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第一章1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24846202       资源大小:336.78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第一章1复习资料.docx

    1、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第一章1复习资料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法律基础 一、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P1)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这是法的本质。(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3)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2、法的特征(P2)(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解释】制定、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

    2、性。(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利益导向性)。(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解释】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凡是在国家权力管辖和法律调整的范围、期限内,对所有社会成员及其活动都普遍适用。【例题1单选题】下列表述中,反映了法的本质的是( )。(2002年)A、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B、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C、法凭借国家强制力而获得遵行D、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答案】A【例题2单选题】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2008年)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B、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C、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

    3、定D、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障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答案】B【解析】法只能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而非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例题3多选题】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2009年)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答案】ABCD【解析】选项AB属于法的本质,选项CD属于法的特征。【例题4单选题】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凡是在国家权力管辖和法律调整的范围、期限内,对所有社会成员及其活动都普遍适用B、法是全社会成

    4、员共同意志的体现C、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D、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答案】B【解析】法只能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而非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二、法律关系()【解释】法律关系是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任何法律关系都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构成法律关系。夫妻关系、合同关系就是一种法律关系。1、法律关系的主体(P3)(1)公民(自然人)【解释】由公民组成的特定主体,如个体户、农户、合伙人,也可参与某些特定的经济法律关系。(2)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国

    5、家司法机关;各种企业事业组织;各政党和事业团体。(3)国家【解释】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在国内,国家是国家财产所有权惟一和统一的主体;在国际法上,国家是国际法关系的主体。(4)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解释】外国企业、华侨、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属于车船税的纳税人。2、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P4)(1)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和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2)任何一方的权利都必须有另一方义务的存在,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3)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都受国家法律保障。3、法律关系的客体(P5)(1)物

    6、自然物:土地、森林人造物:机器、建筑货币和有价证券(2)非物质财富知识产品:著作、发明道德产品:荣誉称号、嘉奖表彰【解释】荣誉称号、嘉奖表彰是公民、法人“荣誉权”的客体。(3)行为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保管合同中的保管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建设工程合同中承包人完成的建设项目)。(4)人身【案例】张某与某医院签订协议,承诺自己死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赠给该医院,该遗赠关系的客体是眼角膜(人身的一部分)。【解释1】某些经济权利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例如,土地使用权作为经济权利(属于内容的范畴),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中,就构成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解

    7、释2】考生应注意在多选题中“主体和客体”的区别。【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2006年)A、土地使用权 B、发明C、劳务 D、产品【答案】ABCD【解析】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中,土地使用权(合同标的)就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例题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2007年)A、公民 B、企业C、物 D、非物质财富【答案】AB【解析】选项CD属于客体。【例题3多选题】下列权利义务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的有()。(2008年)A、所有权B、纳税义务C、经营管理权D、服兵役义务【答案】ABC【解析】选项D属于法律关系的内容,但不属于经

    8、济法律关系内容。【例题4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我国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2009年)A、自然人 B、发明专利 C、劳务 D、物质资料【答案】BCD【解析】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选项D)、非物质财富(选项B)、行为(选项C),选项A属于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例题5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A、阳光 B、房屋C、经济决策行为 D、荣誉称号【答案】BCD【解析】(1)选项A:阳光不具有经济价值,不属于物的范畴;(2)选项B:属于物的范畴;(3)选项C:属于行为的范畴;(4)选项D:属于非物质财富的范畴。【例题6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是

    9、( )。A、著作 B、荣誉称号C、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 D、人的眼角膜【答案】ABCD【解析】(1)选项A:属于非物质财富中的“知识产品”;(2)选项B:属于非物质财富中的“道德产品”;(3)选项C:属于“行为”的范畴;(4)选项D:属于“人身”的范畴。三、法律事实()【解释】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1、法律事件(P6)(1)自然现象(绝对事件):水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2)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解释】自然灾害可引起保险赔偿关系的发生,人的死亡可引起扶养关系、婚姻关系、劳动合同关系的消灭。2、法律行为(P7)【解释1】法律行为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10、,二者均可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解释2】考生应注意在多选题中“行为和事件”的区别。【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有( )。(2005年)A、订立合伙协议B、签订合同C、签订和解协议D、签发汇票【答案】ABCD【例题2单选题】下列法律事实中,属于法律事件的是( )。A、纵火 B、签订合同C、爆发战争 D、签发支票【答案】C【解析】选项ABD属于法律行为,其中选项A属于违法行为。四、法的形式()(P8)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法律(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1)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其他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全国人民代表

