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仪表自动化工程施工方案.docx

    • 资源ID:24496768       资源大小:134.38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仪表自动化工程施工方案.docx

    1、仪表自动化工程施工方案18. 17仪表自动化工程施工方案内蒙古蒙大新能源化工基地开发有限公司60万吨/年煤制甲醇项目施工承包(第一标段气化装置) 仪表自动化工程施工方案编 制:苏海军 孟汉卓审 核:陈永宏审 定:梁孝平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7月22日1. 制说明及依据1.1本施工方案为内蒙古蒙大新能源化工基地开发有限公司60万吨/年煤制甲醇项目生产装置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中第一标段自动化仪表工程编制。1.2 编制依据:1.2.1内蒙古蒙大新能源化工基地开发有限公司60万吨/年煤制甲醇项目招标文件(第一标段气化装置)(BY2007-41-1)1.2.2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GB50093-2002)。1.2.3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21-1999)1.2.4化工自制仪表安装图集(HGT/21581-95)。1.2.5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131-90)1.2.6计量器具检定规程(JJGI-37-89)1.2.7爆炸危险环境的配线和电气设备安装通用图(HG21508-92)1.2.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1992)1.2.9石油化化工工施工安全技术规范(SH3505-1999)2. 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 内蒙古蒙大新能源化工基地开发有限公司60万吨/年煤制甲醇项目,依托当地丰富的煤资源为原料,工

    3、艺主线为经过原煤转运破碎、煤浆制备、气化制备煤气,净化处理(高硫变换、低温甲醇洗、氨制冷及硫回收)制取精合成气,再经压缩合成甲醇。2.2工程名称: 内蒙古蒙大新能源化工基地开发有限公司60万吨/年煤制甲醇项目2.3建设地点:本工程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蒙大新能源化工基地,处于陕蒙交界处,也是鄂包呼金三角地带的组成部分;地处天然荒地,地势平坦开阔。2.4建设规模:60万吨甲醇。2.5工程特点该工程具备化工生产的高温、高压、易然、易爆、有毒介质的特性,施工质量要求高、消防安全防火等级高。工程自动控制系统安装调试是施工的重点,要严格执行相关施工规范的防爆要求,以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工程建设

    4、,发挥投资效益。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是我们施工过程中贯穿始终的目标。本工程施工面广,施工量大,施工难度较高,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与业主及设计单位密切配合,保证工程质量,并按期顺利完成。2.6 工程施工应具备的条件2.6.1 现场具备“三通一平”,建设单位按时提供水、电源。施工现场道路畅通,场地平整。2.6.2甲、乙双方负责采购的材料按期供货,并具有合格证书或质量证明书。3. 施工部署3.1 施工组织机构本工程实行“项目管理法”管理,建立以工程进度、质量、成本有效管理的高效管理层和各专业精湛的施工队伍。技术管理成立三级技术管理层,即以合同总工程师为首的配以安装、电气、仪表。高级工程师组成的专家层

    5、,负责技术咨询,重大方案的审批,组织图纸会审工作,解决技术难题;项目部技术、质安部门负责施工组织的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审批,组织图纸会审工作,解决技术难题,工程质量安全把关。各施工队技术、质安人员负责施工技术方案编制,进行技术交底,指导现场施工,工程质量把关。保证工程高速、优质、按时完工。3.2 施工程序:3.2.1 满足建设单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总体要求。3.2.2 合理组织施工、统筹安排、科学管理地安排施工程序,施工中与甲方密切配合,保证工程顺利进行。3.2.3 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有关规程规范及施工方案施工,随时接受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检查和监督。严格按照公司的质量体系文件要求

    6、组织施工,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4. 主要施工程序及施工技术措施4.1 施工程序:仪表施工总体工序安排(见下图)4.2 主要施工方法 4.2.1 仪表施工总体要求4.2.1.1 为保证仪表专业施工顺利进行,仪表工号技术员在施工前应全面仔细核对,测算施工材料,并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4.2.1.2 与工艺管道密切联系的仪表单元的施工,应与其积极配合,以免造成仪表设备无法正确安装而返工,必要时与相关专业一起编制相应的技术交底或施工方案;关键设备单机试车前,应填报试车申请,经甲方代表、监理公司代表及厂方专家确认后,方可执行。 4.2.1. 3 严格执行施工质量检查制度,每项工序完工时,由

