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语文 《读书的艺术》三合一精品教案 鲁人版必修1.docx

    • 资源ID:24354011       资源大小:108.53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 《读书的艺术》三合一精品教案 鲁人版必修1.docx

    1、高中语文 读书的艺术三合一精品教案 鲁人版必修1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读书的艺术三合一精品教案 鲁人版必修1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1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2学习文章用感性化的散文语言来表现理性化的思想,用文学的语言、文学的感觉去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3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良好的读书兴趣。教学策略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2品读文章,把握作者用感性化的散文语言来表现理性化的思想,用文

    2、学的语言、文学的感觉去说明道理的特点。3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良好的读书兴趣。聚焦重点1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鉴赏作者散文化的语言和幽默的文风,探究文章本身蕴含的艺术魅力。教学建议本文是林语堂先生写的关于“读书”的文章。这一类文章很多,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接触过很多,建议老师们在选学这篇文章时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补充名人谈读书的有关文章,鼓励学生们热爱读书并积极探索读书的有效方法,以提高阅读的效率。自主梳理1正字音噩梦( ) 面目可憎( ) 校勘( )髭须( ) 鲁鱼亥豕( ) 嘈杂( )休憩( ) 淡巴菰( ) 头颅( )恬然( )2辨字形籍j 费fi 藉j 废fi 板bn

    3、颦pn 版bn 鼙 p 坂bn 阪bn 3释词义禁锢:封建时代统治集团禁止异己的人做官或不许他们参加政治活动。关押,监禁。约束,强力限制。嗜好:特殊的爱好。冲淡:加进别的液体,使原来的液体在同一个单位内所含成分相对减少。使某种气氛、效果、感情等减弱。校勘: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考订文字的异同,目的在于确定原文的真相。4辨析词语禁锢:指关押,限制行动自由,但关押的处所不一定是监狱,还表示束缚,强力限制。监禁:着重于把人在监狱关押起来,书面语色彩不如“禁锢”浓。 例:(1)清代,统治者对人们思想 得比较紧,人们也没有言论的自由。 (2)原市长因贪污受贿问题已被 ,他的许多腐败问题

    4、也将被披露。校勘:指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考订文字的异同,目的在于确定原文的真相。校订:强调对照可靠的材料改正书籍、文件中的错误。 例:(3)老师正在对书稿进行 ,许多错误的文句已得到纠正。 (4)为了使这部书的引文比较准确,老张对所有引用的文句都用不同版本的文章加以 。预测:着重于事前通过推想或测量来确定,一般比“预计”的要准确。预计:着重于事前通过推想或数学手段进行估计。例:(5)根据目前的形式,他对市场行情做了 。 (6)( ) 工程在十天内可以竣工。5名句名段 最好的读书便是能引我们到这种冥想的境界去的,而不是一味堆砌事实的。林语堂有教养的人或受过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

    5、是个博学的人,而是个知道何所爱何所恶的人。林语堂人生读来几乎像一首诗。它有自己的韵律和节奏,也有生长和腐坏的内在周期。林语堂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林语堂6文学常识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和乐,又名林玉堂。福建龙溪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学者。主要作品有大荒集生活的艺术 、 等。叔本华(17881860), 哲学家。主要著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的思想不仅影响存在主义和其他哲学运动,还影响了一大批作家和艺术家,如瓦格纳、托尔斯泰、普鲁斯特等。7认识作者林语堂,福建龙溪人。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

    6、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

    7、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8熟悉背景 这是林语堂先生的一篇关于读书的散文。林语堂的文章有真诚、有气势、有活力、有灵气、有趣味、有境界,读他的文章就好像一个老朋友在向你说心里话。他写过许多关于读书体验方面的文章,主张读书需要有一种优雅、轻松、自由的阅读境界。集思探究1解释文题读书的艺术主旨明确,就是谈读书的艺术,读书的方法。而这里的“艺术”,指的是一种境界。看上去,这是一个议论文题目,但是从结构上看,不是完整严密的议论文,而是用感性化的散文语言来表现理性化的思想。应该属于议论散文的范畴。2分析结构读书的艺术第一部分(12段),谈读书的益处

    8、。第二部分(34段),读书的目的。第三部分(511段),风味或嗜好是读书的关键。第四部分(1215段),明确什么是读书的艺术。3重点详解(1)以“读书的艺术”为题,“读书的艺术”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提示:“读书的艺术”指的是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在作者看来,读书是为了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只有以此为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艺术。在这种态度支配之下的读书决不是“苦学”,而是随心所欲,出其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2)作者认为读书一切应出于爱好和兴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提示:一般可以认为,作者的观点有很有道理的,对于那些读书目的过于功利性、实用性的人很有启发意义。但这种观点也有一

