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的研究报告之欧阳育创编.docx

    • 资源ID:25826865       资源大小:51.23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的研究报告之欧阳育创编.docx

    1、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的研究报告之欧阳育创编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时间:2021.02.04创作:欧阳育研 究 报 告宜章县城关完小:刘泽平摘要:由于我国现有的升学考试制度,家长们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要求,以及多元文化涌入校园,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成为教育工作者探索的课题。因此,我校课题组从问题学生的具体表现分析,对问题学生进行了分类,分析出了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初步探索出转化问题学生的对策,形成有效的转化问题学生的经验措施,使问题学生不再有问题,成为一名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充满自信、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学生。【关键词】:问题学生、类型、成因、

    2、转化对策。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一)问题的提出1、现有的升学制度和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要求,让学生承受过重压力,成为了问题学生,呼唤我们必须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关注。单纯的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阴影,高考落榜让学生一蹶不振,甚至跳楼;父母“望子成龙”过分地施压,让孩子不堪重负,最后刺杀自己的父母的教诲也有不少,这些足以表明孩子的心理存在问题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问题并不是初中、高中才有的,作为小学教育也不容忽视,教师应对这类学生进行关注教育。2、培养新世纪人才,培养全面、健全的人才,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给人们

    3、提供一种复杂得多的生活方式。这种复杂的生活方式要求未来的一代具有比现在一代更加高强的社会适应力和心理承受力,具有更加灵活的心理调节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多地关注有问题的学生,多方面的去研究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成为健康、健全的人,能成为一位品行端正、思想健康的新世纪人才。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3、目前的学生现状呼唤我们重视对问题学生进行研究和引导。由于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把孩子当做心肝宝贝,一种“顶在头上怕摔,捧在手上怕冻,含在口里怕化”的心理,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想做什么总是有人帮忙,什么都是无所谓的状态,

    4、致使相当一部分孩子形成自私、任性、懒惰、贪图享受等不良品性,经受不了任何挫折。再加上多元文化相继涌入校园,追星族、讲名牌的不良风气日益增长,加之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差,很容易就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我校要求36年级的班主任对班内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从统计图可以明显看出,随着年级的上升,问题学生的人数也在急剧的上升,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对问题学生的研究,如果这些问题若不及时纠正而任其发展,将会导致心理异常,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犯罪,同时,它也影响了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二)研究的意义本校选择该课题的意义在于:从分析问题学生的成因入手,探索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和策略,促进问

    5、题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全面、完整、健全的人才;引导教师探索、总结一些心理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校、教师教学育人水平。更好地预防问题学生的形成。 二、课题的界定1、问题学生概念的界定所谓“问题学生”是指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常规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品德不良,或经常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性格孤僻,或骄横无理等。2、问题学生的转化对策的研究是指根据问题学生的表现,利用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方法和途径,寻求转化的措施、策略,使有问题的学生成为一位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得学生,使学生由非正常转化为正常。三、研究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

    6、究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人本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多元智能理论、案例教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1、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教育成败的准则。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的培养,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罗杰斯,同样也强调人的自我表现、情感与主体性接纳。他认为教

    7、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创造出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3、多元智能力理论霍华德的多元智能认为传统偏重智力商数这种唯一机会的教育理论,会造成许多学生失去自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一个人的聪明与否,不但是集中在学业,还有八种智能评定一个人的成就。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并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4、行为主义理论这一理论论认为环境能够促成或消除儿童的某种行为,儿童的行为是可以预测、可以控制的。新行为主义理论代表斯金纳在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十分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他的这一理论为心理问题、学习问题的

    8、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策略。5、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6、案例教学的相关理论,为该课题的案例形成提供方法指导。四、研究目标总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形成一