    7、工号技术员填写施工质量检查请求书,提前书面通知监理公司现场工程师和有关QC人员,对实际施工质量做出结论,作为日后工程完工时进行质量总评的一项依据。4.2.1.4 严格执行专业间工序交接质量检查制度,办理书面交接单。本专业上下道工序交接,必须进行全面安装质量检查;上道工序安装质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作业;重要仪表工程工序交接必须通知管理公司现场工程师检查,并形成书面记录。4.2.1.5 严格遵守国家规范和施工现场的各项安全规定,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4.2.2 仪表设备、材料的检验、接收和保管4.2.2.1 仪表设备和安装材料运至现场后,立即开箱检验,逐一清点。检查设备型号、材料规格、材质

    8、及外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登记造册,妥善保存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及有关技术文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仪表单体调试。发现仪表设备和安装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或与设计要求不符,必须立即报告业主。经过验收合格的仪表及安装材料,必须及时存放于专用仪表库。4.2.2.2 对于DCS重要仪表设备的开箱检验,必须通知业主、监理公司现场代表和供货方到场,并做好开箱检验记录,四方签字认可。4.2.3 控制室仪表盘(架)、现场盘柜及集散控制系统(DCS)的安装4.2.3.1 机柜基础制作安装 DCS操作台、机柜、端子柜、现场盘柜、UPS电池柜基础用热轧等边角钢、热轧不等边角钢和槽钢制作,各支架基础作为一个整体应保持平直,各

    9、个焊接件尺寸应以保证总体尺寸符合要求为原则,支架定位后与预埋件焊牢。 支架上的安装孔需在现场按到货的台、柜底座开孔尺寸加工。控制室盘柜基础必须在控制室活动地板开始安装前完成,应考虑与活动地板支撑骨架安装相匹配。基础安装偏差见下表。项 目允许偏差mm/mmm/全长不 直 度15水 平 度15位置误差及不平行度54.2.3.2 系统盘、柜安装 DCS系统的安装工序:DCS系统的安装工序图 DCS系统的运输DCS属于贵重易损设备,因此对于它们的运输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和安全保护措施。运输前,技术员应查看运输途径,要使运输途径尽量平整无坎坷,如果有障碍应提前排除;运输过程中,应保证车辆平稳行驶,车速不得

    10、超过20公里/小时,且严禁急刹车;DCS设备在装卸车过程中,应使用16吨的吊车,起吊时应缓慢平稳,设备摆放应整齐,严禁叠放。设备在进入控制室时,在控制室的地面上应铺放一条至少1.5米宽的橡胶皮路道,防止运输过程中损坏地板和设备;在进入控制室的过程中,应使用人工搬抬的方法,严禁在地面上拖拉移动。4.2.3.3开箱检验会同业主、监理公司代表共同进行,检验后签署开箱检验记录;开箱前,对周围的地板、桌椅、工具等采取静电消除措施,检查设备外包装是否完整;开箱后,应检查内包装是否破损、有无积水,防潮、防震等措施是否良好;开箱时应使用专门的工具,按层次、按顺序打开包装;做到小心谨慎,严禁猛烈敲打;开箱后按照

    11、装箱单逐一清点所有硬件、备件、随机工具的数量、型号、规格,应与装箱单一致;设备硬件外观良好,无变形、破损、尤其脱落、受潮锈蚀等缺陷;资料、说明书、图纸齐全。4.2.3.4 安装条件土建工程施工完毕,机柜基础、支架安装完,符合设计要求;空调系统安装调试完,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室内温度、湿度均达到系统要求;系统电源及室内照明投入正常运行;接地系统施工完,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规定(4)。4.2.3.5 仪表盘柜利用螺栓固定在基础上,严禁焊接。仪表盘柜安装的允许偏差见下表:仪表盘柜安装的允许偏差项 目允许偏差(mm)垂 直 度1.5水平偏差相邻两盘顶部2成列盘顶部5盘面偏差相邻两盘边1成列盘面5盘 间 接

