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参考高考生物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9变异育种和进化.docx

    • 资源ID:25887974       资源大小:24.78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参考高考生物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9变异育种和进化.docx

    1、参考高考生物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9变异育种和进化(参考)2019年高考生物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9变异育种和进化1化学诱变剂羟胺能使胞嘧啶的氨基羟化:氨基羟化的胞嘧啶只能与腺嘌呤配对。育种学家常用适宜浓度的羟胺溶液浸泡番茄种子以培育番茄新品种。羟胺处理过的番茄不会出现()A番茄种子的基因突变频率提高BDNA序列中CG转换成TACDNA分子的嘌呤数目大于嘧啶D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解析】氨基羟化的胞嘧啶只能与腺嘌呤配对,并没有改变DNA中嘌呤与嘧啶进行配对的规则,所以不会出现DNA分子中的嘌呤数目大于嘧啶的情况。【答案】C2为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茎

    2、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栽培。研究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的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中有四倍体植株。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的分裂不同步B“嵌合体”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C“嵌合体”不同的花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D“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的部分细胞含19条染色体【答案】D3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

    3、的基因b突变为B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解析】从题中信息可知,突变植株为父本,减数分裂产生的雄配子为和,后者不育。正常情况下,测交后代表现型应都为白色性状,而题中已知测交后代中部分为红色性状,推知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含B基因的可育花粉,而产生这种花粉最可能的原因是减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故D最符合题意。【答案】D4下图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两种变异的示意图,图中和,和互为同源染色体,则图a、图b所示的变异()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

    4、序均发生改变C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D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答案】D5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雄蜂是单倍体,雌蜂是二倍体,二者不属于同一个物种C与二倍体水稻相比,单倍体水稻植株弱小、籽粒较小D恶劣环境中多倍体植物较多,说明多倍体植物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较强【解析】单倍体体细胞中可能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也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在自然状态下,雄蜂和雌蜂交配后可以产生可育后代,因此属于同一个物种;单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一般不会产生种子;恶劣环境中多倍体植物多,可说明多倍体植物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

    5、较强。【答案】D6现有小麦种子资源包括:高产、感病;低产、抗病;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A利用、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B对品种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Cc的培育不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D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中获得c【解析】欲获得a,应利用和品种间杂交,A错误;欲获得b应对进行诱变育种,B错误;诱变育种可以产生新基因,因此a、b、c都可以通过诱变育种获得,C错误;基因工程可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中获得c,D正确。【答案】D7如图表

    6、示培育新品种(或新物种)的不同育种方法,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过程的育种方法能产生新的基因型,过程的育种方法能产生新的基因B过程的育种和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均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C过程自交的目的不同,后者是筛选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子D图中A、B、C、D、E、F中的染色体数相等,通过过程产生的新物种的染色体数是B的两倍【答案】D8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组和B组都利用杂交的方法,目的是一致的BA组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可以直接用于生

    7、产CB组育种过程中,必须用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秋水仙素等物质DC组育种过程中,必须用射线处理大量的高秆抗病植株,才有可能获得矮秆抗病植株【解析】育种过程中直接用于生产的品种一般是纯合子,在杂交育种过程中F2矮秆抗病植株有两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只占1/3,杂合子占2/3。【答案】B9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共同进化仅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D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答案】C10下列说法正确

    8、的是()A因为基因突变多数是有害的,所以基因突变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分别是两个种群,但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C因为马和驴杂交后产生了骡子,所以马和驴这两种生物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因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所以物种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解析】基因突变有害还是有利,取决于环境,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分别是两个种群,但它们仍属于一个物种,B正确;生殖隔离是指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它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由于骡子是不可育的,所以马和驴是两个物种,这两种生物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通过多倍体育

    9、种形成新物种,D错误。【答案】B11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 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物种最终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b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D欲判断d与b是否为同一物种,只需看b与d能否自由交配即可【解析】由图可知,物种a经过地理隔离,最终形成不同的物种b、c,产生了生殖隔离,A项正确;b和c是不同的物种,它们的基因库有很大的差异,所以b、c不进化为同一物种,B项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项正确;判断两个

    10、种群是否为同一物种,要看它们之间能否自由交配,若能自由交配,还需看它们交配后产生的子代是否可育,D项错误。【答案】D12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下图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A或a基因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所示,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B曲线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决定表现型的基因D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引起的变异【答案】C13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富含VC的二倍体(2

    11、n58)小野果。下图是某科研小组以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aa)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猕猴桃无籽新品种的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该培育过程中不可使用花药离体培养B过程必须使用秋水仙素C的亲本不是同一物种D过程得到的个体是四倍体【答案】C【解析】图中过程中可用花药离体培养,再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AA的个体,A错误;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均可导致染色体数加倍,B错误;的亲本中,AA为二倍体,AAAA为四倍体,不是同一物种,C正确;过程为基因工程导入抗虫基因,获得的仍是三倍体,D错误。14 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原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

