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 资源ID:25370554       资源大小:37.64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1、学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A确凿(zo)桑椹(shn)珊瑚(shun)收敛(lin)B秕谷(b) 蝉蜕(du) 盔甲(ku) 锡箔(b)C皂荚(ji) 感慨(ki) 尴尬(n) 贪婪(ln)D踉跄(qin) 书塾(sh) 枉然(wng) 诅咒(z)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轻捷云霄鉴赏倜傥B狡猾牵挂弹簧依恋C搓捻激荡企盼拼凑D羞惭淀开狼狈畅销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对知识不求甚解。B在众目睽睽

    2、之下,一向害羞的她脸一下子红了。C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D他小心翼翼地对爸爸说他想星期六到公园去玩,但还是遭到爸爸的反对。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百草园的春天在那时是我的乐园。B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我很害怕。C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D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5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A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谁规定了它的下场非得是宁折不弯?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荷盘中的一汪水,被荷叶摇成一颗亮晶晶的玉珠。B在育才中学举行的防震疏散演练中,七(2)班落实

    3、任务最好的是三、四组。C罗丹用石头雕塑了一只鹰,鹰雕塑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一样。有人问他:“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塑得飞起来的?罗丹大师。”D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等。6名著填空。(2分)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这四篇作品不属于该散文集的是 。7按要求默写填空。(5分)(1)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2)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月思长安故园)(3)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4)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慨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诗句

    4、是:“ , 。”8综合性学习(8分)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生活处处有语文。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请你和我们一同“漫游语文世界”。(1)拟写标语。(2分)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广告陷阱。(4分)许多广告词借用了成语、俗语,取其谐音换新意,朗朗上口,但却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陷阱,请识别下面广告词中的陷阱,并将其还原,写在后面的括号内。例:空调机完美无夏(瑕)A淋浴器随心所浴( )B咳嗽药咳不容缓( )C洗衣机爱不湿手( )D

    5、蚊香默默无蚊( )(3)赏评广告。(2分)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请你赏评(任选一则):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 二、阅读理解(45分)(一)(17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6、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填空。(2分)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人不堪其忧。( )(4)三人行,

    7、必有我师焉。( )11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曲肱而枕之B择其善者而从之C温故而知新D人不知而不愠1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课文内容可分为三大类: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道德修养。说说下列句子各属哪一类。(3分)(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请你就第九章谈谈你的体会。(2分) (二)(13分)感念老师阎连科有一天,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只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我正在写作,没有介意它

    8、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啁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扬长而去。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支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滴嫩黄细小的苗芽。我把这棵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派。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在我那时的感觉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最好的。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许多的体

    9、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从小学升至初中,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课本上有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是斯大林给列宁写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文章。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最长的作文。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下来,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然而,在之后不久

    10、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飘扬一样这其中有我的。有我那篇最长的作文。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因为我终于明白,“长并不等于好文章”。前些时候,我回家乡电视台做有关我的人生与写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突然播放片花,片花中有三个人在讲我的过去,讲我过去的学习、读书和劳作。他们分别是我的母亲、战友和我的老师。当我看见这位30年前教过我四年语文的张梦庚老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猛然哭了,眼泪夺眶而出。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而我,是讲略带

    11、普通话的方言。而我,已人至中年。从家乡做完节目回到北京,天气酷热,但我楼下的那片草地却还依然旺茂。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鸟在栖枝而歌。(选自土黄与草青:阎连科亲情散文)15作文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小树”,有什么特别用意?(3分) 16选文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7“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这句话和文中哪句话相照应?“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18在老师看来“长并不等于好文章”,但是为什么“我那篇最长的作文”却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3分) (

    12、三)(15分)这世上没有你不行人为何而生?每一个人,既生于世,必有他独特的用处。这是一位老太太教我的,她晚年因战祸而家破人亡,卖掉了大房子,只留下偏处旧地产一隅的小茶室自住。这件事发生时,老太太正在伊豆山温泉旅行、有个十七岁的男孩在伊豆山投海自杀,被警察救起,他是个孤儿,愤世嫉俗,末路穷途。老太太到警察局要求和男孩见面,警察知道老太太的来历,同意她和男孩谈谈。“孩子,”她说时,男孩扭过头去,像块石头,全不理她,老太太用安详而柔和的语调说下去,“孩子,你可知道,你生来是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了你没人能办到的事的吗?”她反复地说了好几次,男孩突然回过头来,说道:“你说的是像我这样一个连父母都没有的孩

