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案.docx

    • 资源ID:26383846       资源大小:19.4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案.docx

    1、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案第一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学习判定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二、预习学案 (一)教师提问复习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二)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三)教师小结 4.52.7 和 106 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 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4.52.7106 三、导学案 (一)比例的意义(课件演示:比例的意义) 例 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 32 页图。 1教师提问:从上面两图中可以看到,这些国旗的长

    2、和宽都相同吗? 但不管大小,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分别是多少?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的比值都是都相等) 2教师明确:两个比的比值都是,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 2.4:1.6 60:40 所以 2.4:1.660:40 也可写成竖式:3揭示意义:像 2.4:1.660:40、 5: 15:10 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 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关键:两个比相等 4练习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 和 9

    3、15 (2)205 和 14 (3) :和 64 (4)0.60.2 和 4 3 教材的做一做第 2 题 5.填空 (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 )比例 (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 )的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演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以 60401510 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 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板书) 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106 610915 3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 8022005 为例,指名来说明 外项积是:8054

    4、00 内项积是:2200400 8052200 4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6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 关系?为什么? 教师板书: 7练习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 和 85 0.22.5 和 450 (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并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组成比 例 四、课堂检测 (一)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二)填空 在 6530

    5、25 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 ) ,内项是( )和(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 )( )( ) (三)根据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 和 912 21.42 和 710 30.50.2 和 46.2: 和 7.51 (四)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 和 6 五、课后作业 根据 3426 写出比例第二课时 解比例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在了解比例的含义的基础上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从而熟练解比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引导

    6、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 即已学过 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二、预习学案 (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x 89 (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 和 915 205 和 41 51 和 62 (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三、导学案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 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 ,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 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 2学生交流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

    7、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 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 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 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教学例 2 出示教材 35 页的例 2 1讨论:模型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 1:10.是不是模型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也是 1: 10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 (模型的高度) :3201:10 (2)如果把模型的高度设为 x 会形成怎样的关系式呢?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

    8、x 米 X:3201:10 10X3201 X X320 答语。 (三)教学例 3 例 3解比例 1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汇报 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X:102: 5 0.4:X1.2:2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 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 ,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四、课堂检测 (一)解下面的比例 0.8:4x:8 (二)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5 和 8 的比等于 40 与 的比 2 和 的比等于 和 的比 3等号左端的比是 1.5 ,等号右端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 3.6 和 4.8 第三课时 成正比例的量

    9、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 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二、预习学案 口答(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三、导学案 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 这节课, 我们继续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 的一些特征 1.教学例 1 (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1)问:

    10、大家看到例 1 中的一排杯子,是什么形状的?杯子的高度是相等的,里面装着一 些水,经过测量统计出了一个表格,那位同学说说这个表格的意思? (2)表中有哪几种量是已知量?我们刚才说当水装到 2 厘米时,体积为 50 立方厘米;当水 装到 4 厘米时, 体积为 100 立方厘米这说明水的高度这种量变化了, 体积这种量怎么样 了?(也变化了) (3)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重量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这两种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4)大家观察例 1 中的数据,水的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度变化的? (5) 我们看这个表格 (投影例 1 表格)从左往右看当水的高度到 6 厘米的时候体积是多少? , 这个时候水的高度和

    11、体积分别是 2 厘米高度时的多少倍?高是多少倍?体积呢?我们从右 往左看,又发现了什么呢? (6)大家再把表格填写完整,根据我们所学的圆柱的体积公式,完成这个表格。大家观察 一下结果有什么特点? (7)实际上这个底面积又相当于圆柱体积和圆柱高的什么?(比值)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例 1 中水的体积和水的高之比的比值,即底面积是一样的,是相等的. (8)哪位同学能把刚才所观察到的小结一下?水的高度和体积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时候 有什么规律? 2.继续学习 补充例题 (1)投影出示例题 一列火车 1 小时行驶 90 千米,2 小时行驶 180 千米,3 小时行驶 270 千米,4 小时行驶 360 千米

    12、, 小时行驶 450 千米, 小时行驶 540 千米, 小时行驶 630 千米, 小时行驶 720 5 6 7 8 千米 出示下表,并根据上述内容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时间(时) 路程(千米) 1 2 3 4 5 6 7 8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2) 思考:在填表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a)表中有哪两种两种量相关联的?(时间和路程) (b)当时间是 1 小时,路程则是 90 千米, 时间是 2 小时,路程是 180 千米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教师说明:像这样,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13、,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 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c)请每位同学先取一组相对应的数据,然后计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的比值 教师板书:90:1=90 180:2=90 270:3=90 (d)教师提问: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都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教师板书: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3) 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我们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 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 律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都是(一定)

    14、90 千 米/小时。 3.教学例 2(继续演示课件:成正比例的量) 教师提问,指名回答。 (1)问:大家能看懂这个图吗?纵向的轴表示什么?横向的呢?哪里表示的是实验结果? 也就是我们例 1 中的底面积? (2)从图中你发现什么? (3) 表示水的高度在 5 厘米的地方是哪儿?那么相对应的当水的高度在 5 厘米的时候, 在纵 轴上表示体积的点在哪儿? (4) 看例 2 题目的要求, 如高度是 7 厘米体积是多少?要怎末才能不通过计算得出体积呢? 要先找到什么 (5)我们已经图上找到了这个点,那么这个点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6)刚才是从已知的高求体积,如果反过来已知体积求高呢? 4小结 两

    15、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 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四.课堂检测 (1)教材“做一做” (2)判断下列每题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4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五、课后作业 思考: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做练习 7 第一题 六、板书设计 成比例的量 90:1=90 180:2=90 270:3=90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Y:x=k (一定)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