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安徽省涡阳县中心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精品.docx

    • 资源ID:26240226       资源大小:173.6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安徽省涡阳县中心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精品.docx

    1、安徽省涡阳县中心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精品初中化学1(考试总分:6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20分)1、类推的思维方式在化学学习中经常用到。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A. 离子是带电原子或原子团,带电原子或原子团不一定是离子。B.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 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 碱溶液一定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2、铝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铝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 铝原子核内有13

    2、个质子C. 氯原子的质量为35.45D. 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23、下列反应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煤燃烧 B. 食物腐败 C. 光合作用 D. 加热碳酸氢铵4、生物体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A. 甘氨酸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 一个甘氨酸分子中含有10个原子C. 甘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的D. 甘氨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5、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B.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C. 石油是一种纯净物D. 合金都是化合物6、学生具备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

    3、基础和保证。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固体 B. 检验H2的纯度 C. 倾倒液体 D. 测溶液的pH7、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工业城市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可以超标B. 严禁“洋垃圾”入境。C. 居民生活中用含有磷洗衣粉D. 为了保证用餐卫生,提倡用一次性筷子。8、我国古代的有关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nH2O。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2 B. 该反应中

    4、只有银是单质C. X的化学式为Ag2S D. 该反应是氧化反应9、下列归类错误的是( )选项归类内容A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B常见合金黄铜、硬铝、玻璃钢C同一物质烧碱、火碱、苛性钠D糖类物质淀粉、蔗糖、纤维素10、20时分别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未溶解固体的质量4.2209.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的 B四种物质溶解过程中都放热C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20时,四种溶质的溶解度关系是:丙乙甲丁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每题 6 分,共计6分)1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1

    5、)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_调节酸性土壤的碱_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小苏打_不同的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由于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2)汽车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玻璃钢属于_(填“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或“合成材料”)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_性。铝制品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车用铅酸蓄电池中的酸是_。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每题 7 分,共计7分)12、已知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 实验室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Na2O2)已部

    6、分变质,取少量该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检验该水溶液中含有的氢氧化钠?(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四、 实验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7 分,共计14分)13、目前家庭车用的燃料主要是天然气和汽油。为应对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提升空气质量,全国已经全面供应符合5阶段的国家标准车用汽油。用国五标准汽油,可使汽车尾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大幅度降低。(1)仪器的名称为_,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硫时,装置C中_(填“a”或“b”)端与装置D中c管相连,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实验室加热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制取甲烷,选择制取甲烷的

    7、发生装置_(填字母),实验室可用_(填方法)收集甲烷,写出利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3)充分燃烧1 kg不同化石燃料产生的CO2和SO2气体质量如下图所示,则_燃烧最易导致酸雨,_燃烧对环境影响最小。14、已知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Na2CO3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Na2CO3,某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样品测定生成CO2的质量(1)NaHCO3俗称_,本实验用下图所示装置,C中的物质为_。(2)若无装置E,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_(填“能”或“不能”

    8、)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3)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不可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的原因是_。方案二:样品测定剩余固体质量具体操作步骤:取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21.2 g,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 g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多次重复步骤、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 g(4)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目的是_。(5)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写出NaHCO3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6)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写出计算过程)。五、 计算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每题 6

    9、分,共计6分)15、某粗盐样品仅含NaCl和MgCl2,为探究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某研究性小组取了10 g样品,加适量水使其完全溶解后,加入20 g 5%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相关数据如图。(1)请列式计算该粗盐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Ag时,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六、 流程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每题 7 分,共计7分)16、某粗盐中除含NaCl外、还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若加入的试剂a是氢氧化钡溶液,b为碳酸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加入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_

    10、?(2)过滤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哪些_?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20分)1、【答案】D【解析】A. 离子是带电原子或原子团,因此带电原子或原子团一定是离子,错误;B.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很多,例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生成盐与水,但不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要求反应物必须是酸与碱,错误;C.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是盐,不是氧化物,错误;D. 碱溶液一定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的溶液呈碱性,但碳酸钠属于盐,正确;故选D。2、【答案】B【解析】A. 铝是地壳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错误;B. 质子数=

    11、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13,正确;C. 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错误;D. 铝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3价,氯元素常显-1价,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AlCl3,错误;故选B。3、【答案】B【解析】缓慢氧化是指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A、煤燃烧,反应剧烈,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A错误;B、食物腐败是食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B正确;C、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C错误;D、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没有氧气参加,不属于缓慢氧化,故D错误。故选B

    12、。4、【答案】B【解析】由分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甘氨酸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其化学式为C2H5O2N。A、甘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5+162+14=75,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所以甘氨酸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错误;B、由分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甘氨酸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共10个原子,正确;C、甘氨酸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错误;D、甘氨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 (162)=3 : 4,错误。故选B。5、【答案】A【解析】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