    12、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最终达到cB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b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若环境变化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5/11【答案】A15人类有23对染色体,黑猩猩有24对染色体。人类的祖先与黑猩猩的祖先在大约500600万年前分家,走上独立的演化道路。下列关于人类与黑猩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和黑猩猩进化的原材料完全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B人类祖先与黑猩猩祖先可能在约500600万年前出现生殖隔离C人类祖先与黑猩猩祖先一定

    13、是因地理隔离而导致的生殖隔离D当代的人类与自己祖先相比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没有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人类和黑猩猩进化的原材料为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题干16如图曲线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请分析回答:(1)图中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_。(2)AS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患儿脑细胞中UBE3A蛋白含量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发育性遗传病。父、母方第15号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的作用机理分别如图所示。研究表明,人体非神经组织中的来自母方或父方的UBE3A基因都可以正常表达,只在神经组织中UBE3A基因表达才会被抑制,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_性。由于UBE3A基因和SNR

    14、PN基因_,所以它们的遗传关系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对绝大多数AS综合征患者和正常人的UBE3A基因进行测序,相应部分碱基序列如图所示。患者TCAAGCAACGGAAA正常人TCAAGCAGCGGAAA由此判断绝大多数AS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_,导致基因突变。(3)人类第7和第9号染色体之间可发生相互易位(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未发生变化)如甲图所示,乙图为某痴呆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已知2、2为甲图所示染色体易位的携带者,后代如果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细胞中出现某一染色体某一片段有三份),则表现为痴呆,如果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单体”(细胞中出现某一染色体某一片段的缺失),后代早期流产。3已出生且

    15、为7/9染色体易位携带者(含有A、B易位染色体)的概率是_。【答案】(1)成年人发病概率显著增加(2)选择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发生碱基的替换 (3)1/317燕麦颖色有黑色、黄色和白色三种颜色,由B、b和Y、y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为研究燕麦颖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分析回答:(1)图中亲本中黑颖的基因型为_,F2中白颖的基因型是_。(2)F1测交后代中黄颖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F2黑颖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仍然为黑颖,这样的个体占F2黑颖燕麦的比例为_。(3)现有两包标签遗失的黄颖燕麦种子,请设计杂交实验

    16、方案,确定黄颖燕麦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基因型的黑颖(BBYY)燕麦种子可供选用。实验步骤:_;F1种子长成植株后,_。结果预测: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bbYY;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bbYy。【答案】(1)BByy bbyy (2)1/4 1/3(3)实验步骤:将待测种子分别单独种植并自交,得F1种子按颖色统计植株的比例 结果预测:全为黄颖既有黄颖又有白颖,且黄颖白颖3118粗糙脉孢菌是一种真菌,约10天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如图),合子分裂产生的孢子是按分裂形成的顺序排列的。请分析回答:(1)从合子到8个孢子的过程中,细胞核内的DNA发生了_次复制。图中8个子代菌丝体都是_(填“单倍体”

    17、或“二倍体”)。(2)顺序排列的8个孢子中,如果第一个与第二个性状不同,原因可能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填选项前的字母);如果第二个与第三个性状不同,原因可能是合子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填选项前的字母)。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3)野生型脉胞菌能在只含水、无机盐、蔗糖和维生素的基本培养基中生长。研究人员用X射线照射野生型脉孢菌孢子,经选择培养,获得了三种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如图)。如果培养C突变型脉胞菌,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_。欲证明A突变型菌株的酶缺陷是一个基因决定的,应让该突变型菌株与_杂交,根据_定律,预期其后代的8个孢子的表现型是_,若实验结果与预期一致,则说明A突

    18、变型菌株的酶缺陷是一个基因决定的。【答案】(1)两 单倍体 (2)a、c a、b、c (3)精氨酸 野生型菌株 基因分离 4个野生型、4个突变型19遗传学上将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携带基因一起丢失的现象叫缺失,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在相同区域同时缺失叫缺失纯合子,仅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而另一条正常叫缺失杂合子,缺失杂合子的生活力降低但能存活,缺失纯合子常导致个体死亡。(1)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_发生改变。(2)现有一红眼雄果蝇XAY与一白眼雌果蝇XaXa杂交,子代中有一只白眼雌果蝇。为探究这只白眼雌果蝇的产生是缺失造成的,还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两个生物小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判断。甲小组取

