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15年许昌市高二年级第三次联考试题教师版.docx

    • 资源ID:25537989       资源大小:35.38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5年许昌市高二年级第三次联考试题教师版.docx

    1、15年许昌市高二年级第三次联考试题教师版201415年许昌市高二年级第三次联考试题教师版 201415年许昌市高二年级第三次联考试题教师版风从梦里来 201415年许昌市高二年级第三次联考试题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居“家”之“训”的全面而系统的家训是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才出现的。而对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家训是在汉代统治者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以后,并且后世所有有影响的家训著作中无不贯穿着占“独尊”地位的儒家思想观念。因此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家训文化实际上是儒家的家训文化。 家训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儒家伦理纲常注入了家庭这一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在家训的约束规范和长期熏陶之下,形成了符合社会需要的良好的家风、门风,这种家风再经过统治者的倡导,又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比如曾被明建文帝赐以御书“孝义家”的浦江郑氏家族,自宋建炎初开始累世同居,同灶而食,维持了十五世,历经宋元明三代。该家族的家训郑氏规范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像这些举家和睦相处、恪守封建伦理的大家族,不能说不依赖于长期形成的良好家风

    3、。封建统治者正是通过树立这些典型样板,来达到正风敦俗的目的。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是在农业宗法社会的沃土中生长出来的伦理型的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些方面又是交织、渗透在一起的。 积极的一面主要在于:它以自己别具特色的教化功能和教化方式促进了家国整合机制的形成和巩固,保证了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农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卓有成效地在家庭、宗族乃至全社会倡导和推行了进德修身、睦亲齐家、治家兴业、待人处世等各个方面的伦理道德准则;熏陶和养育出了品德高尚、为国为民、清正廉洁、坚持操守、宽厚谦恭的一代代名臣贤士、谦谦君子。 消极的一面主要在于:它以封

    4、建地主阶级的纲常礼教轨物范世,稳固了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秩序,某种程度上延缓、滞阻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塑造出了一批批唯封建伦常是从,甚至“愚忠”“愚孝”之辈和“贞女”“烈妇”等牺牲品;它宣扬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和守分安命的宿命论思想禁锢了人们的进取精神,麻醉了人民的革命意识;它的长期濡染所积淀下来的重农轻商、家族认同、盲目顺从、固守忍让等民族心理至今仍在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生着消极的作用。 儒家家训文化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而衰落了,然而我们并不因此而否认它的文化价值和在历史上所起过的重大作用。今天的家庭依然是社会的细胞,治家教子、立身处世仍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传统家训的内容现在看来不再是“篇篇药

    5、石、言言龟鉴”,但传统家训文化总体上仍不失先人们留下的一笔丰厚宝贵的文化遗产,尤其是伦理文化遗产。扬弃这笔遗产,研究、借鉴它曾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对于创立具有时代精神的新的家训文化,并发挥其教家立范、家国整合等功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选自陈延斌论传统家训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其生长于具有宗法色彩的中国农耕社会,在古代社会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B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以自己的教化方式,发挥教化功能,促进了家国的形成和稳定,有利于中国农耕社会的发展、进步。 C中国传统家

    6、训文化以封建伦理纲常规范世人;古代一些女性受其影响,甘做“贞女”、“烈女”,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D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具有文化价值,在古代社会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封建制度瓦解,中国传统家训文化走向衰落。 1B(“促进了家国的形成”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促进了家国整合机制的形成”)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才出现全面而系统的家训;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家训才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 B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时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一些有影响力的家训著作,这些著作都贯穿着儒家的思想观念。 C明建文帝赐给浦江郑氏家族“孝义家”的荣誉,意在以家风良好的浦江郑氏家

    7、族为典范,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D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宣扬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和守分安命的宿命论思想,使古代社会产生一些“愚忠”“愚孝”之辈。 2D(选项强加关系。根据文意,“愚忠”“愚孝”之辈的产生是封建纲常礼教造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训通过约束规范、长期熏陶家庭成员,使家庭形成优良家风,这种家风符合社会需要,一旦形成即能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B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倡导、推行多方面的伦理道德准则,培养出一代代德行高尚的名臣贤士、谦谦君子,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C中华民族在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作用下形成的重农轻商、家族认同、固守忍让等心理特点不利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

