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四单元统计图平均数.docx

    • 资源ID:25472751       资源大小:52.08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单元统计图平均数.docx

    1、四单元统计图平均数第 四 单 元 教 学 设 计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总课时数5课时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课标指出: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教材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开展实践活动,让他们独立设计、独立实施,加强学生统计活动的能力。本单元有五个教学内容,依次是简单的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分段整理数据简单的调查表、平均数的含义以及求简单的平均数。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统计活动经验,提高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感受统计活动的实际价值。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初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及用自己的方法

    2、描述数据。不过,前面学生接触的统计表和统计图都是非正式的,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统计知识,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了解它们的结构和特点;会分段整理数据。能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能结合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对简单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经历从现实情境出发,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应用平均数解释一些简单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强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感受统计活动的实际价值,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授课时间: 年 月

    3、日 月 日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 题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课 型新 授第几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三维)1. 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了解它们的结构和特点;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2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感受统计活动的实际价值,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了解它们的结构和特点;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教学方法与手段自学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实物投

    4、影 课件使用教材的构想利用书上的例1,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了解它们的结构和特点。在学生自主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后,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统计表和统计图,说说从中能知道什么。同时注意启发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选择统计表或统计图来回答或说明,以体会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师生活动课堂变化及处理环节的效果一、情境导入师:课前老师调查了我们班四年级1班学生每个季度过生日的情况,并把它做成了条形统计图。回顾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体会一格代表一个单位。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 条形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1.

    5、出示情境:张丽华调查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调查结果记录如下。 学生观察,体会用画“正”字的方法纪录数据。 2.学生自学 (1)统计表中的“合计数”是什么含义?统计图中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纵轴刻度是什么含义? (2)根据教材示范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集体交流 4.看图分析根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你还能知道什么?比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明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表示统计结果,而条形统计图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后集体交流。2.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看图分析。四、达标测评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本

    6、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 时 达 标 检 测 设 计 项目检测内容当堂达标检测1实验小学四年级1班同学调查了学校某星期每天的用水量,并制成了条形统计图。谈话: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回答1 说一说这一星期的用水量,哪天最多?哪天最少? 除星期六、星期天外,每天的用水大约是多少吨? 你还能想到什么?2.完成“练习七”第3题学生自己完成统计图,在小组里互相检查作图情况。 制图日期填写了吗? 直条的长度准确吗?直条美观吗? 标出数据了吗?提问:从图中你感受到什么?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板 书 设 计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和条形

    7、统计图都能清楚地表示统计结果,而统计图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作 业 设 计1.出示四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统计图。一格表示( )人,一共调查了( )人。喜欢( )的人最多。喜欢( )和( )的人同样多。通过观察统计表,你还发现了什么?2.根据四年级二班同学上周借阅杂志情况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借阅的最多,( )借阅的最少。如果你是图书管理员,你打算购买哪种类型的新书?为什么?教 学 反 思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题数据的分段整理课型新授课第几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三维)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

    8、分段进行整理。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教学难点: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整理法、讨论法、分析法、统计法教学手段:运用实物投影辅助教学。使用教材的构想教材所提供的问题是学生比较熟悉并有一定经验的问题,学生可以想到解决的方法: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因此我将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引导学生根据队员身高的原始数据,进行相应的整理和统计,并填写统计表,确定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从而初步学会将数据分段整理、进行统计的方法。教学时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主动想到通过

    9、数据分段整理来解决总量,并用过去学会的方法整理和统计。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师生活动课堂变化及处理环节的效果 一、导入新课 1.今天同学们穿了校服,真漂亮,感觉很整齐,你们的校服是什么时候做的?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做校服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测量身高)做的这些准备工作就是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2.有谁能告诉我你们在做校服之前,老师为什么要给你们每一个人都测量一下身高呢?根据身高,每一个人就可以选择不同大小的校服。同学们真聪明,都知道要根据自己的身高来选择合适的校服。现在老师就想请你想一想,服装厂给你们做校服,会不会给们每一个人都单纯设计一种型号呢?为什么?

