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礼仪教材.docx

    • 资源ID:24321375       资源大小:49.26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礼仪教材.docx

    1、礼仪教材第1章 德辉动于内礼发诸外礼仪概说第1节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商)第2节 礼仪的基本内涵1、什么是礼仪所谓礼仪,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包含了礼貌、礼节的全部内容。2、礼仪的基本内涵(1)古代礼仪内涵1、礼仪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礼记说:“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意思是说,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懂礼而动物不懂。又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乎!”意思是鹦鹉、猩猩虽然会学人说话,但因为它们不懂得礼,也只能算是会说话的禽兽。如果人不知礼,不也跟禽兽一样吗?2、礼是对人性的合理约束七情六欲人皆有之,但不能率性而

    2、为,如今天我高兴就跟大家说话,不高兴就拉下脸来不理人家;心情好就对客户态度好些,生气了就把不满全撒到客户身上。礼记中有句话说的特别好,叫作“发乎情,止乎礼义。”现代社会,人们面临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许许多多的诱惑,更需用礼来自觉的约束性情中的弱点。3、 礼仪是“质”与“文”的结合“礼仪”实际有两个层面的内涵:内在的“质”(内涵)和外在的“文”(纹,即修饰,仪式),礼仪是“礼质”与“礼文”的结合。孔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意思是说,质朴胜过文雅就显得的粗野,文雅胜过质朴就显得做作,文质相得益彰,才是君子应有的风范。假如天热了就坦胸露背,累了就把鞋子脱下把腿

    3、架到桌子上,餐桌上狼吞虎咽,领导会议讲话你大声接打手机,越级行事,报复下级,口无遮拦,飞短流长,等等,这些所谓的“质朴”,实为粗俗失礼。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和文化层次的深浅!正是小节之处见精神,言谈举止是文化,慧于中而秀于外,内外兼修方为美。(2)现代礼仪内涵3、礼仪内涵的本质:德与敬德是礼的灵魂,敬是礼的核心。首先,礼是符合道德的行为规范。古代礼仪中,将仁义道德视为礼的核心要素,人们的思想行为受道德的约规,从而自觉的将遵守礼仪当作一种高尚的修养和情操,并赋予其法理性;现代礼仪亦如此,如遵时守约、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等。其次,礼是自尊而敬人的基本修养。礼

    4、记开篇第一句话就说“毋不敬”,荀子说“礼者,敬也”,孟子说,“尊敬之心,礼也。” 这个“敬”就是尊重、敬重,指自尊敬人。关于“自尊”:只有自尊才会得到别人尊重。如:公共场所大喊大叫、吐痰,声色犬马之类的话题带进办公室,女士跟男士说话或动作太随意,等等。你都不把你自己当回事,别人还会把你当回事吗?礼记讲,“礼不妄说(yue)人,不辞费。”意思是说与人交往要有自尊,不要有谄媚之色,不要随随便便取悦他人,也不要随随便便地说大话,对自己的言语、行为要加以约束,做到“公庭(公开场合)不言妇女”,“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朝言朝,朝言不及犬马。” 关于“敬人”: 尊重他人是做人的一种基本素养,也是一种必备的

    5、职业道德。礼记讲:“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意思是说对于长幼、尊卑、强弱者,礼都有一定的节度。对于身份地位不如自己的人,不做出轻视、欺凌的举止;对于权贵也不表现出过分亲近甚至巴结逢迎。“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意思是说,礼,就是自谦而敬人,即使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的小商小贩也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礼的本质在于相互尊重。现代礼仪是对古代礼仪文明的继承与发展,虽然许多仪节早已大大俭省,也有些早已消失,但“尊敬”这一实质内涵得以承传下来了,并与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而发扬光大。同样的,“尊重”也是西方礼仪的重要内涵,比如

    6、:“女士优先原则”这是西方社交场合遵从的礼仪原则,许多男士就是从这些事情上体现出他的男子气质、绅士风度的和对女士的尊重。第3节 礼仪的基本原则、特征与分类1、礼仪的基本原则(一)遵守原则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不仅涉及到个人行为、家庭伦理关系、各行各业的相互往来,还涉及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礼貌礼节及其涉外关系,它是维系人们之间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和谐共处、互惠互利的重要纽带。它要求每一个参与者、社会组织和团体都应该自觉、自愿地去遵守,以礼仪去规范自己在社会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到守法循礼,守约重诺。没有了遵守,礼仪也将不复存在。比如,就礼宾次序来说,它是按照