    8、发展。 D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是先人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现在,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立具有时代精神的新的家训文化。 3A(“一旦形成即能影响整个社会风气”理解错误。根据文意,这种家风需经过统治者的倡导,才能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畅,字少微,吴郡吴人。起家为太守徐佩之主簿,佩之被诛,畅驰出奔赴,制服尽哀,为论者所美。弟牧尝为猘犬所伤,医云宜食虾蟆脍,牧甚难之,畅含笑先尝,牧因此乃食,创亦即愈。 元嘉二十七年,索虏拓跋焘南侵,太尉王义恭总统诸军,出镇彭城。彭城众力虽多,而军食不足,义恭欲弃彭城。畅日:“今

    9、城内乏食,百姓咸有走情。若一旦动脚,则各自散走。今军食虽寡,朝夕犹未窘罄,量其欲尽,临时更为诸宜。岂有舍万安之术,而就危亡之道?”世祖赞成其议,义恭乃止。 虏寻攻彭城南门,畅躬自前战,身先士卒。及焘自瓜步北走,经彭城下过,遣人语城内食尽且去须麦熟更来义恭大惧闭门不敢追虏期又至议欲芟麦剪苗移民堡聚参军王孝孙日:“百姓闭在内城,饥馑日久,方春之月,野采自资,一入堡聚,饿死立至。民知必死,何可制邪?虏若必来,芟麦无晚。”畅日:“孝孙之议,实有可寻。”义恭之议遂寝。 元嘉三十年,元凶弑逆,畅位居僚首,哀容俯仰,荫映当时。举哀毕,改服,著黄韦绔褶,出射堂简人,见之者皆愿为尽命。事平,征为吏部尚书。义宣既

    10、有异图,蔡超等以畅民望,劝义宣留之,乃解南蛮校尉以授畅。畅遣门生苟僧宝下都,因颜竣陈义宣衅状。僧宝有私货停巴陵,不时下,会义宣起兵,津径断绝,僧宝遂不得去。翟灵宝劝义宣杀畅以徇,赖司马竺超民保持,故获全免。 孝建二年,出为会稽太守。大明元年,卒官,时年五十。 (选自宋书张畅传,有删改) 注猘zhi犬:狂犬、猛犬。射堂:古时习射的场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春之月,野采自资 资:供给 B民知必死,何可制邪 制:管理 C翟灵宝劝义宣杀畅以徇 徇:示众 D赖司马竺超民保持,故获全免 全:完全 4D(全:保全)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11、遣人语城内食尽且去须麦熟更来义恭大惧闭门不敢追虏期又至议欲芟麦剪苗移民堡聚 B遣人语城内食尽且去须麦熟更来义恭大惧闭门不敢追虏期又至议欲芟麦剪苗移民堡聚 C遣人语城内食尽且去须麦熟更来义恭大惧闭门不敢追虏期又至议欲芟麦剪苗移民堡聚 D遣人语城内食尽且去须麦熟更来义恭大惧闭门不敢追虏期又至议欲芟麦剪苗移民堡聚 5B(原文标点:遣人语城内:“食尽且去,须麦熟更来。”义恭大惧,闭门不敢追。虏期又至,议欲芟麦剪苗,移民堡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畅重情重义。为了让弟弟张牧吃下虾蟆脍疗治创伤,他自己先品尝难于下咽的虾蟆脍;徐佩之被杀后,他驰马前去奔丧尽哀。 B张

    12、畅虑事周全。托跋焘南侵,王义恭想放弃彭城,张畅认为这样做于民无益,是走向危亡的办法,王义恭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 C张畅作战英勇。索虏对彭城南门发动进攻,张畅走上战场,身先士卒,奋勇抗敌,托跋焘军队节节败退,不得不选择暂且撤退。 D张畅能主持局面。元凶弑君篡逆,当时位居群僚之首的张畅在参加完丧礼后,到射堂点兵,并成功平定元 凶,为国家铲除了逆臣。 6C(“托跋焘军队节节败退,不得不选择暂且撤退”理解错误。根据文意,托跋焘率军撤退是因为军粮用尽,而非因节节败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今军食虽寡,朝夕犹未窘罄,量其欲尽,临时更为诸宜。(5分) 7(1)现存军粮虽少

