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docx

    • 资源ID:26557186       资源大小:28.71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docx

    1、成语专题复习教案考点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案)(共6课时) 一、成语略解: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浓缩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堪称汉语宝库中的精华。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成语 二、考纲解读 过去怎么考(命题特点) 真题引路:解析步步高p1_2第17题 (1)成语题属容易题。中华成语虽多,但考查立足于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不考冷、偏、怪的成语。 (2)语料取自生活,鲜活生动。 (3)20102013: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大家辨析句中的成语是否使用恰当。); (4)20142015:近义成语辨析(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2、近义成语的使用)将会怎么考: 极可能继续考查近义成语辨析三、同学们存在的问题1. 积累的量不够大,存在盲区2积累时未形成体系,似是而非不扎实3容易受报刊、电视等媒体成语误用的影响4、语境意识不够,对所记成语不能灵活应用。四:如何复习备考:1、积累是前提,是根本。 坚持记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 要多要素并重而有侧重。即意义、色彩、对象、搭配等兼顾,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突出易导致误用的因素。 不可死记,要结合语境识记。要在理解中,在运用中识记,并及时地把它们用到作文中。 近义成语。1.联想记忆;2.不但要记清楚各自的意思,还要理解彼此的差别。 积累的四大途径: 随时记忆,积少成多 追本溯源,

    3、了解出处 合理联想,举一反三 课外训练,巩固落实2、把握语境是关键。知道了成语的意义,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在于把握语境。要能根据语义找照应,划分关系看搭配。3、灵活使用做题技巧。考场上要避难就易,灵活使用排除法。4、灵活运用一些推断成语意思的方法:(选出正确答案是王道)分项一:如何理解和推断成语含义1、了解一词多义现象,理解成语中关键词的义项。依据语言环境进行正确推断。 例如:“不刊之论”中的“刊”不是“刊登”的意思,而应解作“削除”;“文不加点”中的“点”不能理解为“标点”,而是指“涂上一点,表示删去”的意思;“不易之论”中的“易”不可理解为“容易”,而应解作“更改”;“不足为训”中的“训

    4、”应理解为“法则”,跟“教训”无关;“七月流火”中的“火”是星座名,不能误解为“烈火”;“不速之客”中的“速”应解作“邀请”,不能理解为“迅速”;“言归于好”中的“言”,“羌如故实”中的“羌”都是语首助词,与“语言”“羌族”无关等等。 火中取栗: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2、抓住古今异义词语,紧扣关键语素进行合理推断 。 例如:“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而今义只是指“一般行走”; 解释: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感激涕零”中的“涕”应理解为“眼泪”,而今义是指“鼻涕”;“兵不血刃”中的“兵”应解作“兵器”,而今义是指“

    5、士兵”; 解释: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苟且偷安”中的“偷”是“苟且”之义,今指“盗窃”;“如汤沃雪”中的“汤”应解作“热水”,今多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解释:形容事情很容易解决。“细大不捐”中的“捐”是“舍弃”义,今义是指“捐助”。 解释:大的小的都不舍弃。形容收集详尽或搜罗净尽。3、弄清活用词语用法,根据内部结构进行有效推断(名词活用为动词。如“粉墨登场”中的“粉墨”,“袖手旁观”中的“袖”,“百年树人”中的“树”,“生灵涂炭”中的“涂炭”,“一鼓作气”中的“鼓”,“不衫不履”中的“衫”和“履”,“衣锦还乡”中的“衣”,“苗而不秀”中的“苗”等,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如“

    6、洞若观火”中的“洞”应理解为“透彻”。(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驾轻就熟”中的“轻”和“熟”,“去伪存真”中的“伪”和“真”,“除暴安良”中“暴”和“良”等,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坚壁清野”中的“坚”和“清”等。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和“北”,本义为“逃跑”“败逃”,这里应解作“败逃的敌人”。使动用法。如:“生死肉骨”中的“生”是指“使复生”,“肉”是指“使长肉”;“沉鱼落雁”中的“沉”和“落”分别是指“使沉”,“使落”;“息事宁人”中的“息”和“宁”分别是指“使平息”,“使安定”;“汗牛充栋”中“汗”是指“使出汗”。等等。意

    7、动用法。如“鱼肉百姓”中的“鱼肉”,“幕天席地”中的“幕”和“席”等。名词作状语。例如:“狼奔豕突”中的“狼”和“豕”是指“像狼那样”,“像猪那样”,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风餐露宿”中的“风”“露”则是指“在风里”“在露天里”,“风雨同舟”中的“风雨”是指“在暴风雨中”,都表示动作行为的地点。“旁敲侧击”中的“旁”“侧”是指“从旁边”“从侧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4、把握文言句式特点,联系语法功能进行恰当推断(宾语前置: A、“唯是”是成语中常见的提宾格式。如“唯命是从”“唯才是举”“唯利是图”等。 B、单用一个“是”字提宾。如“马首是瞻”中的“是”即为这种用法。 C、表示否定的成语中