    9、整套科学有效的预防及转化问题学生的对策,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校教学育人水平。具体目标:1、分析问题学生的成因、讨论寻求解决问题学生的对策,研究如何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2、通过研究,使有问题的学生不再有问题,树立自信,成为一名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能承受各种心理压力的学生。3、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推动学校教研和科研的深入开展。五、研究内容根据目前我校掌握的问题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对问题学生进行分析成因,寻找探究出适当的对策,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问题学生的现状的研究。2、问题学生的成因及类型的研究。3、转变问题学生的策略

    10、、方法的研究。六、研究方法、调查法:通过谈话、问卷、考察等调查方式,了解各班级中有哪些问题学生和形成原因,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学生更能客观地了解自己,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指定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方法。、文献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经验总结法: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

    11、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个案研究法:教师通过详尽搜集问题学生的有关资料,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的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有行动,有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行动研究法”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在研究中,要按照这四个环节去落实。七、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06.92007.7)、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负责人和研究人员。、制定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有关专家对课题的论证。、确定问题学生,成立成长袋。2、实施阶段(2007.72010.6)A、第一阶段2007.7

    12、2008.7课题组拟出第一年度实施计划,确定问题学生,采用调查法、观察法、自述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对“问题学生”的情况作好原始记载,了解分析“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并进行实验。实验教师在实验中要做好记录,及时收集资料,写好第一阶段的实验总结,写好实验的案例。通过教师的研究实验,让“问题学生”走出问题的阴影,在心理、人格、学习成绩等诸方面得到健康与发展,基本做到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遵纪守法,开朗大方。 B、第二阶段2008.72009、7,课题组拟出第二年度实施计划,继续进行实验研究,进一步寻找制订适合“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加强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心理辅导、

    13、课程辅导,进行效果检测,作好质量分析对研究情况,转化情况予以总结归纳。通过教师的实验,让“问题学生”完全树立自信,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改正各种不良行为,学习成绩得到较大的进步,成为一名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学生。C、全面总结阶段2009.72010.6继续对问题学生进行研究,收集数据、资料、总结典型、深入分析、写出研究报告,编写案例集和论文集,请有关专家领导进行结论鉴定。八、研究措施1、针对问题学生的表现进行分类、建档,并成立问题学生子课题组,设组长和组内成员。研究类型研究人数子课题组组长子课题组成员自控力差违纪违规型14李昌菊杨洁、曾婧、李琼珍网络痴迷型16李丹邝秀萍、

    14、周志慧、黄雪芳自卑型10李玉清杨赛英、刘丽珍、厌学型10李红梅李图红、李静、何名东、溺爱型8宋有令李美新、王小庚心理脆弱型10李霞张世峰、李节云英语口语困难型8李霞李智月、李楠、蒋晓军自控力差违纪违规型学生:刘俊龙、张浩、付建成、杨志志、廖玉鑫、陈书武、夏志春、李智、王贤雷、姚家振、姚全林、钟逸书、吴丽飞、陈强。网络痴迷型学生:王李强、肖海波、李萍、张振鹏、刘磊、陈涛、钟铭、李璇、陈有强、兰鹏、魏轩、罗京、李毅成、吴宇飞、欧阳涛、谭文杰。自卑型学生:段君毅、陈青、肖发红、张科、黄哲、邓泽阳、谭锋、张雨绮、颜琪、彭雅丽。厌学型学生:李艳林、兰朋、陈智、李玉林、廖江华、黄兴、吴俊、白永峰、王建、罗

    15、子健。溺爱型学生:曹磊、欧阳鹏飞、黄珍、谢玉东、张小路、薛昊、吴健、费帅。心理脆弱型学生:彭宗源、李玉婷、谭振忠、牛麦青、曹俊峰、肖丁翰、王诗杰、罗颖、姚欣利、胡桃桃。英语口语困难型学生:陈雅婷、邓宜娟、李伯华、杨鑫、邓红杰、欧振鑫、罗子健、黄哲。2、组织加强业务学习,学习小学生心理学中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巴甫洛夫、华生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并通读书沙龙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借鉴,要求每一位研究老师都要有一本学习记录本,上网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并做到资源共享。3、及时做好帮教记载、访谈记录,掌握第一手资料,写好个案调查报告。4、搞好家长学校,培养更多

