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神经病学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版 1.docx

    • 资源ID:25262918       资源大小:21.05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神经病学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版 1.docx

    1、神经病学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版 1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2015年6月前 言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神经病学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学系统阐明神经病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神经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为重点详细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治方法,让学生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思维方法,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防治方法,熟悉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辅助检查的指证和意义,了解神经病学领域的新进展,具备初步解决临床实践中神经病学相关问题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

    2、良好职业素质。本课程大纲参考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和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以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神经病学为教材编写。在教学目的要求方面用“掌握”、“熟悉”、“了解”来说明不同程度的学习要求。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教学总学时为30学时,其中大课讲授24学时,见习6学时,于一学期内完成。参考书目1. 临床执业医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11年出版。2. 张淑琴. 五年制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3. Brazis著,王维治主译.临床神经病学定位,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出版。4.Felten DL,Jozefowicz RF著,催益群主译. 奈特人体神经解剖彩色图谱,人

    3、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5.Goetz CG.Textbook of clinical neurology. 3rd ed. Philadelphia:Saunders company,2007.总论 1第一章 定位诊断2第二章 脑血管疾病3第三章 癫痫7第四章 头痛8第五章 多发性硬化9第六章 运动障碍疾病10第七章 脊髓疾病11第八章 周围神经疾病12第九章 肌肉疾病15教学时数分配表(共30时)教学内容理论课学时实践课学时总论 1第一章 定位诊断 46第二章 脑血管病疾病 5第三章 癫痫 3第四章 头痛 2第五章 多发性硬化 1第六章 运动障碍疾病 2第七章 脊髓疾病 2第八章 周

    4、围神经疾病 2第九章 肌肉疾病 2合计 246总 论一、目的要求1.了解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和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2.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3.熟悉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4.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二、主要内容1.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2.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和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3.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简述感觉障碍、运动功能、反射异常、自主神经功能异常、高级神经功能异常等表现,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分类(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与休克症状)。4.神经系统疾病辅助检查,概要介绍腰穿脑脊液检查、神经影

    5、像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组织活检等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4.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先定位后定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逻辑推理原则,神经系统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特殊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局灶性、多灶性、弥散性、系统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定性诊断,起病缓急和病程特点在病因确定中的作用。5.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与预后。6.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态度和方法。三、教学方法理论课:1学时。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2.难点:如何学好神经病学。第一章 定位诊断一、目的要求1.了解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和大脑半球的神经解剖与生理。2.熟悉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和大脑半球病变的临床

    6、表现。3.掌握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和大脑半球病变的定位诊断。二、主要内容(一)感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定位诊断1.感觉的概念与分类:特殊感觉、一般感觉、复合感觉。2.浅、深感觉的传导通路,节段性支配及周围性支配。3.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感觉过敏、感觉过度、感觉异常、疼痛、感觉缺失与减退等。4.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末梢、周围神经、后根、脊髓、传导束、延髓、丘脑、内囊、皮质等。(二)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与定位诊断.运动系统的组成:随意运动系统、锥体外系与小脑,随意运动的传导通路。2.运动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瘫痪、肌张力改变、肌营养改变、共济失调和不自主运动等,随意运动系统、椎体外系、小脑损害的临床表现

    7、。3.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鉴别诊断。4.瘫痪的定位诊断:中枢性(皮质、内囊、脑干、脊髓)和周围性(前角、前根、周围神经、末梢)。(三)反射(自学内容):反射的组成、反射的种类、反射异常(深浅反射障碍及病理反射)的临床意义。(四)大脑半球的解剖、生理与定位诊断1大脑半球的组成与解剖生理。2大脑半球不同部位病变的临床表现特征与定位诊断。三、教学方法理论课:4学时,其中感觉系统2学时,运动系统1学时,大脑半球各部位损害的定位诊断1学时。实践课:6学时,分2次进行。第1次通过讲授、录像、互相检查等方法,学习神经系统检查方法。第2次在床旁进行,通过病史询问和神经系统检查发现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8、,症状与体征的特征识别与神经系统损害定位。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运动功能异常、感觉障碍和大脑半球病变的定位诊断。2.难点: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和大脑半球的神经解剖、生理与临床表现。第二章 脑血管疾病第一节 概述一、目的要求1.了解脑血管疾病的概念与分类。2.熟悉脑血循环的解剖与生理。3.掌握脑血管病的预防原则。二、教学内容1.脑血管疾病的概念与分类。2.脑血管的解剖特点。3.脑的血液供应与脑血流量调节。4.脑血管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与预防。三、学方法理论课:0.5学时。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脑血管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与预防。2.难点:脑的血液供应与脑血流量调节。第二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目的要

    9、求1.了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熟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防和治疗原则。3.掌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二、教学内容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视网膜与脑实质缺血表现,一过性(1小时与24消失,间歇期不留表现)、颈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3.辅助检查:病因与危险因素评价,血管评价。3.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要点,与癫痫发作、晕厥等鉴别。4.治疗:控制和去除危险因素,抗血小板、抗凝、抗动脉硬化等。三、教学方法理论课:0.5学时。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2.难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与鉴别