    9、定的偏颇之处,最起码它不可能适合所有的人。4难点突破本文是怎样逐层深入的阐明 “什么是读书的真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这一观点的?提示: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用文学的语言,文学的感觉去说明道理。12段是第一部分,谈读书的益处。先把读书者的享受和不读书者所受的禁锢相比,说明不读书者是受眼前世界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而读书者“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作者以旅行来比喻读者所经历的不同的世界,贴切新颖。 34段是第二部分,谈读书的目的,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那种以修

    10、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惟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511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谈“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首先否定“世间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之书”,以河水流向大海比喻读书者的趣味没有一定的目标,但是终会有所成就;继而谈“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说明读书是读者和作者心灵的交通,能不能读出味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读者的实际水平;再由此思路谈下去,说“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只有这种发见自己所爱好的作家的读书方法,才有益处可言”,心灵的类似与相通,更是风味和嗜好问题;最后,作者反对苦学苦读,指出没有兴趣的苦学对读书是

    11、没有益处的。1215段是最后一部分,扣住题意,提示主旨:“什么是读书的真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最后引用的是中国第一女诗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的读书故事,表现的是一幅情趣兼备的读书图,形象地表明了风味嗜好对读书乃至对生活的重要意义。5写作特色用形象化的文学语言和自身感受去说理,比喻自然新颖,恰切生动,活泼有趣,是本文的第一大特色。本文的第二大特色是知识广博,思路开阔,对说理起到了有力的佐证作用。深刻的道理,用轻松、自然、活泼的语言表现出来,显示出作者非凡的学问根基和语言功底。多维链接一、有关对林语堂的评论1心灵的对话论林语堂的文体模式中国现代作家的文体主要有三类,一

    12、是教导式,二是忏悔式,三是对话式。林语堂的文体模式属于与读者对话式的“闲谈体”,这是一种较随意的文体。对此体喜爱之甚、用力之勤、追求之自觉、影响之大者,当推林语堂为代表。他善用“谈”、“说”、“论”等字眼给作品命题,大量使用对话、书信和日记的方式表情达意,作品的叙说方式具有对话性,这些构成林语堂的作品个性,他主编的几种刊物也一样具有相似的风格。“闲谈体”具有包容的心态、闲适从容的格调、灵光闪现的心灵、灵健雅致的语言等特征。它的价值首先是强调了文学的独立品格;其次是突出作品的文学性;第三是它对克服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弊端有积极作用。(摘自海南师院学报xx年第1期,作者王兆胜)2林语堂的人生哲学 林语

    13、堂的人生哲学有着相互对立的矛盾。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又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他是一个感性主义者,又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他是一个对生活心满意足的人,又是一个从不自满、积极进取的人。林语堂的矛盾是人类生存矛盾通过他个人的体现,这说明了林语堂人生哲学的丰富也正是林语堂独特个性之所在。 (摘自晋阳学刊xx年第1期,作者庞沁文)3林语堂对美国华文文学的启示林语堂的英文作品大多成书于美国,出版于美国,无论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开拓,还是审美趣味、表达方式诸方面,在客观上成为北美华文文学的第一代宗师,不但对后来的华文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为北美华文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其英文作品在文化乡愁题材的处理上,在

    14、文化融合主题的开拓上,在连接美国华文文学方面具有一定经典意义,对美国华文文学影响将会愈来愈深。摘自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xx年第2期,作者陈旋波)4反抗绝望 善处人生论林语堂的生活哲学反抗绝望而善处人生,是林语堂生活哲学非常动人的一章。其具体表现为,林语堂看重审美世界与人生,用美的心灵与情怀去看取世界万物和人生世相;喜爱中庸与平和,能将悲剧的人生变换成美好的图景,具有柔性的人生态度。林语堂的这种生活态度受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西方文化中善待人生者、自娱自恋情结及家乡山水的影响,融会中西文化而形成的。(摘自社会科学辑刊xx年第3期,作者王兆胜)5林语堂与“费厄泼赖”林语堂因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

    15、缓行一文受到后人误会,成了搞折中、调和,鼓吹中庸之道的“典型代表”。笔者在文中为这桩公案提供一个说法,认为林语堂当时是充满革命朝气的,是一个战斗者,但又具有不彻底性。鲁迅对林语堂的批评只是批评其革命精神中的不正确、不完善方面,鲁迅的态度是对战友的态度。事后,林语堂从善如流,知错即改,两人的关系更加亲密。(摘自读书xx年第3期,作者董大中) 二、林语堂语录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我的话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吾国吾民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满足者亦属罕有。吾国吾民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

