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

    • 资源ID:24528110       资源大小:1.24M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

    1、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型 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单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所需单元及部件: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应变片传感器、砝码、电压表、电源。 旋钮初始位置: 直流稳压电源调到4V,电压表打到20V挡,差动放大增益最大。 实验步骤: 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应变片传感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和一片补偿应变片。 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地短接。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电压表的输入插口Ui 相连;开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

    2、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电压表显示为零,关闭电源。根据图接线R1、R2、R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Rx为应变片;将稳压电源的调置4V,电压置20V挡。开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W1,电压表显示为零,然后将电压表置2V挡,再调电桥W1(慢慢地调),使电压表显示为零。图 原理图及接线参考图3用手轻轻的按一下应变片传感器上的托盘,松开手后观察差动放大输出是否为0,如果不是,就还需要继续调节W,使输出为0。反复操作这个步骤2-3遍就可以了。将砝码逐个轻轻的放在应变片传感器的托盘上,放置砝码的时候不能碰到导线以及实验仪的其他部位,每放一个砝码记入下一个数据。 4X20g记一个数值填入下表

    3、: 位移(g)电压(mv)据所得结果计算灵敏度SVX(式中X为梁的自由端位移变化,V为相应电压表显示的电压相应变化)。5实验完毕,关闭电源,所有旋钮转到初始位置。 注意事项: 1电桥上端虚线所示的四个电阻实际上并不存在,仅作为一标记,让学生组桥容易。2为确保实验过程中输出指示不溢出,可先将砝码加至最大重量,如指示溢出,适当减小差动放大增益,此时差动放大器不必重调零。 3做此实验时应将低频振荡器的幅度关至最小,以减小其对直流电桥的影响。 4电位器W1、W2,在有的型号仪器中标为RD、RA。 问题: 本实验电路对直流稳压电源和对放大器有何要求? 实验二(A)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实

    4、验目的:验证单臂、半桥、全桥的性能及相互之间关系。 所需单元和部件:直流稳压电源、差动放大器、电桥、电压表、砝码、应变片传感器、电源。 有关旋钮的初始位置:直流稳压电源调到4V,电压表打到20V挡,差动放大器增益打到最大。实验步骤:1按实验一方法将差动放大器调零后,关闭电源。 2按A,B,C接线,图中Rx为工作片,r及W1为调平衡网络。 A.单臂电桥参考接线图3在传感器托盘上放上一只砝码,记下此时的电压数值,然后每增加一只砝码记下一个数值并将这些数值填入下表。根据所得结果计算系统灵敏度S=VW,并作出V-W关系曲线,V为电压变化率,W为相应的重量变化率。重量(g)电压(mV) B.半桥参考接线

    5、图4保持放大器增益不变,将R3固定电阻换为与Rx工作状态相反的另一应变片即取二片受力方向不同应变片,形成半桥,调节电桥W1使电压表显示表显示为零,重复(3)过程同样测得读数,填入下表:重量(g)电压(mV) C.全桥实验参考图5保持差动放大器增益不变,将R1,R2两个固定电阻换成另两片受力应变片组桥时只要掌握对臂应变片的受力方向相同,邻臂应变片的受力方向相反即可,否则相互抵消没有输出。接成一个直流全桥,调节电桥W1同样使电压表显示零。重复(3)过程将读出数据填入下表:重量(g)电压(mV)6在同一坐标纸上描出X-V曲线,比较三种接法的灵敏度。 注意事项: 1在更换应变片时应将电源关闭。 2在实

    6、验过程中如发现电压表发生过载,应将电压量程扩大。 3在本实验中只能将放大器接成差动形式,否则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4直流稳压电源4V不能打的过大,以免损坏应变片或造成严重自热效应。 5接全桥时请注意区别各应变片子的工作状态方向。实验三 应变片的温度影响实验目的:了解温度对应变测试系统的影响。 所需单元和部件:可调直流稳压电源、+5V不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电压表、加热器、双孔悬臂梁称重传感器、应变片、砝码、水银温度计(自备)、电源。有关旋钮的初始位置:电源关闭、直流稳压电源调置4V挡,电压表置20V挡,差动放大器增益旋钮置最大。实验步骤:1了解加热器在实验仪所在的位置及加热符号,加