    13、,但短时间内还不至于窘迫罄尽,到估计军粮即将用尽的时候,临时再制定各种适当的应变措施。(译出“朝夕”“量”“更”“宜”各得1分,语句通顺、大意正确得1分) (2) 畅遣门生苟僧宝下都,因颜竣陈义宣衅状。(5分) (2)张畅派自己的门生苟僧宝乘船下行到都城,通过颜竣呈奏刘义宣的罪状。(译出“下”“因”“陈”“衅状”各得1分,语句通顺、大意正确得1分) 参考译文: 张畅,字少微,吴郡吴人。他最初出任太守徐佩之主簿,徐佩之被诛,张畅驰马奔丧,穿上丧服,极尽哀痛之情,受到谈论者的赞美。张畅的弟弟张牧曾被狂犬咬伤,医病的人说应当吃虾蟆脍,张牧很难吃下,张畅笑着先吃给他看,张牧因此才吃下,创伤也就痊愈了。

    14、 元嘉二十七年,索虏托跋焘南侵,太尉王刘义恭统领各路人马,出兵支援彭城。彭城守军人数虽多,但军粮不足,刘义恭想放弃彭城。张畅进言说:“现在城内缺少粮食,百姓都有逃跑的情绪。如果一旦动脚离开,那就会各自四散逃跑。现在军粮虽少,但短时间内还不至于窘迫罄尽,到估计军粮即将用尽的时候,临时再制定各种适当的应变措施。哪有放弃万全的办法,却去选择危亡道路的道理呢?”世祖赞同他的意见,刘义恭才放弃弃城逃跑的主意。 不久,索虏攻打彭城南门,张畅亲自上前作战,身先士卒。等到托跋焘从瓜步向北撤退的时候,从彭城城下经过,派人对城中人说:“我们军粮用尽暂且离去,待麦熟之后再来。”刘义恭十分害怕,紧闭城门不敢追击。当索

    15、虏约定的麦熟之期将要来临的时候,刘义恭主张割去麦子,除去地里的苗,把百姓移居堡寨之内。参军王孝孙说:“百姓被囚闭在城内,缺少食物为时已久,现在正值春天,百姓可到野外采食供给自己,一旦进入堡寨聚居,饿死人的事情就会立即发生。百姓若是知道自己一定会死,还怎么能够管理他们呢?假若知道索虏一定来侵犯的话,到时候再割麦也不晚。”张畅说:“王孝孙的主张,实在有可取之处。”刘义恭的主张也就搁置下来了。 元嘉三十年,元凶弑君篡逆,张畅位居群僚之首,他哀戚之容,威仪举止,映照一时。丧礼举行完毕,张畅换去丧服,改穿黄牛皮裤褂,到射堂检阅士兵,见到他的人都愿意为他效死。元凶平定之后,张畅被征为吏部尚书。刘义宣已经怀

    16、有异心,蔡超等人因为张畅在百姓中素有声望,劝刘义宣留下张畅,于是把南蛮校尉授予张畅。张畅派自己的门生苟僧宝乘船下行到都城,通过颜竣呈奏刘义宣的罪状。苟僧宝因为船上载有自己的货物,停靠在巴陵,没有及时下行,正遇上刘义宣发兵叛乱,水路断绝,苟僧宝就不能去京城。翟灵宝劝刘义宣杀掉张畅示众,全靠司马竺超民从中保护,所以能够保全性命免受灾祸。 孝建二年,出京担任会稽太守。大明元年,死在任上,死时五十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化度寺作 吴文英 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小窗愁黛淡秋山。吴鸿好为传归信,杨

