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131药理学教案fja1117.docx

    • 资源ID:24369267       资源大小:28.36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31药理学教案fja1117.docx

    1、131药理学教案fja1117第十一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第十一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又称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adremoceptor antagonist),能阻断肾上腺素受体从而拮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或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作用。对于整体动物,它们的作用强度取决于机体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张力。这类药物按对和肾上腺素受体选择性的不同,分为受体阻断药、受体阻断药及、受体阻断药三大类。(一)掌握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药理作用1静脉注射能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对静脉和小静脉的受体阻断作用强于对小动脉的作用

    2、,使肺动脉压和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其机制主要是对血管平滑肌1受体的阻断作用和直接舒张血管作用。2具有心脏兴奋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3具有拟胆碱作用,使胃肠平滑肌兴奋。有组胺样作用,可使胃酸分泌增加。临床应用1治疗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2在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发生外漏时,可用酚妥拉明l0mg或妥拉唑啉25mg溶于10ml20ml生理盐水中,作皮下浸润注射。也用于肾上腺素等拟交感胺药物过量所致的高血压。3用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鉴别诊断、骤发高血压危象以及手术前的准备。4抗休克。5有报告用酚妥拉明等血管扩张药治疗其他药物无效的急性心肌梗死及充血性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6妥拉唑啉

    3、可用于治疗新生儿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症,酚妥拉明可用于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二)熟悉酚苄明的作用及应用药理作用 酚苄明可与受体形成牢固的共价键。在离体实验时,即使加入高浓度的儿茶酚胺,也难与之竞争,达不到最大效应,属于非竞争性受体阻断药。临床应用1用于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2抗休克 适用于治疗感染性休克。3治疗嗜铬细胞瘤 在不宜手术或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可持续应用。也可用于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4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用于前列腺增生引起的阻塞性排尿困难,可明显改善症状,可能与阻断前列腺和膀胱底部的受体有关,但作用出现缓慢。(三)掌握受体阻断药(-receptor antagonists)的药理作用、临

    4、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药理作用1受体阻断作用(1)在整体动物,受体阻断药的作用也取决于机体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张力以及对受体亚型的选择性。由于阻断心脏1受体,可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减少,心肌耗氧量下降,血压略降。受体阻断药还能延缓心房和房室结的传导,延长心电图的P-R间期(房室传导时间)。(2)受体阻断药则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增加呼吸道阻力。有时可诱发或加重哮喘的急性发作。(3)受体阻断药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所引起的脂肪分解,当受体阻断药与受体阻断药合用时则可拮抗肾上腺素的升高血糖的作用。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受体阻断药不仅可对抗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高,而且也可抑制甲状腺素(T4)转变为三碘甲

    5、状腺原氨酸(T3)的过程,可有效控制甲亢的症状。(4)受体阻断药通过阻断肾小球旁器细胞的1受体而抑制肾素的释放,这可能是其降血压作用原因之一。2内在拟交感活性3膜稳定作用4普萘洛尔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临床应用1心律失常2心绞痛和心肌梗死3高血压4充血性心力衰竭5用于焦虑状态,辅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状腺中毒危象,对控制激动不安,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等症状有效,并能降低基础代谢率。普萘洛尔亦试用于偏头痛、肌震颤、肝硬化的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及禁忌证1出现心脏功能抑制,特别是心功能不全、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加重病情,甚至引起重度心功能不全、肺水肿、房室传导完全阻滞以至心脏骤停等严

    6、重后果。2诱发或加剧支气管哮喘3反跳现象4偶见眼皮肤粘膜综合征禁忌证:禁用于严重左室心功能不全、窦性心动过缓、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和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心肌梗死病人及肝功能不良者应慎用。(四)了解、受体的阻断药的作用特点。拉贝洛尔(1abetalol)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本品多用于中度和重度的高血压、心绞痛,静注可用于高血压危象,它与单纯阻断药相比能降低卧位血压和外周阻力,一般不降低心排出量,可降低立位血压,引起直立性低血压。本品对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不强,但对哮喘病人仍不利。学习重点1. 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phentolamine)、酚苄明(phenoxybenzamine)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

