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26278470       资源大小:35.83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

    1、古代文学复习资料三)文体的递嬗唐诗 诗经用韵曹植等人天籁之音沈约等人四声之论永明体、宫体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四杰等盛唐宋词 隋唐燕乐、声诗敦煌曲子词盛中唐文人词花间集柳永、苏轼。小说 神话史传魏晋志人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二、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传统五分法: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辽金元文学明清文学一、上古期:先秦两汉(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群体-个体,文史哲不分 第二段:秦汉(士-文学侍从,大,生动活泼-格式化,四言-五言二、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五七言古体、近体诗,个性化创作,宫廷、文学集团对文学的特殊影响,玄

    2、学和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古文传统确立,宋诗别具面目,传奇、词的兴盛,俗文学的发展。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叙事文学发达,表演的重要传播作用,通俗文学兴盛,长篇小说的兴起。三、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16世纪至20世纪初)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文学流派的大量涌现,戏曲和小说收获巨大。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社会制度的变化与救亡图存,文学的改良作用,小说地位提升,国外作品的翻译和传播,现代报刊业的兴起。 中国文学的源头 远古歌谣与神话;甲骨文与金文,最早的文字,书面文学;诗歌的产生 先秦文学的形态 文史哲不分;创作者及时

    3、间难定;主体是诗歌和散文 先秦文学作者流变 巫、史贵族士神化概念: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保存:山海经、诗经、左传、国语、楚辞、吕氏春秋等, 汉代及三国的淮南子、史记、汉书、吴越春秋、三五历纪等,以及魏晋六朝的搜神记、述异记等。 山海经成书时代:大约在战国初期到西汉初期之间。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其中海经和大荒经的神话色彩是全书最浓的,记录了一些异国人的奇异相貌、习性和风俗。

    4、内容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文学化(神话流变为寓言3、宗教化(神话流为道教的仙话诗经分类风 15国风共160篇,“风土之音曰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 雅 大雅31篇,小雅74篇,“朝廷之音曰雅”,是宫廷正乐,用於典礼。 颂 周(31)、商(5)、鲁颂(4)共40篇,“宗庙之音曰颂”,是宗庙祭祀时唱的赞歌。散文之兴 1、原因: 经济、制度、战争等 士阶层的兴起、文化学术的流布、百家争鸣的出现等 书写工具:简、帛、书的出现 诗歌的不足2、分类春秋战国策、左传论语荀子、韩非子体例之变A尚书:虞书、夏书、商书、周

    5、书典、谟、训、诰、誓、命 B春秋:编年体史通六家: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鲁国为主体,兼及他国。C、国语国别史:周、鲁、齐、晋、郑、楚、吴、越D、战国策国别体:十二策思想之变1、尚书A、神权政治观念商之天命神授。周之敬天保民B、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2、春秋春秋大义:遵循周制维护周礼,明王道,重人事,褒善贬恶,反对“邪说暴行”,志在“拨乱世反之正”。春秋笔法:褒贬劝惩,自有义例。(3、左传:民本思想更加鲜明A、民重于天,民为神之主,民重君轻,民为邦之本B、重视民心向背C、重视民意和舆论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D、消极面:维护旧礼制,称道鬼神、报应之事。4、国语:A、民神并

    6、重而先民后神B、尚礼C、崇德5、战国策:A、进一步发展了左传的民本思想 B、歌颂侠义之士的精神C、崇尚计谋策略,尊奉机巧权变 D、公开宣扬追求“势位富贵”,争名逐利。(二)诸子之文1、背景及特点:A、背景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文化的下移和士的崛起。诸侯并争的局面和养士用士。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出现。B、特点:密切关注现实与人生,表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勇于言辩,个性鲜明,气势充沛,表现了士的独立人格。浅显生动,善于取譬设喻,大都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2、作者之变老师说而弟子记: 论语、墨子老师与学生合作:孟子、庄子自作:老子 、 荀子、韩非子3、时间之变春秋至战国初:论语、老子、墨子战国中期:孟

