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康社会小康的来由.docx

    • 资源ID:25445927       资源大小:89.70KB        全文页数:8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康社会小康的来由.docx

    1、小康社会小康的来由小康社会小康的来由1、小康的来由:“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 2、“小康”的引人:是邓小平首先用“小康”来诠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实际勾画了中国1980年到21世纪中叶的发展道路,不仅预言了中国发展所能实现的目标,还确定了分步实施步骤,十六大报告对于今后20年的描绘,正是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把他的规划的第三步加以具体化。 3、小康的标准和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

    2、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

    3、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十六个指标进行测算,根据其结果我们可以豪迈地向世界宣布:一个12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新的世纪我们就是在个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的区别: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的区别有两点: 第一、首先是范围不一样。上个世纪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建设小康重点在解决温饱,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而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决不是单纯的物质文明,还应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第二、标准不一样。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4、那么按此目标,人均GDP就要超过3000美元,符合世界银行各国收入水平四类划分标准中的中上等国家水平。 可以肯定的是,在对全面建设进程进行检测和量化时,不仅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统计临界值,而且要全面反映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5、全面小康社会: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

    5、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回答者:dsp222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8-31 14:261、小康的来由:“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 2、“小康”的引人:是邓小平首先用“小康

    6、”来诠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实际勾画了中国1980年到21世纪中叶的发展道路,不仅预言了中国发展所能实现的目标,还确定了分步实施步骤,十六大报告对于今后20年的描绘,正是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把他的规划的第三步加以具体化。 3、小康的标准和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

    7、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十六个指标进行测算,根据其结果我们可以豪迈地向世界宣布:一个12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新的

    8、世纪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的区别: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的区别有两点: 第一、首先是范围不一样。上个世纪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建设小康重点在解决温饱,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而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决不是单纯的物质文明,还应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第二、标准不一样。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那么按此目标,人均GDP就要超过3000美元,符合世界银行各国收入水平四类划分标准中的中上等国家水平。 可以肯定的是,在对全面建设进程进行检测和量化时,不仅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统计临界值,而且要全面反映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5、全面小康社会:十六大报

    9、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

    10、.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参考资料:小康的来由:“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 1、小康的来由:“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 2、“小康”的引人:是邓小平首先用“小康”来诠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实际勾画了中国1980年到21世纪中叶的发展道路,不仅预言了中国发展所

    11、能实现的目标,还确定了分步实施步骤,十六大报告对于今后20年的描绘,正是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把他的规划的第三步加以具体化。 3、小康的标准和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

    12、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十六个指标进行测算,根据其结果我们可以豪迈地向世界宣布:一个12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新的世纪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的区别: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的区别有两点: 第一、首先是范围不一样。

    13、上个世纪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建设小康重点在解决温饱,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而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决不是单纯的物质文明,还应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第二、标准不一样。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那么按此目标,人均GDP就要超过3000美元,符合世界银行各国收入水平四类划分标准中的中上等国家水平。 可以肯定的是,在对全面建设进程进行检测和量化时,不仅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统计临界值,而且要全面反映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5、全面小康社会: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

    14、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超生游击队”说,小康就是吃小糠的日子。喂!别逗了。现在谁不知道小康是幸福生活的代

    15、名词。不过,“民以食为天”,人们对生活好坏的评价往往集中在吃穿住上,如果这三项不改变,其它条件再怎么改善,人们还是无法感觉到小康的。礼记礼运说,小康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战国儒家心目中的小康社会比大同世界要低一个档次,如果说大同是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那么小康就是天下为家的礼仪社会,这种安居乐业,和睦生活的古典小康只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一种社会状态,随着社会的进步,其内涵应该更为丰富、更为深化。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最早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1979年12月6日,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到,我们国家要到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

    16、,要达到水平。这也就是“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具体地说,就是到2000年,在中国人口经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可以说,小康就是在全面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温饱的基础上再提高一步。权威机构说,小康标准有两个,一是人均GDP达到800美元;二是食物消费支出低于家庭收入的50%。小康只是生活的基本层次,收入和消费则是衡量生活水平的最为简便的参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用经济指标来判断家庭的小康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小康不能仅仅依靠经济指标,还要看其他社会指标。应该说,小康