    19、该果蝇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有丝分裂_期细胞的_,与红眼果蝇对照,若出现异常,是缺失造成的;反之则是基因突变引起的。乙小组选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若杂交子代中_,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基因突变引起的;若杂交子代中_,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缺失造成的。(3)若已确定(2)中的变异是由缺失引起的,则选取乙组方案中的杂交组合产生的杂交子代让其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的概率为_。【解析】(1)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携带基因一起丢失的现象叫缺失,所以缺失能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2)为探究白眼雌果蝇的产生是缺失造成的,还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判断

    20、。方法一:染色体缺失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但基因突变不能,所以取该果蝇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中期细胞的染色体结构,与红眼雌果蝇对比,若染色体结构正常,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反之,可能是由缺失引起的。方法二:选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AY)杂交,若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则该白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aXa,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比例为11;若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缺失造成的,则其基因型为XaX,杂交后代中基因型为XY的个体致死,故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21。(3)若已确定(2)中的变异是由缺失引起的,则乙组方案中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成活个体的基因型为XA

    21、Xa、XAX、XaY,让其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XY)的概率为1/21/41/8。【答案】(1)数目(2)中染色体结构红眼雌白眼雄11红眼雌白眼雄21(3)1/820某男性表现型正常,其一条13号染色体和一条21号染色体发生了如图1所示变化。该男性与某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女性婚配,所生的三个子女染色体组成如图2所示。据图回答:(1)图1所示的染色体变异类型有_,该变异可发生在_分裂过程,观察该变异最好选择处于_的胚胎细胞。(2)若不考虑其他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图2中男性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两条联会并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则其理论上产生的精子类型有_种,该夫妇生出正常染色体组成

    22、的孩子的概率为_。参照4号个体的染色体组成情况,画出3号个体的染色体组成。(3)为避免生出有遗传缺陷的小孩,1号个体在妊娠期间应进行_。为便于筛除异常胚胎,医生建议这对夫妇选择“试管婴儿”技术,该技术涉及的两个主要环节是_。【答案】(1)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有丝分裂和减数有丝分裂中期(2)61/6(3)产前诊断(羊水检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21西瓜消暑解渴,深受百姓喜爱,其中果皮深绿(G)对浅绿(g)为显性,红瓤(R)对黄瓤(r)为显性,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请根据下列几种育种方法的流程图回答有关问题。注:甲为深绿皮黄瓤小子,乙为浅绿皮红瓤大子,且甲、乙都能稳定遗传。(1)通过过程获

    23、得无子西瓜A时用到的试剂1是_。(2)过程常用的试剂2是_;通过过程得到无子西瓜B与通过过程获得无子西瓜A,从产生变异的来源来看,其区别是_。(3)若甲、乙为亲本,通过杂交获得F1,F1相互受粉得到F2,进而获得所需品种。该过程的育种方式为_。(4)通过过程获得的单倍体植株中拥有的染色体数是_。(5)若将四倍体西瓜(gggg)和二倍体西瓜(GG)间行种植,结果发现四倍体西瓜植株上所结的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中既有四倍体又有三倍体。那么,能否从这些植株所结西瓜的果皮颜色直接判断出这些植株是四倍体还是三倍体呢?请用遗传图解解释,并作简要说明。【答案】(1)适宜浓度的生长素(2)秋水仙素通过过程获

    24、得的无子西瓜B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染色体变异,通过过程获得的无子西瓜A属于不可遗传变异(3)杂交育种(4)33(5)如图所示简要说明:若四倍体西瓜(gggg)自交,子代的基因型为gggg,所结西瓜果皮为浅绿色;若四倍体西瓜(gggg)为母本,二倍体西瓜(GG)为父本,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Ggg,所结西瓜果皮为深绿色,所以四倍体植株上收获的种子发育成植株,所结西瓜的果皮为深绿色的是三倍体,果皮为浅绿色的是四倍体。22科研人员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与进化方面的研究,请回答问题:(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有_(多选,填字母)。a比较常见,具有危害性b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c身体较小,所需培养空间小d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e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2)研究中选择的果蝇起始种群腹部刚毛数目分布如图1,从果蝇起始种群开始分别进行了多代选择:在每一代,研究者从种群中选出刚毛数目最少的20%个体进行繁殖,多代选择后形成如图2的少刚毛种群;在每一代,选择刚毛数目最多的20%个体进行繁殖,多代选择后形成如图2的多刚毛种群。据图2可知,经多代选择后,两个种群个体的刚毛数目平均值存在_。从生物进化实质的角度分析,上述变化是果蝇种群_改变的结果。这一实验结果支持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_的生物学观点。【答案】(1)bcde(2)显著差异(不同)基因频率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注意事项

    本文(参考高考生物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9变异育种和进化.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