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川教版.docx

    • 资源ID:24622058       资源大小:29.38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川教版.docx

    1、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川教版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一课 鸦片战争一、 虎门硝烟(1)时间:19世纪初 (2)背景: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 (3)主要国家:英国 (美国、俄国)(4)影响:(1)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2)使清朝政治更腐败。二、林则徐虎门硝烟: (1)时间:1839年6月 (2)地点:虎门 (3)当时皇帝:道光帝 (4)作用/影响: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三、鸦片战争:1840.61842.8 1、原因 (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借口):虎门硝烟 2

    2、、战争开始的标志:1840年6月,英国侵略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四、中英南京条约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允许英在此派驻领事。 进出关口税由中英两国协商 (3)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签订时间:1843年 (4)影响: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 (5)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主要原因是:(1)经济落后 (2)清王朝政治腐败(根本) (3)武器装备低劣 第

    3、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一、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 根本原因(目的):为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 借口:“亚罗号事件”(英)、“马神甫事件”(法)3、 标志: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4、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间:1860年5、 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6、 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领土和主权二、沙俄(割占中国领土最多)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150多万平方千米 1、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瑷珲条约 2、签订时间:1858年 3、割占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时间:1851年 2、领导人:洪秀全 3、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

    4、共势力勾结起来 4、华尔之死(1)时间:1862年(2)地点:浙江慈溪第三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和中日甲午战争一、 左宗棠收复新疆1、新疆危机(1)时间:1865年(2)沙俄强占了伊犁地区2、左宗棠收复新疆(1)时间:1876年4月(2)收复时间:1884年(3)结果:清政府采纳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4)作用: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俄、英侵略者肢解中国的阴谋,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二、甲午中日战争(1)、开始时间:1894年(2)、结束时间:1895年(3)、1894年黄海战役,邓世昌壮烈殉国。2、马关条约 (1)、签订原因:1895年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签订双方及代表:中

    5、:李鸿章; 日首相:伊藤博文 (3)、内容: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日本军费2亿两 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口岸开设工厂 (严重打击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危害: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地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5)甲午中日战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6)、签订时间:1895年第四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 义和团的兴起和发展1、 原名:义和拳2、 口号:“扶清灭洋”3、 爆发时间:1898年4、 爆发地点:山东二、八国联军侵华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借口):为镇压

    6、义和团运动 3、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4、八国联军统率:(英)西摩尔 5、义和清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和清军奋勇阻击,在廊坊、杨村车站围歼侵略军。义和清同2000多名俄军在老龙头火车站激战,歼敌500多人。 张德成率领的义和团一度攻入紫竹林租界,清军将领聂士成奋勇冲锋在前,壮烈牺牲 6、1900年,八国联军劫掠北京。 7、结果:中国战败,慈禧命清剿灭义和团,运动失败三、辛丑条约 1、时间:1901年 2、参与国家:英、俄、德、法、美、日、意、奥、比、西、荷等十一国 3、主要内容:清赔款白银4.5亿两 永远禁止中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标志着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拆

    7、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在北京东郊民巷设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 4、(1)危害:辛丑条约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最严重的危害: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辛丑条约是勒索赔款最多的条约(4.5亿两),共赔偿9.8亿两(含利息)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第五课 洋务运动 洋务派发动一、 洋务运动的兴起1、 洋务派的产生(1) 原因: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2) 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3) 代表: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8、、张之洞(4)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5) 口号:“自强”、“求富”(6) 内容:(1)提出“自强”的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打出“求富”的口号(1870年),兴办了一批为军事工业服务的民用工业。 (3)兴办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 (4)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概述:(1)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创办民用工业 (3)兴办新式学堂 (4)筹建近代海军(7) 作用(评价):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8)最积极/深刻的影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9)性质:洋务运动是封建统

    9、治者的自救运动(10)启示: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了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改革封建制度,是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的。创办者和创办业:1、 近代军事工业(自强):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规模最大)左宗棠:福州船政局2、 民用工业(求富):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第六课 戊戌变法一、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1、 背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2、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3、 目的:救亡图存4、 公车上书:(1) 时间:1895年(2) 起因:马关条约的签订(3) 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4) 内容:反对日本义和,请求变法(5) 影响:打破了清政