    12、缝24.2.3.6 内部电缆敷设接线控制室内部电缆包括接地线、信号线、电源线和专用电缆,布线要求整齐美观、线标规格一致,接线正确牢固;检查本安回路,确认与本安系统有关的电缆及端子排的色标(通常为蓝色)符合要求,本安回路的接线应确保安全区域与危险区域隔离;安全接地、工作接地应按设计图纸和系统设备技术要求进行施工,设备内部接地网不应形成回路并保证单点接地。4.2.3.7 外部设备安装、连接外部设备指打印机、报警灯屏等,其安装和连接参照设计文件和随机资料;系统硬件检查时,应记录制造厂设置的DIP开关设置位置及硬件地址开关,插拔卡件时不得用手或工具直接触摸电子线路板,操作者应采取防静电措施。4.2.3

    13、.8 现场盘柜安装现场就地盘应安装在光线充足、环境干燥的地方,安装应垂直、平整、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mm/5m,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4mm/5m。4.2.4 仪表电缆槽及接线箱安装4.2.4.1 电缆槽应按施工图施工,先主后支。施工前应仔细核对工艺配管图及工艺设备布置图,并核对现场电缆槽实际走向,确保电缆槽的走向与标高不与工艺管道及设备冲突,指导施工作业人员正确施工。4.2.4.2 线槽必须有支架支撑、固定,支架间距宜为2米,转弯处必须有支撑,支架不可直接焊接到具有热膨胀的地方。4.2.4.3 线槽接口应用连接件和螺栓连接,并预留适当的膨胀间隙,所有螺栓半圆头应在线槽内侧。4.2.4

    14、.4 线槽进入控制室应有防火、防水措施,在线槽外填充防火密封胶泥以阻止易燃易爆气体进入控制室。4.2.4.5 线槽需要开孔时,应用机械加工,不得使用电、气焊加工,开孔后,边缘应打磨光滑,并及时补漆。4.2.4.6 线槽安装后应可靠接地,接地线与线槽连接点间距不大于30m。4.2.5 接线箱安装应安装在光线充足、环境干燥的地方,环境温度不宜大于450C,箱中心距地面高度为1100mm左右;应有良好的密封措施,并标明编号;不应影响操作、维修和通行,宜设在线槽的两侧。4.2.6 电缆保护管配制4.2.6.1 仪表电缆保护管应本着避开高温管道及设备,避开油管线,避开振动设备,美观整齐便于安装的原则进行

    15、施工。4.2.6.2 从各现场检测仪表和阀门经现场接线箱至汇线槽的单根电缆采用穿管形式,220VAC电源线则须全程穿管敷设,同轴电缆室内暗敷,室外穿管埋地敷设。4.2.6.3 保护管的弯制应采用冷弯法,弯曲角度不应小于900,穿无铠装的电缆且明敷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穿铠装电缆及暗敷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应超过两个。4.2.6.4 保护管之间以及保护管与连接件之间,应采用螺纹连接,管端螺纹的有效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的1/2,并保证其电气连接性。4.2.6.5 保护管应排列整齐,横平竖直,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2m,拐弯、管

    16、端300mm处应安装支架,并用U型螺栓或管卡固定。4.2.6.6 保护管终端(即进入盘、柜、箱、线槽时)应用锁紧螺母固定,管口加防护帽,保护管与检测元件或就地仪表之间,采用挠性管连接,管子应低于进线口250mm,保护管从上向下敷设时,在管末端应加防水三通。4.2.7 电缆敷设及校接线4.2.7.1 电缆运到现场后,应核对电缆数量与规格是否与图纸相符,作外观和导通检查,并用直流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阻值不小于5M。4.2.7.2 电缆敷设前,必须检查电缆槽的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而且应清扫线槽,保证内部平整、光滑、无杂物、无毛刺。4.2.7.3 电缆应集中敷设,先放主电缆,后放分电缆。敷