    8、,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不我待”中的宾语“我”即放到了动词谓语“待”之前,“人莫予毒”正常语序应为“人莫毒予”。 D、疑问代词作宾语的成语中,宾语往往前置。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的“焉”即为“附”的宾语。 E、用“之”字作为提宾标志。如“不此之图”即“不图此”,不打算做这件事或不考虑这个问题。(状语后置:如“嗤之以鼻”即“以鼻嗤之”,是典型的状语后置句式。5、关注各种修辞手法,回归已读文本进行准确推断如, “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借代)“红粉青蛾”(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借代)“行将就木”中的“木”是以原料代成品,

    9、借代棺木。等等。(借代)“投鞭断流”“一日三秋”“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夸张)分项二、弄清常考的成语误用形式: 词义理解方面:望文生义、轻重失当、理解片面 词语运用方面: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谦敬颠倒 搭配不当、不合语境、重复或矛盾等,概括起来有8大误区。 成语使用中的8大误区一、误区1:望文生义,内涵不清【解读】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导致误用 。 【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 【解析】“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 1典型举例、如:屡试不爽(差错) 犯而不校(计较) 细大不捐(抛

    10、弃) 江河日下(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如坐春风(受到良师教诲和熏陶) 登高自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久假不归 不赞一词 差强人意 空穴来风 自顾不暇 文不加点 七月流火 罪不容诛等2、当堂练习:“望文生义”题组3、积累p2“积累小贴士”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二、误区2:张冠李戴,对象误用【解读】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就要出差错。1典型举例、【例】(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洗心革面: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坏人物彻底悔改。

    11、近义词:改过自新、痛改前非、脱胎换骨、金盆洗手反义词:顽固不化、死不改悔 冥顽不化考生要注意休息,否则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考试。 “三长两短”多用来指意外的事故或灾祸,常用作“死亡”的委婉语,用来形容考生有些言重了。对于郴洲人来说,目前可谓多事之秋,洪魔刚刚从身边离开,人们惊魂未定,政坛又大起风波,158名官商相继落马。“多事之秋”指事情很多的时期。形容国家不安定。这里不合语境,范围把握不对。大家休息时,小金还在割稻子。他挥汗如雨,身上衣服全湿透了。“挥汗如雨”只能用于指很多人。一个人应为“汗流浃背”。2、当堂练习p2_3“张冠李戴”题组3、记住p3 “积累小贴士”成语的适用对象。三、误区3

    12、:误用褒贬 色彩颠倒【解读】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感情色彩)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 典型举例、例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 “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词用作褒义词了 。 例陇东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口头语“半斤八两”常含贬义,且语体色彩也不妥 。例刘翔继今年5月破世界纪录之后,又以12秒88的成绩获世界冠军,消息传来,国人弹冠相庆。这确实是中华民族之大喜,也是黄色人种之大喜。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贬义)近义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额手称庆(褒)反义词:如

    13、丧考妣 (贬义)例汪锦元长期打入汪伪内部做情报工作,不料东窗事发,被捕入狱。东窗事发:罪行暴露。贬义,不指正面人物。 例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追逐某种东西,就像成群的野鸭一起去逐食一般,贬义。例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叹为观止:形容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褒义)2、当堂练习:完成p3“感情色彩”题组;3、记住P3“积累小贴士”成语的感情色彩四、误区3:重复矛盾,不合语境【解读】与成语意思相同或相反的语词在句子上下文已有表述,导致语意重复

    14、或前后矛盾 。 典型举例、【例1】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解析】“忍俊不禁”就是“笑起来”之意 。 【例2】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解析】“差强人意”的意思是“这勉强让我满意”,前后矛盾,当改为“强人所难” 。 【例3】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解析】“不期”即没有约定,与“精心组织”矛盾 。【例4】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贻笑大方:指被内行人笑话【例5】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解析】生

    15、灵涂炭:涂炭,烂泥和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也指生物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例6】有一个同学跟我说:“想到八个月后就要参加高考,我就心有余悸。真的还没有准备好呀!”【解析】“心有余悸”应针对已经过去的事而言,这高考是八个月后的事,用在句中不合逻辑。【例7】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解析】有条不紊:指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典型的还有: 真知灼见的意见 被人贻笑大方 忽然恍然大悟 现在当务之急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 独自孓然一身我对自己的失约一直耿耿于怀 迄今也不能忘记小小的弹丸之地 各自分道扬镳了难言