    7、不良反应。2受体阻断药(-receptor antagonists)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3、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第十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学基础1 神经元是CNS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最主要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包括生物电和化学信息。突触是神经元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间实现信息传递的中心部位。典型的神经元有树突、胞体和轴索三个部分组成。2 神经胶质细胞 按形态可分为星状、少突和小胶质细胞,几乎填充了CNS内神经元间的空隙。神经胶质细胞与CNS的生理功能调节、一些神经精神疾病(如帕金森病、脑中风、精神分裂

    8、症、药物成瘾等)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已经成为研制神经保护药的重要靶标。3 神经环路 神经元参与神经调节活动往往都是通过不同的神经元组成各种神经环路进行的,通过这些神经环路进行信息处理、整合来完成的。神经环路中能进行信息传递作用的部位是突触。多信息影响同一个神经元的调节方式称聚合。一个神经元可以同时与多个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使信息放大,这种方式称辐散。在CNS中,各种不同的神经环路均包含着多次的辐散、聚合形式,使信息处理出现扩散或聚合、出现时空模式的叠加,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使信息加工、整合更加精细,调节活动更加准确、协调、和谐。4 突触与信息传递 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往

    9、往通过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组成)进行。在哺乳动物脑内,几乎所有的突触都是化学性突触。神经递质把信息从突触前神经元传递到突触后神经元,主要包括神经递质的合成和贮存、突触前膜去极化和胞外钙内流触发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生物学效应、释放后的递质消除及囊泡的再循环。神经递质的释放受到突触前膜受体的反馈调控。目前认为信息既可以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也可从突触后传递到突触前。腺苷、三磷酸腺苷、NO、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均可作为逆行信使分子。(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导致离子

    10、通道开放并形成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化学物质,其特点是传递信息快,作用强,选择性高。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与受体结合后能诱发缓慢的突触后电位,并不直接引起突触后生物学效应,但能调制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的释放及突触后细胞的兴奋性,调制突触后细胞对递质的反应。神经激素(neurohormone)也是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在远隔的靶器官发挥作用。多种神经递质及调质的存在及两者共存于同一神经末梢,使神经传递和调节的形式更加精细和多样化。1、乙酰胆碱 ( Acetylcholine,Ach)是第一个被证实的脑内神经递质。1)中枢乙酰胆碱能通路:局部分布的中间神

    11、经元,参与局部神经回路的组成。在纹状体、隔核、伏隔核、嗅结节等神经核团均存有较多的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尤以纹状体最多;胆碱能投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脑内分布较集中,分别组成胆碱能基底前脑复合体和胆碱能桥脑中脑被盖复合体。老年性痴呆症的病理改变中,基底前脑复合体胆碱能神经元明显丢失是突出的病理特征之一。2)脑内乙酰胆碱受体:绝大多数脑内胆碱能受体(90%)是M受体,目前已发现5种不同亚型的M-受体(M1M5),其中M1、M3和M5通过G蛋白和磷酯酶C与膜磷酯酰肌醇水解偶联,IP3和DG是它们的第二信使分子,M2和M4亚型受体亦通过G蛋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而降低胞内cAMP,或作用于离子通道,引起生

    12、物学效应。M受体在脑内分布广泛,密度较高的脑区包括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伏隔核、隔核、缰核、脚间核、上丘、下丘和顶盖前区等。脑内以M1受体为主,占M受体总数的50%80%。3)中枢乙酰胆碱的功能:主要涉及觉醒、学习、记忆和运动调节。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是老年性痴呆的突出症状,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老年性痴呆症药物大多是中枢拟胆碱药。脑干的上行激动系统的ACh对于维持觉醒状态起着重要作用;纹状体的ACh与多巴胺两系统功能间的平衡失调则会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患,如多巴胺系统功能低下使ACh系统功能相对过强,可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相反,则出现亨廷顿(Huntington)舞蹈病的症状,治疗前者可使用M受