    10、二、自主学习1.如果是服装厂的工人师傅,你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身高差不多高的人,统一成一种型号,这样做几个型号就行了。把全班的校服分成大号、中号、小号三种型号。2.你知不知道你的身高与你的校服型号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三、小组交流1.老师现在把你们的校服的型号确定一下,身高130-139cm的适合穿小号,身高140-149cm的适合穿中号,身高150-159cm的适合穿大号。2.有办法知道我们班上大、中、小号的校服各要订做多少套吗?3.每一段分别有多少人?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每一段的数据?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来整理每一段的数据,填写在这张记录单中。最后,根据记录单,完成这一张统计表。当然,同学们

    11、在整理的时候应该注意合理分工,老师建议你们一名同学来报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师生活动课堂变化及处理环节的效果身高,另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和整理。现在开始。 身高(cm)人 数130139140149150159四、汇报点拨1. 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果到上面交流一下。(学生上台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交流)启发:刚才有的小组是用打勾、画竖线、画正字、数数的方法来进行整理数据的,在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画正字)为什么呢?今后,同学们在统计数据的时候就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进行整理。2.追问:我们能不能把你们这些打勾或是画正字等等的记录单直接交给服装厂呢?还应

    12、该怎么办?(板书:制成统计表)身高(cm)合 计130139140149150159人 数学生动手完成统计表。3. 师:这里的合计50人你是怎样得到的,它和我们原始数据中的人数一样吗?那么你们想一想,表中的“合计”起了什么作用?反映总人数。2 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追问:这张统计表还缺点什么?给这个统计表起人什么名字呢?当然日期不要忘记写了。4.师:大家现在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整理出我们班大、中、小号的校服各有多少套的?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师生活动课堂变化及处理环节的效果5.小结:其实像这样把身高数据进行分段整理,有助于我们快速而准确的整理数据,从而能帮

    13、助我们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数据的分段整理。(板书课题:数据的分段的整理)6.师: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如何解决购买校服的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统计过程?收集数据 分段整理 制成统计表 分析数据7. 师:你能不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也用到了“数据的分段整理”。(学生举例)五、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延伸发展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再进行统计分析,是我们解决问题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课后,也希望同学们能注意收集生活当中的有关信息,自觉运用统计方法来解决问题。 课 时 达 标 检 测 设 计 检测内容当堂达标检测1

    14、下面是四年级2班女同学1分仰卧起坐的成绩记录。(单位:个)45 57 39 44 47 49 28 37 37 41 50 49 37 3840 42 40 53 26 43 38你能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吗?四年级2班女同学1分仰卧起坐成绩统计表 年 月成绩(个)合计2029303940495059人数2.下面是2014年4月30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情况摘要。(课件出示表格)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再把统计表填写完整。污染指数城市数量(个)0-5051-100101-200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情况统计表。(2014年4月30日)污染指数0

    15、-5051-100101-200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城市数量(个)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板 书 设 计数据的分段整理身高人数130-139140-149150-159 收集数据 分段整理 制成统计表分析数据作 业 设 计1.下面是四年级1班男同学50米跑步成绩表。(单位:秒)根据数据填写统计表。2.下面是四年级2班男同学的体重身高记录单。根据记录单上的数据填写统计表。看了这两张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 (两题数据见题纸)教 学 反 思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题练习七课型练习课第几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三维)1.进一

    16、步掌握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的方法。2.进一步巩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编制方法,理解统计表和统计图之间的联系。3.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巩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编制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练习法、操作法、整理法、操作法教学手段:运用实物投影和正方体辅助教学使用教材的构想本节内容是对前面两部分知识的综合练习。按照教材习题编排从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编制方法到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先进行整理复习,然后根据每一内容逐题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师生活动课堂变化及处理环节的效果

    17、一、 整理复习1.学生交流前面学习的有关统计的知识。2.揭示课题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做个练习巩固。二、 基本练习. 练习七第2题(1)出示题目,弄清题意(2)学生完成分段统计 (3)怎么计算合计人数呢?算加法(4)分析数据:哪一段的人数最多?前十名,你能估计她的成绩可能是多少吗?(只要估计)2. 练习七第3题(1)分别画出横向统计图(2)注意标注数据3. 练习七第4题了解我国代表团在第24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的数量,完成统计图。第2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韩国汉城 5枚 第2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西班牙巴塞罗那 16枚第2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美国亚特兰大 16枚 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澳大

    18、利亚悉尼 28枚第2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希腊雅典 32枚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中国北京 51枚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英国伦敦 38枚4练习七第5、6题学生设计表格,在班内统计后,完成统计表(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分工合作。)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师生活动课堂变化及处理环节的效果数据记录准确,分析有道理三、达标测评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 时 达 标 检 测 设 计 检测内容当堂达标检测1下面是某校四年级1班女同学测量身高的记录单。(出示表格)请根据上面的记录单把统计表填写完整。这个班女同学身高在哪一范围内的人数最多?2.某校四年级同学在一年四个季节中患感冒人数记录如下