    16、之隐的苦衷 各种形形色色的玩具,劳苦大众民不聊生。(“大众”与“民”重复)自然的水到渠成 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一览无余地看到。三令五申地强调 一天天日臻zhn完善。没想到受到不虞之誉。(不虞之誉:没有预料到的赞扬。)广大灾民哀鸿遍野。(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与“灾民”重复。)2、当堂练习p3第4题“不合语境,重复矛盾题”组;3、记忆并理解p4“积累小贴士”成语的语境和用法。五、误区5:搭配不当,功能混乱。1典型举例【例1】包围圈越来越小,这群罪恶极大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当充

    17、当谓语,而该句误把它用来充当“成了”的宾语,应将“瓮中捉鳖”改为“瓮中之鳖”。【例2】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例2中的错误是把“龙飞凤舞”这一形容词性的成语误作及物动词使用。其他容易搭配不当的成语:无时无刻不:意思为时时刻刻都。例如:“她的心无时无刻不在恋着剑波,就好像生活中不可缺少空气一样。” 同日而语:相提并论;常说成“不可(能)同日而语”,表示否定意义。例如:“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所走的道路不能同日而语。” 一概而论:指对事物或问题不做具体分析,不加区别,用同一个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常说“不能(可)一概而论”。例如:“学校的情况不同,处理办法也应不同,不

    18、可一概而论。” 等闲视之:把事情看得很普通平常,不加重视,毫不在意;例如:“这件事非常重要,不能等闲视之。”望其项背:“望其项背”,其意思是指:赶得上或比得上。“难以望其项背”或“无法望其项背”等量齐观:指不管事物的差异,都同等对待。一般说“不可(怎可)等量齐观”。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一般说“不能(怎能)混为一谈”。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放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一般说“不能(怎能)相提并论”。善罢甘休:好好地;甘:情愿,乐意;罢、休:停止,了结。心甘情愿地罢休。指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一般说“岂(怎,不)肯善罢甘休。 尽如人意:尽:全;如:

    19、依照,符合。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一般说“不(岂能)尽如人意”。妄自菲薄: 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一般说,“不可妄自菲薄。”不能带宾语的成语: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出奇制胜:指用奇兵、奇技制服敌人,夺取胜利。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淡,一点也不关心。“对漠不关心”。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对司空见惯”。求全责备:指对人或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对求全责备“。2、当堂练习:完成p4第5题;3、积累p4“积累小贴士”列举的典型成语。六、误区6:不分尊卑,谦敬错位【解读】有些成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

    20、些成语是敬辞,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1典型举例【例1】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级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解析】“姑妄言之” 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是谦辞词,误用为敬辞了。【例2】在这里,我就不吝赐教,谈点看法,跟你商榷。【解析】 “不吝赐教” 用于请教别人指教自己的客套话,是敬词,误用为谦辞了【例3】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解析】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谦辞)【例4】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

    21、百川、虚怀若谷。【解析】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人。(敬辞)2、当堂练习p4第6题;3、记住p4“积累小贴士”典型的谦、敬成语七、误区7:多义成语,顾此失彼【解读】不少成语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认为它用错了。1、典型举例【例1】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解析】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例2】他在攀登峭壁时跌了下来,肝脑涂地,惨不忍睹。【解析】原意是指死得凄惨,肝血脑浆涂抹满地。后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 【例3】五月的大明湖,华天丽日,宫殿巍峨,泛舟湖上,水

    22、光潋滟,岸柳阴郁,秀色可餐。【解析】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也形容花木、山林的秀丽。2、当堂练习p4_5第7题;3、记住资料上的常见多义成语意思。 不翼而飞、淋漓尽致、左右逢源、暗送秋波、一针见血、平铺直叙、粉墨登场、不绝如缕、走马观花、指手画脚、曲高和寡。八、误区8:音形相近,混淆致误。【解说】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语音、字形相似,意思接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如“不孚众望不负众望”“目不暇接应接不暇”等。对这些易混成语,一要辨其“形异”,看“异”在哪;二要辨其“神”,注意使用上的细微差别。分项三:如何辨析近义成语一、辨析近义成语的依据1、形近义不同据义判断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

    23、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例如: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不孚众望”的意思是不能使众人信服,而句却把它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负众望”混淆了;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却把它与其语素完全相同,而语素位置不同且语义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类似的成语还有:“一发而不可收 ”与“一发而不可收拾 ” 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贬义); 无微不至:说明处事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褒义) 无所不

