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 资源ID:26464153       资源大小:729.73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1、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20XX年12月15日Can的初中物理组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测量你身高时,应选用()A最小刻度是mm的米尺 B最小刻度是cm的3m软尺C最小刻度为mm的2m直尺 D最小刻度为cm的2m卷尺2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v2v1)()A钢轨的长为tB钢轨的长为(v2v1)t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t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t3下列事件中,你认为不可能的是()A小明说,可以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亮的距离

    2、B小红说,可以用超声波测量海面到海底的距离C小李说,有些小动物可以预感地震是听到了产生的超声波D小陈说,在相同温度和介质的情况下,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要快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5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有以下说法:(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最小刻度值;(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3)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要留在被测液体中其中正确的是(

    3、)A(1)(2)(3)(4) B(1)(3) C(2)(4) D(1)(2)(3)6冬天,从冰箱中拿出一条冻鱼浸没在冷水盆中,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盆中有一部分水结冰,鱼的温度升高B盆中有水结冰,鱼的温度不变C盆中的水都结成冰,鱼的温度降低D盆中的水都结成冰,鱼的温度不变7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B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反射现象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屏幕能反射各种色光8以平面镜MO和NO为两个侧面的一个黑盒子里有一个点光源S,黑盒子的另一侧面EN上开有一个小孔P,如图所示一位观察者在盒外沿与EN平行的方向走过时,

    4、通过P孔能几次被S所发出的光照射到()A1次 B2次 C3次 D4次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投影仪成像利用了这一规律C向右适当移动凸透镜,光屏上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向右适当移动蜡烛,光屏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0如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B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C要使底板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前伸就可以D要在底板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2倍焦距11某同学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将游码错误地放在0.1g的地方就将横梁调平衡了,这样测某个物体的质

    5、量时,右盘放了45g的砝码天平再次平衡,该物体的实际质量为()A44.9g B45.0g C45.1g D无法测量12有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它们的质量相同,其密度的比甲:乙:丙:丁=2:1:3:5,则其体积最小的物体是()A甲 B乙 C丙 D丁二填空题(共12小题)13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司机说“你没动”是选定了为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选定了为参照物14小莉和小文是同班同学,小莉家离学校比小文家远720m每天早晨,小文步行上学,小莉骑自行车以小文速度的3倍前往学校,两个同时出发,5min后刚好同时到达学校,则小文步行的速度为m/s15我市一些道路

    6、没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65dB,这个数值反映该路口处噪声的(选填“音调”或“响度”);若此时有一辆载重卡车路过此地,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填“增大”或“减小”)道路旁的“禁止鸣笛”标志提醒司机该路段不能鸣笛,这是在处减弱噪声16小明在两边是悬崖壁的山谷间喊话,他分别在0.6秒和1.4秒时听到了山谷传来的2次回声,则山谷的宽度是17“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在这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中,有“雾、露、雪、霜”,其中雪和霜的形成过程属于现象;露和雾的形成过程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8有一刻度均匀但所标读数与实际温度不相

    7、符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4;用它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6;再用它测某液体的温度时,它的读数为27,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应为当液体的实际温度为时,用此温度计测出的读数恰好与液体的实际温度相等19如图是钓鱼时浮漂立于水面的示意图,A、B是浮漂上的两点,C是眼睛所在的位置,画出人眼看到A、B的光路图20小明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1)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

    8、述实验(填“能”或“不能”)进行,因为(2)实验时,取一支点燃的蜡烛A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支蜡烛B的作用是;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选填“虚”或“实”)21小红同学利用如图的装置研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操作规范、正确每一次实验,她改变物距,并移动光屏,直至观察到清晰的像,其成像

    9、情况如图(a)、(b)、(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物距、像距以及成像情况,得出初步的结论分析、比较图(a)或(b)或(c)中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以及成像情况,可知:分析、比较图(a)和(b)和(c)中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关系以及成像情况,可知:22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淸晰的烛焰的像23小

    10、亮在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出了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烧杯的质量为,液体的密度为24小明测量植物油密度时,按下列顺序进行了操作: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植物油,测出烧杯与植物油的总质量m2;将烧杯中植物油倒入量筒中,测出植物油的体积V;计算出植物油的密度(1)下表是小明根据上述实验操作,设计的记录数据表格请根据如图所示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物理量空烧杯的质量m1/g烧杯与植物油的总质量m2/g植物油的密度/gcm3测量值15(2)小明按上述实验操作得到的密度值比实际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3)小阳把小明的实验步骤的顺序进行了

    11、合理的调整,使实验误差得到了减小,你认为合理的测量植物油密度的步骤顺序是(用小明的实验序号排列)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25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时间/min012345678水的温度/909294969898989898(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高于/等于/低于)1标准大气压(2)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1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3)图2是水在沸腾前的情