    17、的概念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综合概括,它类似于国际上通用的生活质量涵义,主要包含三层内容:物质生活状况、生活环境状况和社会环境状况。因此,小康标准是涵盖了与人的需要满足相关的指标,包括经济水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人口素质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社会消费趋势与小康生活 新华网 (2003-01-13 13:45:31) 稿件来源:经济参考报 -研究社会消费趋势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从总体上进入小康,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向更加富裕的社会迈进之时,应该说很有必要从理论和实际的不同层面来分析和预测中国小康社会消费趋势。 早在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对消费趋势进行了研

    18、究,但他的观点与当代西方经济学家的见解是很相似的。他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市场的商品种类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社会消费水平会随着技术进步而提高;货币和信用的发展将创造新的消费方式,人们会越来越重视信用所提供的消费便利;闲暇也会越来越被重视。在马歇尔之后,症状国经济学家凡勃仑主要从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特征方面对消费趋势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在一个越来越讲究排场,越来越讲究阔气的社会中,消费很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趋势,人们更注意的是商品的装璜和制作技术,而不是它的实用性;资本主义社会必定越来越走向奢移,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凯恩斯通过提出消费函数理论研究了消费趋势问题。所谓消费函数就是消费支出与

    19、收入之间的关系。凯恩斯把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叫消费倾向;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叫储蓄倾向。他认为,()从长期来看,利息有下降趋势;()财富的再分配有间接利于公平的趋势。但无论从利息率下降趋势来看,还是从财富和收入分配再分配来看,社会的长期消费趋势都表现为社会消费倾向的提高。 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则对发达国家的社会消费趋势和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消费趋势都进行了研究。从对发达国家的社会消费趋势来看,西方经济学家对社会消费趋势的研究是与他们对“后工业社会”的经济研究融合在一起的。美国经济学家维尔伯特莫尔认为,工业化在客观上破坏了原来的大家庭、大亲属关系,产生了小家庭制度,正是这种变化影响了人们未来的消费,

    20、使消费倾向发生变化。而由于城市生活方式和妇女参加工作的影响,小型化的家庭日益成为一个独立的消费单位,因而,在家庭消费结构中,医药保健支出、服务支出、娱乐支出的比重均将上升。此外,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也起了变化,她们逐渐成为家庭消费的决策人,这种趋势越来越突出。加尔布雷思在他的新工业国和经济学和公共目标两本著作中则认为,影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劳动的日益轻松。工人由于受到日新月异的消费品的吸引,愿意加班或兼职干活,可以增加收入。这样消费品越丰富,工人越有可能延长周工作时间,消费支出比重也会增大。罗斯托在其所著的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提出了追求生活质量将是未来消费的必然趋势。罗

    21、斯托认为,在人类进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后,人类开始不再以有形产品数量的多少来衡量社会的成就,而要以服务形式反映的生活质量的程度来作为衡量成就的新标志。 生活质量不仅意味着社会向人们提供的舒适、安逸的物质生活享受,而且意味着社会为消费者创造了一种稳定的、和谐的消费环境,意味着消费者在精神上建立了新的价值准则,建立了新的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富克斯在服务经济一书中指出,服务业主要是为居民的生活质量服务的,服务部门将成为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的主导部门,因此,服务部门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的“消费技术”(电子计算机化)、“销售革命”(超级市场、连锁店、快餐业等)、“服务革命”(公共服务、自我服务等)将继续

    22、发展,以适应未来的需要。西方经济学者除了对发达国家的社会消费趋势进行了研究之外,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消费趋势也进行了探讨。在分析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点之后,西方经济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正在走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在发展中国家居民消费中自给性消费部分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减少,人们对市场的依赖性将逐步增大。 消费趋势最明显的是将会发生消费结构的变化,这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如在消费信贷流行的条件下,人们对耐用消费品的追求和普及,家庭负债额的增大会导致国家储蓄率的下降趋势,储蓄率的下降将引起国家积累率的下降;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示范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消费结构变化与经济部门结构

    23、的变化是互为影响的;城乡之间的消费差异是显著的,在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内,这种差异不仅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等等。显然,西方经济学者无论是对发达国家社会消费趋势还是对发展中国家社会消费趋势的研究和分析,对我们分析和研究中国社会消费趋势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中国改革开放多年来,人民的生活消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在上个世纪的年代初,中国学者就对中国社会消费趋势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中国社会消费趋势将主要表现为:消费模式由自给型向商品型转化;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消费需求由供给制约型向需求拉动供给、调节供给型转化;消费方式由雷同化平板型向多样化梯度型转化;消费政策由限定型向舒展型转化,由封闭型向开放型