    16、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一夕话 没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没有礼俗、宗教、传统及社会阶级。世上没的天性守礼的男子,也没的天性不守礼的女子。假定没有女人,我们必不会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而必住在三角门窗八角澡盆的房屋,而且也不知饭厅与卧室之区别,有何意义。男子喜欢在卧室吃饭,在饭厅安眠的。 金圣叹之生理学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苏东坡传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

    17、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生活的艺术快乐哲学 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生活的艺术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到后来竟可以尖如缝衣之针。但他的观念的范围则必日渐广博,犹如一个人的登山观景,爬得越高,所望见者越远。生活的艺术一本古书使读者在心灵上和长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对,当他读下去时,他便会想象到这位古作家是怎样的形态和怎样的一种人,孟子和大史家司马迁都表示这个意见。生活的艺术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

    18、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生活的艺术 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 生活的艺术激发思维联想引申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阐释:这句话是林语堂引用曾国藩家书中的语句来阐述读书需要“趣味”的。没有趣味,没有一个读书的心境,即使再好的读书环境,也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也难有收获。如果有了读书的“趣味”,有

    19、了这种心境,那么,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环境,都能读书,都能沉醉在书中。曾国藩的这段话,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运用简短的语句,极力陈说读书的环境和读书愿望的关系,意在鼓励家人“发奋直立”。林语堂先生引用此句,来说明读书的“趣味”十分重要,移花接木,妙手偶得。联想引申: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将学习环境看成至关重要的因素,一味抱怨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好,不能使自己静下心来读书;也有一些人认为现在太忙,自己没有时间来读书。这些说法是不正确的,联系曾国藩的家书和林语堂先生的观点,我们可以知道,只要自己“发奋自立”,环境不是能否读书的关键,关键是自己!独抒己见一个人如果听惯了这些词汇:百折不回,坚

    20、定不移,前仆后继,永不言悔那么,他需要学会认输。 学会认输,就是知道自己在摸到一张臭牌时,不要再希望这一盘是赢家。只有傻子才在手气不好的时候,对自己手上的一把臭牌说,咱们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胜利。当然,在牌场上,大多数人在摸到一张臭牌时会对自己说,这一盘输定了,别管它了,抽口烟歇口气,下回再来。可在实际生活中,像打牌时明智的,却少之又少。想想看,你手上是不是正捏着一张,舍不得丢掉? 学会认输,就是在陷进泥塘里的时候,知道及时爬起来,远远得离开那个泥塘。有人说,这个谁不会呀!不会的人多了。那个泥塘也许是个“国营单位”,也许是个投资项目,也许是个“三角”或“多角”恋爱,也许是个当作家的梦。有的人在这样

    21、的泥塘里是怎样想的?他们会想,让人家看见我爬出来一身污泥多难为情呀;会想,也许这个泥塘是个宝坑呢;还会想,泥塘就泥塘,我认了,只要我不说,没人知道!甚至会想,就是泥塘也没关系,我是一朵荷花,亭亭玉立,出污泥而不染也!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被高昂而光彩的词汇弄昏了头,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坚持死不认输,从而输掉了自己!学会认输应该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臭牌教过我们,泥塘教过我们,只是我们一离开这些老师,就不愿意从上错了的车上走下来。也真奇怪了。书山有路一、基础达标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与所给注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间(jin) 黑白相间 亲密无间 居间调停B挨(i) 挨门挨户 挨打受

    22、骂 延挨度日C劲(jng) 疾风劲草 强劲有力 刚劲正直D舍(sh) 舍我其谁 舍近求远 魂不守舍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枯躁 豁然顿悟 缺陷 展玩咀嚼B逻辑 情不自禁 意象 冷眼旁观C禁锢 冲淡温和 崛起 心喜若狂D妒嫉 面目可憎 嗜好 一颦一笑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荣耀与羞辱之下,心灵始而防范,继而 ,终至孤单。心灵于是呻吟,同时也在呼唤。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证券监管机构的某些强制执行 ,亟需加以规范。 朋友是一把伞, 不能遏制狂风恶浪, 也能撑起一方晴空,让你备感真诚和友谊的难能可贵。 A疏离 权限 虽然但 B疏离 权利 即使

    23、可 C疏远 权利 虽然但 D疏远 权限 即使可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B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世上有多少人在涂脂抹粉、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特别是一些地位高的人,地位越高越爱这样做,别人也帮他这样做,所谓为尊者讳。C现在,当我们很大度地承认梁实秋的贡献时,更不该忘记瞿秋白这样的,情急用菜刀去救国救民,甚至连自己的珠玉之身也扑上去的人。如果他不这样做,留把菜刀作后用,留得青山来养柴,在文坛上他也会成为一个、甚至十个梁实秋。但是他没有。D因为在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往往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也变成一个冷眼

