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专题复习第一章诗歌题材篇第一节山水田园诗.docx

    • 资源ID:25399052       资源大小:23.5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专题复习第一章诗歌题材篇第一节山水田园诗.docx

    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专题复习第一章诗歌题材篇第一节山水田园诗201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专题复习第一章 诗歌题材篇 第一节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概述】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能够艺术地再现自然之美,它将自然风物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对象。在盛唐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山水田园诗人,诸如王维、孟浩然、祖咏、常建、裴迪、纂毋潜、储光羲等。而中唐则以柳宗元、韦应物为代表。“清淡”成为该诗派风格的主旋律。明代诗评家胡应麟诗薮:“张子寿(张九龄)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澹, 而益以风神者也。”也就是说山水田园诗较之一般的山水诗是有区别的,它是通过田园隐逸的淡泊情

    2、怀与眼光,来观察、欣赏田园山水的。在此过程中,诗人们摘取田园山水的柔美清淡的特征,而此种柔美清淡又于诗人的闲适恬静有效地勾连、熔铸起来。唐朝山水田园诗的兴起与儒释道思想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道教讲求返璞归真、守静去欲。而王维、常建等诗人汲取佛教思想,在山水田园诗中寄予了禅意。儒家思想也一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欣赏与热爱的情怀,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吐露的就是此种心绪。儒道思想虽然相异,但是在对待自然山水得态度方面,两者寻求到了契合点,正如孟浩然所言:“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另外,唐朝的行旅、隐逸之风也对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陈贻焮唐诗论丛有言:“隐逸、漫游既是一时风尚,那么,

    3、反映到诗坛上,就必然会促使山水田园诗的大量产生。”以上是唐朝山水田园诗产生的动因的略论。【知识点】1.写景角度:视听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色彩对比、虚实结合等等。其中,在山水景物描写中,一般来说,凡是有声音描写的,我们第一反应就是看它是否是运用了“视听结合”、“以动衬静”的艺术手法。有了一组明显的色彩反差的形容词,我们考虑它是否有“色彩的对比”。有了想象的、非现实的刻画,我们看看是否有“虚实结合”艺术手法的存在。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等高考重点考察的九种修辞手法。3.景物描写的作用:点明时间与地点,渲染某种气氛,烘托某种心情,奠定了全诗某种感情基调。4.语言特点:自然质朴、清新洗练

    4、。 【品味寄托】笔者依据实际教学经验,将山水田园诗的情感寄托总结为:热爱山水、渴望归隐、淡泊名利(恬淡自然)、乐观豁达。因为知识的记忆越简单,就越准确。学生可以根据这十六个字充分理解,把握山水田园这一类题材的思想主题。只要学生对山水田园诗情感内容的术语有了基础,再用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陌生诗歌,其效果显然要比“一头雾水”、“无从下手”的状态好很多的。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另外,笔者将山水田园诗的画面特征总结为:闲适恬淡、生机勃勃。下面结合具体诗例对以上问题进行论述。 1.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例如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出了瀑布的激流。

    5、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其中“明月”、“清泉”、“修竹”、“碧莲”营造了幽静闲适的意境氛围,作者也沉醉其中,表现为心态的闲适。再如王维的山中即事(2008年天津高考题):“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2.渴望归隐之情:其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诗人厌恶官场生活,与之格格不入。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组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希望自己远离污浊官场,涤荡品德,进而不

    6、失其本心。另一方面是诗人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例如王维新晴野望(07全国卷II)“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或者两者兼有,例如2008年上海春季高考 范成大步入衡山:“应有人家住隔涣,绿阴亭午但闻鸡。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最后一联寓意着:对官场喧嚣(城市生活的喧嚣)、排场的厌倦;对自然山水(闲适生活)的追求。3.淡泊名利:走出官场,以出世心态处事就可以实现淡泊名利的情怀。例如程颢游月陂(20

    7、12西安八校联考):“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诗人通过对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这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全诗通过景物描写和“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的直接抒情,表现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再如2012年上海春季高考刘眘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诗句描写了一幅静美的春景:对着山路的门无人打扰,读书堂坐落在柳荫深处。这样的景色寄寓了作者闲适淡泊的情怀。4.乐观豁达:古人面对挫折,或者借酒浇胸中之块垒

    8、,或者悠游山水、寻幽探胜,在此过程中得到心绪的释然。也就是虽遭贬谪(注解多有提示),但是不颓废、不消沉,固守着人生的精神高地,进而化短暂的愁苦为恒久的“乐观豁达”。人的情感是多元化的,也有故作豁达,而内心实际落寞孤愤。例如(2014年江西八校联考)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高考真题汇编】(2014年全国大纲卷)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2.

    9、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2014年四川卷)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问题: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013年江苏卷)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10、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2013年湖南卷)钓船归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_”句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2012年广东卷)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问题:“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

    11、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2012年重庆卷改编)鹧鸪天 金王寂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问题:有人说“久忘机”是这首词的关键,你是否同意?结合词的内容说明理由。(2012年福建卷)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玉花:喻雪花。问题:下阕

    12、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2011年湖南卷)春暮西园 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问题: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2011年安徽卷)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问题: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010年浙江卷)定 林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

    13、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仍:又。问题: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010年福建卷)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形象。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2009年海南、宁夏卷)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

    14、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问题: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高考模拟题精选】(河南省开封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过杨村杨万里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注清和:农历四月。1.请从“绘色”“立意”两个角度对诗歌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2.诗歌的最后一联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河北衡水中学2013届高三模拟)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

    15、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1.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高考真题汇编】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丞相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秋暮吟望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

    16、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在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醉眠1.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余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钓船归1.桃花流水鳜鱼肥2.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余杭四月雨后生

    17、机勃勃。体现在樱朱、豆青、草绿、水满、蚕动。鹧鸪天同意。“久忘机”说明作者的机巧之心已荡然无存,体现了作者淡泊恬静的超然情怀。上片景物描写烘托出作者对恬美宁静的大自然的赞美与喜爱;下片通过写与沙鸥为伴,与柳溪父老为友,表达了自甘恬淡的情趣。望江南“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春暮西园(答案角度提示)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可联系

    18、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琅琊溪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定林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访隐者1.踏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19、(意思对即可)3.A鹧鸪天代人赋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高考模拟题精选】过杨村1.从绘色的角度看,绿色的杨柳、葡萄架,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碧蓝的天空,色彩鲜明,构成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从立意的角度看,田园美景如画,田园生活充满乐趣,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2.最后一联的意思是,在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辞官归隐的愿望。夏日三首(其一)1.“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2.这首诗运用的是反衬的艺术手法表现环境的清的。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清闲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专题复习第一章诗歌题材篇第一节山水田园诗.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