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光之殿堂.docx

    • 资源ID:25626494       资源大小:20.3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光之殿堂.docx

    1、光之殿堂“光之殿堂” 地中美术馆始建于1983年,至1992年落成完工,是由日本武福书店企业出资建造的,属于直岛“艺术之岛”运动的一部分。位于日本濑户内海的直岛风光优美,民风古朴,传统民居保持完好,为了不破坏岛上的原有风貌,投资者力求在自然和人工之间寻求一条相互协调的道路来完成自己的艺术之岛的改造,他们兴建了文化村、艺术露营地、美术旅馆、以及直岛当代美术馆和地中美术馆,而地中美术馆无疑是其中的重头戏。 安滕忠雄是美术馆的设计人,其建筑设计语言独特,清水混凝土、水、木头和玻璃是他惯常使用的元素,他的设计作品尺度适合,空间多变,偏爱自然光,建筑与自然之间有一种特别的和谐感与亲和力,并因此获得过普立

    2、兹克奖。他对于地中美术馆的设计预想是:既要与环境合二为一,又要将自然环境因素转变成为美术馆的设计元素,这些似乎都是安滕忠雄所擅长的,从而使他成为美术馆设计者的不二人选。 笔者对安滕忠雉的兴趣,始于他的创业经历,他原非建筑专业出身。看到过安滕忠雄的照片,面目谦逊,目光坚毅,但据说他不善言辞。出生于大阪的安滕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高中毕业后曾参加过短期的美术设计研习班,他一度打工为生,还当过拳击手,听起来颇为传奇,这些并没有影响到他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和执著,而他对建筑的感悟多来自他的世界旅行中的实地观摩,他勤奋刻苦、刚毅坚强,对待设计一丝不苟,自1969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之后,一天也没有停止

    3、过对自己设计理想的追求。 现代建筑的最高追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建筑的和谐,有多少建筑设计师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觅其中的答案。安滕在他的设计中,也一直试图实现一种构想把建筑对自然的破坏程度降至最低,达致“人与自然共存”的境界。这座地中美术馆无疑成了安藤这一建筑理想的实现地。 安滕忠雄对于美术馆的设计以“自然环境与人”的再思考为题,大胆构思,将限制条件变成利用因素,他把美术馆藏于地下,掘地而建,为了采光,在地面留有几处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开口,这些是美术馆的天井,起到顶光的作用,这是对自然光的引人,也成为馆内特别的景致。从此,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片水,只是在这山林葱翠映掩之下,多了一座神奇的地方(

    4、图1)。 从环岛巴士下来初看美术馆的时候,你会感觉这儿的建筑简陋平和,售票处是伸着大屋檐的房子,和美术馆入口还相隔一段距离,灰色的清水混凝土的墙面,房前铺满了灰色小石子,看上去粗陋自然,毫无雕琢之感。工作人员清一色的白色长衫工作服,多是发型时尚的年轻人。进入美术馆之前必须要把相机之物交出存储,带有强制的态度,这与日本人一向殷勤谦和的服务风格不太相符,此馆在日本人的心目中的特殊之处由此也可见一斑了(图2)。沿着上山的混凝土马路向美术馆一路走过,人工物的色调始终是灰色,验票处只是一间小得只容一人的水泥小屋,同样灰色不起眼。路边的花草树木倒是葱郁,阳光强劲地洒落在这些花花草草上,越发觉得除了这片山再

    5、没了其他的东西。 美术馆的入口是条长长的甬道,也是由地面进入山体内部的进路,同样是灰灰的水泥墙面,加工打磨得细致平滑,原本的建筑原材料的粗物竟显出如此材质的美来,配上蓝蓝的天空越发显得安静平和。长长的甬道似乎是让你进入美术馆之前进行情绪酝酿,甬道昏暗,尽头能望见天光,我和同伴慢慢地走,猜测着尽头别有洞天的模样。 走过长长的甬道,人就进入了山体里面,首先到达的是方形的天井(图3,图4),天井的地上长出绿绿的草,抬头可以看到湛蓝的天,阳光把一边的墙体影子投射到另一边的墙体上,形成灰色丰富的明度差。观者要环绕这片绿地走到底层的另一个入口,台阶是围着天井盘旋向上的。转过去,仍是长长的甬道,开敞式的,向