    17、柳闾门屋数间。 注 红衣:指红色的莲花。殷云:浓云。愁黛:女子的愁眉。阊门:苏州西门。这里指诗人的家所在之处。 8上阕前两句和后两句所写之景各有什么特点?请概括并分析。(5分) 8前两句所写之景色彩艳丽、美丽动人。(1分)池塘中,红莲盛放;夕阳下,乌鸦赶着回去柄宿。(1分)后两句所写之景萧索、凄清。(1分)阴云送来秋雨,桐叶纷纷飘落;雨后明月当空,月辉凉意袭人。(2分) 9下阕中“乡梦窄,水天宽,小窗愁黛淡秋山”三句使用了哪些方法表现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9对比。(1分)“乡梦窄,水天宽”写思乡之梦短促,而归家之路遥远。一“窄”一“宽”,两相对比,突出了词人欲归不得的愁情。(2分)写景抒

    18、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小窗愁黛淡秋山”写词人倚窗远望,见远处淡淡的秋山像女子的愁眉。词人寓愁情于眼前之景,抒发了惆怅之情。(2分) 【注释】 化度寺:寺院名。杭州府志:“化度寺在仁和县北江涨桥,原名水云,宋治平二年(1065)改。” 阊门:苏州西门。这里指姬妾所居之处。 红衣:指莲花。 栖鸦:指乌鸦停留时 闲:闲置。 乡梦窄:思乡的梦太短。愁黛:悉眉。 吴鸿:指苏州一带飞来的大雁。 【译文】 池塘上朵朵红艳的荷花陪伴着我独自一人倚靠在栏杆旁边。在寺院附近栖息的乌鸦,都常常在遍洒夕阳余辉的天空中归还。刚刚过去一阵阴云送来一场急雨,萧疏的梧桐又稀稀疏疏地飘落几个叶片。天空中悬挂着的明

    19、月已经透露出秋天的凉意,用来驱暑的宝扇开始闲置在一边,归乡的梦境总是短暂得可怜,碧水蓝天一望无涯,我独自一个人凭倚着小窗极目远眺,远处淡淡的秋山,也好像美人皱着秀眉含着幽怨。飞往吴地的大雁啊,请你好好替我传达一下思归的心愿,送到杨柳掩映的苏州西门外的几间小屋,惹得我魂牵梦绕,每时每刻都在思念。 【赏析】 化度寺在杭州西部江涨桥附近。这首词是在杭州思念苏州家人的,被思念之人当为他的苏州姬妾。 上片,“池上红衣伴倚栏,栖鸦常带夕阳还。”写在池边独倚栏干,作伴的只有象穿着红衣少女的莲花;在栏干边一直消磨到黄昏,看到的也只有背上带着夕阳馀晖的归鸦回来栖宿。这在化度寺午后到傍晚所见的景致,象两幅画,表达

    20、的是孤寂之情。“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浓云出现时,雨脚倾斜稀疏的桐叶继续飞落,有点萧索气象;但雨后气温降低,天色更清,明月出现在上空,凉气随之而生,宝扇可以不用,而又美得可受,凉得可爱。“度”字、“疏”字写秋雨与梧桐的形态,很妥贴:“生”字把“凉”归功于“月”,使月色倍觉宜人;这写寺中夜晚下雨与月明时情景的两句,又象两幅画。上两句不用对偶,这两句用对偶,笔调皆疏淡幽雅,引人入胜。 化度寺临近水边,当时自杭州至苏州,大多是走水路。这样又为过渡到下片“乡梦窄,水天宽”埋下了伏笔。“窄”字写梦,也是文英匠心独运、喜欢运用的字。“窄”表短促,与水天“宽”对照,以见天长、水远而梦短的惆怅之情

    21、。心情全在感事感物的“宽”、“窄”中透露。“小窗愁黛淡秋山”,写倚窗看到的远山景致。这既是一幅画,也表惆怅之情。山是“秋山”,所以“黛”色浅淡;山本无“愁”但从愁人眼中看去,似乎其浅淡的暗绿色也带上了愁态。正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远山似眉,由景又联想到思念的人。这一句又暗用卓文君“眉际若望远山”的典故,由写景过渡到怀人。“吴鸿好为传归讯”,看到天上鸿雁,多么盼望它是从长久居住并且当作家乡的“吴”地飞来的啊;离家已久,怀人情切,因而盼望它能代传“归讯”。这简直就是直接的呼告之辞,而实际上只是心中的盘算而已。“归讯”传到哪里呢?“杨柳阊门屋数间”,是苏州城西阊门外,秋柳萧疏、几间平屋的

