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x

    • 资源ID:25858268       资源大小:260.9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x

    1、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第16讲人口的空间变化最新考纲考纲解读考法指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掌握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人口迁移统计图表为载体,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影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如2016全国卷T45、2013全国卷T78和2013全国卷T12等。人口的迁移及其影响学生用书P1111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2国际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2)特点时间19世纪前“二战”后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

    2、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员增多方向欧洲向美洲、大洋洲迁移迁入地:欧洲,北美,西亚、北非产油国;迁出地: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3.国内人口迁移(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2)古代:受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3)新中国成立以来自我检测1读人口迁移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口迁移的概念中包含了三大要素,即 、居住地变更和 ,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2)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图中A、B、C是三个不同地区。人口从A1到 ,从C1到 是人口迁移;从A1到 ,从C1到 不是人口迁移。答案:(1)空间位移时间限度(2)B1A2A2C22读2

    3、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人口迁入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 和北京等,人口迁出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四川等。(2)图中人口大量迁入广东省,对其主要影响是:有利:提供大量廉价 ,促进商品流通和 ,以及第 产业的发展。不利:增加了 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在住房、 、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答案:(1)广东上海广西(2)劳动力经济发展三公共设施交通考向人口的迁移及其影响1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迁入地迁出地有利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

    4、保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经济、文化发展,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2.我国的民工流3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3)从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4)从具体方面分析,如下表:方面影响影响人口数量迁入地人口增多,迁出地人口减少影响职业构

    5、成迁入地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影响交通运输迁入地交通压力增大影响年龄结构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移,会使迁出地人口老龄化加重,迁入地人口老龄化减轻(高考全国卷)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1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迁出

    6、(入)人口迁出(入)比重人口总数。据图,贵州的迁出人口比重虽然略高于四川,但四川人口数量远多于贵州,所以四川的迁出人口数多于贵州,A项错误。上海虽然迁入人口比重高于广东,但人口总数远少于广东,故上海迁入的人口数少于广东,B项错误。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就自然增长率而言,浙江和江苏都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二者的自然增长率差别不大,从图上可以看出,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样,故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项正确。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故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应低于安徽,D项错误。第2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欠发达地区迁入相对发达地区,迁移人

    7、口以青壮年为主。从省级行政区域人口迁移看,皖、赣、黔三省属于欠发达省份,人口以迁出为主,且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所以当地老龄化进程加快,沪、京、津属于相对发达的直辖市,人口以迁入为主,且迁入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延缓了当地老龄化进程,故B项正确。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无论是人口迁出地区,还是人口迁入地区,城市化水平都会有所提高。答案:1.C2.B(2018成都检测)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读我国东部某省(市)20062014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回答34题。3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4推断图示时期该省

    8、(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城镇房价增长快 B经济水平持续下降C产业升级和转移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解析:第3题,一个区域人口总数的变化受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共同影响,如果两者之和为正值,人口总数增加,反之减少。分析图中信息可知,2012年以前,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之和为正值,说明人口总数增加,2012年以后,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之和为负值,说明人口总数减少。第4题,该省(市)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早年因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快,吸引内地省份劳动力,人口机械增长较快,近年因产业升级和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人口机械增长率下降。答案:3

    9、.C4.C(2018潍坊统考)读我国不同时期部分省(区、市)人口迁移率分布图(人口迁移率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平均人口数之比),回答56题。5关于20052010年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江西迁出率最高B安徽迁入率大于迁出率C广东人口迁入量比天津大D福建人口迁入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两图显示我国人口迁移的变化是()A人口迁移总量减少B人口迁入重心北移C环渤海地区人口迁入量减少D珠三角地区始终是人口迁入量最大的地区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2010年安徽迁出率最高,所以A错误;安徽迁入率小于迁出率,所以B错误;广东人口迁入量比天津大,所以C正确;福

    10、建人口迁入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D错误。第6题,通过对比两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迁移总量增加,所以A错误;环渤海地区人口迁入量增加,所以C错误;从图中无法确定珠三角地区是否始终是人口迁入量最大的地区,所以D错误;由图可知,人口迁入重心北移,所以B正确。答案:5.C6.B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学生用书P11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自我检测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图,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A类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因素。(2)影响B类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因素。答案

