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一中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 资源ID:24478398       资源大小:28.77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一中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1、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一中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秕谷(b) 憔悴(qio) 粗犷(kung) 霎时(sh)B侍弄(sh) 澄清(chng) 蝉蜕(tu) 花梗(gng)C匿笑(n) 吝啬(ln) 应和(h) 着落(zho)D姊妹(z) 黄晕(yn) 荫蔽(yn) 咄咄逼人(du)2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贮蓄 祷告 捶打 蓑笠B菜畦 烘托 决别 健壮C鉴赏 心绪 分岐 绅士D静谧 叙叨 轻捷 云霄

    2、3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登上市郊真武山,举目远眺,只见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B包头北梁棚户区改造后,这里的人们终于各得其所,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C语文课上,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D周末的集市上,人头攒动,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真是人声鼎沸。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B一个人是否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C我们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D因为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使包头的知名度越来越高。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散步莫怀戚散文B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

    3、戏曲家C论语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D金色花泰戈尔泰国诗人二、语言表达6仿写:仿造例句写一个句子,注意形式相同,内容相关。例句:爱心是一股甘甜的清泉,使不幸的人忘记生活的苦涩。仿句:三、句子默写777.默写。(1) _,江春入旧年。(2) 我寄愁心与明月,_。(3) _ ,洪波涌起。(4) 夜发清溪向三峡,_ 。(5) _ ,受降城外月如霜。(6) 三军可夺帅也,_ 。(7) _ ,崔九堂前几度闻。(8) _ ,小桥流水人家。(9) 乡书何处达? _ 。四、文言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4、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芳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8解释下列加点词 (1)太丘舍去: (2)不顾:9翻译下列文句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友人惭,下车引之。10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元方是怎样的孩子。1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记录的是魏晋时代一些儿童的聪慧故事。除此之外,请你再举两个古代聪慧儿童的故事。(要求:要有人名,有概括的故事)五、现代文阅读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

    5、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

    6、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

    7、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2这篇文章为什么反复写“看花”?13赏析第1段划线的句子。14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民工父亲的“幸福”刚搬入新居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陌生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

    8、:“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怀疑地看着他。见我态度缓和,他一冲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冷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了。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美丽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屋子盖了很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形,我很难对孩子说明白。”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看着我。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

    9、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他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黝黑,身体结实,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生生的神情。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

    10、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的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这面墙上原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方便,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哦,对了,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他竭力地想向孩子描绘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

    11、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许多。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就这一下子,我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到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11)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12)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

    12、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15诵读全文,说说民工父亲的“幸福”指什么?16文章中“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17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内容作简要分析。18结合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将第11段孩子要说的话续写出来。(50字以内)鹦鹉鱼的睡衣欧洲地中海生活着一种鱼,它色彩艳丽,脊背是紫红色的,体侧是玫瑰红色,胸部和腹部的鳍是淡黄色的,背鳍是灰黄色的,尾部镶白色的边,就像鹦鹉那样漂亮,所以人们叫它鹦鹉鱼。罗马和古希腊人特别器重这种鱼,把它当作珍品,这倒不是因为鹦鹉鱼长得漂亮,而是它

    13、们的团结互助的精神。据研究这种鱼的学者发现,如果鹦鹉鱼一旦不幸碰上了针钩,在千钧一发之际,它的伙伴会很快赶来帮忙,咬断钓鱼线,从危险中救出同伙。如果有的被鱼筐围住了,别的伙伴就会用牙齿咬住它的尾巴,拼命从筐缝中把它拉出来。所以,一般的渔民很难捕获到这种鱼。虽然鹦鹉鱼能够互相帮助,一般的危险奈何不了它们,可是,这并不等于鹦鹉鱼永远没有危险。因为鹦鹉鱼很怕死,常常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也忧虑忡忡,它们想,白天遇到危险了,有同伴来救助,如果晚上同伴们都睡着了,谁来救自己呢?于是,鹦鹉鱼们想出了一种办法。它们每天傍晚都会给自己织一件睡衣穿,这样便确保了晚上的安全。它们织睡衣的方法像蚕吐丝作茧似的,从嘴里吐出