    17、设过程中,必须有专人统一指挥,并停止线槽上空的吊装、焊接等作业。敷设完毕后及时盖好板,电缆两端挂好标志牌。4.2.7.4 电缆在拐弯、两端、伸缩缝、热补偿区段、易震部位等应留有余度,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规范规定。4.2.7.5 电缆从户外进入控制室时,弯头应用防火密封胶泥,用以防火。4.2.7.6 电缆敷设后应制作电缆头,用绝缘胶带缠好。电缆头制作好后应立即对线,并套上号码管。4.2.7.7 配线前应核对配线图与仪表、电气元件说明书以及设计图纸,电源、输入、输出及其他信号线必须一致,极性正确。4.2.7.8 在盘、柜内明敷的电缆芯线,打把必须美观、整齐、牢固。端子排压接线必须牢靠、正确,所挂线

    18、号符合规定要求。对于电缆芯线为多股绞织铜线,必须选用正确压接端子,不得将裸露多股绞织铜芯线直接压接入端子排。4.2.7.9 盘、柜、箱内配线不应有中间接头,一个接线端子最多连接两根导线。布线时在终端要留有余量,不要有应力。电缆两端必须安装永久性电缆号标牌。4.2.8 导压管路敷设4.2.8.1 检查导压管所用管材、部件材质和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有质量合格证,敷设前,应清除因焊接和弯曲产生的焊渣、锈、铁屑或异物,并进行防腐处理。4.2.8.2 从事导压管路焊接作业的焊工必须持有效的焊工合格证书。4.2.8.3 导压管在满足测量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缩短,一般长度不宜大于15m,管子弯曲采用冷弯,

    19、切割采用机械加工,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且不得有急剧和复杂的弯曲,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子外径的3倍。4.2.8.4 管路与工艺设备、管道或建筑物的表面距离大于50mm,不应平行敷设在油、可燃、易爆介质的管路及热表面的上方,与其间距大于150mm。导压管水平敷设时,应按不同介质的测量要求有1:101:100的坡度,其倾斜方向应保证能排除气体或冷凝液。4.2.8.5 导压管用角钢和U型管卡固定,并用橡皮板进行隔离,支架水平敷设间距为11.5m,垂直敷设间距为1.52m。4.2.8.6 导压管敷设完后,应做吹扫、试压、气密试验。气压试验:试验压力为1.15倍的设计压力,当达到试验压力后,保压5分钟,无泄漏

    20、为合格。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1.25倍的设计压力,当达到试验压力后,保压5分钟,无泄漏为合格。4.2.9 气源管的敷设4.2.9.1 供气系统采用的管子、阀门、管件等,在安装前均应进行清洗,不应有油、水、锈蚀等污物。4.2.9.2 气源管切割后,除去端部铁屑,管端平滑磨光。螺纹连接时,不应采用密封焊,用生料带密封。终端连接的管子应有足够的余量,减少振动和应力的影响。4.2.9.3 气源管应利用管廊、结构、不可移动的设备加以合适支撑,终端在0.9m内加以牢固固定,支架间距2m。管路不可支撑在以下设备或工艺管线上:可能移动或运动的物体,如热交换器、控制阀等;直径小于3的工艺管、保温工艺管、1000

    21、C以上的高温液体工艺管。4.2.9.4 在可能拆卸管道的地方,应提供一个活接头。在布设每条管道时,应安装最少和可行数目的管件。长距离垂直供气管在管线底应有一排污阀。4.2.10 现场仪表安装总要求所有仪表均应单校合格后安装,施工必须严格参照安装方案图,正确选用连接配件及材料,对照设计图纸检验仪表位好、型号及测量范围应正确无误。直接安装在工艺管线上的仪表,应在工艺管线吹扫合格后试压前安装,介质流向应和表体上箭头流向一致。节流元件安装前应检查其前后只管段长度,孔板内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应检查其与工艺管道同心度应一致。分析仪表安装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随机资料,掌握其性能特点及安装调试要点后进行。