    13、体阻断药,后者可使用M受体激动药。2、氨基丁酸 ( -Butylamino Acids,GABA)是脑内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受体可分为GABAA和GABAB两型。CNS内GABA受体主要是GABAA受体,GABAA受体由5种不同的亚基组成(、和),结构与N受体相似。5个亚基围绕组成中空的氯离子通道。在亚基上有GABA的结合点,在其它部位也存在一些调节GABA受体氯离子通道的位点。这些调节点包括:苯二氮卓类(BZ)、巴比妥类、印防己毒素等离子通道阻滞药、类固醇和兴奋剂的结合点。上述药物与相应的位点结合可引起GABAA受体构象改变,影响与GABA的亲和力和氯通道的氯电导变化。其中以BZ

    14、调节点最引人注意。BZ位点在亚基上,BZ位点的激动剂如地西泮(diazepam)、氯硝基西泮(chlorazepam)可增强受体与GABA的亲和力及增加氯通道的开放频率,增强GABA能神经元的传递作用,产生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苯巴比妥类及印防己毒素等主要作用在氯离子通道,分别延长开启或阻塞氯离子离子通道。在脑内GABA通过激活不同GABA受体亚型而产生突触前或突触后抑制效应。BZ和巴比妥类药物通过加强中枢GABA能系统功能,产生镇静、抗焦虑、抗惊厥等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GABA在癫痫、老年性痴呆症、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GABA也参与疼痛、神经内分泌和

    15、摄食行为的调节。3、兴奋性氨基酸 Excited Amino Acid谷氨酸(glutamate, Glu)是CNS内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参与突触传递,脑内50以上的突触是以Glu为递质的兴奋性突触,天冬氨酸也可以发挥相似的作用。Glu受体分为四类: NMDA受体; AMPA受体; KA受体。这三类受体均属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另一类与G蛋白偶联的Glu受体为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l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rors,mGluRs)。1)NMDA受体在海马及大脑皮层分布最密集。NMDA受体激动时,其偶联的阳离子通道开放,除Na+、K+离子通过外,还允许Ca2+离子通过

    16、,高钙电导是NMDA受体的特点之一,也是NMDA受体与Glu兴奋性神经毒性、长时程突触加强(LTP)、记忆学习行为密切相关的原因。NMDA受体已经成为多种神经精神疾病治疗药物研制的重要靶标。2)非NMDA受体包括AMPA受体及KA受体,也是化学门控离子通道受体。受体兴奋时离子通道开启仅允许Na+、K+单价阳离子进出,胞外Na+内流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诱发快速的EPSP,参与兴奋性突触的传递。非NMDA受体与NMDA受体在突触传递及Glu的兴奋神经毒性作用中有协同作用。3)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 通过G蛋白与不同的第二信使系统偶联,改变第二信使的胞内浓度,触发较缓慢的生物学效应。目前

    17、已克隆出8种不同亚型的mGluRs(mGluRl-mGluR8),分成3组:第1组包括mGluR1和mGluR5,通过G蛋白激活磷酯酶C,促进磷酯酰肌醇(P1)水解,使IP3及DG升高,可导致关闭K+通道使膜去极化,产生兴奋效应,与分布在同一神经元上的NMDA受体和非NMDA受体有协同作用。第2组包括mGluR2和mGluR3,受体激活后通过Gi蛋白偶联腺苷酸环化酶, 使胞内cAMP下降而介导生物学效应。第3组包括mGluR4和mGluR6,7,8,这组受体也通过Gi蛋白与AC负偶联。第3组受体均可被L-AP4(amimo-4-phosphonobutanoate)选择性激活,故这组受体曾被称