    19、表:(出示表格)你能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吗?哪个季节发病率最高?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看了统计图,你想对同学们说什么?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板 书 设 计练习七收集数据 分段整理 制成统计表 分析数据 制成条形统计图作 业 设 计1.四年级1班女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2.四年级同学在一年四个季节中患感冒情况统计图。(以上题见题纸)教 学 反 思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 题平 均 数课 型新 授第几课时4课时教学目标(三维)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

    20、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实物投影、多媒体使用教材的构想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的基础上教学比较简单的求平均数问题。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逐步理解平均数的实际应用。在实践活动中对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更深切的感受,并在活动

    21、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学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环节的效果一、情境引入:1.谈话:同学们,四1班的同学在教室里举行了一次套圈比赛,他们每人套10了次,想不想知道他们套中了几个?2(出示主题图)谈话:看,这就是同学们在套圈,他们每人套了15个。下面的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从套圈活动开始。二、自学思考、合作交流1思考:你能不能从图中一眼看出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交流明确:他们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我们不能一个人一个人地比较,只有分别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多少个”和“女生平均每人套多少个”,用这样的数来体现

    22、他们套圈成绩的整体水平。2.怎样求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呢?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小组内交流。3.交流观察男生成绩统计图,想一想,怎样使他们每人套中的个数相等?学生说说每步算式的含义。观察统计图,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这里的平均数“7”比哪个数大?比哪个数小?4.怎样求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呢?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小组内交流。5.交流学生说算式。这里为什么是用女生套中的总数除以5而不是除以4?再观察女生成绩统计图,平均数“6”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学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环节的效果三、 集体交流提问:现在你知道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吗?我们是怎样解决

    23、这一个问题的?再说:和同学说说,平均数有什么特点?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指出: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教师点拨小结:平均数的大小应该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平均数的大小应该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平均数是我们计算出的结果,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这一组数据都等于这个平均数,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大,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小,有些可能和平均数相等。四、 巩固练习1.做“练习八”第1题提问:你能估计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吗?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可能大于24厘米或小于14厘米吗?你准备怎样求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 做“练习八”第2题学生独立完

    24、成,集体交流五、 达标测评六、 课堂总结课 时 达 标 检 测 设 计项 目检 测 内 容当堂达标检测1.课本50页“练一练” 2.“练习八”第3题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板 书 设 计平均数男生:6+9+7+6=28(个) 2847(个)女生:10+4+7+5+4=30(个) 3056(个)作 业 设 计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5m吗?学校篮球队中可能有身高超过160cm的队员吗?教 学 反 思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 题练 习 八课 型练习课第

    25、几课时5课时教学目标(三维)1.在练习中,进一步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加深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方法与手段练习法 谈话法 实物投影使用教材的构想借助练习八的习题,帮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逐步理解平均数的实际应用。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更深切

    26、的联系的感受。增加比较简单的求平均数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学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环节的效果一、复习引入:1平均水深110厘米,“我”身高145厘米,下水游泳会不会有危险? 学生读题,思考回答2.交流。问:什么情况下会有危险?那你认为会有危险吗? 用手势来表示一个池塘的形状,感受它不同于游泳池,有的地方会很浅,中间部分则会很深,所以如果到中间去游泳的话还是会有危险的。 二、基本练习 1 练习八第5题下面的说法合理吗?读懂题目的意思,重点理解“不合理”:有的问题也可以计算得到有个数据,但这个数据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也就

    27、是说不合理的。 (1)小力走8步,共走了520厘米,他平均每步走65厘米。 (2)一班和二班足球比赛的结果是4比0。这场比赛平均每班进了2球。 解读:4比0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合理吗?为什么? (3)电梯里有8人,他们体重的和是430千克。平均每人的体重大约是54千克。 (4)电梯里有8人,平均每人的体重是60千克。每人的体重一定都是60千克。 2练习八第6题四年级2班4个小组同学的植树情况如下图(图略) 读懂书上的统计图,问:你从图中读懂了哪些信息?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学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环节的效果你能算出4个小组同学植树棵数的平均数吗? 3李江调查了他们小组6个同学的身高,数据如下表(表略) 问:在估计的时候你能先确定范围(或排除哪2个数据)吗?说说这是为什么? 算出他们的平均身高,看看你估计得怎么样? 在计算的时候,注意结合竖式,让学生了解一些比较实用的简算方法。 4下面是上星期小华记录的每天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表略) 问:你知道一天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产生在什么时候吗? (1)上星期平均每天的最低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观察表中的最低温度,它们有什么特点?(都是20多度) (2)通过上面的练习,你有什么发现? 三、达标测评四、课堂总结 课 时 达 标 检 测 设 计项 目检 测 内 容当堂达标检


    注意事项

    本文(四单元统计图平均数.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