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科学三四单元教案.docx

    • 资源ID:24244505       资源大小:24.26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科学三四单元教案.docx

    1、科学三四单元教案课题3.1认识物体的运动教 学目 标科学知识1. 知道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 2. 了解物体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 能力培养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定量观测记录、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 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物体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定量观测记录、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课前准备蚂蚁或蜗牛;音乐;乒乓球、溜溜球、饮料瓶、摆锤、磁吸棋、风车等玩具;玻璃胶纸、粗线和橡皮筋。视频:各种物体常见的运动方式。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导入:出示课本插图。 提问:究竟是窗外的列车开

    2、动了,还是自己坐的列车开动了?怎样才能知道?思考: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大家的想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物体运动的问题。二、活动一:物体的运动提问:我们怎么知道物体是否在运动呢?媒体:学生课本图片。 讨论:他(它)们有没有运动?你用什么办法知道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示范:请一位学生在课室里走动。引导:学生观察学生的运动情况。讲解:这位同学离讲台的位置在不断改变着。要确定物体是否在运动,我们要选定一个参照物,假定它是不动的,别的物体相对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是在运动。记录:学生观察课本图或选择课室里在运动的物体,记录其位置如何变化。交流:汇报记录结果。小结:要说明物体如何运动,除了位置变

    3、化外,还有其方向和速度。第二课时一、活动二:物体的运动方式导入:出示一个乒乓球。怎样才能使乒乓球动起来?讨论:乒乓球的运动方式有哪些?交流:实验结果。媒体:学生课本图片。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哪些是和乒乓球一样的?哪些不同?小结:物体的运动方式有振动、滚动、转动、摆动、平动等。延伸: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二、活动三:做各种方式的运动导入:出示玻璃胶纸、粗线和橡皮筋。请大家用这几种材料模仿出不同的运动方式并按课本的记录表做好记录。 交流:展示大家的方法。作业:观察物体是否还有其他的运动方式。五、课堂小结。第三课时练习课1、物体运动时,它的位置会发生变化。2、常见的物体运动方式有:平动、转动、滚

    4、动、振动、摆动等。人们穿着雪橇在雪面上滑动是平动。电风扇的叶在旋转是转动。饮料罐在桌面上打滚是滚动。乒乓球在球拍上上下运动是振动。时钟的摆在晃动是摆动。3、物体的运动方式、示意图、及相似的运动。运动方式运动方式示意图相似的运动滑雪平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电风扇叶转动风车在旋转钟摆摆动风中的树枝在摇摆乒乓球振动人在蹦蹦床上跳动铁环滚动车轮在公路上运动4、做各种方式的运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必须手写)教学反思(必须手写)课题3.2物体运动的测量教 学目 标科学知识1. 知道物体的运动描述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2. 测量并记录沿直线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3. 用简单图表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能力培养

    5、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定量观测记录、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 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培养定量观测记录、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能用简单图表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定量观测记录、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能用简单图表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课前准备玩具小车、秒表(电子表)、卷尺;交通工具行驶的情景视频;我国铁路发展历史有关我国铁路发展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导入:出示课本图片。 提问:能不能用其他方法测量汽车的速度呢?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二、活

    6、动:小车有多快准备:各小组有两辆以上小车。提问:怎样知道谁的小车跑得快?讨论:比赛规则。交流:确定比赛规则(同时、等距)。 活动:分组比赛,汇报结果。提问:究竟小车能跑多快呢?有没有方法测量?讨论:研究测量方法、设计记录表格。交流:确定测量方法(分段记录、测量3次取平均值)。实验:分组测量、记录,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交流:汇报结果。小结:科学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第二课时一、拓展:列车现在在哪里?提问: 大家乘坐飞机、火车、长途汽车遇到过误点的情况吗?人们是怎么确定这些交通工具到达某个地方的时间呢?思考:学生阅读课本资料,独立计算。 讨论:计算方法及结果。交流: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小结:

    7、计算出列车的平均速度,知道某地的路程和列车开出时刻就能算出到达时间。交流:师生共同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我国铁路发展的资料。作业:凌晨2时京广线T16次列车到达什么位置?请计算。 二、阅读:我国铁路的发展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练习课1、人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2、速度=路程时间3、如果路程的单位是千米,时间的单位是小时,那么速度的单位是千米/小时。如果路程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那么速度的单位是米/秒。4、铁路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必须手写)教学反思(必须手写)课题4.1力的现象教 学目 标科学知识1. 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2. 认识推力和拉

    8、力。3. 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能力培养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 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点知道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方向之分。教学难点知道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方向之分。课前准备大箱子、粗绳;盒装钩码、细绳、乒乓球、水槽和水;视频:生活中各种力的现象。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导入:出示学生看课本图。 提问: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为什么骑车上坡那么费力呢?引导:学生针对用力的问题进行质疑。讲述:生活中与力有关的现象很多,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二、活动一:推和拉导入:

    9、出示一只大箱子。提问:有什么办法能搬动这个大箱子?汇报:学生思考、回答。活动:请学生尝试。提问:为什么推和拉都能让大箱子动起来? 讲述:推和拉都要用力。讨论: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箱子的运动情况有没有影响?怎么做实验?交流:汇报讨论结果。活动:请学生尝试。小结:往哪个方向用力,箱子就会朝哪个方向运动;力越大,箱子就越容易运动。讨论:如果大箱子没动,就说明没用力吗?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例子?交流:汇报讨论结果。第二课时一、活动二:乒乓球受的力导入:出示乒乓球、水槽和水。 提问:如果把乒乓球往上抛,或按在水底再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 汇报:学生先进行猜测。实验:分组活动。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10、?交流:汇报实验及讨论结果。小结:这两种现象和地球引力及水的浮力有关。提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现象吗?学生交流。二、活动三:生活中力的现象导入:出示磁铁玩具。 提问:你知道这个玩具的原理吗?是什么力量的作用?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汇报:学生思考、回答。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受力的现象?分别受到的又是什么力呢?交流:汇报讨论结果。媒体:播放力的现象视频 。 小结:物体受到常见的力主要有重力、磁力、浮力、风力、弹力和摩擦力等。三、课堂小结。第三课时练习课1、推和拉木箱都可以使木箱有可能运动起来。推力和拉力的用力方向与箱子的运动方向是一致的;推力和拉力的用力大小与木箱的运动快慢有关,用力大时,箱子运

    11、动快,用力小时,箱子运动慢甚至停止不动。2、当我们把乒乓球抛向天空,不管抛得多高,最后乒乓球还是要掉到地面上,乒乓球受到了地球引力的作用。3、如果我们把乒乓球压到水里,放手后,乒乓球就会浮到水面上来,乒乓球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4、生活中的物体受到一些力的作用: 跳伞(受到重力的作用) 玩滚轴溜冰(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划船(受到浮力的作用) 磁铁吸回形针(受到磁力的作用) 在跳板上跳水(受到弹力的作用) 拍球(受到弹力的作用) 风帆(受到风力的作用)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必须手写)教学反思(必须手写)课题4.2重力教 学目 标科学知识1. 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2. 通过学习

    12、有关牛顿的资料,了解前人对重力的研究。能力培养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生活中存在着重力,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知道生活中存在着重力,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瀑布图、棉花、地球仪、地球引力方向图、铁架台、细绳、乒乓球(橡皮)、剪刀;视频:瀑布、牛顿研究地球引力的过程。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出示:瀑布图片。 提问: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会想到什么问题呢?质疑:学生质疑、解疑。讲述:是不是同学们所说的道理呢?下面我