    7、国际惯例解决多边活动中的位次排列和先后顺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其目的在于使参加活动的所有团体或个人都受到平等的礼遇和尊重,避免因安排不妥而使来宾产生不愉快的感觉,这样,就规定了“以右为尊”的位次原则和按照身份、职务、年龄、抵达的先后顺序或按照英文字母或姓氏笔划等来排定宾客座次的高低、前后顺序的原则,这些原则基本上成为了人们在参加各种规格的会议、宴请等活动时必须遵守的秩序。假如,人们对之熟视无睹,率性而为,那么,就会远近亲疏有分,长幼先后无序,“礼宾”的意义也就没有了。(二)适度原则 礼仪的适度原则是指人们在对礼仪内涵的基本认识和具体操作过程中,既要符合礼仪的规范性,又要兼顾礼仪的灵活性,使之更

    8、趋于合理性和实用性。我们知道,在人际关系中,按年龄有长幼之分,按身份有宾主之分,按职务有高低之分,按国家有内外之分,所以,对不同关系,不同层次的人要有不同的礼遇,这就是礼仪的差异性。如果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考虑施(受)礼对象的差异性,一味地、机械地恪守礼仪的每一个教条,不仅不能很好的实现“礼”,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失礼,甚至出现“笑话”。礼记檀弓讲了两件相似的事。有一次,有子看到一个小孩子啼哭着找父母,有感于丧礼中用“踊”来限制孝子们悲哀思慕的感情,认为应该废除这一规定,象面前这个小孩子一样哭泣就行了。子游就对他说,礼就是用来节制人的感情的,感情不加节制,是野蛮人的做法。又有一次,弁地有人

    9、丧母,这人不依照礼的规定哭丧,而是象婴儿一样痛哭,孔子说,他这样做是在尽情的表达悲痛,但难以为他人所达到。礼,是能普及大众的,人人都能做到的,丧礼的哭踊是要有一定节度的。这两件事都意在说明礼是要适度的,所以礼记乐记云:“礼胜则离”,“过制则乱”,意即礼超过了限度就会造成隔离不亲,礼的制作超越了秩序就会出现混乱,“中正无邪,礼之质也”。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对礼仪的隆重程度、仪式的繁简、规模的大小、礼物的质和量等方面,都要考虑适度原则,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尊重对方,又不能轻浮、阿谀,失去自尊。把握适度原则,就是要注意感情适度、谈吐适度、举止适度,“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

    10、口于人”,做到不偏不倚、无过而无不及、恰倒好处。 (三)自律原则礼仪中的自律原则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应严格按照礼仪准则,自觉地在心中树立起一种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来规范自已的言行举止,不需外界的监督。自律原则从三个方面对礼仪的内涵与特点作了强调。一是强调了礼仪作为规范人们品德、言行、交往的准则,它以一种无形的文化思想、道德力量和有形的仪式相结合规约着每一个人。礼仪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不同时代的礼仪尽管内容不同,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它受制于一定的社会基础条件以一种道德、行为规范而存在。二是人们对这些规范的主体认同,并且认为遵守礼仪是一种理所当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三是人们对这一规范的自觉

    11、服从,并将之当作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文化素养。例如,公共场所一定要着装整洁、仪容端庄,精神振奋;在需要保持安静的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路遇师长要主动行礼问候;乘车时,应主动排队买票,扶老携幼,尊重妇女;要注意公共卫生等等,这些都是礼仪的自律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四)互动原则礼仪是在双边或多边活动中发挥作用的。“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崇尚的是相互往来,有来无往、有往无来都不是礼。大到国际间的交流,小到亲朋好友之间、家庭邻里之间的交往,在馈赠、求助、慰问、宴请、凭吊、祝颂等的礼节上,不管是侧重于物质的还是侧重于精神的,都是双(多)方互动、彼此施(受)礼的。可以说,没有