    11、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就有关问题做出规范性决议或者决定,它们与法律具有同等地位和效力。3、行政法规(次于宪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国务院4、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5、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6、特别行政区的法7、行政规章(1)部门规章:国务院所属部委(2)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解释】政府规章除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外,还不得与上级和同级地方性法规相抵触,行政规章在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仅起参照作用”。8、国际条约【解释1】考生应注意在单选题中不同形式的“制定机关”。【解释2】法律效力等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解释3】最高人民法院的

    12、判决书“不属于”法的形式。【例题1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在我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2004年)A、宪法B、民族自治地方条例C、国际条约D、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答案】A【例题2单选题】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2005年)A、宪法 B、同级政府规章 C、法律 D、行政法规【答案】B【解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例题3单选题】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

    13、条例 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答案】B【解析】(1)选项A属于“法律”;(2)选项B属于“行政法规”;(3)选项C属于“地方性法规”;(4)选项D属于“行政规章”。【例题4单选题】下列关于法的形式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律的效力和地位仅次于宪法,是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依据B、行政法规的地位次于宪法和法律,高与地方性法规C、地方性法规的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区域范围D、政府规章除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外,还不得与上级和同级地方性法规相抵触,政府规章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之一【答案】D【解析】行政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在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

    14、仅起参照作用,不能作为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例题5多选题】河北省唐山市人民政府在制定政府规章时,不得与( )相抵触。A、法律B、行政法规C、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D、唐山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答案】ABCD【解析】政府规章除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外,还不得与上级和同级地方性法规相抵触。五、法的分类()(P10)1、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习惯法)2、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根本法(宪法)和普通法3、根据法的内容:实体法和程序法4、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者对人的效力:一般法和特别法5、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形式:国际法和国内

    15、法【解释1】税收征收管理法属于成文法、普通法、程序法、一般法、国内法。【解释2】考生应重点掌握法的不同分类标准及其分类结果。【例题1单选题】在下列法的各项分类中,以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为标准进行分类的是( )。(2007年)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根本法和普通法C、实体法和程序法D、一般法和特别法【答案】A【例题2单选题】下列对法所作的分类中,以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进行分类的是()。(2008年)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根本法和普通法C、一般法和特别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答案】C六、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P11)1、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规范划分为若干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

    16、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即为法律体系。2、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首先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解释】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包括7个主要的法律部门,其中包括经济法法律部门。在经济法法律部门中,其中包括税收征收管理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属于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范畴。【例题1判断题】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规范分为若干个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构成一国的法律体系。( )(2008年)【答案】【例题2判断题】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首先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 )【答案】第二节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解释1】(1)仲裁适用于“平等主

    17、体”之间的合同纠纷和其他的财产纠纷;(2)行政复议适用于“不平等主体”之间的行政争议;(3)诉讼既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民事诉讼),也适用于“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行政诉讼)。(P13)【解释2】仲裁与民事诉讼均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纠纷(例如企业之间出现合同纠纷),但二者不可并用。平等主体之间出现经济纠纷时,采取“或裁或审”的原则,当事人发生争议时只能在仲裁或者民事诉讼中选择一种解决方式。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人民法院的管辖权,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或者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辖权。【解释3】不平等主体之间出现纠纷时,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选择与

    18、诉讼的性质有关:(1)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再提起行政诉讼(例如企业对工商局的罚款决定不服),但二者不能同时进行,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已经受理的(尚未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不能再提起行政诉讼;(2)特殊情况下只能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才能提起行政诉讼(例如纳税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例题多选题】下列争议解决方式中,适用于解决平等民事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的有()。(2009年) A、仲裁 B、民事诉讼 C、行政复议 D、行政诉讼【答案】AB【解析】(1)平等主体之间纠纷的解决方式:仲裁或者民事诉讼;(2)不平等主体之间纠纷的解决方式: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注意事项

    本文(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第一章1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