    22、地方。环境虽极平凡,却富有高雅的画意,这便是感情眷念之所在,更象一幅出自名家高手的水墨画,寥寥数笔,寓情于景,若用司空图诗品中的话来形容,不是近于“绿林野屋,落日气清”,或“玉壶买春,赏雨茅屋”,而是近于化境的“神出古异,淡不可收”了。 这首词的写作地点在化度寺,景物描写则兼及苏州;写作季节在初秋,时间则既有黄昏和夜晚,也有白天。全词以写景为主,时事情都在六幅秀淡雅致的景物画中表达出来。时间不限一日,画面亦分属两地,最后一幅画笔最淡,但却最传神,因而也适合了更深远的情味。 【介绍】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

    23、友善。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清全祖望答万经宁波府志杂问,谓吴文英“晚年困踬以死”,殆得其实。享年六十岁左右。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编定于淳祐九年(1249),卷十录吴文英词九首,时吴文英正在越州,年约五十。黄升并引尹焕梦窗词叙云:“ 求词于吾宋

    24、者,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四海之公言也。”沈义夫乐府指迷亦谓“梦窗深得清真之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云:“若梦窗词,合观通篇,固多警策。即分摘数语,每自入妙,何尝不成片段耶?”近代词论家多以姜词清空,吴词密丽,为二家词风特色。况周颐蕙风词语卷二又云:“ 近人学梦窗,辄从密处入手。梦窗密处,能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非若琱蹙绣,毫无生气也。”梦窗词集有四卷本与一卷本两种。毛氏汲古阁所刻梦窗甲乙丙丁稿为四卷本,疆村丛书刻明太原张迁璋所藏为一卷本。号“词中李商隐”。在南宋词坛,吴文英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存词有三百四十余首,其梦窗词在数量上除辛弃疾外无人与之抗衡;就题材而

    25、言,这些词大体可以分为三类:酬酢赠答之作,哀时伤世之作,忆旧悼亡之作。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 , ”句写宋荣子不因他人称赞而奋勉,不因他人非议而沮丧。 (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 , ”句指责秦朝统治者搜刮百姓时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时却毫不珍惜。 (3) 李煜在虞美人中将浓浓的愁绪形象地比喻为满江春水的名句是“ , ”。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

    26、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扼住战争的人 陈力娇 他刚从监狱出来,头很晕,身上除了一把新买的刀,没有别的。 公交车里挤满了人,他没有座,只能站着,头晕让他的一只手死死地拉住吊在空中的把手,另一只则攥紧靠窗座位的后背。座位是一个着黑衣的小伙子的。小伙子的身后是一个妇女,珠光宝气。他一看就知道是小伙子的妈。小伙子的妈说,就不愿坐这线车,有一个红灯都能让它赶上。小伙子没回头,说,车技太差,脑袋进水了。 他看着这娘俩,想,城市人真有福啊,我可是有十年没有坐公交车了。 十年前他还小,炸鱼时放多了雷管,

    27、把他的好友吴三平的腿炸没了。吴三平的媳妇一纸诉状把他告上法庭,由此他坐了十年的牢。其实雷管是吴三平偷来的,判也应该判吴三平。 现在他出来了,教官嘱咐他,一定要重新做人,三十岁什么都来得及。他信了教官的话,开始在这个城市寻觅,寻觅能收留他的地方。 车上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挤,以至他的衣角都碰到了那个小伙子的肩膀。他怕冒犯人家,就双臂向后用力撑着,尽量给他腾出空间。 这趟车是开往巴里的。巴里是这个城市的新区,摩天大楼一幢赛一幢,聚集的多是富人。狱友说到巴里找活儿容易,他就决定去巴里。 正值十月,他穿得单薄,车窗开着,他有点冷。每当季节一交替,过敏就成了他身体的必修课。冷热一反差,鼻子就会酸痒,喷嚏