    18、为AP4受体。第2组和第3组mGluRs可分布在Glu能神经末梢上,作为自身受体,对神经递质释放产生负反馈调节作用。mGlusR自身受体的作用可拮抗Glu兴奋性神经毒性、产生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兴奋性氨基酸不但参与快速的兴奋性突触传导,而且在学习、记忆、神经元的可塑性、神经系统发育及一些疾病发病机制中如缺血性脑病、低血糖脑损害、癫痫、脑外伤和老年性中枢退行性疾病等发挥重要作用。多亚型的Glu受体为寻找高效、安全的新药提供了有益的靶标。4、去甲肾上腺素 ( Noradrenaline,NA) 脑内儿茶酚胺类递质和5-HT递质摄取运载体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临床上一些药物如三环类抗忧郁药能抑制这些重摄

    19、取转运系统,间接增强了NA、AD和DA的功能。苯丙胺、可卡因的药理作用也与抑制上述运载系统有关。脑内NA能神经元胞体分布相对集中在脑桥及延髓,密集在蓝斑核。5、多巴胺 ( Dopamine,DA) 是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DA在大脑的运动控制、情感思维和神经内分泌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与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药物依赖与成瘾的病理密切相关。1)中枢多巴胺神经系统及其生理功能:人类中枢DA通路可分为4个系统,黑质-纹状体系统 其胞体位于黑质致密区(A9),主要支配纹状体,该通路所含有的DA占全脑含量的70%以上,是锥体外系运动功能的高级中枢。各种原因减弱该系统的DA功能均可导致帕金森病。反之,该系

    20、统的功能亢进时,则出现多动症。中脑-边缘系统 其胞体位于顶盖腹侧区(A10),主要支配伏膈核和嗅结节。中脑-皮层系统 其胞体主要位于顶盖腹侧区,支配大脑皮层的一些区域,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主要调控人类的精神活动,前者主要调控情绪反应,后者则主要参与认知、思想、感觉、理解和推理能力的调控。目前认为I型精神分裂症主要与这两个DA系统功能亢进密切相关。结节-漏斗系统 其胞体主要位于弓状核和室周核,DA神经末梢终止在漏斗核和正中隆起,主要调控垂体激素的分泌,如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促进ACTH和GH的分泌等。2)多巴胺受体及其亚型:根据应用选择性配基及其与信号转导系统的偶联关系,将DA受体分为D

    21、1和D2两种亚型。应用重组DNA克隆技术发现脑内存在5种亚型受体(D1、D2、D3、D4和D5),其中D1和D5亚型受体在药理学特征上符合上述的D1亚型受体,而D2、D3、D4受体则与上述的D2亚型受体相符合,因此分别被称为D1样受体(D1-like receptors)和D2样受体(D2-like receptors)。黑质纹状体系统存在D1样受体(D1和D5亚型)和D2样受体(D2和D3亚型),其中D3亚型主要为突触前DA受体,即DA自身受体,主要参与DA神经元自身功能(放电、递质的合成和释放)的负反馈调控;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主要存在D2样受体(D2、D3和D4亚型),值得注意

    22、的是,D4亚型受体特异地存在于这两个DA通路。新近研究已经表明D4亚型受体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目前仅发现氯氮平对其具有高亲和力。6、5-羟色胺 (5-Hydroxytryptamine,5-HT) 脑内存在众多5-HT受体亚型,具有广泛的功能,参与心血管活动、觉醒-睡眠周期、痛觉、精神情感活动和下丘脑-垂体的神经内分泌活动的调节。5-HT的突触前膜摄取转运体与NA,DA、GABA和甘氨酸的转运体属同一家族。5-HT转运体是抗抑郁药的主要作用靶标,三环类抗忧郁药可阻断5-HT、DA和NA的重摄取。7、组胺 (Histamine)脑内组胺的生理作用目前还不清楚,推测其参与饮水、摄食、

