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四川省高考化学考试说明.docx

    • 资源ID:24462366       资源大小:207.10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川省高考化学考试说明.docx

    1、四川省高考化学考试说明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理科综合化学).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命题原则及指导思想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各学科的命题,将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遵循“注重能力考查,体现课改理念,力求平稳推进”的指导思想,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

    2、准实验版)和2014年铺天盖地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和要求命制试题。命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考查考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突出学科意识、学科思维、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力求做到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

    3、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和有序存储的能力。(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的能力。2.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论,用化学

    4、术语及文字、模型、图形、图表进行正确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1)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

    5、”,还能“知其所以然”。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考试范围和内容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四川卷)化学考试范围涵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必修1、必修2、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5个课程模块的内容,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有关内容。根据学科体系,上述内容分为化学学科特点与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化学实验基础5个部分。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6、1.化学学科特点(1)了解化学学科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2)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3)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了解物质变化及其能量变化等基本原理和规律。(4)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和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2.化学的基本观念与研究方法(1)理解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化学促进社会发展等基本观念。(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能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有关化学问题。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物质的组成、性

    7、质和分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3)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4)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浊液、胶体和溶液的区别。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1)掌握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以及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2)掌握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4)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8、、电极反应式以及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反应方程式。(5)化学计量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能根据物质的量与质量、摩尔质量、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物质的量浓度、溶质质量分数、阿伏伽德罗常数、微粒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理解质量守恒的含义,能运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3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与性质 (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

    9、排布规律,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的原子及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区)及其应用。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A和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了解主族元素第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了解共价键的形成及其主要类型(键和键

    10、),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 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了解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存在氢键的常见物质。了解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与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了解微粒间作用力的大小对晶体物

    11、理性质的影响。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不作要求)。4.化学反应与能量(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及其本质,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计算。(2)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的本质。(3)认识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4)通过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5)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焓变等概念。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6)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了解常见化学电

    12、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应用。(7)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和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5.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定量表示方法。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6.电解质溶液(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13、(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4)了解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5)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中c(H)和c(OH)、pH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6) 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及盐类水解的应用。(7)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以及沉淀转化的本质。7.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1、Fe、Cu等)(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2)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并了解其应用。(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重要合金的应用。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

    14、H、C、N、O、Si、S、C1等)(1)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并了解其应用。(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3.能结合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的实例,运用物质性质和反应规律实现物质间的转化。4.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四、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2)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3)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征,了解同系物的概念和同分异构现象,能正确判断和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立体异构不作要求)。(4)了解常

    15、见有机物化合物的结构、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表示它们的结构。(5)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并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有机化合物。(6)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某些性质与其结构的关系。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1)理解烃(烷、烯、炔、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组成、结构、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3)了解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等)。(4)了解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5)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3.糖类、

    16、油脂、氨基酸和蛋白质(1)了解糖类、油脂、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及其应用。(2)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1)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3)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5.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五、化学实验基础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4.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常见

    17、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处理方法。5.能根据要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了解溶液pH的测定方法。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方法及应用。6.掌握常见气体和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7.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8能根据实验要求,完成相关实验探究:(1)设计、评价或优化实验方案。(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3)描述及分析实验现象,收集及处理相关数据,得出合理结论。(4)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9.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V.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笔试、闭卷。二、考试时间及分值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由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科试题组

    18、成,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三科同堂分卷,化学满分100分。三、试卷结构化学试题分第卷和第卷。第卷为选择题,共7题,42分。第卷为非选择题,共4题,58分。非选择题包含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四、试题难度化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题型示例 【例1】(2014年全国新课标)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 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 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 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存水果D. 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答案】 A【说明】容易题。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物质的应用及原理,旨在提倡学生常用化学

    19、视角去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例2】(2013新课标,B、D有改动)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数目为0.5NAB标准状态下,33.6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NAC1mol羟基与1mol氢氧根离子所含有电子的数目均为9NAD50mL18.4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答案】 A【说明】中等难度题。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化学中的常用计量的理解与运用。涉及晶体结构、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羟基与氢氧根离子结构的差异、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量的关系等。 【例3】(2013全国)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

    20、,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漫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 + 3Ag2S = 6Ag + A12S3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答案】 B【说明】中等难度题。本题通过对表面变黑银质器皿的处理和分析,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原电池的构造和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盐类水解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例4】(2014安徽)下列有关Fe2(SO4)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K+、Fe2+、C6H5OH

    21、、Br-可以大量共存B和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2I=Fe2+I2C和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SOBa2+3OH=Fe(OH)3BaSO4D1L0.1molL-1该溶液和足量的Zn充分反应,生成11.2gFe【答案】 D【说明】中等难度题。本题对粒子共存、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化学计算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旨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及灵活运用程度。【例5】(2014安徽)室温下,在0.2mol/LAl2(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1.0mol/LNaOH溶液,实验测得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点时,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Al3