    16、会教育的家长。我校已被县、市评为示范性家长学校,正准备迎接省示范性家长学校的验收,每次家长学校都会要求班主任对家长们进行教育方式、方法,教育观念的培训,这无形之中壮大了转化问题学生的队伍,也对问题学生的产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5、抓好各类主题班会,营造转化问题学生的氛围。如对违纪违规型学生开展的集体荣誉感主题班会;对网络痴迷型学生开展的远离电子毒品,告别两室三厅一网吧的签名活动和观看洞穴之光变形记实况录像;对溺爱型学生进行的“我劳动,我快乐”的义务清洁活动等。6、立足多元智能理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各类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如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广播体操比赛、班级之间的拔河赛、合唱、争当

    17、四好少年演讲赛,以及各班教室外墙上书法作品、美术作品展,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了问题学生。九、课题研究的成果1、对问题学生的分类通过调查、谈话、与家长的联系等方式的研究,我校对问题学生的现状进行了分类,研究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类型可以就某一方面进行研究。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大致从以下几种类型进行研究:A、自控力差违纪违规型,这部分学生的智力不错,但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方面却有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惹是生非,大错不犯小错不断。B、网络痴迷型,电游被称为21世纪的电子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由于许多家庭的原因,没有办法监管,学生经常出去玩,有的彻夜不归,甚至

    18、离家出走泡网吧,影响了学习,也损害了身心的健康。C、自卑型,这类学生平时沉默寡言,不和群,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不喜欢跟别人交流,其实这种学生的心灵是十分脆弱的,需要更多人的关注,更需要和风细雨的教育。D、厌学型,这类学生由于学习的基础比较差,加上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吃苦的精神,对于老师的教学听不懂,产生厌学的情绪,严重的有逃课现象。E、溺爱型,因为各种原因,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十分宠爱,有的是隔代教育,有的是中年得子等等,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生怕孩子吃不饱,穿不暖,养成了娇惯、蛮横、任性、唯我独尊的性格特点。F、心理脆弱型,这类学生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意

    19、志力较薄弱,缺乏跌倒后再爬起来的勇气和毅力。G、英语口语困难型,我校对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动机交际能力听说能力考试能力六年级学生应试较差较差教好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考试、升学,很少考虑交际的需要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出现了“哑巴英语”。2、分析成因,寻求转化对策。、自控力差违纪违规型:表现:这类学生多表现为行为自制力差,上课爱讲小话、做小动作,或找茬,经常打架、骂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或不做,学习成绩差等等。成因:1、这类学生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一是养儿不教,放任自流。二是娇宠放纵,养尊处优。三是专横粗暴,严而出格。四是重言教而不重身教。2、教师的教育方法失

    20、当是“违纪违规型”问题学生产生的重要原因。当前教育往往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使用外部强加式教育手段,这种手段使差生丧失了主体人格,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二是教师片面理解“师道尊严”和教师的威信。把师道尊严理解为教师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在学生面前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把师道尊严等同于教师绝对正确,学生绝对服从;把惩罚当做建立教师威信的措施,实行惩罚主义,物极必反,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加重了他们的精神负担,对老师多了几分怨恨。三是教师不能把爱心公正、公平地给予每一个学生。四是教师本身的心理障碍也是其中的原因。转化对策:1、制定

    21、班纪班规,召开要有集体责任感的主题班会,利用集体的力量,让他们也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采取平等、民主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对话,从内心中去感化他们,同时也要明白对他们的感化需要一定的耐心,要持之以恒的去关爱。2、教师要正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学会善待、宽容、理解学生。3、教师要激励学生,使他们在失败面前不失自尊,鼓励他们的自信。4、问题学生是带病的花朵,需要教师的精心护理和治疗,更需要教师加倍的爱心和耐心。5、要求家长要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克服“树大自然直”的糊涂思想,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齐抓共管,写协调配合,公共筑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网络,防范于未然,把每一个学生的各种错