    11、:(1)政治(或政策)(2)经济考向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归纳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从推力和拉力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如下:推力(排斥力)拉力(吸引力)生态环境因素环境恶化、自然灾害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好经济因素(起重要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低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多政治因素政局动荡、战争优惠的移民政策社会文化因素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矛盾良好的文化教育,家庭、婚姻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

    12、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如下图所示:(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1)社会经济因素已经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

    13、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2016高考全国卷)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2题。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14、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服务设施齐全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适宜就业机会多生态环境较好A BC D解析:第1题,上海市吸引外来人口的主要动力在于其经济发达,工、商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大,可以为外来劳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高的收入。外来人口减少反映其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对劳动力需求减少。结合材料 “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可以判断:由于上海市的劳动力导向型企业转移到了周边中小城市,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需求减少,人口出现了负增长。第2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外来常

    15、住人口”。结合我国实际可知,人口迁移(流动)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就业和生活,因此人口迁往中小城市说明中小城市适宜的就业机会多。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人口流动趋势与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的产业转移有关。答案:1.A2.C(高考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34题。3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4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 B日本C俄罗斯 D德国解析:第3题,根据总人口增长柱状图的变化可知,总人口增长速度变慢,A项错误;总人口增长速度虽变

    16、慢,但总人口数还在增加,B项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状态,C项错误;国际净迁移量为正值,前后十年变化不大,而国内净迁移量均为负值,且19912000年期间比19811990年增加很多,显示从该城市迁出人口增多,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第4题,该城市自然增长率较高,且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80年代有所增加;此外该国国际净迁移率也较高,说明对国外移民有较大的吸引力,由此可判断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美国,故选A项。日本是个人口密集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国际净迁移率都较低,排除B项;俄罗斯、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是负增长,排除C、D两项。答案:3.D4.A(2018武汉联考)人口净迁移

    17、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读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回答 57题。5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市是()A广东、河南、云南、北京B北京、广东、河南、云南C北京、广东、云南、河南D云南、河南、广东、北京6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 B资源状况C国家政策 D交通条件71995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B环境污染严重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限制人口迁入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19852010年的人口一直为净迁入,丙、丁两地的人口主要为净迁出,说明甲、乙两地的经济

    18、发展水平高于丙、丁两地;且甲地在20052010年的人口净迁移率明显大于乙地,因此甲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又高于乙地,故甲表示北京,乙表示广东;河南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人口净迁出省份,因此丙表示河南,丁表示云南。故B正确。第6题,甲表示北京,丙表示河南,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故A正确。第7题,乙表示广东。1995年以前,广东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1995年以后,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降低,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提高,导致1995年以后,广东的人口净迁移率回落。故C正确。答案:5.B6.A7.C 学生用书P315(单独成册)一、选择题(201

    19、8惠州调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促进人口迁移,下图为20002010年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重心变化。据此完成12题。1十年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均位于武汉市周边,主要是因为其()A地理位置居中 B人口基数稳定C经济实力雄厚 D交通网络发达2据图推断,图示时段()A西部地区人口迁出速度加快B中部地区人口迁移规模稳定C珠三角转为人口净迁出地区D长三角对外来人口吸引力增强解析:第1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促进人口迁移,从图中可以看出,十年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均位于武汉市周边,主要原因是武汉市地理位置比较适中,所以A正确。第2题,从我国省际人口迁移重心变化可以看出,图示时段西部地区人口迁出速度减慢,珠三角

    20、转为人口净迁入地区,长三角对外来人口吸引力增强,所以D正确。答案:1.A2.D下表示意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于2013年年初公布的全球最大的5个移民输入国的国土面积、人口总数及移民人口总数。据此完成35题。移民输入国国土面积人口总数移民人口总数美国937.3104km23.161084 578.5104俄罗斯1 707.55104km21.431081 104.8104德国35.7104km28.2107984.5104M225104km22.837107906.0104阿拉伯联合酋长国8.36104km28.26106782.71043.现阶段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寻求()A更高的社会地位