    13、们就来研究。二、活动:小球受力的情况出示:用细绳固定的小球或乒乓球、橡皮。 问题:如果把绳子剪断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汇报:学生猜测、回答。演示:学生剪断绳子。问题:地球引力的方向是怎样的?讨论: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说明地球有引力吗?交流:汇报讨论结果。作业:以“如果没有地球引力”为题,写一篇科幻童话。第二课时三、拓展:地球上的“上”和“下”媒体:出示地球及地表物体图。 讨论:地球是个球体,大家看看在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所受的重力方向是否一致?汇报:讨论结果。媒体:出示地球引力图,展示地球引力方向。 讲述:地球上人们所说的下方指的是脚下,地球引力的方向实际是指向地心的。问题:关于地球引力你还想知

    14、道什么?讲述:牛顿研究地球引力的过程的故事。活动:提供上网条件,让学生继续收集有关地球引力的资料。延伸:课后提供展板让其交流。四、课堂小结第三课时练习课1、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了地球的吸引作用,我们把物体吸引物体的力,叫做物体的重力。重力的单位是牛顿,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2、站在地球上的人头朝上,脚朝下,我们通常所说的下方,其实就是重力的方向,它是指向地心的。3、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人才能安安稳稳地生活在大地上。4、英国科学家牛顿根据苹果落地的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必须手写)教学反思(必须手写)课题4.3大气压力教 学目 标科学知识1. 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2

    15、. 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培养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实验操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点1. 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2. 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 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2. 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前准备吸盘、托盘、钩码、胶管、水槽、注射器、吸管、可乐、口服液的吸管等材料。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图片:出示教学科书的任务驱动页。 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有见过或者用过图示的吸盘呢?吸盘上有没有胶水?目的:

    16、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的实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细节的习惯。二、活动一:吸盘的秘密媒体:出示吸盘的图片和实物并观察。 操作:让学生代表演示让吸盘吸住玻璃的做法。问题:如何让吸盘可以稳稳地吸住玻璃?原理是什么?目的:通过实验与观察让学生知道吸盘吸住玻璃的原理,初步知道大气压力的存在。第二课时一、活动二:吸盘能挂多重的物体?问题:吸盘放在各种物体的表现上是一样的牢固吗?它最重能挂起多重的物体?实验:1. 小组猜测实验现象和结果,并以此设计实验所要的用品。 2. 分组实验,注意实验的要求,做好观察与实验记录。小结:通过做这个对比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在不同的

    17、物体的表面上粘吸盘,吸盘能挂住的钩码的数量一样吗?钩码挂得多的物体表面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 目的: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来猜想,并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而设计实验,并在不断进行改良。通过做对比实验了解吸盘能挂得多的秘密,并将自己的实验进行小结和归纳。 第三课时二、阅读资料:马德堡半球实验五、活动三: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谈话:生活中除了吸盘外,还有别的物体运用了大气压力的例子吗? 1. 讨论 :分组讨论。2. 交流 :汇报讨论结果,举出常见例子。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大气压力应用的例子的图片。 目的: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组讨论,让同学在要交流中分享一下别人的观察成果,知道积累知识和平时多观察的重要性,从

    18、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课堂小结。第四课时练习课1、由于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空气,人们把它叫做“大气层”。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了大气的压力。吸盘能牢牢地吸在玻璃板上,就是因为受大气压力的缘故。2、吸盘吸在光滑的物体表面上吸得最牢固,能挂起的物体最重。3、德国科学家奥托于1654年在德国马德堡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4、如果将吸盘紧紧按压在玻璃表面,吸盘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吸盘里的空气会怎样?吸盘能不能吸在玻璃板上?(为什么把吸盘里的空气赶走,吸盘就能吸在玻璃板上呢?)如果将吸盘紧紧按压在玻璃板上,吸盘里的空气就被挤压出来,吸盘变瘪了,吸盘外的大气压力就会把吸盘牢