    7、热器封装在双孔悬臂梁下片梁的表面,结构为电阻丝。2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插口与电压表的输入插口Vi相连。开启电源,调节差放零点旋钮,使电压表显示零。再把电压表的切换开关置2V挡,细调差放零点,使电压表显示零。关闭电源,电压表的切换开关置20V挡,拆去差动放大器输入端的连线。3按图1接线,开启电源,调电桥平衡网络的W1电位器,使电压表显示零,然后将电压表的切换开关置2V挡,调W1电位器,使电压表显示零。4在传感器托盘上放上所有砝码,记下此时的电压数值。将-15V电源连到加热器的一端插口,加热器另一端插口接地;电压表的显示在变化,待电压表显示稳定后,记下显示数值。比较二种情

    8、况的电压表数值,即为温度对应变电桥的影响。5实验完毕,关闭电源,所有旋钮转至初始位置。实验四 直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秤之一实验目的:了解直流供电的金属箔式应变片电桥的实际应用。所需单元及部件:电桥、差动放大器、电压表、砝码、电源、应变片传感器。实验步骤:1将差动放大器调整为零:将差动放大()、()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电压表输入端Ui相连,开启电源后调差放的调零旋钮使电压表显示为零,再将电压表切换开关置2V挡,再细调差放调零旋钮使电压表显示为零,然后关闭电源。 图52按图5接线,图中R1、R2、R3、RX为应变片所替代。 3在传感器托盘上放上一只砝码,记下此时的电压数值,然后每增加一只砝码记下一

    9、个数值并将这些数值填入下表。根据所得结果计算系统灵敏度S=VW,并作出V-W关系曲线,V为电压变化率,W为相应的重量变化率。4在托盘的自由端加所有砝码,调节差放增益旋钮,使电压表显示对应的量值,去除所有砝码,调W1使电压表显示零,这样重复几次即可。5在托盘上逐一加上砝码,把电压表的显示值填入下表。并计算灵敏度。W(g)V(v)6托盘上放上一个重量未知的重物,记录电压表的显示值,得出未知重物的重量注意事项:砝码和重物应放在梁自由端的磁钢上的同一点。思 考:要将这个电子秤方案投入实际应用,应如何改进?实验五 热电偶原理及现象 实验目的:了解热电偶的原理及现象所需单元及附件: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差动放

    10、大器、电压表、加热器、热电偶、数字温度计(自备)、电源旋钮初始位置:电压表切换开关置200mV挡,差动放大器增益最大。实验步骤:1了解热电偶原理:两种不同的金属导体互相焊接成闭合回路时,当两个接点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一现象称为热电效应,产生电流的电动势叫做热电势。通常把两种不同金属的这种组合称为热电偶。具体热电偶原理参考教课书。2解热电偶在实验仪上的位置及符号,实验仪所配的热电偶是由铜康铜组成的简易热电偶,分度号为T。实验仪有两个热电偶,它封装在双平行梁的上片梁的上表面(在梁表面中间二根细金属丝焊成的一点,就是热电偶)和下片梁的下表面,二个热电偶串联在一起产生热电势为二者的总和。3

    11、按图2接线,开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调零旋钮,使电压表显示零,记录下自备温度计的室温。图2 热电偶实验接线参考图4将可调直流电源电压调制1V,再接入加热器的一端,加热器的另一端接地,观察电压表显示值的变化,待显示值稳定不变时记录下电压表显示的读数E。5用数字温度计测出上梁表面热电偶处的温度t并记录下来。(注意:温度计的测温探头不要触到应变片,只要触及热电偶处附近的梁体即可)。6逐步改变供电电源电压为2V、3V 、4V,(注意!不能大于5伏)重复步骤4、5。7根据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式:Eab(t,to)=Eab(t,tn)+Eab(tn,to)其中:t -热电偶的热端(工作端或称测温

    12、端)温度。tn-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即热电势输出端)温度也就是室温。to-0热端温度为t,冷端温度为室温时热电势。Eab(t,tn)=(f/v显示表E)/100*2(100为差动放大器的放大倍数,2为二个热电偶串联)。热端温度为室温,冷端温度为0,铜康铜的热电势:Eab(tn,to):查附表的热电偶自由端为0时的热电势和温度的关系即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得到室温(温度计测得)时热电势。计算:热端温度为t,冷端温度为0时的热电势,Eab(t,to),根据计算结果,查分度表得到温度t。8热电偶测得温度值与自备温度计测得温度值相比较,计算测量误差。(注意:本实验仪所配的热电偶为简易热电偶,并非标准热电