    12、互动,也就没有了礼。这种互动有时体现为立刻实现的互动,有时则体现为等待时机的互动。比如见面相互点头微笑致意或握手致意,彼此尊称对方等,是立刻实现的礼的互动。又比如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需捎带些礼品,受礼者大都会在当时或一二天之内予以回访,这也是可以立刻实现的礼的互动。而又比如,在婚礼、丧礼中,人们按照习俗赠送的礼品或钱财,往往不会是立刻得到物质性的回赠,只有等到自己的家中遇有此类事情或其它需要帮助的时候才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又如,各地之间、国际之间的困难援助,也是一种等待时机的互动。这种等待时机的互动有时是几个月,有时是一两年,有时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总之,互动原则在礼仪中是必不可缺的,是人人必须遵守的

    13、。2、礼仪的基本特征二、礼仪的特征 (一)规范性礼仪约定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行为关系规则,虽然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其礼仪有不同内容和方式,但都具有规范性这一基本特征。从个人礼仪来看,它侧重于个人的道德品质、仪表仪容和言谈举止等方面的修养,突出的是个人道德行为的自省、慎独和自我完善。在道德方面,规定了品德端正、真诚待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助人为乐、尊重他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基本原则;在仪表美方面,规定了端庄高雅、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的要求,比如,在着装方面,公务场合宜保守,社交场合宜个性,休闲场合宜舒适;工作人员不宜浓妆艳抹、不宜染彩发留怪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

    14、走姿;讲普通话,用文明语等。这些都体现了礼仪的规范化特点。从家庭礼仪来看,我国传统礼仪规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中,强调的是等级、服从和忠孝观念。现代家庭礼仪继承了传统礼仪的孝与敬、仁与爱的人伦思想,在家庭中,长辈对晚辈要疼爱关心教育,尊重他们的选择,充分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晚辈对长辈则遵守“百敬孝为先”的古训,对长辈要孝顺、敬爱,比如多做家务,不顶撞长辈,父母的生日和结婚纪念日应主动的庆祝。可以说,对长辈的尊敬可谓全部家庭礼仪的前提和基础,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尊敬的人是不会真心的去尊敬他人的。从公共礼仪来看,更具有规范性特点。如古代礼仪中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室中不翔,

    15、并坐不横肱”,“登城不指,城上不呼”的公共礼仪规范,现代礼仪中同样规定了走路靠边行的交通礼仪;大庭广众面前不能有指手划脚、大呼小叫、手舞足蹈等得意忘形之举等等。从空间礼仪来看,它规定了较为严格的空间位置礼仪和空间距离礼仪。如行进中的位置是这样规定的;并排行走时,二人并行右侧为上,左侧为下;三人并行中间为上,两侧为下;前后行走时,前面为上,后面为下。在空间距离礼仪中,分别规定了亲密距离、私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的范围,这样在人际交往时不至于冒犯对方的界域而造成失礼。各行各业的礼仪、国际礼仪中也都体现了礼仪的规范性特征。如外交礼仪中的国旗悬挂是很讲究的。在一个主权国的领土上是不允许悬挂别国国旗

    16、的,但根据外交特权,一国元首、政府首脑、外交官员在主权国访问时,允许在其住所、办公处和交通工具上悬挂本国国旗。在主权国举行国际性商务会议、国际谈判时一般也可以悬挂本国国旗。悬挂时,以右为上,左为下,以国旗面向为准悬挂。如果要同时悬挂多个国家的国旗,则按照国名的英文字母先后来排列悬挂的顺序。主权国的国旗一般悬挂至最左面。(二)承传性每个国家的礼仪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现代礼仪又是继承了古代、近代礼仪文明而发展起来的。作为我国长期以来的文化积累,礼仪将人们在生活交往中的习惯、准则以规范的形式固定、沿袭下来,形成了传承性特点。从礼的内涵角度分析,礼仪的传承性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的。礼仪作为一种文化