    13、子?”老太太不慌不忙地回答:“对,正因为你没有父母,所以你能做些了不起的妙事。”男孩冷笑道:“哼,当然了!你想我会相信这套?”“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她说。“老糊涂”男孩嘴硬腿不硬,还是跟着走了出来。他当然不愿意留在警察局,但也别无去处。老太太把他带回小茶室,叫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她却对男孩爱护备至。男孩也慢慢地不像以前那么倔强,内心变得安稳平和了。为了让他培育些有用的东西,老太太给了他一些生长迅速的萝卜种。十天后萝卜发芽生叶,男孩得意地吹着口哨。萝卜熟了,老太太把萝卜腌得可口,给男孩吃。后来男孩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愉快地吹奏自娱,老太太听了也很高兴,赞道:“除了你没有人为我吹过

    14、笛子,乔治,真好听。”男孩似乎渐渐有了生气,老太太便把他送到高中念书。高中毕业,乔治白天在地下铁道工地做工,晚上在大学夜间部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学生们常用手摸着乔治健壮的肩膀说:“啊!你真是又高大又健壮!”“你因为胸部这么厚实,所以中气足,吹起笛子来能一口气吹那么久,是吧?”“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了一样。”听了盲学生的话,乔治对老太太说:“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只有我才能做到的妙事了。”“你瞧,对吧?”老太太说,“你如果不是孤儿,也许就不能领悟盲人的苦处。只有真正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为别人做美妙的事。你十七岁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爱惜。你大声呐

    15、喊,说你要的根本不可能得到,根本就不存在可是后来,你自己却有了慈悲之心。”乔治心悦诚服地点点头。他们两人已把身受的痛苦化为仁慈。因为悲痛在心灵深处造成的创伤,能增强一个人的体会与体贴他人之心。老太太说:“尽量让那些不幸的人知道活着的快乐也就是知道有人爱护自己的快乐。等到你从他们脸上看到感激的光辉,那时候,甚至像你们这样精疲力竭、对生活不满而又厌倦的人,也会感到有了活下去的意义。”在老太太的茶室里,年轻的乔治利用假日自撰笛曲,吹奏给他的盲学生听。把流水、浪潮以及绿叶中的风声,都谱了进去。那些孩子眼虽不明,手却能写,为那首乐曲题名为清风流水。(选自意林,有删改)19选文第段,乔治见到老太太后,发生

    16、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结合选文,补全下面括号中的内容。(2分)( )安稳平和 愉快自信 心悦诚服 20.选文第段和第段中先后提到了“妙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它们的含义。(4分)第一个“妙事”: 。第二个“妙事”: 。21作者为什么写老太太让乔治种生长迅速的萝卜?(2分) 22选文第段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3选文第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三、写作(50分)24以“我的_(老师、同学、父母)”为题作文。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只能补充人物);(2)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不少于500字。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

    17、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C )(2分)A确凿(zo)桑椹(shn)珊瑚(shun)收敛(lin)B秕谷(b) 蝉蜕(du) 盔甲(ku) 锡箔(b)C皂荚(ji) 感慨(ki) 尴尬(n) 贪婪(ln)D踉跄(qin) 书塾(sh) 枉然(wng) 诅咒(z)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A轻捷云霄鉴赏倜傥B狡猾牵挂弹簧依恋C搓捻激荡企盼拼凑D羞惭淀开狼狈畅销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A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对知识不求甚解。B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向害羞的她脸一下子红了。C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按时完成了

    18、任务。D他小心翼翼地对爸爸说他想星期六到公园去玩,但还是遭到爸爸的反对。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分)A百草园的春天在那时是我的乐园。B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我很害怕。C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D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5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B )(2分)A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谁规定了它的下场非得是宁折不弯?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荷盘中的一汪水,被荷叶摇成一颗亮晶晶的玉珠。B在育才中学举行的防震疏散演练中,七(2)班落实任务最好的是三、四组。C罗丹用石头雕塑了一只鹰,鹰雕塑得栩栩如生,好

    19、像真的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一样。有人问他:“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塑得飞起来的?罗丹大师。”D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等。6名著填空。(2分)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这四篇作品不属于该散文集的是故乡。7按要求默写填空。(5分)(1)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月思长安故园)(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4)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慨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

