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25097506       资源大小:21.0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教学设计.docx

    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小石潭记全文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一、课题名称:小石潭记二、教材分析:本文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他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柳宗元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

    2、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三、学情分析:四、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背诵课文2.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及文学常识3.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4.学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感情五、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和常用的文言虚词2.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六、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理解含蓄的感情七、教学方式:1.注重诵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讲促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2.进行讨论适时点拨,便于启

    3、发学生认知,纠正偏颇、弥补缺漏3.引导质疑,人人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切身感受,激发质疑、辨疑的意识八、媒体使用:电脑辅助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简洁、丰富而又有节奏感的语句初步了解文章大意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文言实词和常用的文言虚词理解课文第一节大意及其写作特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这位作家是谁?(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教学时间预设:2分钟二、自学成果展示(一)简介

    4、作者及“记”1.柳宗元唐文学家,字子厚,祖籍山西河东郡人,人称“柳河东”他生长在长安,晚年被贬柳州,亦称“柳柳州”我国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柳宗元在柳州期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已沦为奴婢的人,仍可出钱赎回家甚贫者,柳宗元自己出钱助赎;重视农业生产,曾亲自组织农民开荒种地,植竹栽树柳宗元在文学上的贡献尤为突出他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并称“韩柳”,被后世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他的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捕蛇者说揭露社会矛盾,尖锐有力;三戒等寓言,文字精粹,笔锋犀利他的六七百篇诗文,被刘禹锡

    5、汇编成柳河东集,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而遭迫害,被贬为永州司马,孤独寂寞,悲苦不堪元和十年(815),43岁的柳宗元被召回长安,但很快又被派到柳州当刺史,官职是提高了一些,但地方却更僻远了刺史是地方长官,有实权他在柳州引导当地人民发展生产,释放奴隶,兴办学校,政绩显著但因长期心情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逝在柳州,年仅47岁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二)师指名读下面的字词,师生共同点评后生齐读字词两遍篁竹(hung)清洌(li)为坻(ch)为屿(y)为堪(kn)佁然(y)俶尔

    6、(ch)差互(c)寂寥(1io)悄(qio)怆(chung)幽邃(su)翕忽(x)教学时间预设:8分钟教师活动预设:1.引导自学或检查课前预习情况2适时点拨精讲学生活动预设:1.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卡2.学习成果展示3.学生点评同学展示情况三、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教学时间预设:10分钟教师活动预设: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语气语调、节奏请几名学生朗读,教师组织学生听读、评议教师指导读出语气、感情的方法:课文的1、2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卷石带来的冲击,游鱼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3、4、5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凄冷的氛围,应读得低沉些、伤感些4.学生齐读,教师指导:读准字音,吐

    7、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5.利用书下注释并通过小组讨论,教师适当点拨,掌握第一节的文言词意思及翻译学生活动预设:(1)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2)利用书下注释并通过小组讨论,掌握第一节的文言词意思及翻译四、精读研讨探究质疑教学时间预设:10分钟教师活动预设:(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的段意【点拨】写发现小潭的经过,描绘潭的概貌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用文中语句回答【点拨】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点拨】(全石以为底参差披拂)潭由整块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作者为什么给这潭取

    8、名为“小石潭”?本段围绕小潭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点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围绕着“石”的特点来写潭的先用水声、水色从侧面烘托:水声清脆;水色清冽,正由于它是个“石”潭接着从正面落墨,写出石潭中石头的种种形状和姿态然后又就树的长势从旁描绘“石”,树的种种姿态正说明它是长在石头上的五、精读研讨品味欣赏教学时间预设:10分钟教师活动预设: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景物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点拨】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

    9、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选择第一段中自己最欣赏的一句话,从语言运用或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点拨】“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一句运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表达了作者欣赏景色时愉悦的心情,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学生活动预设:引导学生从修辞、感情、词语的色彩等角度品味指导学生带着对文章的理解,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情感并把你最深切的感受批注在旁白处六、当堂巩固试背诵第一节课文及文言词解释口头翻译第一节七、布置作业整理笔记背诵第一节知识点背诵课文2

    10、5段八、板书设计小石潭记柳宗元景物: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发现小潭移步换景行动:隔闻伐取见小潭概貌:全石为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2.学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学时间预设:5分钟重要文言词的解释(师指名背)重点语句的翻译(师指名背)重点问题的理解(师指名答)二、积累展示教学时间预设:15分钟教师活动预设:利用书下注释并通过小组讨论,教师适当点拨,掌握第25节的文言词意思及翻译(结合自主学习卡积累展示)学生活动预设:1.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卡2.学习成果展示3.师生共同点评同学展示

    11、情况三、精读研讨、品味欣赏教学时间预设:15分钟教师活动预设:生齐读课文第2段,然后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点拨】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分别从哪几个角度去写的?请结合课文简析【点拨】清澈作者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等各个角度去写的整段无“水”字,但无一处不在写“水”正面写鱼,侧面写水;写的是鱼,见的是水先写鱼的游,“空游”突出水清澈的程度;接着写鱼的影,借日光来显示,太阳照下来连鱼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都看得清清楚楚,可见水的清澈(3)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点拨】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

    12、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指名朗读第3段,然后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点拨】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

    13、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点拨】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教师范读第4段,并提出问题: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点拨】凄清寂静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在寂寞的处境中的忧伤感情学生活动预设

    14、:【展示】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要求表达观点有理有据,语言简洁流畅四、精读研讨、探究质疑教学时间预设:5分钟教师活动预设: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点拨】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学生活动预设:【展示】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有理有据五、拓展延伸教学时间预设:5分钟教师活动预设:从文中选取其中最让自己心神向往的景物或最能触动你展开想象的景物,加以描

    15、绘,说给你的同伴听,然后组内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一齐润色、加工,再在全班朗读【示例】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这小石潭中,看,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快活地摇着尾巴鱼儿们似乎与阳光玩着捉迷藏,有的静静地倚在石头上透过清澈的水,阳光似乎找不到他们忽然,鱼儿们全都游开了它们张开嘴,调皮地对着阳光吐出了一串串的水泡,还不忘向你热情地摇尾问好呢!学生活动预设:【展示】四人一组活动,或说或写,教师随堂指导,最后派一名代表展示组内佳作,要求语言简洁流畅二、总结全文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自然风物,寄寓了自己被贬谪的遭遇,倾注了孤寂抑郁的情感文中调动各种技法营造小石潭幽清秀美的景致:有移步换

    16、景,有定点特写;有动静结合,有化静为动;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映衬;有融情入景,有因情造景这些手法值得我们借鉴柳宗元的个人遭际,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可以借此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了解一千多年前知识分子的立身处世,间接接触社会,丰富人生阅历七、布置作业背诵全文背诵相关知识点八、板书设计小石潭记柳宗元见小石潭: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潭水:清澈侧面描写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忧伤情感潭中景物特写镜头游鱼:动静结合溪身:曲折蜿蜒小潭源流形象比喻岸势:参差不齐潭中气氛:凄清寂静寓情于景教学反思: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

    17、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在课后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鉴赏和写作能力学习的重点放在对作者的抑郁忧伤之情的理解上,同时,还要学习本文的写景方法,本文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这种特写镜头与总写景物相结合的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注意事项

    本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