    12、况(4)如图3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5)实验中,在烧杯口有大量白气,这是(汽化/液化)现象(6)安装实验装置时,烧杯的高度是由(酒精灯/酒精灯及其外焰)的高度决定(7)小明同学在利用如图4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一种即可):(8)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如图5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26某中学环保小组在长江边取适量江水样品,分别进行了江水密度的测量:(1)小

    13、薇把样品带回学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将天平放在台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右”或“左”)调,直至天平平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江水样品,测出烧杯和江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烧杯中江水的质量为g,将烧杯中的江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江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江水的密度为g/cm3小薇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江水密度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2)小亮把样品带回家,用家里的一台电子秤(如图丙所示)和没喝完的半瓶纯净水,做了如下实验: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m1,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A;把瓶中的水

    14、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2;把江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的总质量为m3;则江水的密度表达式=(纯净水的密度用水表示);小亮测算江水的体积使用了下列3种物理方法中的A控制变量法 B等量代替法 C类比法四计算题(共4小题)27一列长100 m的列车以v1=30m/s的正常速度行驶,当通过1 000m长的大桥时,必须以v2=20m/s的速度行驶在列车上桥前需提前减速,当列车头刚上桥时速度恰好为20m/s,列车全部离开大桥时又需通过加速恢复原来的速度减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0.25m/s2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1m/s2,则该列车从减速开始算起,到

    15、过桥后速度达到30m/s,共用了多长时间?28如图所示,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00 m处以72 km/h 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问该同学以1.5m/s的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29如图所示,两高度均为h的柱形容器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己知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2S、S甲容器中装满有3102米3的水(1)求甲容器中的水的质量;(2)往乙容器中注入密度为0的液体,则最多能注入的体积为多少(3)将体积为1103米3的物体A浸没于装满水的甲容器中,将体积为2103米3的物体B浸没于装满密度为0液体的乙容器中已知乙容器中溢出液体的质量是甲容器中溢出

    16、水质量的3倍求密度0的大小30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2102米2,容器内水的深度为0.2米,且两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已知酒精=0.8103千克/米3,铁=7.8103千克/米3,铝=2.7103千克/米3)(1)求A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2)求B容器中酒精的体积V酒精(3)将5400克铝块浸没在水中,质量未知的铁块浸没在酒精中后,发现两个容器中的液面一样高,且液体均没有溢出,求铁块的质量20XX年12月15日Can的初中物理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12秋平江县校级月考)测量你身高时,应选用()A最小刻度是mm的米尺

    17、 B最小刻度是cm的3m软尺C最小刻度为mm的2m直尺 D最小刻度为cm的2m卷尺【解答】解:A、最小刻度是mm的米尺,不能满足测量人体身高的量程需要,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最小刻度是cm的3m软尺,能满足量程需要,但精确度低,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最小刻度为mm的2m直尺,能满足量程需要,也能满足精确度要求,所以该选项符合题意;D、最小刻度为cm的2m卷尺,能满足量程需要,不能满足精确度要求,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2014秋天门校级期中)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

    18、法正确的是(v2v1)()A钢轨的长为tB钢轨的长为(v2v1)t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t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t【解答】解: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1=;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为t2=;时间间隔t=t1t2=;所以钢管的长度L=;故A正确,B错误;声音从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t2=t=t;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3(2015广东模拟)下列事件中,你认为不可能的是()A小明说,可以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亮的距离B小红说,可以用超声波测量海面到海底的距离C小李说,有些小动物可以预感地震是听到了产生的超声波D小陈说,在相同温度和介质的情况下,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要快于次

    19、声波的传播速度【解答】解:A、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超声波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所以利用超声波能够测量海面到海底的距离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人类听不到的某些声波,对于有些动物而言,可能是“可听声”,但地震产生的是次声波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在同种介质中,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超声波相同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C、D4(2014日照二模)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

    20、话者【解答】解:A、“响鼓也要重锤敲”,强调是敲鼓时用力的力度,鼓敲得很响,需要用较大的力敲,说明物体振幅大,响度大不能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进行传播故B正确;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不能说明声音的音调高故C错误; 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的人是谁故D正确 故选AC5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有以下说法:(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最小刻度值;(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3)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要留在被测液体中其中正确的是()

    21、A(1)(2)(3)(4) B(1)(3) C(2)(4) D(1)(2)(3)【解答】解:(1)符合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说法正确;(3)符合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一定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留在被测液体中测量不准确,所以说法错误故选D6(2001黑龙江)冬天,从冰箱中拿出一条冻鱼浸没在冷水盆中,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盆中有一部分水结冰,鱼的温度升高B盆中有水结冰,鱼的温度不变C盆中的水都结成冰,鱼的温度降低D盆中的水都结成冰,鱼的温度不变【解答】解:将冻鱼放到水中时,鱼上的冰开始从水中吸热,而且冰也达到了熔点,故鱼上的