    14、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它们的睡衣。每天晚上,它们睡在自己编织的睡衣里,确实能够防御敌人的侵害,并能安安静静地睡一晚。可是它们的睡衣织得太坚固了,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里面钻出来。到了晚上,鹦鹉鱼再织一件新的睡衣穿在身上。有时候,鹦鹉鱼生病了,晚上躺在睡衣里,早晨想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力气钻破睡衣,这就麻烦了,时间一长它必死无疑。因为,鹦鹉鱼从不救助困在睡衣里的同伴,它们会认为同伴还在睡觉,不便打扰。所以,对于鹦鹉鱼来说,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

    15、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19从全文看,鹦鹉鱼有哪些特点?20第四段中加点的词“就能”“才能”各有什么表达作用?21为什么说鹦鹉鱼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六、作文22请以“几分 在心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思念、感动,酸楚,幸福,烦恼,甜蜜.)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书写整洁,不得少于500字。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判断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

    16、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A项“粗犷”应读“gung”;C项“着落”应读“zhu”;D项“咄咄逼人”应读“du”。2A【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这样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辨析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B项“决别”写作“诀别”;C项“分岐”写作“分歧”;D项“叙叨”写作“絮叨”。3B【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B项“各得其所”意思

    17、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合适的安排,用在句中不恰当。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是否搭配,是否有残缺,再做判断。A项搭配不当,“改进”改为“提高”;B项前后不一致,在“持之以恒”前面加上“能否”;D项缺少主语,删去“使”。点睛: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5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学常识是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的知

    18、识,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D项泰戈尔是“印度诗人”。6例句:爱心是一缕冬日的阳光,使穷困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1)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2)修辞要恰当。熟知各种修辞的特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3)用词不能重复。除了明显的供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被仿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例句中对“爱心”进行了比喻,并写出其特点。据此分析拟写即可。7 (1)海日生残夜 (2)随君直到夜郎西 (3)

    19、秋风萧瑟 (4)思君不见下渝州 (5)回乐烽前沙似雪 (6)匹夫不可夺志也 (7)岐王宅里寻常见 (8)枯藤老树昏鸦 (9)归雁洛阳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这是传统的记忆类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生”不要写成“升”,“郎”不要写成“朗”,“岐”不要写成“歧”。8(1)舍:离开(2)顾:回头看9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有人(或那人)感到惭愧,从车里下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意思对即可)10从元方面对有人骂父能有理有据的反驳看出他是一个聪明机智,明

    20、白事理的孩子,从“入门不顾”看出他的率真。11合乎题意即可。【解析】选自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 年代:南朝梁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8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

    21、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顾”是“回头看”的意思。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期”是“约定”的意思,“委”是“舍弃、离开”的意思,“引”是“拉”的意思。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

    22、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0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仔细阅读文章,从元方的反驳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聪明机智、明白事理的孩子。11本题考查学生日积月累的情况,并会根据题目的要求写句子。学生平时要养成积累的还习惯对词语、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诗句、故事等分门别类整理、积累,并加强记忆,这对语文学习很重要。有关儿童早

    23、慧的故事很多,比如孔融让梨、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任选两个作答即可。12“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有两项意思对即可)13运用动作与语言描写,写出了母亲在.我厌世自弃的情况下,尽其所能地劝抚、安慰“我”。“扑”“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忍住哭声”说出的话语,字字沉重,句句贴心,读之令人怆然。(或是从母亲心疼我与鼓励我坚强方面作答)14“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解