    7、子、庄子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4、文字之变论语:口语为主,朴实简明,手法简明孟子:明白晓畅,长于辩论,叙述时特精妙。庄子散文气势宏大,文辞富丽,描写传神,舒卷自如,极富情感性。文学色彩更浓荀子、韩非子:重视语言的修饰和锤炼,准确生动,富于变化要,文辞丰美,含义深刻。 5、思想之变儒 家A、论语:在政治上强调“宗周”,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在思想上提倡“仁”、“礼”学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教学方法和治学态度。B、孟子:“仁政”与“王道”性善论反对暴政,反对战争民本思想C、荀子:礼法并用:性恶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 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

    8、于犯纷乱理而归于暴 人定胜天道家:A、老子:以道为核心自然无为的政治主张和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抨击仁义礼乐,“绝圣弃智”朴素的辩证观点谦退不争的人生态度庄子:天道无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虚无主义无所用天下为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逍遥游墨家墨子:十诫: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事鬼、兼爱、非攻法家韩非子:法、术、势并重。集权主义。“强公室,杜私门。”奖励耕战,富国强兵。6、修辞之变论语:语言精炼平实,含蓄隽永,概括力强,语句生动形象而富于哲理。墨子:尚实尚质,言之无文讲究逻辑、明辨是非三表法(本: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原:原察百姓耳目之实;用:废以为刑政

    9、,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老子:韵散结合的文体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 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庄子:以寓言见长,采用虚构了许多寓言故事来阐明其深奥的哲理三言:卮言、重言、寓言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浪漫色彩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具有很强的抒情性韩非子:结构严谨,论证严密。条理清晰,说理透辟。运用大量历史故事和寓言说理,富于说服力和生动性。语言峻峭洗炼,笔锋犀利。大量运用排比、对偶、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比喻自然贴切,生动巧妙。形式多样,富于创造性。秦汉文学一、历史跨度: 秦代文学西汉文学东汉文学二、基本内容: 1、秦世不文:秦代的刻石文、李斯的政论散文 2、汉赋 3、两汉政论文

    10、及其他散文 4、史传文学(史记和汉书) 5、汉代诗歌(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三、承前启后吕氏春秋的散文艺术:1、体式创新:览、论、纪2、平实畅达的文风:3、善用寓言: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1、解读文学典籍成为时尚;2、诸侯王、天子、外戚对文人的招纳任用,兴起了献纳辞赋的风气;3、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的设立;4、游学游宦的兴盛。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1、包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2、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保持着激扬高昂的格调。 3、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 4、内容以批判秦朝暴政、总结秦朝灭亡教训为主。汉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1、汉代史传文学、辞赋、政论散文出现繁盛局面,诗歌处于较为沉寂的时

    11、期。 2、汉代文学主流与政治主流、思想文化主流高度一体化 3、汉代文风以疏荡显其气韵,体式以鸿大见其壮美。 4、汉代文学在价值取向、审美风尚、文体样式等诸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5、西汉文学浓郁的浪漫色彩,东汉文学理性精神日增。6、汉代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汉代文学的发展。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1、铺张扬厉的文风和繁琐的解经习气;2、文学的重模拟和经学的守师法家法;3、文学和经学的从繁到简;4、经学与汉代文学思潮;汉代文学的分期 自高祖至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代表作家是贾谊和枚乘;从武帝至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期,新体赋定型成熟,史传文学史记写成,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司

    12、马迁等;由元帝到东汉和帝,是西汉文学的中兴期,辞赋创作出现第二次高潮,汉书写成,代表作家有扬雄、班固;从安帝到灵帝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抒情短赋出现,五言古诗成熟,代表作家有张衡等。赋的含义A、 不假比兴,直接表现事物的时空状态的艺术手法;引申为对文学中以陈述性、叙事性和描绘性为主的文体的称名。B、注重节律、用韵,以便记忆和吸引听众。C、半书面、半口头文学发展到纯书面文学赋体的特点: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它讲究押韵、对仗和形式的整饬;又像散文,句型自由,可骈可散,无格律的严格限制。文体来源:荀子:“赋祖”,赋篇、佹诗(四言为主),成相(杂言句型,不假比兴)楚辞:词气从容,大赋写都城