    23、体温调节、觉醒和激素分泌的调节。组胺分为H1、H2和H3受体。脂溶性好的H1受体阻断药在临床上常产生镇静作用。临床上影响脑内组胺作用的药物用途有限,其中枢作用往往是药物副作用的基础。8、神经肽 (Neuropeptides)大多数神经肽参与突触信息传递,发挥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的作用。1)神经肽的代谢:神经肽是多肽,与其它蛋白、多肽合成一样,受基因DNA模板控制,经转录成mRNA后在核糖体翻译。往往先合成神经肽的前体神经肽原,再从神经肽原转化为有活性的神经肽。储存神经肽的囊泡常常同时贮存经典递质及神经肽,这是中枢较为普遍的现象。神经肽起效慢、降解也较慢,作用时间相对较长。2)神经肽受体 各种神经

    24、肽都有各自的受体及不同的受体亚型。几乎所有的神经肽受体都属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具有这个家族分子生物学的共同特点。总的来讲,经典小分子神经递质因其较易合成,更新率快,释放后迅速灭活及重新利用,效应潜伏期及持续时间较短,适宜于完成快速而精确的神经活动。相反,神经肽合成复杂,更新慢,释放量一般较少,失活较缓慢,效应潜伏期与作用时间较长,效应较弥散、影响范围广,适合于调节缓慢而持久的神经活动。经典递质与神经肽的作用是相辅相承的,使信息加工更精细,调节活动更精确、协调、和谐。(三)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特点从功能水平而言,可将作用于CNS的药物分为两大类,即中枢兴奋药和中枢抑制药。绝大多数中枢药物的作用方式

    25、是影响突触化学传递的某一环节,凡是使抑制性递质释放增多或激动抑制性受体,均可引起抑制性效应,反之,则引起兴奋;凡是使兴奋性递质释放增多或激动兴奋性受体,引起兴奋效应,反之,则导致抑制。少数药物只一般地影响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或膜稳定性,这类药物无竞争性拮抗药或特效解毒药。按其对递质和受体的作用进行分类。学习重点掌握CNS的结构和功能、突触传递及其过程掌握中枢递质(Ach、-GABA、Glu、NA、DA、5HT)及其相应受体的主要生理功能、参与有关药物作用的机制。第十五章 镇静催眠药第十五章 镇静催眠药第一节 苯二氮卓类【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 镇静抗焦虑作用。 可用于紧张,不安,激动,恐惧及烦

    26、躁的患者。2. 催眠作用。 可引起近似生理状态的睡眠,对REM影响较少,可用于各类失眠的患者。3. 抗惊厥作用。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用于治疗破伤风,子痫,小儿高热惊厥。预防癫痫发作及持续状态的治疗。【作用机制】苯二氮卓类作用于中枢的皮质,边缘系统。中脑,脑干及脊髓等部位的苯二氮卓受体,促进GABA与GABAA受体的结合,使Cl-通道开放的频率增加,引起神经细胞超极化,产生抑制效应。【不良反应】催眠量可出现头昏,嗜睡,乏力等反应,过量可致昏迷和呼吸抑制,但安全范围大,久用可产生耐受性,依赖性和成瘾。第二节 巴比妥类【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巴比妥类是普遍性中枢抑制药。1. 镇静催眠。 这类药物可缩短

    27、REM睡眠,久用停药可引起睡眠障碍,多梦。2. 抗惊厥作用。 对多种原因引起的惊厥均有较好的疗效。3. 硫喷妥钠可用作静脉麻醉。【不良反应】催眠剂量可致眩晕和困倦,精细运动不协调。中等量可致呼吸抑制。久用可致耐受性,依赖性,成瘾。第三节 其他镇静催眠药水合氯醛,甲丙氨酯,格鲁米特和甲喹酮。附 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尼可刹米,二甲弗林,山梗菜碱,贝美格。学习重点掌握常用的苯二氮卓类和巴比妥类药物的基本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第十七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第十七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一)抗帕金森病药1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