    6、上能望见天空。顺着道路再拐过去,仍在甬道里,却暗暗的没了天空,只是墙面拦腰开出缝来(图5),是为采光用的,而“借光”是安滕最惯用的手法,明晃晃的天光从缝里渗过来,显出黑白的极致。穿过墙上的缝隙,还可以看到甬道外面的风景。 这是美术馆内部的另一个天井(图6),三角形的,地面铺满了厚重粗壮的石头,为了便于观者行走,地面的一边铺着细细的石子,与粗大石头形成视觉上的差别,这包含着日本传统园艺枯山水的造景元素,让人不知不觉感觉到日本民族特有的幽玄意境。 人就在这上上下下的甬道里走、只有到了天井才知道自己在山体内的什么高度,安滕通过甬道、天井、开孔等手法使石头、玻璃、木头、清水混凝土等物体随着光线的转换产

    7、生色彩和光影的变化,和你玩着移步换景的游戏,展示着空间变换的魅力,人在狭长、开阔、昏暗、明亮、粗陋和精细中辗转,经历着通透、阻隔、压抑、舒展的心里变化,还来不及看到美术馆的展品,你就已经被建筑本体所感动了,乐此不疲地在内部游走,寻找着下一个空间体验。在这里,美术馆本身成了最大的展品,与传统形态美术馆不同的是,在此,展陈作品的功能退缩到建筑物自身美感的背后,这种感觉与你面对展品时的欣赏状态有所不同,同样是物我两忘的境地,却多了一种参与的现场感,多了一种时间的存在感。这种感受你必须身临其境才能获得。 地中美术馆展出了四位艺术家的五件作品,如果把安滕忠雄的美术馆建筑的借光设计作为美术馆的第一件作品的

    8、话,那么其他的四件作品依次为法国艺术家莫奈的睡莲(图7),美国艺术家沃尔特?德?玛丽亚(Walter De Maria)的装置作品时间、永恒、瞬间TimeTimelessNo Time,以及美国艺术家詹姆斯?特瑞尔(JamesTurrell)的两件光作品,而这三位艺术家同样钟情于阐释光线,只是手法各异。 日本人对莫奈有独钟,我曾经为此询问过日本人,得到的解释是,莫奈作品的“非政治性”是获得喜爱的主要特质,我想其所讲的“非政治性”是指作品以表现绘画物质的审美元素为主体而不包含任何社会及道德因素的特征。莫奈作为印象派绘画的领军人物,其艺术观察方法和绘画表现风格在西方传统绘画样式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他

    9、擅长用粗犷的笔触和斑驳的色彩来捕捉转瞬即逝的光线变化,用一生的时间来研究光与影的变化及画面表达技法,他的作品,突出笔触的物质感,物体往往没有轮廓线的束缚,用笔果断、多变,色彩细腻而绚烂,光与影的印象在模糊和蒙胧中生成。这里的四幅睡莲是莫奈晚期作品,完成于莫奈在巴黎郊区的私人庭园里,此时正值莫奈的高产期和成熟期,绘画技法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画面近观笔迹斑驳闪烁,远视深邃寂静,浑然天成,呈现出某种“抽象”特征。为睡莲设计的展厅完全使用自然光作为采光,展厅的尺度、设计和材料都是为了作品量身打造。当你步入 展厅,将沐浴着倾泻而下的日光。铺满马赛克(图8)的地面和雪白的墙面看上去空灵圣洁,让你的眼睛

    10、完全处于“真空状态”,阳光均匀柔和地洒在睡莲上,增加了些许浪漫气息,美丽的画面自然成了你眼睛的唯一的落点由于是自然采光,阳光的朝升暮落会使画面产生不同的调性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到观赏者的体验感。 沃尔特-德?玛丽亚(Waiter DeMaria)的装置作品“时间、永恒、瞬间(TimeTimelessNo Time)被置于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中,由直径2.2米的黑色石球和二十七尊涂有金箔的木柱组合而成,球体置于空间的中心位置,木柱摆放在房间的四周(图9),球体是由完整的石头制作而成,制作的技术含量非常高,误差不超过1毫米。木柱的切面被制成三角、四角、五角的形状,在光线下呈现出变化的立体效果(图10