    17、具有传承性特点。从礼的发展与起源来看,礼仪作为一种文化可谓源远流长,自先秦以来的“三礼”,基本形成了我国古代最完整、最系统的礼仪制度,到孔子的“克己复礼”,孟子荀子对孔子礼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至后世对礼的修订,使礼仪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部分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摒弃了与社会进程不相符的部分,使礼更趋于现代化。例如,孔子的“礼”作为一种制度早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但他关于礼仪的一些合理的思想和规范一直影响至今。如“礼之用,和为贵”、“责己严,待人宽”、“温、良、恭、俭、让”、敬老爱幼等。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具有传承性特点。从古代礼仪的内涵和类别来看,礼仪所涉及的范围

    18、极为广泛,成为维系社会秩序的典章制度和人们一切活动的准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许多礼仪范式已不再为现代社会所适应,大量的礼仪形式经过现代社会的整合而转换成一种新的模式被广泛继承和应用,如现代人继承了“吉礼”中祭人鬼的仪节而转换成在每年的清明节、中元节祭墓的礼俗,等等。礼仪作为一种教育具有传承性特点。我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基本上以礼仪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小孩子识字初始就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孝经等生活、人伦典籍,“三礼”、论语等更是文人必读书目,百姓人家也一向注重对子女的礼仪教育,各种文化、文学、艺术作品也大多是礼仪精神的承载体和宣传品。世代相袭,广泛传播,礼仪在动态中得以传承、完善和发展

    19、。礼仪作为一种修养,具有传承性特点。礼仪不仅是一种形式美,更重要的还是道德美,具有强大的道德约束力。它依托于人的品德行为的自律、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深厚广博的文化素质,社会舆论素以修养好为美,中外相同,古今相沿。礼仪作为一种审美范畴具有传承性特点。礼仪是一种美,美是有社会性和艺术性的。古代礼仪中所规定的人的个人行为、家庭行为、社会行为,以至国际行为,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的人伦关系中得到整齐划一的界定,对其利弊得失的评价就是一种审美,是一种社会美的认定,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字在不间断的审视着这种美的效果。同时,礼仪中那些繁复的仪节、程序也体现了古人认识美、反映美、创造美、推广美的态度和水平。

    20、周而复始,一代又一代,礼仪被借鉴和继承下来,成为现代礼仪的厚重积淀。(这里简单地与学生讨论一下守住传统礼仪与学习西方礼仪的关系问题)(三)差异性礼仪的差异性指的是等差和相异两层意思。据着名学者彭林先生研究,等差是古代礼仪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礼与俗的主要区别之一。不同等级的人行不同的礼。等级越高,礼数越高。礼记乐记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的作用是区别差异,有差异才会有恭敬。例如古代的祭天礼,只有天子才配有这一资格,诸公大臣是没有这种资格的。所有的礼也只是统治阶级行使的特权,“礼不下庶人”,平民百姓无权施礼。现代礼仪也具有等差性,如身份、地位、年龄等在礼仪上就有尊卑、

    21、高低、大小之分,但要说明的是,这与古代礼仪的等差有着质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是,古代礼仪的等差具有鲜明的阶级歧视和政治统治的因素,而现代礼仪的等差则不存在这种问题,它是建立在政治平等、人格尊严平等基础上的敬老爱幼、敬贤尊长、自谦敬人的品德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修养体现。另一方面,礼仪的差异性还表现为由于各地文化背景、地理环境、民情风俗、物质条件和精神文明程度的不一致而导致的礼仪的不统一,即差异。如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农村与城市、中国与外国在某些礼节风俗上的相去甚远。例如西方国家忌问女士年龄和“13”这个数字,日本人忌送数字为“9”的礼物,因为“9”被视为强盗的代名词。中国人见面多行握手礼,而日本人则

    22、多行鞠躬礼等等。因此需要了解熟悉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种场合的礼仪规范。“未入境,先问俗”,了解差异性,才能做到得体施礼。(四)可操作性礼仪不单单是理论的阐述、学术的讨论,而是更大程度上的实际操作,它以极强的实践特点被广泛应用到人们交往的每一个环节中。每一个站姿、坐姿、走姿,每一个手势、表情,都需要反复的训练成为基本的修养而运用于交往中;每一项活动的程序都需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去实际操作;每一项活动内容都需要做实际的物质准备,比如花卉礼仪中对花卉与包装的选择、赠送的方式等都需要精心的准备,会议礼仪中,对会议日程的安排、地点的选择、通知呈送、主席台成员顺序牌的排放等也都需要实际操作,接待礼仪中,