    13、偶,可能误差较大,只需按实际情况计算即可)。实验完毕,关闭电源,尤其是加热器电源,其他旋钮置原始位置。室温(tn)读数:加热电压1V2V3V4V数字温度计读数测量点热电势计算温度值测量误差(%) 思考:1为什么差动放大器接入热电偶后需再调节差动放大器零点?2测量温度产生的误差原因有哪些?实验六 移相器实验实验目的:了解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移相电路的原理及工作情况所需单元及部件:移相器、音频振荡器、双线(双踪)示波器、电源实验步骤:1了解移相器在实验仪所在位置及电路原理(见图3)。图3 参考接线图2将音频振荡器的信号引入移相器的输入端(音频信号从0、180插口输出均可),开启电源。3将示波器的两根线

    14、分别接到移相器的输入和输出端,调整示波器,观察示波器的波形。旋动移相器上的电位器,观察两个波形间相位的变化。改变音频振荡器的频率,观察不同频率的最大移相范围。思 考:分析本移相器的工作原理,并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提示:A1、R1、R2、R3、C超前移相,在R3R1时,KF1(j)=Vm/V=-(1-j RwC2)/(1+jR2C1),KF1()=1, F1()=- -2tg-1R2C1。A2、R4、R5、RW、C2滞后移相,在R5R4时,KF2(j)=V/Vm=(1-jRwC2)/(1+jC2),KF2()=1, F2()=-2tg-1RwC1,2f 。分析:f一定时Rw=0K10K,相移及R

    15、w一定时,f变化相移。2如果将双线示波器改为单踪示波器,两路信号分别从轴和轴送入,根据李沙育图形是否可完成此实验?实验七 相敏检波器实验实验目的:了解相敏检波器的原理和工作情况。所需单元和部件:相敏检波器、移相器、音频振荡器、双线示波器(自备)、直流稳压电源、低通滤波器、转速/频率表、电源。有关旋钮的初始位置:音频振荡器频率为KHz,幅度置最小(逆时针到底),直流稳压电源输出调置于2V,电源关闭。 实验步骤: 1了解相敏检波器和低通滤波器在实验仪面板上的符号。2根据图4A的电路接线,将音频振荡器的信号0输出端输出至相敏检波器的输入端(1),把直流稳压电源2V输出接至相敏检波器的参考输入端(5)

    16、,把示波器两根输入线分别接至相敏检波器的输入端(1)和输出端(3)组成一个测量线路。图4 A3调整好示波器,开启电源,调整音频振荡器的幅度旋钮,示波器输出电压为峰峰值4V。观察输入和输出波的相位和幅值关系。4改变参考电压的极性(除去直流稳压电源2V输出端与相敏检波器参考输入端(5)的连线,把直流稳压电源的2V输出接至相敏检波器的参考输入端(5),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的相位和幅值关系。由此可得出结论,当参考电压为正时,输入和输出 相,当参考电压为负时,输入和输出 相,此电路的放大倍数为 倍。 5关闭电源,根据图4B电路重新接线,将音频振荡器的信号从0输出端输出至相敏检波器的输入端1,将从0输出端输

    17、出接至相敏检波器的参考输入端2,把示波器的两根输入线分别接至相敏检波器的输入1和输出端3,将相敏检波器输出端3同时与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起来,将低能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直流电压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测量线路。图4 B6开启电源,调整音频振荡器的输出幅度,同时记录电压表的读数,填入下表。单位:Vip-p0.5124816Vo7关闭电源,根据图C的电路重新接线,将音频振荡器的信号从输出端输出至相敏检波器的输入端1,将从输出端输出接至移相器的输入端,将从移相器输出端接至相敏检波器的参考输入端2,把示波器的两根输入线分别接至相敏检波器的输入端1和输出端3,将相敏检波器输出端3同时与低通滤波器输入端连接起来

    18、,将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直流电压表连接起来,组成一测量线路。图4 C8开启电源,转动移相器上的移相电位器,观察示波器的显示波形及电压表的读数,使得输出最大。9调整音频振荡器的输出幅度,同时记录电压表的读数,填入下表。单位:Vip-p0.51246816Vo思 考: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知道相敏检波器的作用是什么? 移相器在实验线路中的作用是什么?(即参考端输入波形相位的作用)在完成第五步骤后,将示波器两根输入线分别接至相敏检波器的输入端1和附加观察端6和2,观察波形来回答相敏检波器中的整形电路是将什么波转换成什么波,相位如何?起什么作用?当相敏检波器的输入与开关信号同相时,输出是什么极性的什么波,