    11、)。整个装置呈绝对对称的布局,看上去就像是一座宗教的圣坛。高大的空间静谧神圣,天光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迁移,这给整个空间增加了不可知的宿命感。中国人至今知之甚少的沃尔特?德?玛丽亚是大地艺术的代表人物,1935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毕业于加州大学,从1960年一直定居在美国纽约。玛丽亚早在1977年,就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广阔沙漠地带,制作了呼唤雷电的大地艺术作品闪电?田野,并因此成名。 美术馆还设置了詹姆斯?特瑞尔的光作品,从他早期到最近的所有作品中选择了两件作品展出。其中的一件类似于我们在本村南寺见到的那件作品,这类作品往往被命名为“甘茨菲尔德”,甘茨菲尔德来自于英语“Ganzfeld”英

    12、译,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生理学术语。它是指一种界限超出视觉之外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人的平衡感觉因为光线的缺失而变得极其紧张,正常的人在这种空间呆上20分钟以上就会变得神智不清,视力也会受到损伤。在詹姆斯?特瑞尔利用最新的照明技术创作出的感光冥想环境中,空间界限随着灯光的微弱变化而不断变化,轮廓模糊,缓慢变化的彩色灯光和固有的视觉幻觉效果会使参观者神智恍惚(图11)。詹姆斯?特瑞尔的作品以光作为媒介,其实质是对人心理的探究。 似乎没有谁像詹姆斯?特瑞尔那样热爱并追逐着光,他宣称:“我像人们探索新大陆一样探索光”。他的这种探索还体现在美术馆的另外一件作品中:一个四方的空间,人们悠闲地

    13、围坐在四周,向上开出天窗,天窗的厚度被削去,造成二维的错觉,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建筑带给人的物质压迫感(图12)。从下向上看,就像在坐井观天,从早到晚,开窗随着太阳的移动投射出不一样的光影,人们安静地坐在里面,感觉太阳的晨起夕落,观看白云静静地流过,倾听雨水从天而降天顶上的开窗成为人和大自然交流的通道。 这座美术馆所涉及的四位艺术家在表现形式上似乎找不出太多相似的地方,从建筑到纯绘画,从物质实体的设置到光元素为本体,艺术领域的跨度不可说不大,但他们的作品都是以光元素作为艺术作品的灵魂,都是以光线触动观众的心灵为目的。从传统意义上讲,美术馆是展示艺术作品的地方,所展览的作品是人们来此观看的首要条件,

    14、而美术馆建筑的诸多特征是退缩到展览品之后的。当观众直面作品时,其对情绪的影响是物我双方交流的结果,这种展示方式尽量地强化作品与观者之间的作用,削弱外界的干扰。 可以说地中美术馆本身就是一件艺术作品,人们一经进入这座建筑就开始了艺术的熏染,建筑物的构造是恒定因素,而光线是变化因素,观者被带入设置的场景之中,光线的变化会带给观众以丰富的空间感受。如果说沃尔特?德?玛丽亚的作品中,光线起到催化剂的作用,那么在詹姆斯?特瑞尔的作品中,“光”则成为全部。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需要建筑构造作为依托,这也是现代装置艺术的特点,将建筑自身如此之多地参与到作品与观者的交流中来,成为介入观赏过程的重要因素,这种由观众

    15、、作品、建筑环境所构建成的展示方式无疑有别于美术馆传统样式。而莫奈的作品则是以自身的绘画审美因素打动人,属传统样式的绘画作品。在其作品的展示中,建筑物的参与力度最大程度地被削弱,作品本身的审美特点成为焦点,这是传统展陈方式的纯粹和极致化。 光之殿堂地中美术馆,一个阐释“光”、展示“光”的地方。许多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为的是享受它所带来的欣喜和意外,感受它带来的宁静和思考。它永久不变的作品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削减魅力。相反,时光荏苒,岁月蹉跎,到这儿的人们能够跨过嘈杂和疲惫的现实世界,进入到艺术作品恬适、静寂的自然世界,这座美术馆也因此成为人们所追寻的心灵的栖息地。 (文章所用部分图片由作者本人实地拍摄,部分图片来自于日本地中美术馆网站)


    注意事项

    本文(光之殿堂.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