    23、吃住行的安排都要一一落到实处。总之,礼仪不只是在纸上,更是在实际生活、交往中对礼仪的本质、准则、规范、程序的行为实施。(五)时代发展性礼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受制于某一时代的物质水平、生活方式、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等综合条件,并随着这些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第一,中国古代礼仪的内涵极为广泛,它涉及到政治、法律、军事、外交、文化、伦理关系等各个方面,它实际是一代王朝的执政纲领和典章制度,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维系社会秩序的准则和规程。现代礼仪的内涵大为减少,政治、法律、军事、外交等作为国家体制已从礼仪中退出,礼的本质内涵“敬”和行为规范和程式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成为现代人际交往的准则。第二,古代礼仪在向民间扩

    24、布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一些礼俗,一改天子、王公大臣、士人施礼的严格刻板而变的更加生动活泼、自由灵活,使礼仪从朝廷渐渐走向民间。第三,随着中原的统一,华夏民族与蒙、满、回等少数民族大融合,使礼仪具有了多民族并存相融的特点,如服饰礼仪方面,战国时“胡服骑射”带来的中原服饰的变化,元初“剔发易服”对汉服的影响,满清旗袍对我国服饰的改变等,现代服饰继承、借鉴、融合了古今中外的服饰文化,具有了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现代服饰礼仪。第四,中华礼仪对国外礼仪原则和仪式的吸纳,使现代礼仪具有了国际性特征。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西方传统的女士优先原则、忌问女士婚姻、年龄等原则、西餐礼仪、各种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母亲

    25、节、感恩节等传到我国,在某种程度上被“中国化”,成为我国许多人喜欢的节日,中西礼仪合璧,丰富着我国现代礼仪的内涵。总之,礼仪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一方面,社会的进步使礼仪不断发展完善;另一方面,随着对外交流范围的扩大,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使礼仪在历史传统基础上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礼仪活动向着更文明、简洁、实用的方向发展。3、礼仪的基本分类(1)古代礼仪的分类一、 古代礼仪的分类(这一部分视情况而定是否讲授)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礼渗透到古代社会生活、政治体制、人伦关系的各个层面,它的内容与形式极其丰富繁冗,因而对它的分类历来也是众说不一。中庸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说

    26、,礼记王制有“六礼”之说,即冠礼、昏礼、丧礼、祭礼、乡礼、相见礼。周礼春官大宗伯将礼又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五礼”。在各种历史文献中,周礼因其完备性和权威性而成为后世修礼的范例,因此,“五礼说”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分类法。(一)吉礼指祭祀之礼。古人为了消灾祛祸、保佑平安吉祥,于是祭祀神鬼祈求降福,故称吉礼。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吉礼祀邦国之鬼、神、示。”吉礼分为祭天神、祭地神、祭人鬼。祭天神:这是国家最高最隆重的典礼,只有天子可以祭天。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禋祀(注:祭名)祀昊天上帝,以实柴(注:祭名)祀日月星辰,以槱燎(注:祭名)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北京的天坛就是明清两朝

    27、祭天的地方。祭地神:夏至为祭地之日。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狸沈祭山林川泽。以疈辜祭四方百物。”地神保佑生民康泰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祭地仪式也是很虔诚神圣的。祭人鬼:就是对祖先的祭祀。古人认为,人死后就变成鬼,鬼与人一样也要有居住的地方,于是就设立宗庙,宗庙就成了祖先亡灵的寄居处,祭人鬼就是祭宗庙。周朝的宗庙制度规定,天子七庙,诸候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庶人祭祀祖宗就在居室内进行。宗庙祭的仪式很繁富,主要有“四时祭”和丧礼中诸多的祭祖仪式。四时祭指每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之首,用时令果品疏菜供奉祖先,表达后辈慎思追念之情。天子因其宗庙多而难以在一日之