    22、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6、建议家长要建立新型的亲子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子女在一个和谐、温馨、融洽的氛围中,力争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7、要求家长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尺度和时机,既不放纵溺爱,也不专横粗暴,既关心尊重,有严格要求,不要以势压人,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在各方面要严于律己、言行一致,做子女的表率和楷模。、网络痴迷型:表现:这类学生对上网产生精神依赖,上网时间失控,不能自拔,除上网之外,对其他事物失去兴趣,出现厌学,逃学、叛逆现象,理智薄弱,行为反常,精神恍惚,产生幻觉,心理障碍,情绪异常,严重者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不振。 成

    23、因 :1、网络上的可匿名性使网络交友成了一种流行。网络可匿名性的好处之一是,可以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不需要向别人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年龄、身份,所以即使彼此谈得再投契,也不担心对方给自己带来伤害。2、网络上的便利和自由是吸引青少年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对很多青少年来说,网络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可缺少,我甚至听过有的孩子说:“饭可以不吃,网却不能不上!”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便利性和自由性。3、虚拟的网络空间给了孩子逃避现实的最好去处。我曾经坐下来和一些很迷网络游戏的孩子聊过。结果发现,他们并非只像家长所抱怨的那样一味贪玩,不爱学习,这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深层的心理原因。很多孩子对我说,他们喜欢游戏中

    24、交流、团结协作跟竞争的感觉,这让他们感受到友好、轻松和快乐。也有一些孩子说,自己最开始上网玩游戏是因为某次考试不好,回家挨了老爸、老妈骂,心里很是郁闷。于是出门和同学跑到网吧去打游戏解闷。结果发现,现实中无法找到的成就感,他却能在网络上轻松获得,于是当然选择继续乐在其中。4、此外,一些环境因素更会起到“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亲子关系的障碍,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长忙于工作、生意,与学生的交流少,家长管理太严,想还是上网好,既可以解除心中的烦恼,又可以打发时间;家庭不和,夫妻关系紧张,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疏于管理,甚至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心理失落,从而迷恋网吧;父母只注重学生的成绩,不注重学生的成长过

    25、程和思想品德教育。转化对策:1、积极开展上网心理引导,宣传正确的上网心态。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引导活动,把偷偷摸摸的上网心态转为光明正大的心态,从私下转为公开,从个体转为集体,在一定程度会减少或缓解这种成瘾症、孤独症、焦虑症和散漫症。2、占领网络主要阵地,满足青少年心理需要。建立健康的网络体制,这需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狠狠地打掉黑网吧,整顿规范营业性网吧,“治标也治本”。 3、父母、老师一定要做好“心灵沟通”,一定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积极采取措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老师们应设法引导学生的求知方向。4、加强

    26、引导,训练孩子抵制诱惑的能力。增强心理防范意识,提高心理“免疫力”。青少年缺乏交往经验,容易轻信别人,没有成年人监护容易遭受侵害。另一方面,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应在上网之前先定好目标,每次上网前要想清楚上网干什么,把任务列在纸上;应限定上网时间,不能无休止地在网上“闲逛”;还应提高自身遵守网络“游戏”规则的法制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5、通过观看洞穴之光变形记等教育的专题片,了解网络痴迷的危害,用具体实例教育他们,感化他们,使他们从思想的根源进行认识,另外通过网吧安全事件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教育,使学生远离网吧,远离这一电子毒品。6、学校利用班队活动可的时间播放远离电子毒品的宣传片,在班中开展这

