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25074565       资源大小:32.98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1、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组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北京的春节 2、藏戏 3、各具特色的民居 4、和田的维吾尔人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本组围绕着“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主题选入了四篇课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每篇课文都能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

    2、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口语交际及习作围绕着不同的民族不同德风俗这个主题进行,让学生收集整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自己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到的风俗风情并形成的作文。回顾拓展二提供了学生了解到的不同的风俗风情及对课文写作方式的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围绕本组课文进行交流。日积月累中的两首古诗也展示了不同的风俗风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趣味语文以清明这首诗为题,告诉了学生标点的不同标法会有不同的意思,可以以这个为一个点,拓展一些另外的内

    3、容,加深学生的印象。三、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积累优美词句。 2、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族民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民俗民风的兴趣。 3、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四、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五、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蕴含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2.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六、教具准备:PPT课件。七、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

    4、011课时,精读课文2课时,略读课文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6、北京的春节年 月 日 星期 第 周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二、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三、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六、教具准备:PPT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

    5、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

    6、、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 贴春联 守岁 闹元宵等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

    7、,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同桌互查读文情况。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

    8、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小组研读。出示研读提示:选择自己喜

    9、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二课时复习巩固,导入新课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1体会年前的忙碌。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2体会过节的热闹交

    10、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

    11、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

    12、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2自主阅读“阅

    13、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三布置作业,课外拓展。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八、板书设计:6 北京的春节 (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

    14、动为纬线)腊月初 腊月二十三 除 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风俗: 腊八粥 吃糖 做年菜 男人拜年 张灯结彩 残灯末庙 腊八蒜 大扫除 穿新衣 女人待客 挂花灯 春节结束 买杂拌儿 贴对联年画 逛庙会 看花灯 买爆竹 放鞭炮 放花炮 吃团圆饭 吃元宵 守岁 详 详 详 详 九、作业布置:练习册十、教学反思:7、藏戏年 月 日 星期 第 周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1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三、教学难点:1感受课文的语言

    15、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六、教具准备:PPT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听一听录音,你能说出这些戏曲的名称吗?2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

    16、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艺术,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

    17、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1出示研读主题:( )的面具;(

    18、)的舞台;( )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3补充阅读短文,感受藏戏的地域文化特点。阅读材料如下: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

    19、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藏戏的形式也大有可说之处,仅面具就多样而且表意丰富,这有点象京剧,借助脸谱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过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脸上,藏戏佩带的面具造型粗犷、抽象。从形状上分,藏戏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体的,而质地则多为皮革、绒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于颜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阴险,红色代表权力,黄色代表智慧传统悠久,博大精深,这就是藏戏得以传世

    20、的根本所在了。尽管短暂的接触,使得我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欣赏过一场藏戏。但是以采访为机缘,在视听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戏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经注入了额外的意义,它也将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读后交流:藏戏独特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哪?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5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

    21、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八、板书设计:戴面具演出 7*藏戏 无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开创藏戏三五天没结束九、作业布置:练习册十、教学反思:8、各具特色的民居年 月 日 星期 第 周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二、教学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三、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六、教具准备:1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PPT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

    22、识民居。1出示民居图片,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2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3再读课文

    23、,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研究内容: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研读方法: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

    24、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3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

    25、,与自然和为一体。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体会说明方法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引用资料:“按照

    26、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开始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即普二十三、普二十五、普二十六、普二十七,共发行二十一枚,从一分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邮票,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

    27、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票面上的民族建筑,造型生动,图案漂亮,这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你想了解更多地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故事吗?2发放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拓展阅读。内蒙民居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园形,古代称“穹庐”“毡帐”。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园形天窗,是一种可移动式园形住宅。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在两个园形住宅

    28、之间,联以土墙,成为并列的3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西藏民居藏南碉房。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2-3米,称为碉房。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平屋顶,有的设外廊。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在广大牧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墙。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东北民居吉林-蒙古族马架房。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墙开山,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马架房(见邮票下方, 以及左图)。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极似蒙古

    29、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习惯。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北京民居四合院。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大多坐北朝南,面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上海民居上海“石库门”房子。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最具代表

    30、性。因为上海繁华,人口稠密,住宅大都成排组成,相互毗连。户内建筑布局紧凑,高2-3层,青瓦坡屋顶,并有小型晒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简单的装饰。楼上楼下,小巧玲珑,青瓦覆盖,阁楼晒台,绿树掩映,十分幽雅。陕北民居窑洞。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温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洞三种。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台湾民居台湾民居的基本形态是三合院、四合院。屋顶前后坡落水。农家多用三合院,前面广场可晒农作物。较富裕的人家或官司家住宅则多用四合院,有门厅与正厅的缓冲,秘密性较高。浙江民居浙江民居-黄岩天长街住宅。该住宅面街背河、附有店面,临街设店面,内部兼作起居室,后部临水的房作厨房。全宅的中间部分分三层,第二层空间仅有22米高。以顶阁楼三面凸出,窗台做得较低,三面都开窗,阁楼窗子开得合宜,住在顶层并不觉得压抑。整个住宅造型有虚有实,有遍有低,轮廓线不单调。3布置作业: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