    28、内遍祭,所以就只有春季对宗庙一一祭拜,而夏秋冬三季则改为合祭,合祭就是将庙主集中请至太祖庙一并致祭。因为祭祖只是统治阶级的特权,平民百姓无权设庙,但受其影响,也逐渐形成了祭祖礼俗,后来出现的祠堂制就是这种礼俗的表现形式。(二)凶礼指对方遭遇忧患而对之施以必要的救助或吊唁哀悼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禬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凶礼包括五种形式:1、丧礼 是古代礼仪中最为重要的礼仪之一。指的是与自身有着一定关系的人死后,按照特定的礼仪去吊唁、服丧以致哀。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与丧礼密不可分的

    29、是丧服制度,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分为斩衰(cui)、齐(zi)衰、大功、小功、缌麻等五种丧服,以及从三年至三月不等的服丧时间。2、荒礼 百姓或邻国在荒灾之年比如遭遇农业欠收、瘟疫流行等自然灾害而由国家实行的政治礼制措施。如周礼秋官小行人载:“凶荒杀礼。”意思是遭受饥荒的诸侯国对出使该国的他国使者可以减省礼仪。荒礼的内容有多种,如“散礼”、“薄征”、“缓刑”、“移民通财”等都是。3、吊礼 邻国遭遇水火之灾,派使者前往慰问并给予相应的救助。4、禬礼 邻国发生祸难、发生重大物质损失,兄弟之国应凑集钱财物品相救助。例如周礼秋官小行人载:“祸灾杀礼”,意思是遭受祸乱灾害的国家对出使该国的他国使者可以减省

    30、礼仪。5、恤礼 恤是忧的意思。邻国发生外患内乱,应该派使臣前往存问安否。上述五礼中,禬礼、恤礼为国家事务,只有国君或重臣才可以施行。丧礼、吊礼、荒礼可以是国君或重臣施行,也可以由贵族施行。这些礼仪制度对民间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它们逐渐成为普通百姓尤其是亲戚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哀怜、和睦相处、礼尚往来的民间礼俗。(三)宾礼天子、诸侯接待宾客的礼仪。古代宗法社会中,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诸侯多为宗族、亲戚关系,为了联络感情,彼此亲附,需要有定期的礼节性会见,因而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宾礼亲邦国”。天子会见诸侯的礼仪有八种:朝、宗、觐、遇、会、同、问、视。“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此四

    31、种是六服之内的诸侯按照四时顺序轮流进京拜见天子。“时见曰会”是指如果天子有征伐之事,其他诸侯要临时来朝,因无常期,故称“时会”;“殷见曰同”是指天子12年巡守一次,若不巡守,四方诸侯要同往京师朝见,称为“殷见”;“时聘曰问”是指天子有事,诸侯派使臣专朝聘问,因无常期,称为“时聘”;“殷覜曰视”是指凡遇仅有侯服来朝之年,因来朝者少,故诸侯使卿聘问天子,谓之“殷覜”。天子与诸侯相聘问的礼节,今已无从得知。诸侯之间的聘礼有大聘、小聘之分,两者的仪节基本相同,只是使者的身份、礼品的多少等有所不同。出使聘问国时,使者要带上礼品,临行前要举行告庙仪式,并有入境、郊劳、致飧、聘享、私觌、归饔饩、问卿、还玉、

    32、送宾、复命、告庙等一系列规范严谨的仪节。聘礼确立了我国古代一系列外交礼仪的原则与规范,如互惠互利、外交礼遇、互赠礼品、重礼轻财等,成为我国外交礼仪的渊薮。(四)军礼是天子及诸侯为了抵御内外骚乱甚至兵火威胁而命将选士、进行征伐的礼仪。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军礼同邦国”。军礼包括大师之礼、大均之礼、大田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五种。如,大师之礼是天子御驾亲征的礼仪,威仪盛大,举国重视。礼记王制载:“天子将出征,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祃乎所征之地;受命于祖,受成于学”意思是天子亲征是一项重大的国事,出征前要举行祭礼:祭上帝、祭社稷、祭宗庙和祭所征之地,祈求各方神明保佑天子凯旋归来。除上述五种之外,军礼中还包括军队的车马、旌旗、兵器、军容、行列等,对此都有严格规定。比如在军队的规模设置方面,规定天子为六军,诸侯的军队不得超过六军而又必须与国力相称,具体设置为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当时的军力往往用战车多少来衡量:天子万乘,诸侯千乘,大夫百乘。


    注意事项

    本文(礼仪教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