    21、 B更高的收入C更多的休闲时间 D更优美的自然环境4图中M国最有可能是()A墨西哥 B澳大利亚C沙特阿拉伯 D埃塞俄比亚5目前,中国扮演着人口输入国与输出国的双重角色, 迁入中国的移民大多从事()A高技术产业 B高体力产业C餐饮业 D农业解析:第3题,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影响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第4题,墨西哥人口2013年已经超过1亿,与M国人口总数不符,A项错误;澳大利亚地域辽阔,国土面积约770万km2,与M国国土面积不符,B项错误;埃塞俄比亚经济发展水平低,不足以吸引大量的移民人口,D项错误;沙特阿拉伯石油资

    22、源丰富,因石油开发收入大增,经济发展快,吸引了大量移民迁入。第5题,我国人口众多,普通劳动力资源丰富。迁入我国的移民人数较少,大多是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主要从事高技术产业。答案:3.B4.C5.A(2018山西四校一模)读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迁移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之差占该时期平均人口的百分比)柱状图,回答67题。6图中数据显示()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日益低龄化B农村劳动力以1519岁年龄段为主C农村的劳动力逐渐高龄化D5059岁人口迁移率变化幅度最大7农村劳动力迁移率上升的主导因素是()A农村产业结构调整B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交通条件改善D城乡经济收入差异

    23、较大解析:第6题,图中显示年轻人口的迁移率比重最大,年轻人口大量迁移,必然使农村劳动力高龄化。第7题,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因,当前导致我国劳动力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城乡经济收入差异。答案:6.C7.D人口迁移率是指一定时期,某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总人口数之比。迁移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完成89题。8有关T1、T2时期该地区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T1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缓慢BT2时期老年人口比重下降CT1时期人口总量不断增长DT2时期人口机械增长减慢9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对该地区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T1

    24、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正值,就业压力不断增大BT2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正值,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CT1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负值,制约经济的发展DT2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负值,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解析:第8题,T1时期人口迁出率大于人口迁入率,长时间人口大量迁出,说明人口增长缓慢,但人口自然增长不一定缓慢,A错误;T2时期人口迁入率大于人口迁出率,人口机械增长加快,迁入人口主要为青壮年,导致老年人口比重下降,B正确,D错误;人口总量的增长量包括人口机械增长量和人口自然增长量,材料中没有人口自然增长量的信息,故C不能确定。第9题,T1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负值,长时间人口大量迁出,造成青壮年劳动力流失,

    25、就业压力虽有减轻,但劳动力短缺会制约经济的发展,A错误,C正确;T2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正值,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使该地区经济充满活力,对外开放程度提高,环境承载力上升,但长时间人口大量迁入,会给生态环境、城市治安管理等带来一定负担,B、D错误。答案:8.B9.C(2018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模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2015年累计减少1 300万人。2015年,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据此回答1011题。10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B地区之间差距缩小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D外出务工时间

    26、过长11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B阻碍企业的转型升级C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D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解析:第10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我国流动人口之所以减少,是因为外出务工收益与在本地工作收益相差不大。第11题,由于劳动力和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减少,中国“民工荒”状况将进一步加剧,短期之内会使经济增长速度趋于平缓,但从侧面会加速企业的升级转型以及促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密集型企业会趋向于生产成本更低的地方;人口老龄化程度也会进一步提高。答案:10.A11.C二、综合题12读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甲、乙两国间人

    27、口的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2)分析甲、乙两国间人口迁移给两国带来的积极影响。(3)甲、乙两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情况,除可以用上图表示外,还有其他形式,如下面所示。请再设计一种新图形来表示甲、乙两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情况。答案:(1)甲国人口向乙国迁移。理由:甲国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就业压力大;乙国青少年比重小,老年人比重大,劳动力不足。(2)甲国:缓解就业压力,获得外汇收入。乙国:缓解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3)图略,要求图例或注记正确,图形美观。13读2010年中国不同地区人口净流入总量及其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与分性别年龄户籍的上海市常住人口规模图,回答问题。(1)据图分析2010年上海市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比广东省高的原因。(2)据图分析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模式的特点。(3)根据材料分析人口迁移分别对上海市、贵州省人口问题产生的影响。答案:(1)上海市常住人口数远小于广东省常住人口数,而净流入人口较多,所以占比例高。(2)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3)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得以缓解,劳动力充足,但对提高少年儿童比重作用不大;贵州省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流失,留守儿童增多。


    注意事项

    本文(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