    22、冰开始熔化,即鱼的温度升高;盆中的冷水,向鱼上的冰放了一部分热量,而且水也达到的凝固点;故盆中的水一部分会凝固成冰;选项A正确故选A7(2015锦州)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B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反射现象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屏幕能反射各种色光【解答】解:A、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的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B、彩虹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色散形成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B错误;C、光污染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正确;D、白色的屏幕可以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可以吸收各种色光,故D正确故选:ACD

    23、8(2014芜湖校级自主招生)以平面镜MO和NO为两个侧面的一个黑盒子里有一个点光源S,黑盒子的另一侧面EN上开有一个小孔P,如图所示一位观察者在盒外沿与EN平行的方向走过时,通过P孔能几次被S所发出的光照射到()A1次 B2次 C3次 D4次【解答】解:S发出的光线,从小孔P射出,有以下四种情况:(1)由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直接从小孔P射出,如下图;(2)由S发出,经过平面镜MO反射后,直接通过小孔P的光线,如下图;(3)由S发出,经过平面镜NO反射后,直接通过小孔P的光线,如下图;(4)由S发出,经过平面镜MO反射后再经过平面镜NO反射通过P的光线,如下图:故选D9(2014本溪)某同学用如

    24、图所示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投影仪成像利用了这一规律C向右适当移动凸透镜,光屏上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向右适当移动蜡烛,光屏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1)如图,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故AB正确;(2)向右适当移动凸透镜,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若原来得到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在现在恰好就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3)向右适当移动蜡烛,不可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ABC10(2012绥化)如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

    25、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B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C要使底板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前伸就可以D要在底板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2倍焦距【解答】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制成的,所以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要使底板的像变大,像距变大,即镜头前伸,同时物距应变小,即照相机应靠近被拍照的物体,所以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要在底板上成缩小的像,此时物距应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故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D11(2012春吴江市校级期中)某同学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将游码错误地放在0.1g的地方就将横梁

    26、调平衡了,这样测某个物体的质量时,右盘放了45g的砝码天平再次平衡,该物体的实际质量为()A44.9g B45.0g C45.1g D无法测量【解答】解:虽然游码并未回零,但天平在测量前是平衡的,而且游码的位置也并没有再移动,因此,此时左右两盘中的质量是相同的,并未受到游码的影响所以物体的实际质量45g故选B12(2008山东校级模拟)有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它们的质量相同,其密度的比甲:乙:丙:丁=2:1:3:5,则其体积最小的物体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答】解:因为三个物体质量相同,其密度的比甲:乙:丙:丁=2:1:3:5,根据公式,可知V甲:V乙:V丙:V丁=:=:=15:30:10

    27、:6则其体积最小的物体是丁故选D二填空题(共12小题)13(2012烟台)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司机说“你没动”是选定了汽车为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选定了地面为参照物【解答】解:(1)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司机和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相对司机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乘客是静止的;(2)以地面为参照物,司机、乘客和汽车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车是运动的故答案为:汽车;地面14(2011乐山)小莉和小文是同班同学,小莉家离学校比小文家远720m每天早晨,小文步行上学,小莉骑自行车以小文速度的3倍前往学校,两个同时出发,5min后刚好同时到

    28、达学校,则小文步行的速度为1.2m/s【解答】解:设小文的步行速度为v,则小莉骑自行车的速度为3v,v=,小文走的路程:s1=vt,小莉走的路程:s2=3vt,由题意知,小莉比小文多走720m,即:s2s1=3vtvt=720m,v=1.2m/s故答案为:1.215(2014秋旬阳县期中)我市一些道路没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65dB,这个数值反映该路口处噪声的响度(选填“音调”或“响度”);若此时有一辆载重卡车路过此地,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增大(填“增大”或“减小”)道路旁的“禁止鸣笛”标志提醒司机该路段不能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解答】解:噪声的大小是指声音的响度,所

    29、以,噪声监测器测定的是声音的响度,因为用分贝划分噪声的等级,所以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字单位是dB,若此时有一辆大卡车路过此地,噪声会增大,所以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将增大,噪声监测设备不能减弱噪声的强度;道路旁的“禁止鸣笛”标志提醒司机该路段不能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响度;增大;声源16(2015秋宜春校级月考)小明在两边是悬崖壁的山谷间喊话,他分别在0.6秒和1.4秒时听到了山谷传来的2次回声,则山谷的宽度是340m【解答】解:其声音往返山谷所用的总时间是t=0.6s+1.4s=2s,则声音所走的总路程是:由v=,得s=vt=340m/s2s=680m,山谷的宽度是d=680m=340m故该题的答案是:340m17(2008嘉峪关)“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