    20、节又逢君。”8综合性学习(8分)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生活处处有语文。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请你和我们一同“漫游语文世界”。(1)拟写标语。(2分)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示例:读经典书,做文明人;雅言传承文明;书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2)广告陷阱。(4分)许多广告词借用了成语、俗语,取其谐音换新意,朗朗上口,但却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陷阱,请识别下面广告词中的陷阱,并将其还原,写在后面的括号内。例:空调机完美无夏(瑕)A淋浴

    21、器随心所浴(欲)B咳嗽药咳不容缓(刻)C洗衣机爱不湿手(释)D蚊香默默无蚊(闻)(3)赏评广告。(2分)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请你赏评(任选一则):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示例一:运用了对偶和对比手法,句式工整流畅,“一小步”和“一大步”的强烈对比,更突出了“随手关灯”看似小事,实则是关乎节能减排的国家大计,有很强的警示效果。示例二:运用拟人手法。滴滴

    22、答答的水声,提醒你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情趣盎然,易于接受。(指出手法并品析,意近即可。)二、阅读理解(45分)(一)(17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

    23、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填空。(2分)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3)人不堪其忧。(忍受)(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于此,在其中)11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D )(2分)A曲肱而枕之B择其善者而从之C温故而知新D人不知而不愠1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

    24、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13课文内容可分为三大类: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道德修养。说说下列句子各属哪一类。(3分)(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14请你就第九章谈谈你的体会。(2分)示例:孔子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二)(13分)感念老师

    25、阎连科有一天,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只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我正在写作,没有介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啁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扬长而去。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支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滴嫩黄细小的苗芽。我把这棵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派。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在我那时的感觉中

    26、,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最好的。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许多的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从小学升至初中,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课本上有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是斯大林给列宁写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文章。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最长的作文。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下来,我的作文后面

    27、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然而,在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飘扬一样这其中有我的。有我那篇最长的作文。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因为我终于明白,“长并不等于好文章”。前些时候,我回家乡电视台做有关我的人生与写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突然播放片花,片花中有三个人在讲我的过去,讲我过去的学习、读书和劳作。他们分别是我的母亲、战友和我的老师。当我看见这位30年前教过我四年语文的张梦庚老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猛然哭了,眼泪夺眶

    28、而出。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而我,已人至中年。从家乡做完节目回到北京,天气酷热,但我楼下的那片草地却还依然旺茂。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鸟在栖枝而歌。(选自土黄与草青:阎连科亲情散文)15作文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小树”,有什么特别用意?(3分)作者以树自喻,借助榆树的成长,突出自己在老师春风细雨般的教育下,一步步走上文学道路,成长为一棵大树、一个人才的过程,抒发了对老师的感念之情。16选文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村里体面人家过年时都请张老师写春联。一方面从侧面印证了上

    29、一段中所叙述的张老师的字写得好,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村里人对张老师的敬重。17“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这句话和文中哪句话相照应?“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与第三段中的“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相照应。“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则表现出张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从侧面表现出“我”对张老师的感激之情。18在老师看来“长并不等于好文章”,但是为什么“我那篇最长的作文”却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3分)通过这一事件表现当时张老师对“我”的鼓励,也表明张老师善于教育和引导学生,是一位非常关心学生的好老师。(三

    30、)(15分)这世上没有你不行人为何而生?每一个人,既生于世,必有他独特的用处。这是一位老太太教我的,她晚年因战祸而家破人亡,卖掉了大房子,只留下偏处旧地产一隅的小茶室自住。这件事发生时,老太太正在伊豆山温泉旅行、有个十七岁的男孩在伊豆山投海自杀,被警察救起,他是个孤儿,愤世嫉俗,末路穷途。老太太到警察局要求和男孩见面,警察知道老太太的来历,同意她和男孩谈谈。“孩子,”她说时,男孩扭过头去,像块石头,全不理她,老太太用安详而柔和的语调说下去,“孩子,你可知道,你生来是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了你没人能办到的事的吗?”她反复地说了好几次,男孩突然回过头来,说道:“你说的是像我这样一个连父母都没有的孩子?”老太太不慌不忙地回答:“对,正因为你没有父母,所以你能做些了不起的妙事。”男孩冷笑道:“哼,当然了!你想我会相信这套?”“跟我来,我让你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