    13、净物叫单质,正确;B.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错误;C. 石油中含有多种物质,是一种混合物,错误;D. 合金是在金属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属于混合物,错误。故选A。6、【答案】B【解析】A. 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应将砝码放在右盘,药品放在左盘,错误;B. 氢气验纯: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松开拇指,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示氢气不纯,正确;C. 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瓶塞倒放,标签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将试剂瓶放回原处,错误;D.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皿或白瓷板上,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少

    14、量待测溶液滴在试纸上,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将试纸插入待测液会污染溶液,错误;故选B。7、【答案】B【解析】A. 工业城市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超标,易引起雾霾,错误;B. 严禁“洋垃圾”入境,能减少污染,正确;C. 居民生活中用含有磷洗衣粉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错误;D. 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木材资源的浪费,错误;故选B。8、【答案】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4Ag+2H2S+O2=2X+2H2O前的反应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2n、0、n,则n=2,2X分子中含有4个银

    15、原子和2个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因此物质X的化学式为Ag2S。A. 分析可知,n=2,正确;B. 分析可知,该反应中的单质除银外,还有氧气,错误;C. 分析可知,X的化学式为Ag2S,正确;D. 反应中有氧气参加,属于氧化反应,正确;故选B。9、【答案】B【解析】选项归类内容A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化石燃料,正确B常见合金黄铜、硬铝属于合金,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错误C同一物质烧碱、火碱、苛性钠均为氢氧化钠的俗称,正确D糖类物质淀粉、蔗糖、纤维素均属于糖类,正确10、【答案】D【解析】A、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可知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

    16、A错误;B、此表中只是体现是种物质溶解过程中质量的变化情况,无法判断温度的变化,故B错误;C、溶剂质量相同而丁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所以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C错误;D、溶剂质量相同而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所以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故D正确。故选D。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每题 6 分,共计6分)11、【答案】(1)CH4 Ca(OH)2 NaHCO3 OH-(2)复合材料 导电性 4Al+3O2=2Al2O3 H2SO4【解析】(1)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化学会为:CH4;调节酸性土壤的碱是熟石灰,化学式为:Ca(OH)2;发酵

    17、粉的主要成分小苏打,化学式为:NaHCO3;不同的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由于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符号为:OH-。(2)玻璃钢是玻璃纤维和塑料制成的,属于复合材料,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铝制品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覆盖在铝的表面,防止铝进一步氧化,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车用铅酸蓄电池中的酸是硫酸,化学式为:H2SO4。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每题 7 分,共计7分)12、【答案】有气泡产生 向该水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

    18、无色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证明有氢氧化钠. 【解析】已知过氧化钠是部分变质,故固体中含有过氧化钠,故加入水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故现象为有气泡冒出;过氧化钠变质后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故向该水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除去碳酸钠,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如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证明有氢氧化钠. 四、 实验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7 分,共计14分)13、【答案】(1)长颈漏斗 b(2)B 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2KClO32KCl+3O2(3)煤 天然气【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为分液漏斗;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硫

    19、时,二氧化硫应从长管进短管出,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b端与c管相连;实验室加热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制取甲烷,发生装置应选B,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B还可用于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3)由图可知,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最多,天然气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最少。14、【答案】(1)小苏打浓硫酸(2)不能(3)盐酸具有挥发性,D中的碱石灰既吸收生成的CO2,还会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使测定结果偏大(4)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5)2NaHCO3Na2CO3+H2O+CO2(6)84%【解析】(

    20、1)NaHCO3俗称小苏打,碱石灰会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前,需要将气体干燥,C中的物质为浓硫酸。(2)E的作用为防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D,若无装置E,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3)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盐酸具有挥发性,D中的碱石灰既吸收生成的CO2,还会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使测定结果偏大。(4)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可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5)NaHCO3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6)实验过程中减少的质量为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固体减少质量为41.2 g-35 g=

    21、6.2 g,设样品中含有的碳酸氢钠质量为x。2NaHCO3Na2CO3+H2O+CO2固体减少168 62x 6.2 gx=16.8 g,样品中的碳酸氢钠为41.2 g-21.2 g=20 g,因此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100g%=84%。五、 计算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每题 6 分,共计6分)15、【答案】90.5% 10.22 g【解析】(1)根据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氢氧化镁的质量求出氯化镁的质量即可求出氯化钠的质量,再计算出粗盐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2)根据图像分析解答。(1)设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MgCl2+2NaOH=M

    22、g(OH) 2+2NaCl95 58 117x 0.58 g y x=0.95 gy=1.17 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0 g-0.95 g=9.05 g该粗盐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90.5%(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Ag时,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 g-0.95 g+1.17 g=10.22 g六、 流程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每题 7 分,共计7分)16、【答案】除去氯化钙、过量的氢氧化钡和生成的氯化钡 玻璃棒、烧杯、漏斗。【解析】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故滤液A中的溶质有:氯化钠、氯化钡、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所得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将溶液蒸发结晶得氯化钠晶体。所以:(1)加入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氯化钙、过量的氢氧化钡和生成的氯化钡;(2)过滤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


    注意事项

    本文(安徽省涡阳县中心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精品.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