一般由若干个商店组成B影响商业网点的因素很多,有自然方面的,也有社会经济方面的C商业网点的密度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小,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D商业网点的发展主要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影响13今天,一个全球性企业可以把它的研究开发部、加工基地、销售总部分设在世界各地,而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像在同一座办公楼一样方便,这有赖于( ) A交通运输网 B邮政网络 C电信网络 D商业网点

    17、14上海的南京路是上海市的商业中心,它的布局是以 ( ) A市场为最优原则 B交通为最优原则 C自然条件为最优原则 D人流量最大为最优原则15下列运输方式的选择,正确的是A从火车站运送50吨货物到20千米远的市区各仓库选择公路运输B从成都运送100吨钢材到拉萨选择铁路运输C从山西运送5000吨煤到北京选择水路运输D从深圳运送20千克急救药品到香港选择飞机运输16读右图世界主要航海线与海港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主要航海线: A西欧各港口到 洲东岸港口。 B西欧各港经 海峡、 海、 运河到西亚、南亚、东亚各港。C西欧各港口经非洲 到亚洲各港口。D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 运河到北美西海岸各港口,

    18、特大船只须绕道南美南端的 海峡。 E西欧和北美洲东岸各港到 东岸各港口。(2)根据图中数字填写各港口名称:英国除伦敦以外的第二大港 ;法国地中海沿岸重要港口 ;世界第一大港 ; ; ;日本东京附近大港口 ; ; ; ; 。17(柳州市2004年普通高校招生模拟考试第31题)阅读下列材料与相关地图回答有关问题。2003年6月8日下午2时16分,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建工程奠基仪式在南岸桥址慈溪隆重举行。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我国国道主干线同三线(黑龙江同江至海南三亚)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北起嘉兴海盐郑家埭,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其中桥长3567公里。大桥建成后将缩短

    19、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公里。大桥确保2003年内开工建设,计划2008建成,2009年通车。建设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对于宁波乃至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的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大桥建设有利地接轨上海,提高宁波市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完善长江三角洲地区公路网络布局及国道主干线,缓解沪、杭、甬高速公路流量的压力,有利于宁波建设长江三角洲南翼交通枢纽,进一步提升宁波的区位优势,有利于促进江、浙、沪旅游业的协调发展。为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市政府提出了跳出长江口,在距上海南汇芦潮港约30公里浙江的大小洋山建设深水港的设想。洋山深水港工

    20、程包括深水港区、芦潮港海港新城以及连接港区和港城的东海大桥。东海大桥工程,起于上海市浦东南汇区芦潮港,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总投资达70多亿。(1)杭州湾大桥的规划建设表明影响交通区位的决定性因素是 。(2)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 。(多项选择) A北仑港的经济腹地范围扩大了 B只有宁波和嘉兴受益 C大桥突破了原有的交通格局,使长江三角洲地区公路网布局更加完善 D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圈发展的龙头作用将更加明显 E海盐郑家埭和慈溪水路湾两地可以大力建设经济开发区以吸引投资者建厂(3)影响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自然区位因素有 。(多项选择) A气候 B钱江潮 C地质条件 D科技(4)上海在浙江的大小洋山建

    21、设深水港体现了 。(多项选择) A上海港的经济腹地在急剧缩小 B港口建成后将对宁波北仑港具有严峻的挑战 C黄浦江水深不足限制了上海港的进一步发展 D使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5)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地区城市密集,请从自然因素分析原因?(4分) 18读下图回答:(1)A、B表示流通部门的特点是 性和 性。(2)图A表明交通运输的特点是实现了 位移,而图B则起着 和 社会的作用。(3)图A在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计量单位是 ,图B则采用 。19读下列两幅图,回答:()两幅图中表示山区商业网点的是_。()若山区为林区,平原为水稻区,则山区向外出售的商品主要有_和_等。买进的商品主要有_和_。()山区商业网点的

    22、密度比平原地区 ,因为山区人口相对_ _;交通环境_。()商业街、商业小区属于_形式网点,适合于_图(甲乙)。能力训练答案 1A 2B 3D 4 B 5D 6D 7B 8B 9C 10B 11C 12D13C14A15A16(1)A北美 B直布罗陀 地中 苏伊士 C好望角 D巴拿马 麦哲伦 E南美 (2)利物浦 马赛 鹿特丹 孟买 新加坡 横滨 圣弗朗西斯科 纽约 悉尼 里约热内卢17(1)社会经济因素 (2)ACDE(3)ABC(4)BCD(5)该地区属于长江三角洲,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气候宜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布,水源丰富,水运便利。18(1)生产过程具有系统

    23、性和网络性 (2)客货流 联络 协调 (3)吨千米或人千米 信息量和距离19(1)甲图 (2)林产品 土特产品 粮食 棉花(3)小 稀少 闭塞 (4)固定 乙第六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知识讲解1人类文明的演进的四个阶段比较项目前发展阶段低发展阶段高发展阶段持续发展阶段人类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自然的态度环境响应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3环境问题环境自净能力环境污染的产生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4环境问题的分布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城市地区: 乡村地区:不同国家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24、,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和社会持续发展(目的)(3)原则。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间、人与生物种群间、国家地区间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大气、海洋、生物资源均属于全球共有,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全球整体协调解决。6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庞大的人口压力(2)严重的资源短缺(3)深刻的环境危机7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1)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2)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生态农业。 能力训练一

    25、、选择题1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 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2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时期是( ) A近20年来 B采猎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 D农业文明时期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即( )A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B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C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 D环境污染,生态破坏4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A发展问题 B人口问题 C资源问题 D协调问题5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 )A经济、生态、

    26、社会的持续发展 B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 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善 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判断6-8题6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 A土地荒漠化、酸雨污染 B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 C土地荒漠化、水环境恶化 D酸雨污染、气候变暖7图中问题、产生的后果分别是 ( ) A引发赤潮现象;臭氧层出现空洞 B产生“公害病”;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会变小 C鱼因缺氧而大批死亡;洪水灾害增多 D酸雨现象、气候恶化8图中环境问题的出现,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 A共同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D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27、和持续性原则9目前城市环境中最常发生的污染有:( ) 大气污染 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放射性污染 噪声污染土壤污染A B C D10关于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 只有生态破坏而没有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和农业生产活动不合理形成的范围小,问题严重,主要呈现点状分布的特点解决和治理环境问题的难度不一定比城市小A B C D11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有( ) 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而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A B C D12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是工业社会的产物 B固体废弃物不会产生环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地理第四单元复习课名师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