    19、牢地压在物体的表面上。所以说,吸盘能吸在物体表面上是由于受到大气压力的缘故。5、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有大气压力的帮助,人才能用吸管吸到汽水。医务人员要给病人注射药物时,必须要靠大气压力的帮忙。为金鱼箱换水要用塑料管子把水箱里的水抽出来,这种现象叫“虹吸现象”,如果没有大气压力的存在,虹吸现象就不会出现。要想把罐头里的浓汤(牛奶)到出来,就要在罐头上扎两个孔,浓汤(牛奶)才能流出来。原因是大气压力在其中的一个孔压入空气,浓汤(牛奶)才能从另一个孔流出。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必须手写)教学反思(必须手写)课题4.4弹力教 学目 标科学知识1. 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弹力。2. 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

    20、用。3. 学习制作简易测力计。能力培养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点认识生活中存在弹力。难点:区分物体的弹性和弹力。教学难点认识生活中存在弹力。难点:区分物体的弹性和弹力。课前准备任务驱动页图片;小弹簧、橡皮筋、尺子、衣夹、圆珠笔、圆筒测力计等材料。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展示:课本主题图:公园一角。 问题:你们玩过了吗?感觉是怎么样的?目的:让孩子通过回忆生活现象,感受弹力,以培养学生多观察和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二、活动一:弹性与弹

    21、力实物:橡皮筋。谈话:拉一拉橡皮筋,你看到什么现象?拉长橡皮筋的过程中,你的手有什么感觉?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弹力的作用。小结:说说橡皮筋在我们用手拉长前、拉长着、拉长后松手,这三个过程中,它的变化和我们的手的感觉是怎么样的?目的:让学生知道橡皮筋在这三个过程中的变化,感受弹力。三、活动二:什么物体有弹性?谈话:有什么方法知道物体具有弹性?活动:1. 设计研究计划和实验。2. 小组讨论,挑选实验材料,并修整实验方案。 3. 分小组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知道哪些物体有弹性,哪些物体没有弹性。 小结:通过实验活动,你知道了什么?目的: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大胆尝试,激发孩子们的探究精神和大胆动

    22、手的能力。第二课时一、活动三: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物: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带的有弹性的文具。目的:让孩子用学到的知识去判断平时不曾留意的物体是否有弹性,有利于培养孩子平时就多观察、多思考的良好习惯。 谈话:生活中还有许多利用了弹性的例子的,你能再举出例子吗? 目的:让孩子回忆身边见过的利用物体弹性的例子,有利于培养孩子平时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二、拓展:制作简易测力计演示:出示几种测力计的图片或实物。指导学生认识几种测力计。观察:小组观察测力计的外形和结构。汇报:测力计主要由拉环、刻度、弹簧、指针、挂钩等部分组成。教具:出示制作简易测力计的工具与材料。讨论:根据书中制作方法,小组讨论哪些材料可能代

    23、替测力计的某个部分,进行组员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 活动:各小组制作简易测力计,并记录自制测力计与标准测力计的差异。汇报: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实验后的对比结果。 拓展:是什么影响了测力计的准确度?三、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状会发生变化。当外力撤销后,一些物体又恢复了原来的形状。我们说,这些物体具有弹性。物体因为形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2、具有弹性的材料有:海绵、弹簧、塑料尺、橡皮筋、橡皮等。不具有弹性的材料有:蜡烛、橡皮泥、黏土等。3、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弓的弹力把箭射出去。圆珠笔能够伸缩自如,是因为有了弹簧的弹力。木衣夹能夹紧衣物,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

    24、。沙发里的弹簧和海绵是很好的弹性材料,它们产生的弹力使我们坐在上面很舒服。摩托车装有弹簧,可以利用弹簧的弹力减少行驶过程中的振动。现代球鞋里装有弹簧和空气垫,穿上这样的鞋能弹跳得很高。自行车里也应用了不少弹性材料,目的也是利用弹力。4、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力工具。弹簧测力计是由:面板、弹簧、指针、铁杆、挂钩、吊环等部分组成。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必须手写)教学反思(必须手写)课题4.5浮力教 学目 标科学知识1. 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2. 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3. 简单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能力培养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定量测量、收集整理信息的能

