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8《慈母情深》教案设计.docx

    • 资源ID:25266909       资源大小:29.7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8《慈母情深》教案设计.docx

    1、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8慈母情深教案设计18慈母情深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本学段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辨别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因此,本解决方案注重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教学中一方面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另一方面,让学生

    2、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的全面发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生字卡片,到图书馆借小说青年近卫军,准备作者简介及古诗游子吟。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生字词,搜集课文背景及作者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实物引入,揭示课题1.导入:(教师高举青年近卫军一书)同学们读过这本书吗?这本书是作家梁晓声小时候非常想得到的一本小说。这本书背后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呢!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随同作者一起走进他的回忆,聆听这个故事,来认识一位伟大的母亲。(板书:慈母情深)2.介绍作者:梁晓声,当代现实主义作家,当过知青,

    3、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雪城年轮。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别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在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设计意图:从课文中所涉及的实物入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能更直接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课堂教学。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教师出示课件,请学生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考查生字认读情况。落魄()压抑()颓败()耽误()龟裂()缝纫()噪声()褐色()疲惫()兜里()权利()2.教师根据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适时补充强调:(1)“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攥着、陷入、忙碌”等词语

    4、比较难读,同学们不仅要注意音节,还要注意音调。(2)“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jn。3.教师展示会写字字卡:辞、抑、碌、吊、噪、脊、竟、龟、哇、忍、酸、权。(1)引导学生交流总结书写注意点。(2)强调“抑”和“脊”的写法。 高年级也要注意重点字的书写。4.PPT出示下面的填空题,检查课前预习情况:“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是来要钱买书的,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在“我”手里,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先出示题目,再出示括号内需填写的词语)5.教师相机引导

    5、学生理解难懂的字词:“失魂落魄”“震耳欲聋”两个词语可结合课文情境或者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震耳欲聋”一词可借助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感知声音的震撼;“龟裂”一词可借助图片“龟裂的大地”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攥”则可以直接做动作感受理解。设计意图:在字词环节用这种设计,可以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既能有效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成果,又为学习课文内容做了铺垫,同时引导了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引领学生发现并掌握理解重点词语的不同方法。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依据故事的发展,理清主要内容。2.指导学生简单说一下这篇文章的故事梗概,教师适当补充:这篇课文

    6、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让“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3.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14自然段,交流:故事的起因是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4.学生汇报,教师适当帮助。起因:“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但是由于家境贫寒,“我”买书的这个愿望实现起来非常困难。“我”一方面非常想买,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另一方面知道家里穷得为了“我”和弟弟妹妹们吃饭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掉了。感受:可以感受到作者非常

    7、爱读书,但家境贫困。5.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第529自然段,交流:经过思想斗争后,作者的决定是什么?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他决定怎么办?他的愿望实现了吗?预设:经过思想斗争,作者决定去买书;为此他第一次来到母亲上班的地方向母亲要钱;母亲听到儿子的愿望后,马上从口袋中掏出钱,为他凑买书的钱。6.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第3034自然段,交流:旁边的女人为什么不让母亲给“我”钱?母亲最终听她的劝说了吗?预设:因为旁边那个女人觉得买小说是看闲书,更何况现在挣钱很不容易,挣点工资供家里人吃喝都很困难。母亲没有听那个女人的劝说,毅然拿出辛苦挣来的钱支持“我”去买书看。7.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第3538自然段,交

    8、流:“我”用母亲给“我”的钱买书了吗?故事的最后结果如何?预设:母亲给“我”的钱,“我”没有买书,而是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故事最后母亲又给“我”凑钱,让“我”买书。设计意图: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变化,将全文合理划分为四部分,然后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大致了解小说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从而在内容上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也为下节课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四、结合课文,布置作业1.解释下列词语。失魂落魄:怂恿:颓败: 疲惫:龟裂: 压抑: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故事的起因是“我”想_,后来故事发展到“我”到工厂_,而_是全文的高潮部分,故事的结局是“我”最终有了_。3.默读课文,说说:你感触最深的

    9、地方是哪里?为什么?设计意图:及时巩固生字词,让学生对重点词语能够得到理解和巩固,有助于夯实基础知识;让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既可以帮助理解课文,也能为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启发思考1.复习检测。引导学生结合上节课作业内容,说说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是哪里,并说明原因。(感触最深的地方既可以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也可以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或外貌描写,只要学生能说出合适的理由即可。)2.导入新课: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作者家境贫穷,但是母亲为了支持“我”读书,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没有听从别人的劝阻,毅然拿出自己辛苦挣来的钱让“我”去买自己喜欢的书,一言一行都饱含了对“我”的深情。下面这

    10、节课,就让我们来详细探究一下那份感人至深的“慈母情”吧!设计意图:由检查作业入手,能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也为学好本课做好感情铺垫。二、研读课文,感受母爱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看看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圈出重点词,读一读,在旁边写一写批注。(板书:外貌、动作、语言)2.课堂交流,体会母亲工作的辛劳。(随机板书)出示句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1)你看到了怎样的脊背?(极其瘦弱且弯曲着)除了直接写母亲的脊背,还写了什么?(被灯泡烤着的脸)(2)小结:母亲不光是脸被