    19、电压表的读数是什么极性的最大值。实验八 差动变压器性能实验目的:了解差动变压器原理及工作情况。所需单元及部件:音频振荡器、测微头、示波器、电源、差动变压器、振动平台。有关旋钮初始位置:音频振荡器4KHz8KHz之间,双线示波器第一通道灵敏度500mv/div ,第二通道灵敏度10mv/div,触发选择打到第一通道,电源关闭。实验步骤:图6 参考接线图 1根据图6接线,将差动变压器、音频振荡器、双线示波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测量线路。开启电源,将示波器探头分别接至差动变压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观察差动变压器源边线圈音频振荡器激励信号峰峰值为2V。2转动测微头使测微头与振动平台吸合。再向上转动测微头m

    20、m,使振动平台往上位移。往下旋动测微头,使振动平台产生位移。每位移0.2mm,用示波器读出差动变压器输出端的峰峰值填入下表,根据所得数据计算灵敏度。(式中为电压变化,为相应振动平台的位移变化),作出关系曲线。(mm)5mm4.8mm4.6mm0.2mm0mm-0.2mm-4.8mm-5mmVo(p-p)思 考:1根据实验结果,指出线性范围。2当差动变压器中磁棒的位置由上到下变化时,双线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相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用测微头调节振动平台位置,使示波器上观察到的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端信号为最小,这个最小电压称作什么?由于什么原因造成?实验九 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的补偿实验目的:说明如何用

    21、适当的网络线路对残余电压进行补偿。 所需单元及部件: 音频振荡器、测微头、电桥、差动变压器、差动放大器、双线示波器、振动平台、电源。有关旋钮的初始位置: 音频振荡器4kHzKHZ之间,双线示波器第一通道灵敏度500mV/div,第二通道灵敏度1V/div,触发选择打到第一通道,差动放大器的增益旋到最大。 实验步骤: 1按图7接线,音频振荡从LV插口输出,W1,W2,r,c,为电桥单元中调平衡网络。2开启电源,利用示波器,调整音频振荡器幅度钮使示波器一通道显示出为2伏峰峰值。调节音频振荡器频率,使示波器二通道波形不失真。 3调整测微头,使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最小。 4依次调整W1,W2,使输出电压

    22、进一步减小,必要时重新调节测微头,尽量使输出电压最小。5将二通道的灵敏度提高,观察零点残余电压的波形,注意与激励电压波形相比较。经过补偿后的残余电压波形:为 波形,这说明波形中有 分量。 6经过补偿后的残余电压大小:V残余p-p=V残余p-p/100与实验十六未经补偿残余电压相比较。7实验完毕后,关闭电源。注意事项:1由于该补偿线路要求差动变压器的输出必须悬浮。因此次级输出波形难以用一般示波器来看,要用差动放大器使双端输出转换为单端输出。 2音频信号必须从LV插口引出。 思 考:本实验也可把电桥平衡网络搬到次级圈上进行零点残余电压补偿。图7 参考接线图实验十 差动变压器的应用振动测量实验目的:

    23、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实际应用。 所需单元及部件:音频振荡器、差动放大器、移相器、相敏检波器、电桥、低通滤波器、转速/频率表、低频振荡器、激振器、示波器、电源、差动变压器、振动平台。 有关旋钮初始位置:音频振荡4kHzkHz之间,差动放大器增益最大,低频振荡器频率钮置最小,幅值钮置中。实验步骤:1按图8的接线,调节测微头远离振动台(不用测微头),将低频振荡器中的钮子开关波动到激振线圈的位置,开启电源,调节低频振荡器幅度钮置中,频率从最小慢慢调大,让振动台起振并振动幅度适中(如振动幅度太小可调大幅度旋钮)。图8 参考接线图2将音频钮置5KHz,幅度钮置2Vp-p。用示波器观察各单元,即:差放、检波、低