    22、4.2.10.1 仪表安装前按照设计图纸仔细核对设备位号、型号、规格及材质。4.2.10.2仪表应安装在不受机械震动并远离磁场和高温的地方,同时应避免腐蚀介质的侵蚀;仪表设备支架应牢固可靠,并应做防腐处理。4.2.10.3安装于工艺管道上的仪表及测量元件,在管线吹扫时应将其拆下,待吹扫完后再重新安装。4.2.10.4 每台仪表的安装应遵照设计图纸、仪表说明书及规范执行。4.2.11 取源部件安装在工艺管道和非标设备上的取源部件需由工艺专业开孔、焊接的必须做好专业间的协调。由仪表工号技术员根据仪表测量控制的技术要求向工艺工号技术员提供开孔、焊接技术要求,并监督、检验施工质量,以确保现场仪表能顺利

    23、安装并能达到测量控制要求。4.2.12 温度仪表安装测温元件应安装在准确反应介质温度的位置,安装在工艺管道的测量元件应与管道中心线垂直或垂直45度,倾斜时方向与流向相反。插入深度顶端应处在管道中心,管道直径小于80mm时可安装在弯头处或加扩大管。双金属温度计安装时,刻度盘面应便于观察,表面温度计的感温面与被测面紧密接触固定牢固。压力式温度计安装时,应使温包全部浸入被测介质,毛细管应附设在角钢或管槽内,并防止机械拉伤。毛细管固定时不应敲打,弯曲半径不应小于50mm周围环境不应有机械振动,且温度变化不应过大。4.2.13 压力仪表的安装压力仪表不宜装在振动较大的设备和管线上,压力取源部件应装在温度

    24、取源部件的上游,压力变送器安装、接时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和设计标准图执行。安装在高压设备和管道的压力表,如在操作岗位附近,安装高度宜距地面1.8米以上,否则应在仪表的正面加防护罩。压力仪表不宜安装在振动较大的设备和管道上,被侧介质压力波动较大时,压力仪表应采取缓冲措施。4.2.14 物位仪表的安装浮球开关安装时应保证浮球垂直动作自如,无卡阻。音叉开关安装时应使音叉全部插入设备内,并使音叉两极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带毛细管的液位变送器安装方式参见下图:4.2.15 流量仪表的安装转子流量计应安装在无振动的垂直管道上被侧介质的流向应由上而下,上游管道的直管段应大于管径的5倍。电磁流量计的安装应按说明书

    25、的要求安装。质量流量计应安装在水平管道上,介质为液体时箱体管应处于工艺管道的下方,转换器应安装在不受振动、潮湿的环境中。节流装置的安装前应进行外观及孔径等项目的检查,孔板、喷嘴入口边缘及内壁应光滑无毛刺、无划痕及可见损伤。孔板的锐边、喷嘴的曲面应迎向介质的流向,前侧直管段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中心线与轴线要同心。检查所用垫片的材质、厚度及内径: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厚度应确保上、下游侧取压孔的轴线,分别与孔板上、下游侧端面的距离为 25.40.8mm;内径不应小于工艺管道的内径,孔板安装时方向应正确。阿牛巴流量计有孔的一侧应迎着流体方向,直管段应符合要求.4.2.16 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安装位

    26、置根据检测气体的密度确定。密度大于空气时,检测器应安装在距地面200300mm的位置;密度小于空气时,检测器应安装在泄露域的上方位置。4.2.16分析仪表的安装分析仪表的取样点的位置应根据设计要求在无层流、无空气渗入、无化学反应过程的位置。分析仪表取样系统安装时,应检查样品的除尘、除湿减压以及对有害和干扰成分的处理是否完善。分析仪或取样系统的安装位置应尽量靠近取样点,并符合说明书的要求。分析尾气的放空和样品的回收应符合设计的规定。气体检测仪表的报警设备应安装便于观察和维修的表盘或操作台上,其周围环境不应有磁场。检测探头的安装位置应根据所侧气体密度确定。用于检测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密度,检测器安装