    11、烤着,就连耳朵也受着煎熬。从文中的环境描写足以看出母亲工作的辛劳。(3)教师补充解释什么叫“震耳欲聋”,从而引导学生感受:走进这样的车间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烦躁和压抑)(4)每天在七八十台缝纫机的噪音中,在几十只灯泡的炙烤下,而且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看到在这种环境中如此辛勤工作的母亲,你此时是什么心情?(难过和愧疚)出示句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1)这几句话除了提到母亲的脊背,还写了母亲的什么?(眼神)这是怎样的眼神?(疲惫且吃惊的)因为什么而疲惫?(辛苦劳作,不得休息)因为什么而吃惊?(突然见到儿子)

    12、(2)这几句话有什么特点?(“我的母亲”出现了三次,而且都放在句子的末尾。)这样写在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在感情表达上起了强调作用,展现出对母亲深深的关切之情。)(3)课件出示“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引导学生自己读读,再与原句相比较,感觉一样吗?(用倒置写法突出前面的部分,画面感更强。)(4)小结:作者知道母亲工作辛苦,却没有想象到会如此辛苦。作者反复用上“我的母亲”,将它们放在句后,将母亲“直背、转身、望”的动作强调出来,定格成一个个清晰的画面,久久地留在作者的脑海里,也留在我们的脑海里,所以作者要这样写。出示句3:母亲说完,立刻又

    13、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用了4个“立刻”)“立刻”可以改成什么?(马上、立即)读读这句话,作者这样写让你有什么感觉?(母亲工作争分夺秒,异常辛劳)(2)引读:母亲赚钱是多么不容易。为了孩子们,她甚至一分一秒都不愿意耽搁。(板书这几个“立刻”)(3)同学们知道母亲这样争分夺秒是为了什么吗?(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讲解:梁晓声家有兄弟姐妹5人,父亲在大西北工作,常年不在家。为了养活一大家子的人,母亲起早贪黑地工作,每月只能赚27元,平均每天收入几毛钱。家里穷到常常一块豆腐要吃3顿,为了养活孩

    14、子,家里的收音机已经变卖。为了给孩子们省钱,母亲每天不吃早饭就去上班。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也舍不得花5分钱乘车。(5)读到这里,你读懂了什么?(母亲很辛苦,为了孩子省吃俭用)3.小结:“我”向母亲所讨要的一元五角钱是母亲起早贪黑近两天的收入。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啊!这就是慈母情深。(齐读课题,体会那份浓浓的母爱。) 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提高概括能力。设计意图:通过细读文章中的重点语句,从环境描写到分析句式,再到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最后通过补充资料和小结,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深厚感情。三、交流汇报,升华感悟1.小组合作,画出描写母亲的言行的句子,讨

    15、论:课文中还有哪些对母亲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份爱呢? 引导学生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中,感悟伟大的母爱。预设:句1: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句2: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句3:“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句4: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2.延伸提问:这是怎样地“掏”?怎样地“塞”?怎样地“凑”?(毫不犹豫、充满关爱、迅速、很不容易)这一“塞”塞给“我”的仅仅是“一元五角钱”吗?还有什么?(母爱、期望与理

    16、解)3.什么是“数落”?(意思是列举过失加以指责,泛指责备、批评)母亲数落“我”什么?(“我”把母亲给的钱没买书而买了罐头)母亲为什么要数落“我”?(因为“我”为母亲买了水果罐头)4.小结:对“我”的要求母亲是毫不犹豫,对自己却是省吃俭用,舍不得花一分钱。这就是慈母情深。设计意图:课堂讨论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从自身感受出发,切身体会母爱的伟大。引导提问可以从母亲的动作角度体现生活的艰辛以及母亲挣钱的不易,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对比,让学生从母亲对自己的节俭和对儿子的大方中,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四、针对重点,巩固练习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当时母亲一天能挣的工资是_,而家里吃饭的人有_,“我

    17、”当时喜爱青年近卫军的程度达到了_的地步,需要的“巨款”是_。母亲给钱时的动作是毫不犹豫_。生活之重,收入之微与母亲给钱买书之慷慨大方形成了_,深刻地体现了慈母情深。2.二选一:(1)世上有一种情总让人泪流满面,有一种爱总让人内心震颤,那就是母爱。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读游子吟(课件播放游子吟)。(2)习作练笔:你有过课文中“鼻子一酸”的经历吗?如果有,请你试着写一写。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说出慈母情深的主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游子吟,升华课文主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去挖掘、品味文中的语言,指导其抓住文中的环境描写,以及对母

    18、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细致体会慈母情深,感受到“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理解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从而达到从内心深处与作者产生共鸣。2.关于写作背景,对于现在的学生们来说可能很难理解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现状,我通过几个影视作品的视频片段帮助学生走进那个时代,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艰难,就更有助于理解“母亲”挣钱的不易,更容易体会母亲毅然给钱,足见慈母情深。3.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很好地诠释了此课的主题,尤其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感情投入,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可以说是情感上再次经历母爱的洗礼。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8《慈母情深》教案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