    25、力。3. 运用互联网查找资料。情感态度价值观1.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点1. 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2. 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3. 简单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教学难点1. 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2. 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3. 简单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课前准备水槽、测力计、橡皮筋、小石块、泡沫塑料、乒乓球、小木板、小玻璃瓶、铁钉、钩码等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展示:课本主题图。 谈话:看到这幅图?看到这么大的轮船,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目的:让孩子感受到这么大的轮船会浮于中,激发孩子的探

    26、究欲望。二、活动一:物体的浮与沉观察:出示课本实验用的材料或图片。 谈话:将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会怎么样?原因是什么?活动:1. 学生进行分类活动。2. 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目的: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大胆地进行猜测和活动。三、活动二: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吗?实物:出示石头。谈话:将石头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活动:1. 猜测石头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并猜测石头在水中的受到的重力是多少?2. 分小组活动并做好记录。小结:通过活动,你知道了物体在水中会怎么样?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练习课1、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水的浮

    27、力。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物体在水中的重量。3、轮船不装货物时,浸入水中的部分少,船排开水的体积小,船受到水的浮力就小。轮船装满货物时,浸入水中的部分多,船排开水的体积大,船受到水的浮力就大。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必须手写)教学反思(必须手写)课题4.6摩擦力教 学目 标科学知识1. 知道生活中存在摩擦力。2.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培养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 运用互联网开展有关摩擦力的专题讨论。情感态度价值观1.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点1. 知道生活中存在摩

    28、擦力。2.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 知道生活中存在摩擦力。2.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前准备任务驱动页图片、生活中的摩擦实例视频;儿童玩具车车轮、活动表格、砂纸、卡片、等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展示:课本教科书任务驱动页。 问题:图上有两组同学,你们说说为什么男同学会摔倒?目的:引出问题,让学生知道今天要探究的内容。二、活动一:拖人游戏的奥秘谈话:出示图片一、图片二和图片三。 这三组同学同样是玩拖人游戏,有什么样区别?进行课堂的课室外实验活动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目的:学生在玩拖人游戏这样容易出现许多突发现象的实验内容是很容易出现意外的,教师应就此

    29、项活动重申安全的重要性。活动: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注意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和拖人时,有不同地面的区别的感觉记录。讨论: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目的:通过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活动进行语言表达,促进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和上升为科学概念。 小结 :播放摩擦力视频 ,了解摩擦力的知识。三、活动二: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小摩擦力媒体:出示五个摩擦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的图片。 问题:这些图片中的物体,哪些例子是增大了摩擦力?哪些是减少摩擦力?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有的物体要增大摩擦力?有的去要减少呢?媒体:播放滑雪视频 ,了解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目的:除了书上的例子外,我们身边其实还有许多运用了摩擦力的地方,让孩子们知

    30、道,科学知识的应用于是人类智慧的表现,是无处不在的。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练习课1、在粗糙的地面上拖人时,感觉很费力;在光滑的地面拖人时,感觉很省力;拖坐在滑板车上的人时,感觉更省力了。2、玩拖人游戏的时候,好像有一种力量阻止人前进,光滑的路面阻力小,粗糙的路面阻力大,这个力就是摩擦力。3、摩擦力的大小与相互接触物体的面的粗糙程度、物体的轻重、物体是否滑动(滚动)等因素有关。4、摩擦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上发生阻碍相对运动的现象。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根据不同的摩擦现象,摩擦又可分为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5、关于摩擦力的例子(1)增大摩擦的例子:为琴弓上松香。自行车的刹车装置。汽车轮胎上的花纹。运动鞋底的花纹。(2)减小摩擦的例子:为自行车链条上润滑油。滑雪用的雪橇底。6、如果没有摩擦力,世界将会怎样?如果没有摩擦力,人在绝对光滑的地面上寸步难行,一旦跌倒在地上,无法挣扎起来。绳子不能打结。机器都将散成许多零件。任何物体只要运动起来,


    注意事项

    本文(科学三四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