    27、位置在距地面0.30.6米的位置,用于检测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检测器应安装在可能泄露区域的上方位置或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检测器的接线盒外壳应可靠接地。4.2.17 调节阀及其辅助设备的安装4.2.17.1 调节阀安装应垂直,底座离地面距离应大于200mm,安装方向应与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一致;本装置采用了较多的配带电磁阀和阀位开关的气动调节阀,阀体周围要有足够空间以便于安装和配线。4.2.17.2 带阀门定位器的调节阀,应将定位器固定在调节阀支架上,并便于观察和维修,定位器的连杆与调节阀阀杆接触要紧密牢固。4.2.17.3 执行器的输出轴与阀体(调节机构)连接的连杆或接头,安装时应保持适

    28、当的间隙,保证执行器动作灵活平稳,止档限位应在出轴的有效角范围内紧固,不可松动。4.2.18 报警系统探测器安装4.2.18.1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其周围0.5内不应有遮挡物,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探测器宜水平安装。4.2.18.2 探测器的底座应固定牢固,其导线连接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当采用焊接时,不得使用带腐蚀性的助焊剂。4.2.18.3 探测器底座的外接导线不小于15cm的余量,入端处应有明显标志,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宜封堵,安装完毕后的探测器底座应采取保护措施。4.2.19 电气防爆和接地 4.2.19.1 安装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

    29、仪表、电气设备和材料,必须具有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防爆质量标准的技术鉴定文件和“防爆产品出厂合格证书”;其外部应无损伤和裂纹。4.2.19.2 敷设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电缆保护管,应采用圆柱管螺纹连接,螺纹有效啮合部分应在6扣以上,螺纹处应涂导电性防锈脂,使连接处保证良好的连续性。保护管与现场仪表、检测元件、电气设备、仪表箱、分线箱、接线盒及穿线盒连接时,应安装隔爆密封管件并做充填密封,还应采用防爆金属软管连接。4.2.19.3 线路沿工艺管架敷设时,其位置应在爆炸和火灾危险性较小的一侧;当工艺管道内爆炸和火灾危险介质的密度大于空气时,应在工艺管道的上方;反之,应在其下方。4.2.19.4 在

    30、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安装的仪表箱、分线箱、接线盒及防爆仪表、电气设备引入电缆时,应采用防爆密封填料函进行密封;外壳上多余的孔应做防爆密封。4.2.19.5 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但有可能接触到危险电压的裸露金属部件,均应做保护接地。本质安全型仪表金属外壳当仪表使用说明书无接地规定时,不做保护接地,当规定接地时,应直接与关联设备接地的接地极连接。4.2.19.6 保护接地可接到电气工程低压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网上,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应串联接地。4.2.19.7 保护接地和信号接地的接地电阻均应小于4,且两接地电极间距必须大于5m。4.2.19.8 仪表盘(箱、架)内的保护接地、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和本

    31、质安全型仪表系统接地,应分别接到各自的接地母线上;各接地母线,各接地总干线、分干线之间,应彼此绝缘。4.2.19.9 DCS系统工作接地同电气保护接地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以免造成系统工作的不稳定。4.2.20 仪表调试工程4.2.20.1 调试环境及人员资质设置仪表调试间及仪表设备库房,其工作间面积、室内环境要求及所配置的标准仪表设备必须满足工程调试的要求,标准仪器仪表应具备有效的鉴定合格证书,其基本误差绝对值,不应超过被校仪表基本误差绝对值的1/3,调试人员应持证上岗。提供素质较高的仪表施工人员进行回路试验。回路试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对于涉及系统组态的问题,协助组态工程师进行处理。仪表单体调试合格后应在仪表外壳加贴标有调试日期、调试人员姓名及仪表位号的合格标签。4.2.20.2仪表单校仪表单校应按说明书及有关规程进行。校验前,均要按照图纸认真核对仪表位号、规格、量程、测量范围等。校验所用的标准表必须在鉴定合格期内,标准表基本误差的绝对值不应超过被校表基本误差的绝对值的1/3。仪表调校的基本方法 调校


    注意事项

    本文(仪表自动化工程施工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