    27、一主题的班队活动,并开展了告别“两室三厅一网吧”的签名活动,让孩子们都能意识到网吧的危害。、自卑型:表现:自卑学生不太善于表现自己,在别人面前总是表现得十分羞怯,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对于老师的提问,就算是会,也是慌张不已,大多数比较孤僻、内向,不合群,常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少与周围人群交往,由于缺少心理沟通,易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自卑心理的儿童往往会表现出以下特点。 1、胆怯怕羞、独来独往,儿童略有怕羞纯属正常,但是过度胆怯怕羞,如不愿意抛头露面、不敢接触生人,则可能内心深处隐藏强烈的自卑情结。 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对结交朋友兴趣索然,往往

    28、喜欢独来独往。 2、猜疑心重、有自虐倾向,这类儿童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小朋友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有时候甚至无中生有地怀疑别人讨厌自己,且表现出愤愤不平。占相当比例的儿童往往表现出自暴自弃,更有甚者,还有可能表现出自虐行为,如故意在大街上乱窜、深夜独自外出、生病拒绝求医服药等等,似乎刻意让自己处在困境或险境之中。3、缺乏自信、表述困难,虽然有的儿童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此,他们大都回避参与任何竞赛。据统计,8成以上的这类儿童的语言表述较差,或表现为口吃,或表述不连贯,或表述时缺乏感情,或

    29、词汇贫乏等等,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有强烈的自卑感阻碍大脑中负责语言的学习系统的正常工作之故。4、承受能力差,这类儿童大多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承受挫折、疾病等消极因素带来的压力,即使遇到小小失败或小小疾病,都经常怕,有的甚至对诸如搬迁,父母患病等意外都感到难以适从。成因:1、自身因素:发现直接的智力和能力不如其他同学感到一无是处,产生自卑,还有些则由于自己的长相、身高、胖瘦长得不尽人意或身体有些缺陷。2、家庭因素:父母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一味地贬低、讽刺挖苦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笨。另外当孩子的自身比父母希望的差距较大时,孩子就会否定自己,产生自卑。家庭的经济困窘,父母时常吵架,闹离婚或单亲家庭的孩子,

    30、总觉得家长不爱自己,自己得不到温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从而产生自卑。3、学校的因素:老师和同学的态度也会影响自卑学生的自我评价,特别是那些成绩落后的学生,总挨老师的批评,甚至同学的歧视和嘲讽。4、主观原因:部分小学生的情感比较脆弱,遇到问题就回避、妥协,对自己的能力怀疑、不自信,同时很在意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转化对策:1、要用心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自身优势中找到自信。大多数学生都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进行比较,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教师要以育人为出发点用心挖掘,让自卑者从自身优势中找到自信,同时教育自卑者要用理性的目光看待自己的不足,利用自身优势补偿自己的不足,把自卑转化为一种奋发

    31、图强的动力,这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里的关键。2、降低对自卑学生的要求。教师应多制造一些让孩子们跳一跳就能获得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燃起对学习的信心,教师的及时称赞、鼓励也能使孩子获得巨大的动力,面对困难,树立信心。3、认识挫折,提高受挫能力。与自卑学生交谈,让他们意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理想就是在不断地遇到困难和不断地克服困难中实现的,只有勇敢、坚持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教师可以讲一些残疾人励志的故事,开展主题班会等活动,让自卑的学生明白道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要逃避困难,封闭自己,要敢于斗争,相信自己是最棒的。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多交朋友不仅可以提高

    32、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减轻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自卑学生释放压力,还能从有好的人际关系中得到安慰和鼓励,从而变得大度、活泼开朗起来,同时在与人交往中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5、积极地自我暗示,增强自卑学生的自信心。“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能行、希望就在前方”等积极的口号激励自己取得胜利。、厌学型:表现:所谓“厌学”,是指“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厌学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学生一旦厌学,就会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苦闷感,甚至抵触学习;同时,对教师和家长有逆反心理,有抵触情绪;厌学的学生还常伴有品行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旷课、逃学等现象。成因: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更主要还是来至社会的、家庭的、学校以及学生自身因素影响作用。1、社会方面


    注意事项

    本文(《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的研究报告之欧阳育创编.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