    24、旁观的人。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宋儒程伊川先生谈到孔子的论语时说:“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B关于读书的目的,宋代的诗人和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C由是可知读书有二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读者。对于所得的实益,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份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样多的。 D我以为,伟大的数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堪称为一种类型、另一种风格的自然诗人;他们的数理诗作,就境界的优美而言,决不在唐诗或歌德,海涅的诗作之下。6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

    25、是( )A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人,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B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还没有达到阅读一本杰作的程度时,就会使那本杰作只会留下不好的滋味。C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谁是你最爱好的作家没有人知道,也许甚至你自己也不知道。D在中国,常常有人鼓励学生“苦学”。有一个实行苦学的著名学者,有一次在夜间读书的时候打盹,便拿锥子在股上一刺。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9题。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

    26、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一个古代的作家使读者随一个久远的死者交通;当他读下去的时候,他开始想像那个古代的作家相貌如何,是哪一类的人。孟子和中国最

    27、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都表现过同样的观念。一个人在十二小时之中,能够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生活二小时,完全忘怀眼前的现实环境:这当然是那些禁锢在他们的身体监狱里的人所妒羡的权利。这么一种环境的改变,由心理上的影响说来,是和旅行一样的。 不但如此。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纵使那是一本关于现实事情的书,亲眼看见那些事情或亲历其境,和在书中读到那些事情,其间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在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往往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也变成一个冷眼旁观的人。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我认为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报纸,并不是读书,因

    28、为一般阅报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发生或经过的情形的报告,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7为什么说“读书”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忌妒的事”? 答: 8“监狱”一词在文中比喻什么?为什么要用“监狱”作比? 答: 9作者为什么说“阅读报纸,并不是读书”?“书”和“报纸”有什么区别? 答: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13题读书的意义俞平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者,活动的书本。读书则曰卧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对面,乃广义的游览。现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几万里路不算什么,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了,当有种种的原因,最浅显的看法,是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无不缺乏。 讲到读书的真意义,于扩充知识以外

    29、兼可涵泳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即为功名富贵,依日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读书,更无须借光圣经贤传,甚至于愈读书会愈穷。这无怪喜欢读书、懂得读书的人一天一天地减少了。读书空气的稀薄,读书种子的稀少,互为因果循环。 现在有一些人,你问他人生价值是什么,他会有种种漂亮的说法。但你不可过于信他,他只是要钱而已。文言谓之好利。有一个故事,乾隆帝下江南,在金山寺登高,望见江中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船,戏问随銮的纪晓岚,共有几只。这原是难题,纪回答得好:臣只见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在那时,这故事讽刺世情已觉刻露,但现在看来,不免古色古香,意存忠厚,应该对答皇帝道,只有一条船。 好利之心压

    30、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古人说:“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义为利是遥远的古话。退一步说,以名为利。然名利双收,话虽好听,利必不大,惟有不恤声名地干,以利为利,始专而且厚。道德名誉的观念本多半从书本中来,不恤声名与不好读书亦有相互的关联。 在这一味好利的空气中寻求读书乐,岂不难于上青天,除非我们把两者混合。假如我们能够立一种制度,使天下俊秀求官位利禄之途必出于读书,近乎从前科举的办法,这或者还有人肯下十载寒窗的苦功。严格说来,这已失却读书的真意义,何况这制度的确立还遥遥无期。现在有一种情形,二三十年来都是如此,就是国文程度显著地低落,别字广泛地流行着,人人皱眉头痛。这严重的光景,不仅象征着读

    31、书阶级的崩溃,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生长。文字教育好像不算什么。文字原不过白纸上画黑道,一种形迹而已。但文化却寄托在这形迹上。我们常夸说神州立国几千年,华夏封疆数万里,这种时空的超卓不必出于天赋,实半出于人为,皆先民积久辛勤努力所致。方块字的完整、艰深、固定,虽似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亦正于无形之中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永久。从时间说,我们读古书如论孟,觉得孔子孟子似乎不太远,而杜工部苏东坡的诗文呢,他们两位活像我们的老前辈,这是方块字不易变动之力。假如当初完全用音标文字,那不必提周秦两汉,就是唐宋,也就很遥远而隔膜,我们通解先民的情思比较困难,而华夏国本亦因而动摇不安。再从空间说,北自东北,南迄岭海,虽分南北中三部,细分还有更多的区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 《读书的艺术》三合一精品教案 鲁人版必修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