    13、宫室、田猎祭祀,大都使用骚句;骚句抑扬有致,宜于抒情,大赋作者描绘事物时常从主观感受切入,进行抒情性描绘。先秦散文:形象说理;比物连类,卒章显志;主客问答;散文句式的运用赋体分类:骚体赋(贾谊吊屈原赋汉大赋(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赋,扬雄甘泉赋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蔡邕述行赋汉初骚体赋及其流变一、贾谊骚体赋:背景:汉初上层社会崇尚楚文化,文人祖述屈原作品的骚体赋。代表作吊屈原赋、鵩鸟赋。内容:继承了离骚的怨刺传统形式:句型大抵保留了楚辞于整饬中见变化,情与辞相宛转的特点严忌哀时命全身远害为旨归,借屈原以消胸中块垒,始于此。二、骚赋变体:在句型、用语、意境等方面有所突破淮南小山招隐士、司马迁悲士不遇赋

    14、、班婕妤自悼赋、傅毅舞赋等。三、骚赋规范化:踵武严忌,只写忠诚之情,而于贬责当政方面则转向幽隐岩穴。东方朔七谏、刘向九叹、王逸九思、等。散体赋的兴起与流变(一)散体赋之兴与定型1、宋玉神女赋、高唐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等赋体作品。 在内容上,由侧重抒情转为侧重咏物叙事,并且开“微讽”先河; 手法和形式上,写景状物比屈原作品更加夸张,词藻更为华美,又设为问答,韵文与散文兼行,已初具汉赋的规模,为汉赋奠定了基础。2、枚乘七发虚构的故事框架中以问答体展开 以铺陈写物为主 ,多用虚词和语气词,排比而整齐的句法 所铺陈的内容,从多方面开拓了文学的题材 出现道德主题与审美主题的矛盾,出现“劝百讽一”的特征

    15、 奠定了典型的汉代大赋的体制,又开创了辞赋中特殊的一支“七”体 散体赋之盛与衰1、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景帝时,以赀为郎,意不自得,乃为梁王宾客,著子虚赋。后归蜀,娶得卓文君,当垆买酒。武帝即位,以上林赋受幸,任为郎,曾奉命出使通西南夷,著喻巴蜀檄、难蜀父老,后任孝文园令,因病免官。临终作封禅书。 子虚赋、上林赋子虚赋:诸侯之事,子虚(齐)、乌有先生(楚)上林赋:天子游猎赋,无是公(天子)结构:篇首几段用散文领起,中间若干段用韵文铺叙,篇末又用散文结尾。 司马相如在赋史上的地位:扬雄:“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也!”王世贞艺苑卮言:子虚、上林,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

    16、,精神极流动,长沙有其意而无其材,班张潘有其材而无其笔,子云有其笔而不得其精神流动之处。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相如)益以玮奇之意,饰以绮丽之辞,句之短长,亦不拘成法,与当时甚不同。制作虽甚迟缓,而不失故辙,自虑妙才,广博闳丽,卓绝汉代”。其他作家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倪宽、董仲舒、刘德、萧望之等。东方朔答客难王褒洞箫赋、僮约A、扬雄:年轻时,“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B、 班固:两都赋C、张衡:两京赋大赋的特点:规模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言以上;手法内容上,极度地铺张扬厉,用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词藻,侧重铺叙描写京都、宫苑、宫殿、山川等壮

    17、丽事物,以及诸侯、帝王的政治、军事、射猎等生活;主旨上,既美且刺,一方面大力宣扬大汉帝国的声威与气魄,歌颂帝王的功德;一方面又对帝王政治上的过失、生活上的奢侈进行讽刺和劝谏,客观上却形成了“劝百讽一”的效果。行文结构上大多采用主客问答方式。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开头是序,通常是赋中人物的简单对话,交代出赋中人物问对的缘由,以引出正文;中间部分是正文,主客双方彼此夸耀和辩难;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告终,揭示出讽谏意。用韵和语言上,韵散相间,开头的序一般用散文体;中间的正文,以韵文为主,夹杂一些散文。语言句式上,以四、六言为主,杂以三、五言。东汉抒情小赋1、纪行赋东汉,班彪北征赋,班昭东征赋,蔡