    28、一种基底神经节的中枢退行性疾病,典型症状为静止震颤(tremor at rest),肌肉强直(rigidity)和运动迟缓(bradykinesia)和共济失调,通常伴有智力减退。 PD与基底神经节的多巴胺(DA)含量显著减少有关。目前较公认的学说为“多巴胺学说”和“氧化应激说”。前者指出多巴胺合成减少使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降低,基底神经节环路功能平衡失调,胆碱能神经元活性相对增高,使锥体外系功能亢进,发生震颤性麻痹;后者解释了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的原因,即在氧化应激时,PD患者DA氧化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H2O2和超氧阴离子(O 2_ .),在黑质部位Fe2+催化下,进一步生成毒性更大的羟自由

    29、基(.OH),而此时黑质线粒体呼吸链的复合物I(complex I)活性下降,抗氧化物(特别是谷胱甘肽)消失,无法清除自由基,因此,自由基通过氧化神经膜类脂、破坏DA神经元膜功能或直接破坏细胞DNA,最终导致神经元变性。2、 帕金森病治疗策略理论上PD治疗目的应为:一方面补充多巴胺或增强多巴胺受体功能;另一方面降低乙酰胆碱的作用。此外,通过抑制自由基对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治疗PD亦受到重视。3、帕金森病的治疗药物分类:(1) 拟多巴胺药多巴胺的前体药 左旋多巴左旋多巴的增效药氨基酸脱羧酶(AADC)抑制药 卡比多巴MAO-B 抑制药 司来吉米COMT 抑制药 硝替卡硼、托卡硼DA 受体激动药 溴隐

    30、亭、利修来得促多巴胺释放药 金刚烷胺(2)抗胆碱药 苯海索、苯扎托品4主要药物(1)拟多巴胺药多巴胺的前体药:左旋多巴多巴胺因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故不能用于治疗PD。L-DOPA 是多巴胺的前体,通过血脑屏障后,补充纹状体中多巴胺的不足,而发挥治疗作用。L-DOPA 在外周被肠粘膜等组织的L-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DCC)脱羧成为多巴胺,仅1%左右的L-DOPA能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发挥治疗作用;外周形成的多巴胺易引起不良反应。治疗各种类型的PD病人,但对吩噻嗪类等抗精神病药所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无效。不良反应分为早期反应(胃肠道反应、心血管反应)和长期反应(运动过多症、症状波动和精神症状)。维生素

    31、B6、抗精神病药物均能阻滞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功能,利舍平耗竭多巴胺,这些药物均能引起锥体外系运动失调,出现药源性PD,对抗L-DOPA的疗效。抗抑郁药能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加强L-DOPA的副作用,故不能与L-DOPA合用。左旋多巴的增效药a氨基酸脱羧酶(AADC)抑制药:卡比多巴卡比多巴与L-DOPA合用时,仅能抑制外周AADC,使L-DOPA在外周的脱羧作用被抑制,增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L-DOPA。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症状波动减轻。作用不受维生素B6的干扰。bMAO-B抑制药:司来吉兰该药可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低剂量即可选择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MAO-B,降低脑内DA降解代谢,使多巴胺浓度增加,有效时间延长;该药对肠道MAO-A无作用,不会产生MAO非选择性抑制剂所引起的高血压危象。本品与L-DOPA合用后,能增加疗效,降低L-DOPA用量,减少外周副反应,并能消除长期使用L-DOPA出现的“开-关反应”。cCOMT 抑制药:硝替卡硼、托卡硼L-DOPA除经AADC转化为多巴胺以外,另外一条转化途径是经COMT代谢转化成3-O-甲基多巴(3-OMD)。这种代谢产物又可与L-DOPA竞争转运载体而影响L-DOPA的吸收和进入脑组织。抑制COMT既可降低L-DOPA 的降解,又


    注意事项

    本文(131药理学教案fja1117.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