    10、诊断。第三节 动脉血栓性脑梗死一、目的要求1.了解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2.熟悉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辅助检查。3.掌握动脉血栓性梗死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二、教学内容1.脑梗死的概念与分类。2.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表现。3.临床表现:发病形式、全脑症状、局灶神经系统症状(颈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主要分支供血区病变的不同表现)。 4.辅助检查:血液、影像学与血管评价。5.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要点,与脑栓塞、脑出血等的鉴别。5.治疗:内科综合治疗、改善脑血循环治疗(溶栓、抗栓与抗凝)、脑保护治疗、预防再发与康复治疗。三、教学方法理论课:1.5学时。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临床表现、

    11、诊断与治疗。2.难点:不同血管供血区的不同临床表现。第四节 脑栓塞一、目的要求1.了解脑栓塞的病因、发病机制。2.熟悉脑栓塞的辅助检查。3.掌握脑栓塞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二、教学内容1.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3.临床表现:区别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特征。4.辅助检查:血液、影像学与心脏等评价。4.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要点,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脑出血等的鉴别。5.治疗:区别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不同之处。三、教学方法理论课:0.5学时。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脑栓塞临床表现特征与病因。2.难点: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五节 脑出血一、目的要求1.了解脑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2.熟悉脑出血的辅助检查。3.

    12、掌握脑出血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二、教学内容1.病因(强调高血压)、发病机理(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伴微动脉瘤破裂)与病理(脑实质内出血及其好发部位)。2.常见部位脑出血的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头颅CT、MRI与血管评价。4.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要点,与脑梗死等鉴别。5.治疗:内科治疗、血压处理、脱水剂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并发症防治、外科治疗(手术适应症)、康复治疗。三、教学方法理论课:1学时。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2.难点:诊断与鉴别诊断。第六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一、目的要求1.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2.熟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辅助检查。3.掌握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

    13、表现、诊断与治疗。二、教学内容1.病因(强调动脉瘤)、发病机制与病理。2.临床表现:突然起病的头痛、颈犟,脑膜刺激征,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表现。3辅助检查:头颅CT、脑脊液与血管评价。4.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要点,与脑出血、脑梗死、脑膜炎鉴别。5.治疗:一般治疗、并发症防治、病因治疗、康复治疗。三、教学方法理论课:1学时。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临床表现特征、诊断与治疗。2.难点: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三章 癫痫一、目的要求1.了解癫痫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癫痫的分类。2.熟悉癫痫的辅助检查。3.掌握癫痫发作主要类型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原则。二、教学内容1.癫痫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影

    14、响痫性发作的因素。2.癫痫发作与癫痫综合症的概念与分类。3.癫痫发作主要类型的临床表现,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4.辅助检查:脑电图与影像学。5.诊断和鉴别诊断:确定诊断癫痫的依据,脑电图的诊断价值,与癔病、晕厥、偏头痛等的鉴别,疑为继发性癫痫者应寻找病因。6.防治:癫痫发作期间药物治疗原则,癫痫发作时的处理,尤其是癫痫持续状态的处理。三、教学方法理论课:3学时。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癫痫发作的分类、临床表现与诊断,抗癫痫药物的应用原则。2.难点:癫痫发作的分类与临床表现。第四章 头痛一、目的要求1.了解头痛的常见原因与分类,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3.熟悉偏头痛的分类。4.掌握偏头痛与紧张性头

    15、痛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二、教学内容1.头痛的概念、常见原因与分类。2.偏头痛病因及发病机制:偏头痛的病因及发作的病理生理过程,了解神经介质在偏头痛发病中的作用。3.偏头痛临床表现:偏头痛的分类,有先兆偏头痛的分期及临床表现特点。4.诊断与鉴别诊断:偏头痛的的诊断标准,与紧张性头痛、颅内压改变、非偏头痛性血管性头痛的鉴别。5.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药物治疗(解热镇痛剂、麦角衍生类药物、镇静剂),预防性治疗(诱因控制、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抗组胺药物)。6.紧张性头痛在临床表现与治疗方面的特殊之处。三、教学方法理论课:2学时。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偏头痛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2.难点:

    16、临床表现与诊断。第五章 多发性硬化一、目的要求1.了解脱髓鞘疾病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理、病理、临床分型及预后。2.熟悉多发性硬化的辅助检查。3.掌握多发性硬化的病变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二、教学内容1.脱髓鞘疾病的概念与分类。2.多发性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3.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多发性硬化病变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多发,构成了多发性硬化临床经过和体征的主要特点。4.辅助检查:脑脊液、诱发电位、影像学检查特点。5.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梗死的鉴别。6.治疗及预后:皮质类固醇及其他免疫抑制疗法,对症治疗及护理等。三、教学方法理论课:1学时。四、