    18、邕述行赋。2、述志赋:张衡归田赋: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汉代第一篇比较成熟的骈体赋。赵壹刺世嫉邪赋: “诗人的愤怒”。蔡邕:题材内容最广泛,有霖雨赋、蝉赋,述行赋,青衣赋等。马积高赋史,郭维森、许结中国辞赋发展史。两汉论说散文一、西汉鸿文(汉初:高祖景帝贾谊论积贮疏过秦论 、晁错、邹阳等二、经学文风(武帝元、成之世董仲舒、刘向;刘安淮南子三、复古文风(成、哀帝至两汉易代之际刘歆、扬雄四、复古文风的新变(东汉前期桓谭、王充五、清议之文(汉末王符潜夫论、崔寔 政论、仲长统昌言史记司马迁的生平(?前145-?前87)字子长,夏阳龙门人。(一)家世世掌史职父司马:汉武帝建元年间,思

    19、想兼采各家而偏重黄老,论六家要指史记的体例1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二本纪叙“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是世系史;世家分述“辅拂股肱”之臣及重要人物事迹,以见其立身行事与时代之关系,相当于分国史或地域史;列传记“立功名于天下者”,以及社会各个阶层、人物,包括与华夏民族相依存的兄弟民族的历史活动,是人物史;十表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是大事纪;八书则是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门论述,以明损益改易之道与承弊变通之法,有专门史的性质。2、互见法有无互见: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在本传中未写,在他传中写了。详略互见:对某些史实和某些人物的事迹,在一篇传中详写

    20、,在其它传中略写,采用互见法,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有时则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面性。史家之绝唱1、史料的真实性和叙述的科学性A、大量阅读前代典籍B、参考皇室所藏文献C、调查采访D、态度谨慎2、不虚美、不隐恶A、不回避汉代最高统治者B、揭露和鞭挞封建集权社会上层人物间以利相合的人际关系和他们冷酷自私、荒淫暴虐的品质特征C、不齿于缘饰儒术、谋取私利的谀儒D、对立身行事表现高洁者给予充分肯定和由衷赞扬史记的文学成就成熟的叙事技巧成功的人物刻画自如的语言运用浓郁的悲剧气氛强烈的传奇色彩1、叙事与人物刻画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纪传外另创合传、类传互见法构造富于戏剧冲突的情节,以表现人物间

    21、矛盾冲突,使其更生动。2、语言记叙不同时代史事,因所据史料不同而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语言随传主身份、遭际的不同而能随物赋形,显其神韵。3、史记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深厚的人文精神、独立的思考精神、发愤著书的反抗与奋斗精神对后世史家文人的影响;史记的写作技巧、平易简洁的语言特点、影响了后世的散文创作;史记塑造人物的手法、叙事的技巧为后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史记中人物、故事成为后世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一、乐府的含义1、秦汉时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2、由乐府机关所收集整理的民间歌诗3、后世文人仿作的合乐或不合乐的古体诗4、唐宋及以后的词曲,亦有乐府之名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1、战争行役2、人民的悲苦与

    22、反抗3、情爱婚姻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与文学史地位 成熟的叙事。 善于刻画人物。 比兴与铺陈。 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富于生活气息。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 五言与杂言为主的形式。文人五言诗一、汉代其它文人诗歌1、庙堂诗歌:房中乐、郊祀歌2、楚歌诗3、四言诗与杂言诗班固咏史(第一首文人五言诗)苏李诗托名西汉苏武、李陵赠答的若干首五言古诗,今存10多首。古诗十九首(一)作者及创作时间文选最早著录 ,题为“古诗”创作时间:两汉之作,东汉末年之作(此说认同者居多),建安曹魏时期作品。 (二)思想内容 1、世态炎凉、怀才不遇等人生感伤:如明月皎夜光、今日良宴会、青青陵上柏。2、人生短促及时行乐

    23、:如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生年不满百、去者日以疎。3、相思和别离。 如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1. 长于抒情。运用纯熟的抒情手法,惊心动魄,感人至深。2. 深于比兴。巧用起兴发端、抒情委曲宛转 。3. 直而不野。句平意远,语浅情深。曹操1、生平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 。许劭:“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杀蹇图,刺董卓,聚义兵,讨董卓统一北方诸雄2、曹操的诗歌创作形式上主要用四言为主的乐府古题,抒写全新的时代感受。 内容上主要有二:一是