    24、过渡;消费决策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化;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化;等等。应该说对中国社会消费趋势的这些研究和分析基本上是正确的。而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展,世界范围内的商品、劳务大流动,中国社会消费趋势也出现了世界化趋势,人们不仅可以享受本国的消费情调,而且可以领略异国的风味和异国的风光,体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顺应世界化消费趋势,中国就是要通过消费品的进出口贸易,交流各国之间的商品、劳务和优秀文化,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扩展和丰富的消费需要。(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曹新) 我们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多远 为进一步

    25、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激励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洪流,2003年4月,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青年报社等单位联合推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教育活动。 为继续深入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教育活动,本报从9月11日起每周刊登一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教育专版,今天刊出第二期我们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多远。 团市委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团组织认真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读书读报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深化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的成效,把在团员青年中兴起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

    26、潮的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当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对“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有一段描述:“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市场繁荣。商品供应充裕,居民生活质量提高,衣食住用行都有较大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基本完成。”。 我们可以进一步用数字来解读其中的一些描述。 1、关于“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年均增长7.6,消费结构从满足温饱的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10年中居民储蓄由1990年的7120亿元增至2000年的64332亿元,增长了8倍,目前已达8万多亿元。 2、关于“居民生活质量提高,

    27、衣食住用行都有较大的改善”。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显示:在衣的方面,衣着消费比重略有下降,时装化、名牌化、个性化倾向更加明显,成衣化倾向成为主流;在食的方面,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食品支出2014元,在支出比1989年增长2.1倍的同时,表示食品消费比重的恩格尔系数从1989年的54.5%降到了37.9%;在住的方面,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4.1平方米,比1989年增长53.3%,城镇居民家庭中人均居住面积低于4平方米的拥挤户从1989年的5.7%下降到0.8%;在用的方面,主要耐用消费品逐步饱和,城镇居民家庭中用品消费特别是购买耐用消费品支出增长势头逐年减缓;在行的方面,2001

    28、年,城镇居民人均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457元,比1989年增长21.6倍;生活质量的其他方面,居民家庭教育投资观念不断加强,居民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增长显著,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消费支出(包括书报杂志)461元,比1989年增长10.2倍。 3、关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1998-2002年6月底,全国累计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600多万人,有90%以上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基本都能按时领到生活费。现在,全国所有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全部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1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1.4亿人,是1990年参保职工的2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数达到

    29、8200万人。 4、关于“扶贫攻坚计划基本完成”。1993年,国务院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1),经过七年的扶贫攻坚,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减少到300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下降到3左右。除了少数社会保障对象和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特困人口以及部分残疾人以外,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对“总体上达到小康社会”的最准确定义,还是来自于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小康社会标准。包括经济水平、物质生活、人口素质、精神生活和生活环境等5个方面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对照这一标准,专家学者一一根据实际发展的状况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程度进行了认定。国家统计局提出2

    30、000年全国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6%。 这些数据令人信服地表明,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实现了“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除了上边讲的几点以外,也还包括很多其他重要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方面,同时也表现在政治、社会的各个层面,如:基层民主有了新的发展。透明政府建设逐步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全国电视普及率高达95,各种民间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摄影、DV,出国游、驾车游已经越来越不算什么。 总体上达到小康社会的三个限定:低水平、不平衡、不全面 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

    31、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里就对总体上达到小康社会作了三个限定,即“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平衡”。 1、关于低水平。小康社会是一个跨越温饱和现代化之间的长达几十年的发展阶段,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现在我们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现在的小康只能是低水平的。另外,与国际上衡量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相比,我们的相关发展程度是比较低的。 2、关于“不全面”。到2000年,小康水平的实现程度整体上只有96%,同时三个指标还没达到小康标准,即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实现原计划小康指标的85%;农村初级卫生保健

    32、基本合格县比重仅实现原指标的80%;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只实现了原指标的90%。 3、关于“不平衡”。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表现在城乡不平衡、地区不平衡和收入差距的不平衡。从城乡来看,城市进入小康比重大,农村进入小康比重小。从地区看,东部地区进入小康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区则比重小。从收入来看,高中低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差距扩大。 一些专家也指出,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既是中国今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也预示着中国社会经济可以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名词:“大件” “大件”是内地的一个特有名词,指的是家庭购买的占用财力较大的几件消费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大件”有不同的所


    注意事项

    本文(小康社会小康的来由.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