    17、重点与难点1.重点:多发性硬化的病变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2.难点:临床表现与诊断。第六章 运动障碍疾病一、目的要求1.了解运动障碍疾病有关的神经解剖结构、临床症状分类及常见代表疾病。2.熟悉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和生化病理。3.掌握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二、教学内容1.运动障碍疾病的神经解剖基础,运动障碍疾病分类(运动减少、运动增多)。2.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生化(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lewy小体、多巴胺含量减少)。3.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运动减少、肌强直及震颤)。4.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及药物治疗(神经保护治疗、非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及

    18、多巴胺能药物治疗)。6.功能神经外科治疗。三、教学方法理论课:2学时。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药物治疗。2.难点:帕金森病的病理生化及临床表现。 第七章 脊髓疾病第一节 脊髓压迫症一、目的要求1.了解脊髓的应用解剖、生理与血供。2.熟悉脊髓压迫症的病因与治疗。3.掌握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二、教学内容1.脊髓的应用解剖、生理与血供特征。2.脊髓压迫症的病因:各种脊髓肿瘤、椎管内硬膜外脓肿、椎体及脊膜病变等。3.临床表现:神经根损害症状、传导束型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脊柱改变。4.辅助检查:脑脊液动力学、神经影像检查。5.诊断和鉴别诊断:

    19、脊髓损害是否为压迫性,受压的节段以及病灶在髓内或髓外,脊髓受压的病因或病变性质。6.治疗:病因治疗。三、教学方法理论课:1学时。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2.难点: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二节 急性脊髓炎一、目的要求1.了解急性脊髓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熟悉急性脊髓炎的辅助检查。3.掌握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二、教学内容1.病因和病理:简述非细菌性急性脊髓炎的自身免疫机制及有关的病理改变。2.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重点讲述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急性休克期、恢复期),脑脊液与影像学改变的特点。3.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与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脊髓压

    20、迫症、急性硬膜外脓肿等进行鉴别。4.治疗:急性期治疗应用皮质类固醇,并处理排尿障碍和呼吸机麻痹。防治各种并发症: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褥疮等。恢复期处理:痉挛状态的处理以及功能锻炼。三、教学方法理论课:1学时。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2.难点:临床表现与诊断。第八章 周围神经疾病第一节 面神经炎一、目的要求1.了解面神经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熟悉面神经炎的治疗。3.掌握面神经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二、教学内容1.面神经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2.临床表现的主要症状:急性起病,呈单侧面神经周围性麻痹的症状和体,面神经不同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3.诊断与鉴别诊断:

    21、与其它原因引起面瘫的鉴别。4.治疗:皮质类固醇、神经营养药物、针灸、理疗,强调急性期治疗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理论课:0.5学时。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面神经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2.难点:面神经不同部位损害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第二节 三叉神经痛一、目的要求1.了解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与病理。2.熟悉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原则。3.掌握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二、教学内容1.三叉神经的解剖生理2.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3.临床表现:疼痛的部位、疼痛的特点、扳机点,间歇期正常无体征。4.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病的鉴别。5.治疗:卡马西平、B12、封闭、手术治疗,首选

    22、药物为卡马西平。三、教学方法理论课:0.5学时。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2.难点:临床表现与诊断。第三节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一、目的要求1.了解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及预后。2.熟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分型和辅助检查。3.掌握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二、教学内容1.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2.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急性或亚急性发作,对称性四肢周围性瘫痪,未梢型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伴有颅神经麻痹、电生理检查异常、脑脊液内的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呼吸肌麻痹是主要死因。3

    23、.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诊断要点,与急性脊髓炎、急性脊髓灰质炎、周期性麻痹鉴别。4.治疗:对症治疗、瘫痪(包括球麻痹和呼吸肌麻痹)的治疗、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三、教学方法理论课:1学时。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2.难点:临床表现与诊断。第九章 肌肉疾病第一节 重症肌无力一、目的要求1.了解重症肌无力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熟悉重症肌无力的分型和辅助检查。3.掌握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二、教学内容1.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与运动神经末梢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减少有关,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神经肌接头一传导障碍性疾病。2.临床表现:临床特征(隐匿性起病,横纹肌无力,常首先

    24、累及眼外肌,强调症状具有波动性.易疲劳性)与肌无力危象,分型及各型的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疲劳试验.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重复电刺激,AchR-Ab测定、胸腺与甲状腺功能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与吉兰巴雷综合症等鉴别。5.治疗:药物治疗(皮质类固醇.抗胆碱酯酶药物.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法、胸腺处理、危象的抢救。三、教学方法理论课:1学时。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诊断与药物治疗。2.难点:各种危象的诊断及抢救。第二节 周期性麻痹一、目的要求1.了解周期性麻痹的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2.熟悉周期性麻痹的辅助检查。3.掌握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二、教学内容1.周期性瘫痪的概念与分类。2.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3.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表现。4.低钾性周期性麻痹辅助检查:血液、肌电图、心电图。5.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与急性脊髓炎等鉴别。6.治疗:发作间歇期应避免各种诱发因素,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发作时应以补钾为主。三、教学方法理论课:1学时。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2.难点:临床表现与诊断。


    注意事项

    本文(神经病学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版 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