    28、就不请自来。 车窗外新区的景致依稀可见,这让他感到新奇。他多少有些走神,有些忘我,手就不由自主地离开了把手。手自由了,喷嚏却乘虚而入,好在他及时弯腰捂住了嘴巴,不然非惹事不可。 而事实上他已经惹事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尽管自己十分谨慎,还是让下巴壳下的女人惊叫起来:干什么你?喷我一脸!女人的手在嘴巴前扇了一下,躲避瘟疫一样将头向后靠。儿子闻听回头,他恰好看到女人这个动作。他本是向右转去看她的母亲,那面临着车窗,看到母亲的样子后他改为向左转,和他的脸打个近距离照面,他拉下脸吼道:捂上点啊,没长手哇? 小伙子的样子吓着他了,他忙解释:我捂了,真的捂了,不信你问你妈。他的眼睛急切地投向女人。可是女人白

    29、了他一眼,把脸转向窗外。 女人不语,就是默认他没有捂。小伙子顿时抓住了把柄,态度更加恶劣:你有没有传染病啊?天下雨你不知道,打喷嚏你不知道啊?他紧张了,慌乱中不连贯地辩解:我不是故意的,再说我没有喷到你妈。他说的是实话。他弯腰的当儿看到了,他没有喷到女人,他离她还有一段距离。她只是厌烦他,才说了那样的话。 小伙子猛然站起身:你他妈还嘴硬。我看你就是欠揍!他揪住他的衣领,一拳打在他的鼻梁上,血立刻流了下来。乘客看不下去了,劝道:服个软吧,出门在外不容易。他知道这话是对他好,也明白说句“对不起”可能事情就会好办些。可是他不想说,他坚信自己没有喷到她,没喷到就没有错,没有错道什么歉。小伙子揪衣领的动

    30、作更狠了,那只老虎钳似的手越来越用力了,他的脚跟都离地了,但是他还是没有服软。 一个想让他服软,一个决不服软,他们僵持着。小伙子一拳打在他的耳根上,耳朵一阵呜响,之后小伙子又开始向上猛揍他的下巴。他几乎听到颈椎的某一节被挤掉的声音,这促使他不得不迅速拿出对策。他必须赶在这之前,结束对手的生命。他最讨厌屈打成招了,为此他付出了十年的代价。“对不起”是一句可逃命的话,但他不能说,他必须捍卫他最后的尊严。 他的手向裤兜移去,那里有他的弹簧刀,是用来防身的,现在终于用上了,他只要把它摸出来,拇指一动,那亮亮的硬度,就会立即让对手毙命。 可是就在这一瞬间,迎面一声霹雳:孩子,手下留情吧,我来替他说,对不

    31、起了,你要是觉得还不够,我给你跪下了。扑通一声有人跪下了。 小伙子的手松开了,他移向兜里的手也停止了,他俩一同向那个跪下的人看去,那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选自小说月刊2013年5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他”从母子二人身上感受到城里人生活的优越感,从而对城里人生出嫉妒情绪,这是“他”后来坚决不向小伙子道歉的主要原因。 B十年前的一次事故是“他”命运的转折点,“他”被好友告上法庭,又被屈打成招,入狱十年,他至今对屈打成招一事耿耿于怀。 C面对小伙子的斥责,“他的眼睛急切地投向女人”,他希望这位母亲能向她的儿子说明情况,化解误会,然而“她”并没有发话帮“他”。 D“那只老虎钳似的手”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小伙子揪“他”的衣领时力量之大,也表达了对小伙子的批判态度。 E“他”停止了拿刀,小伙子松开了手,从“他”和小伙子的这些反应可以看出,白发苍苍的老人成功扼住了一场会进一步发展的争斗。 (1)答C得3分,答E得2分,答B得1分;答A、D不得分。(B应是被好友的媳妇告上法庭。A“对城里人生出嫉妒情绪,这是他后来坚决不向小伙子道歉的主要原因”理解错误。根据文意,


    注意事项

    本文(15年许昌市高二年级第三次联考试题教师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