    10、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运动的标志。(6) 创办书刊: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7) 政治团体:强学会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发动者:光绪帝1、起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3、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4、内容:(1)经济上: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 (2)政治上: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3)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4)军事上: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等等。5、“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11、(被杀害)6、结果:戊戌变法失败。7、影响: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8、最积极的影响: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9、启示: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进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依靠无实权的光绪帝 (2)没有发动群众 (3)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4)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顺序:维新派的形成组织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公车上书 第七课 辛亥革命 资产革命派发动一、 辛亥革命的酝酿1、 兴中会的兴起:(1) 时间:1894

    12、年(2) 建立者:孙中山(3) 地点:夏威夷(4) 目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5) 建立名称: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2、 同盟会的建立:(1) 时间:1905年8月(2) 地点:日本东京(3)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4) 创建刊物:民报(5) 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6) 作用:把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到新阶段(7)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二、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1、标志:武昌的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士兵,在熊秉坤等率领下首先鸣枪起义。2、中华民国的成立(第一个取胜

    13、:湖北)(1) 地点:南京(2) 标志: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3) 时间:1912年1月1日(4) 历史之最:孙中山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6) 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7)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 国行不通。(8) 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9) 革命结果:取得一定的胜利,但最终失败。(10)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灭亡。公元纪年=19

    14、11+民国纪年孙中山最大的历史贡献: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第八课 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 原因:(1)中华民国没有清除封建思想 (2)北洋军阀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思想领域里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2. 时间:1915年3. 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掀起了新文化运动4. 主要人物:李大钊、陈独秀、胡适、蔡元培、鲁迅5. 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新青年 、北京大学6. 前期的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7. 口号:“民主”、“科学”8. 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后期内容):宣

    15、传十月革命(俄)、宣传马克思主义9. 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10.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依稀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宣传马克思主义胡适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第三单元 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九课 五四运动青年节和中国共产党七一建党节的成立一、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1919年5月4日)1、导火线: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2、地点:北京3、发动者:学生4、口号:“外争国权(反帝),内惩国贼(反封建)”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还我山东”,“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5、经过:(1)191

    16、9年5月4日后,斗争主力以学生为主,运动中心在北京 (2)1919年6月5日后,斗争主力以工人为主,运动中心在上海6、五四爱国运动的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中国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斗争的主力7、结果、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8、初步胜利内容:(1)释放被捕学生(2)撤销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亲日派卖国贼的职务(3)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合约签字9、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0、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1、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饶,乐于奉献,用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1、

    17、时间:1920年2、最早早期组织的建立者:陈独秀3、地点:上海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至今(2014)93年 重点知识1、时间:1921年7月23日2、地点:上海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4、参会:13人(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李达、王尽美、邓恩铭) 当时党员:50多名5、中共一大的内容:(1)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2)大会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3)大会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6、党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7、中共诞生的意义(选择、问答):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选择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

    18、共产党成立的条件:1、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共的创建准备了条件 2、新文化运动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准备在巴黎和会上,以战胜国身份参会的中国,为什么却蒙受了战败国的耻辱? 弱国无外交第十课 国民革命运动 1924年1927年目的:打到列强除军阀 性质:反帝反封建一、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时间:1924年2、地点:广州3、内容:这次大会实际上确立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4、结果:选择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5、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方式:党内合作二、黄埔军校的创建选择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1、时间:1924年2、地点:广州3、创

    19、建人:孙中山4、校长:蒋介石5、政治部主任选择:周恩来三、北伐战争1、时间:1926年2、目的: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3、主力军:国民革命军4、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5、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两湖地区)6、结果、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7、失败的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 共产党员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在汀泗桥英勇作战,立下赫赫战功 北伐军先全歼吴佩孚部主力 1927年,上海80万工人举行总罢工 陈独秀、罗亦农、周恩来等领导下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四、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背景:1927年以蒋介石、汪精卫代表的右翼派先后发动“四一二”上海政变和“七一五”武汉政变,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1、 时间:1927年4月18日2、 地点:南京3、 建立者:蒋介石4、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 汪精卫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落网”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京杀害李大钊等人 1927年9月,武汉民国政府迁往南京,实现了“宁汉合流” 北洋军阀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1、 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2、 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起来先锋模范作用3、 得到了农工群众的支持,是正义的战争 农民对北伐的支援有哪些方式?运输、向导、交通破坏、扰敌后防、正式作战等


    注意事项

    本文(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川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