    24、用乐府记时事,二是用乐府抒壮怀。 风格:苍劲有力,慷慨悲凉。 曹丕燕歌行: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曹植和七子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反映战争和动乱,如送应氏,情调悲凉;抒发理想和抱负,气概豪迈,情调乐观、浪漫。后期诗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充满着受压迫的苦闷与痛苦。预感到生命即将在屈辱与碌碌无为中消耗,失去其应有价值而产生的悲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七子王粲、徐干、陈琳、阮瑀、应瑒、刘桢、孔融建安风骨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阮籍诗小结:深刻的理性

    25、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摆脱了对乐府民歌的模仿,深刻哲理与艺术形象相结合,表现手法多用象征寓意,形成曲折幽隐的风格特点,使诗歌的内涵更为深厚。阮籍的咏怀诗首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嵇康诗歌创作使气命诗内容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风格清峻。诗经之后,唯曹操、嵇康和此后的陶渊明,开拓了四言诗的新境界。太康诗风: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太康文学主要特点:繁缛。主要体现在:(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陶渊明毕生走过三个时期,界线分明:

    26、少年、青年的闲居时期。壮年的辗转出仕时期。中晚年的隐居时期。陶渊明的田园诗写田园风貌、乡居生活及感受,多作于弃官归里之后。为陶氏最具个性之作,最能代表其诗风,自成一体,在诗歌史上影响也最大。陶渊明诗歌风格1. 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陶诗主体风格。2. 浑融完整,意境高远。情景事理的融合。3. 语言质朴无华,而又精炼传神。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倾耳希无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4. 风格多样。以自然冲淡为主,也时有抑郁悲戚。谢灵运与山水诗1、山水诗的兴起:诗经以来对山水自然的歌咏传统文人生活环境变迁的影响受魏晋之后隐逸之风的影响玄学的影响五言诗的成熟以及江南

    27、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经验谢诗特点刻画生动,色调明朗,境界清新自然;笔墨细腻,工于锤炼词句,辞采繁富,讲究对偶,且多用典在诗体结构方面,其诗往往前半写景,后半议理,带有一个“玄言尾巴”;多警句而少佳篇谢惠连、鲍照、谢朓、王融、沈约、何逊、阴铿等人。 谢灵运与颜延之并称“颜谢”,与颜延之、鲍照并称“元嘉三大家”。山水诗的意义从比兴媒介变成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欣赏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改变“诗言志”传统,打破了儒家功用主义的诗教观,为诗歌走向审美的艺术化铺平道路鲍照诗的创新 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自创格调,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它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体的形式,并且变逐

    28、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自由换韵,为七言体诗的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南北朝民歌一南朝民歌的分类: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与西曲两类。二、南朝民歌的特点:1、形式短小而灵活,多五言四句的体式,为绝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以抒情为主,感情缠绵,真率动人。3、多用比兴、象征、双关等艺术手法,使表情达意含蓄蕴藉,更耐人寻味。4、语言自然晓畅,清新婉丽。北朝民歌1、北朝民歌共70余首,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中的“梁鼓角横吹曲”,此外“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亦有少数作品。2、主要是北方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折杨柳歌辞: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以鲜卑语为多,句式长短参差。4、多属军乐、武乐,风格刚健粗犷。小结:北朝民歌以叙事为主,抒情则多直抒胸臆。体制不限于五言,句式亦变化多样。以乐调而言,它属军乐、武乐,故刚健粗犷,慷慨雄奇形式上,南曲多为整齐的四言或五言的歌诗;而北歌则于四、五、七言和杂言的灵活运用。用语上,南曲多绮丽精工,而北歌多质朴刚健。骈文:两两对偶;用典;押韵;词藻。先秦:骈于意而不骈于辞西汉:承先秦东汉:有意为文魏晋:骈文初成宋齐:形式齐备庾信与徐陵:骈体大成徐庾体指南北朝时期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风格绮靡、喜好用典的诗文作品。就骈文而言,仅指徐陵、庾信二人的骈体作品。


    注意事项

    本文(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