    22、+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Bab段,溶液pH增大,A13+浓度不变Cbc段,加入的OH主要用于生成AI(OH)3沉淀Dd点时,Al(OH)3沉淀开始溶解【答案】 C【说明】中等难度题,本题主要考查盐类的水解、铝的混合物的性质理解与运用。并通过与化学反应相关图像的识别,考查学生接收、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例6】(2013年广东)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B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变化Al与浓硝酸不反应C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产生气泡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D将水蒸气通过灼热

    23、的铁粉粉末变红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答案】 A【说明】中等难度题。根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分析,主要考查了学生描述及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 【例7】(2010北京)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答案】 D【说明】中等难度题。本题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分析,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沉

    24、淀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例8】(2010北京)某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9/4。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起始浓度(mol/L)甲乙丙c(H2)0.0100.0200.020c(CO2)0.0100.0100.020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C平衡时,丙中c (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答案】 C

    25、【说明】中等难度题。本题通过物质浓度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通过图表考查了学生接收、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例9】(2014安徽)Na、Cu、O、Si、S、Cl是常见的六种元素。(1)N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S的基态原子核外有 个未成对电子;Si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用“”或“”填空:第一电离能离子半径熔点酸性Si_SO2-_Na+NaCl_SiH2SO4_HClO4(3)CuCl(s)与O2反应生成CuCl2(s)和一种黑色固体。在25、101kPa下,已知该反应每消耗1m

    26、olCuCl(s),放热44.4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4)ClO2常用子水的净化,工业上可用Cl2氧化NaClO2溶液制取ClO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答案】(1)三 IA 2 1s22s22p63s23p2 (2) (3)4CuCl(s)O2(g)=2CuCl2(s)2CuO(s) H=-177.6kJ/mol(4)【说明】 本题是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综合题,(1)、(2)问较易,(3)、(4)问难度逐渐增大。本题将物质结构、元素化合物性质、热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等进行综合考查,旨在考查相关知识的综合理解与运用,同时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解答)化

    27、学问题的能力。【例10】(2013重庆)华法林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可由化合物E和M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得到(部分反应条件略)。 (1) A的名称是 ,AB的反应类型是 。 (2) DE的反应中,加入的化合物X与新制Cu(OH)2反应产生红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3) GJ为取代反应,其另一产物分子中的官能团是 。 (4) L的同分异构体Q是芳香酸,Q R(C8H7O2Cl) S T,T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两组峰,Q的结构简式是 。 (5) 上图中,能缩合成体型高分子化合物的酚类单体是 。 (6) 已知:LM的原理为 C6H5OH+C2H5OCR C6H5OCR+C2H5OH和 R1CCH

    28、3+C2H5OCR2 R1CCH2CR2+C2H5OH,M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 (1) 丙炔,加成反应(2) (3) -COOH或羧基(4) ,(5) 苯酚(6) 【说明】 本题为有机综合性试题,(1)、(3)问较易,(2)、(4)、(5)问为中等难度,(6) 问较难。本题以合成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为命题情景,考查了有机物的合成、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同分异构体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该试题能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例11】(2010北京)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是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甲同学欲探究X的组成。查阅资

    29、料: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有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硅酸镁铝、磷酸铝、碱式碳酸镁铝。Al3+在pH=5.0时沉淀完全;Mg2+在pH=8.8时开始沉淀,在pH=11.4时沉淀完全。实验过程如下: I向化合物X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A,得到无色溶液。 用铂丝蘸取少量I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黄色火焰。 向I中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调节pH至56,产生白色沉淀B,过滤。 向沉淀B中加过量NaOH溶液,沉淀全部溶解。 向中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调节pH至12,得到白色沉淀C。 (1)I中气全A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的化学式是 。 (2)由I、判断X一定不含有的元

    30、素是磷、 。 (3)中生成B的离子方程式是 。 (4)中B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 。 (5)沉淀C的化学式是 。 (6)若上述n(A)n(B)n(C)113,则X的化学式是 。【答案】(1)CO2(2)钠 硅(3)Al3+3NH3H2O=Al(OH)33NH(4)Al(OH)3OH= AlO2H2O(5)Mg(OH)2(6)Mg3Al(OH)7 CO3【说明】本题是一个涉及元素化学、实验、计算的综合题。(1)、(2)问较易,(3)、(4)、(5)问为中等难度题,(6)问较难。本题以抗酸药的有效成分的实验探究为命题情景,考查了分析化学原理,确定所含物质,通过计算推出所含物质的化学式。该试题对化学实验、元素化学及化学计算进行了综合考查。【例12】(2013福建)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Mg(NO3)2、NO2、O2 乙:MgO、NO2、O2 丙:Mg3N2、O2 丁:MgO、NO2、N2(1)实验前,小组成


    注意事项

    本文(四川省高考化学考试说明.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