    24、通输出的波形(示波器轴扫描为ms/divms/div,Y轴CH1或CH2旋钮打到0.2v2V)。调节移相器和相敏检波的时候,用示波器观察相敏检波的输出信号,是的输出的信号为一个类似于全波整流的波形就可以。3保持低频振荡器的幅度不变,调节低频振荡器的频率,接线如图8所示,用示波器观察低通滤波器的输出,读出峰峰电压值,记入数据的时候,在频率超过20Hz的时候,由于振幅很小,不利于记入数据,我们可以记入在7Hz左右的更多的数据。记下实验数据填入下表:F(Hz)34567810122025Vp-p(V)4根据实验结果作出梁的振幅频率(幅频)特性曲线,指出振动平台自振频率(谐振频率)的大致值,并与用应变

    25、片测出实验的结果相比较。5实验完毕,关闭电源。注意事项:适当选择低频激振电压,以免振动平台在自振频率附近振幅过大。 问 题:如果用直流电压表来读数,需增加哪些测量单元,测量线路该如何?实验十一 电涡流式传感器的静态标定实验目的:了解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原理及工作性能所需单元及部件:涡流变换器、电压表、测微头、铁测片、涡流传感器、示波器、振动平台、电源。实验步骤:装好传感器(传感器对准铁测片安装)和测微头。观察传感器的结构,它是一个扁平线圈。用导线将传感器接入涡流变换器输入端,将输出端接至电压表,电压表置于20V挡,见图10,开启电源。图10 参考接线图 用示波器观察涡流变换器输入端的波形。如发现没

    26、有振荡波形出现,再将被测体移开一些。可见,波形为 波形,示波器的时基为 us/cm,故振荡频率约为 。适当调节传感器的高度,使其与被测铁片接触,从此开始读数,记下示波器及电压表的数值,填入下表:建议每隔0.10mm读数,到线性严重变坏为止。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曲线,指出大致的线性范围,求出系统灵敏度。(最好能用误差理论的方法求出线性范围内的线性度、灵敏度)。可见,涡流传感器最大的特点是 ,传感器与被测体间有一个最佳初始工作点。这里采用的变换电路是一种 。实验完毕关闭电源。(mm)Vp-p(v)V(v)注意事项:被测体与涡流传感器测试探头平面尽量平行,并将探头尽量对准被测体中间,以减少涡

    27、流损失。实验十二 被测体材料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的影响实验目的:了解被测体材料对涡流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所需单元及部件:涡流传感器、涡流变换器、铁测片、电压表、测微头、铝测片、振动台、电源。实验步骤:1安装好涡流传感器,调整好位置。装好测微头。2按图11接线,检查无误,开启电源。3从传感器与铁测片接触开始,旋动测微头改变传感器与被测体的距离,记录电压表读数,到出现明显的非线性为止,然后换上铝测片重复上述过程,结果填入下表(建议每隔0.05mm读数):X(mm)V铝(v)V铁(v)4根据所得结果,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被测体为铝和铁的两条曲线,照实验二十二的方法计算灵敏度与线性度,比较它们的线性范围和灵

    28、敏度。关闭电源。可见,这种电涡流式传感器在被测体不同时必须重新进行 工作。注意事项:传感器在初始时可能为出现一段死区。此涡流变换线路属于变频调幅式线路,传感器是振荡器中一个元件,因此材料与传感器输出特性之间的关系与定频调幅式线路不同。实验十三 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振幅测量实验目的:了解电涡流式传感器测量振动的原理和方法。所需单元及部件:电涡流传感器、涡流变换器、差动放大器、电桥、铁测片、直流稳压电源、低频振荡器、激振线圈、电压表、转速/频率表、示波器、电源。有关旋钮的初始位置:差动放大器增益置最小(逆时针到底),直流稳压电源调置。实验步骤:1转动测微器,将振动平台中间的磁铁与测微头分离,使梁振

    29、动时不至于再被吸住(这时振动台处于自由静止状态),适当调节涡流传感器头的高低位置(目测)。2根据图11的电路结构接线,将涡流传感器探头、涡流变换器、电桥平衡网络、差动放大器、电压表、直流稳压电源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测量线路(这时直流稳压电源应调置于4),电压表置20V挡,开启电源。图11 参考接线图 3调节电桥网络,使电压表读数为零。4去除差动放大器与电压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与示波器连起来,将转速频率表并将低频振荡器中的钮子开关打向激振线圈的位置。5固定低频振荡器的幅度旋钮至某一位置(以振动台振动时不碰撞其他部件为好),调节频率,调节时用频率表监测频率,用示波器读出峰峰值填入下表,关闭电源。


    注意事项

    本文(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