    24、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根据文本的内容可知,“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母亲想带我去看花,“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我看到五颜六色的菊花,明白生活的真谛,明白母爱,因此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据此分析可作答。13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赏析能力。记叙类文章常用有较强表现力的词语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景物特征,赏析时应扣住词义,准确理解语言环境中词语在表现人物特点、景物特征中的具体作用,体会其用语精妙之处。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扑”“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忍住哭声”说出的话语表达了母亲对“我”的心疼我与鼓励我坚强。14此题考查

    25、学生理解文题的含义的能力。结合文意,理解 秋天”的象征意义即可。表面上,“秋天”是写季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实际上,是用“秋天”象征“我”的不幸遭遇,烘托了“我”内心的伤感;此外,从季节顺序上理解,“秋天”象征着在母亲的激励下,“我”定会战胜自己,走出人生低谷。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5示例:父亲终于实现了带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的愿望.父亲感到自己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一种城里人家的温暖.父亲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别人的尊重.儿子为父亲感到自豪和骄傲,父亲感到幸福.16起先“警惕”、“一脸狐疑”(不信任)后来“恍然大悟”、“点头答应”(理解),最后感到“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了”(

    26、感动).17示例:他是一个既细心又富有爱心的父亲.例如他克服种种困难,乞求城里人让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盖得房子.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上进心的农民工.例如他对儿子说:“我负责砌墙,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18示例:“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好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解析】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通读文章,我们可以概括出,结合全文内容可知,“幸福”来自于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还来自于“我”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父

    27、亲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别人的尊重儿子为父亲感到自豪和骄傲,父亲感到幸福。1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文章信息与概括文本的能力。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一定要注意题目中已给出的信息,借助它们来确定范围,并根据范围内的关键语句提取出正确答案。要注意到题干中的“对这位民工父亲的态度的变化过程“这个要求,因此在文中从前向后找,最初是“警惕“,在听了父亲的来意后,变得“热情”,接着是“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再后来“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到最后“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17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

    28、析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结合文章内容,围绕“细心又富有爱心、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上进心”来具体分析即可。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18本题是对补写人物心理的考查。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

    29、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注意要符合人物性格,符合当时情况。19色彩艳丽 团结互助 很怕死 能织坚固的睡衣。20就能:强调鹦鹉鱼编织睡衣时间之短才能:突出鹦鹉鱼睡衣之坚固21因为受到外界伤害时,其他鹦鹉鱼会很快来解救受困的鹦鹉鱼,而当鹦鹉鱼困在睡衣里时,就会因得不到同伴的救助而死亡【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说明对象特点的概括能力。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事物区别于某一事物的标志,也是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学生可观察题目,或在首段中找,也可抓关键句。第(1)段写鹦鹉鱼颜色鲜艳,第(2)段写

    30、鹦鹉鱼团结互助;第(3)段写鹦鹉鱼很怕死;第(4)写鹦鹉鱼能织坚固的睡衣。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它们的睡衣”一句中,“就能”一词强调了鹦鹉鱼编织睡衣时间之短,只需要一两个小时便可成功。“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里面钻出来”一句中的“才能” 突出鹦鹉鱼睡衣之坚固,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弄破睡衣。2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提炼分析能力。文中“它们的睡衣织得太坚固了,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里面钻出来。到了晚上,鹦鹉鱼再织一件新的睡衣穿在身上。有时候,鹦鹉鱼生病了,晚上躺在睡衣里,早晨想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力气钻破睡衣,这就麻烦了,时间一长它必死无疑。因为,鹦鹉鱼从不救助困在睡衣里的同伴,它们会认为同伴还在睡觉,不便打扰”这段话,写的是受到外界伤害时,其他鹦鹉鱼会很快来解救受困的鹦鹉鱼,而当鹦鹉鱼困在睡衣里时,就会因得不到同伴的救助而死亡。可见,鹦鹉鱼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22几分温暖在心头在我生命成长的小河里,有几朵美丽的浪花,其中,有一朵浪花最让我感动。那


    注意事项

    本文(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一中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