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完整版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docx

    • 资源ID:26347096       资源大小:20.5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完整版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docx

    1、完整版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答:( 1)列宁指出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2)列宁这一物质定义的意义在于: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 义划清了界限; 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它指出客观 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教材 40 页。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

    2、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它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现三种形式。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 间接的、相对稳定的;理性认识是深刻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理性认识包括概 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 个别特性的反 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 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为:第

    3、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 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第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一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 认识,任何感性认识都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 而且是用概念、 判断等理性形式表达的, 另一方面, 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的成分, 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材料为基础, 如果没有大量的 感性材料,理性认识就无法进行抽象和概括。 教材 106-107 页。 4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答: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意义在于: ( 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说明剩余价值不是

    4、由全部资本 产生的, 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 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 2)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的根据,正确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教材 201 页。 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 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 2)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也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 ( 3)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 外部起作用, 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

    5、 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 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 教材 277-278 页。 4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答: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 1)在这些国家里大力发展生产力,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 2)在这些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 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 3)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环境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曲折前进的,面临着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 4)这些国

    6、家的执政党和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 教材 326-327 页。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6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答:(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包括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 由诸多因素和层 次构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表现在,第一, 社会意识的内容

    7、来源于社会存在; 第二,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 化;第三,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的。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这种精神力量,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转化为物质力量, 影响社会发展的过程。 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落后的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 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 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

    8、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第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 第二,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 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 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第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 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它具有坚持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功能。

    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 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它具有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功能。 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在思想道 德领域, 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与中华民族传 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 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它具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功能。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担负着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 重任,发挥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作用, 发挥着弘扬科学精 神和普及科学知识的作用, 发挥着

    10、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 鼓励创新、 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 良好氛围的作用。 教材 131-137 、167-168 页。 47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答: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的影响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 (一般以年为单位) 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在全部预付资本中,只有其中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在一年之内,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 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反之,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少。 (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

    11、的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年剩余价值率是 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数量的比率, 它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值程度。 预付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 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 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也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 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 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 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

    12、、物质世界是联系的, 发展 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 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物质性。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 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 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 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

    13、活动 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 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 一切从实际出发, 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 界,以取得社会主义 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 。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 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再次, “全部3. 5、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

    14、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具体说 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两者是相互区别 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 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国的社会 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

    15、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 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 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体现在以下几点 :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 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世界怎么样; 第二,唯物辩证法认为 ,万事万无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 ,联系具有客观性 ,普遍性和条件性 , 孤立和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要求我们要用联系和发

    16、展的眼光看题; 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是世界 ,万事万物都包含着矛盾 ,不包含着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 认识矛盾就是发现问题 ,解决矛盾就是处理问题。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敢于承认矛盾,发现矛盾和处 理矛盾。这样,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第四,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总体上都是有低级向高级不断的发展,它的发展是由量的不断积累,超 出度的范围,达到质的飞跃。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和中要重视量的积累,以便突破质的飞跃; 第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我们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要以唯物辩证法作 思想导。 7 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一、概念 客观规律

    17、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二、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 观能动性,把坚

    18、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三、意义 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 “右 ”的和 “左”的错误思想 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 “精神万能论 ”,在 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 “左”的错误。夸大尊重客观规律 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其表现为 “宿命论 ”,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 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 “右”的错误。 2、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 建设。既要反对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 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能搞好四化建设


    注意事项

    本文(完整版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