    24、能:指什么事都能做(褒义);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 “一钱不值 ”与“一钱(文)不名 ”一钱不值:有轻视鄙弃的意思(贬义);一钱不名:形容贫困(中性)。 不以为意:重在不放在心上;不以为然:重在不同意别人的意见。 百无一失:形容绝对不会出差错;百无一是:没有一点对的地方。 2、义近义相近而用法有别区别用法某些成语尽管意义相近,但由于语境不同,又造成了它们的用法有细微差别。例如,“目不暇接”和“应接不暇”。前者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后者指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意义相近,但细细推敲,会发现前者偏向主动,后者偏向被动,因此,“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

    25、岭扑面而来,令人”一句只能选择“应接不暇”。类似的还有“独树一帜”与“匠心独运”、“不落窠臼”与“别出心裁”等。 义相近而适用范围有别注意范围例如:“狼狈为奸”和“朋比为奸”,二者都指坏人勾结起来干坏事,但前者适用范围一些,指几个人,而后者多指一大批人。因此“这一伙人狼狈为奸,干尽了坏事”一句中“狼狈为奸”换成“朋比为奸”更恰当。 前者可用于人或组织,后者只适用于人。类似的成语还有 “生机勃勃”与“生气勃勃”:前者指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后者还可形容人。苟且偷安”与“苟且偷生”:苟且偷安偏重在贪图安逸;苟且偷生偏重在贪图生存。 “坚苦卓绝 ”与“艰苦卓绝 ”坚苦卓绝:(在艰难困苦中)坚忍刻苦的精神

    26、,超越寻常;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很不平凡。 “如虎添翼”与“为虎添翼” 义相近而适用程度有别注意程度例如:视而不见漠不关心 闻过则喜从谏如流 信口开河信口雌黄 含沙射影暗箭伤人 匪夷所思惊世骇俗 无可厚非无可非议 称斤掂两斤斤计较 自惭形秽无地自容 自以为是自命不凡 闪烁其词振振有词 有所耳闻如雷贯耳 声名鹊起大名鼎鼎 除此而外,使用对象,感情色彩、词义的细微差别等等都是辨析近义成语的依据二、练习p5第8、9题三、时,如何突破近义成语辨析题1、成语意思与语境的契合度例如: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到底该选哪一个呢?原语境

    27、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前一个分句强调的是“响亮”语义,下一个分句也应如此,据此可选与语境契合度高的“如雷贯耳”(强调“名声大”),而不用与语境契合度不高的“大名鼎鼎”(强调“很出名”)。练习:即时巩固12、检验语感法和分析法相结合。 把要选的词语代入原文中读一读,通过语感审读其不妥、拗口之项,再用分析语境与该词语的契合度。3、巧用排除法 避生就熟、以熟带生是应当遵循的原则。(选出正确答案是王道)四、课堂小结:成语使用时需要注意:1看感情色彩是否恰当; 2搞清成语含义,切莫“望词生义”;3看成语是否“一语多用”;4看成语的形容对象是否正确合理;5看成语与其他成分搭配是否恰当;6、形近、义近混淆。

    28、附录一:现汉第6版有变化的成语【居高临下】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七窍生烟】形容气愤、焦急或干渴之极,好像耳目口鼻都冒火。【石破天惊】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呼之欲出】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鸡鸣狗盗】借指微不足道的技能,也泛指小偷小摸的行为。【积重难返】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请君入瓮】比喻拿某人整治别人的法子来整治他自己。也借指设计好圈套引人上当。【穷极无聊】困窘到极点,无所依托。无事可做,非常无聊。【无声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形容人没有名声或事情没有消息。【改弦易辙】改换琴弦,变更行车道路,比喻

    29、改变计划或做法。(第5版说“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希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第5版说“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半老徐娘】指已到中年尚有风韵的妇女。(第5版说“色衰”)【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去掉了第5版“或办事”的意义)【披荆斩棘】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去掉了第5版“比喻克服创业中种种艰难”的意义)附录二:多义成语1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2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3不绝如缕:既形容声音细微,也形容形势危急。4灯红酒绿:既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

    30、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5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两用的成语6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7粉墨登场:既指化装上台演戏,也讽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8高山流水:既比喻知音或者知己,也比喻乐曲高妙。9顾影自怜: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10指手画脚:既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的指点、批评。 两用的成语11呼风唤雨: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12左右逢源:既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 13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14平易近人:既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15冷眼旁观: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两用的成语16眉来眼去: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搭。 17另起炉灶:既比喻脱离集体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 18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 19难分难解:既指双方争吵,打斗相持不下,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20奇文共赏:既指把荒谬


    注意事项

    本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