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二轮复习第3讲 明清时期 学案.docx

    • 资源ID:26699582       资源大小:119.30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二轮复习第3讲 明清时期 学案.docx

    1、届二轮复习第3讲 明清时期 学案总述明、清前期(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思想文化承古萌新: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

    2、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西学东渐”局面形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一、明朝(13681644年)1.中央(1)丞相制度废除: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2)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出现。(3)选官制度: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4)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又设六部给事中,负责监察百官。2.地方(1)地方废行省,设三司。(2)地方上设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和司法。二、清朝前期(16441840年)1.清朝初年: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限制。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与内阁、议

    3、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行省制度、选官制度体现了继承,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发展。专制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丞相、八股取士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2)影响积极作用: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对于稳定和重建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粉碎内部分裂叛乱、抵御外来入侵,巩固和发展统一的

    4、多民族国家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消极影响:从目的看,它是为了维护渐趋衰落的封建制度和“家天下”的皇族统治,具有历史的反动性。从措施看,它是以强化封建专制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把对全国的统治置于皇帝一人之下,杜绝和排斥其他人的干预,这就违背了时代潮流,阻碍了历史进步,从而在根本上奠定了更大、更强烈的统治危机。点拨:注意区分明清时期的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明清时期的专制主义空前强化,走向极端,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阻碍了历史进步,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伍。但明清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其积极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真题例证1明代宦官读书识字与君主专制的强化(2017课标全国卷,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

    5、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A解析明朝中后期皇帝让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这使得识字成为宦官的必要素质,这是中枢决策程序发生异变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皇权专制的强化,而不是皇权衰落,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内阁,排除C项;中国古代决策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D项错误。考向预测1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背景下的皇权制约因素明中叶以后,朝廷中以内阁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皇帝争辩,甚至出现官员以因批评皇帝受到惩处为荣的现象。这主要表明当时()A.

    6、君主专制进一步削弱B.内阁职权凌驾六部之上C.君权受到一定程度约束D.文官集团以批评皇帝为乐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故A项错误;内阁只是一个顾问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故B项错误;官员敢于以死进谏,并以此为荣,对皇帝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故C项正确;文官集团是以皇帝为权力核心的官僚集团,效忠皇帝是其主要宗旨,故D项错误。2.明清时期的内阁与近代西方内阁的不同明清内阁近代西方内阁(英国为例)条件封建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制度加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完成性质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国家法定的行政机构权力职权与地位的变化,完全取决于皇帝议会

    7、多数党组阁,对议会负责,首相控制行政权、立法创议权;总统制下的内阁由总统组建,对总统负责影响强化君主专制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点拨:中国的内阁是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的产物,不是国家行政机构而是皇帝的内侍机构;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是国家的行政机构,掌握最高行政权。真题例证2物化的政治制度中英建筑之比较(2013课标全国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示例:太和

    8、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2)概括综合。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考生可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解析解答图片类试题,首先要结合图片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将图片信息转换成当时具体历史知识,从政治、经济、习俗、文化传统等多角度解读。解答本题失分主要体现在不能将建筑信息与政治特点相联系,不能恰当将图片信息转换成具体知识点。如中国太和

    9、殿:可提取出高大雄伟、主体黄色、台阶讲究、位居北京规划中轴线,体现的是皇权至上、君主专制、等级森严、讲究伦理的政治特色。英国王宫、首相官邸建筑风格朴实亲民,体现的是近代以来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公民平等的政治特色。考向预测2明代内阁职权的强化“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废除丞相后,设立内阁作为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但它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不是中央一级的正式行政机构,也始终未能正式统率六部

    10、。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A、C、D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项。短板7史料信息与历史概念的对接有偏差例题(2016课标全国卷)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查短明代“废行省,设三司”这一历史概念包括:背景明代吸取前朝行省制的弊端行省官员主政一方,大权独揽。内容废行省,地方设三司,三司互不统属,对中央六部负责。影响这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三司实际上缺乏一个主导机构,因此

    11、省内“事无总统”,难免运转不灵。材料信息是:明代三司由对六部负责变为对巡抚负责。联系以上历史概念,可以判断这不是为了扩大地方权力,因为明代已吸取地方官员大权独揽的教训,故A项错误。这也不是削弱六部的权限,六部本来是中央机构,与地方三司是“对口管理”,变化之后六部职责未变,故C项错误。三司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无对立的情况出现,故D项错误。补短准确提炼题干史料信息,全面把握历史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与史料题干信息的逻辑关系,做到准确对接。明代三司由向六部负责变为对地方巡抚负责,这就克服了省内“事无总统”的弊端,有效地整合地方行政资源,从而提高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答案B针对练1张居正担任内

    12、阁首辅时期制定了一个考成规制:以内阁稽查六科(六科是明初设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查驳正六部之违误),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这一规制的实施说明此时的内阁()A.已经威胁到皇权 B.有了一定的行政权C.取得了中央的监察权 D.真正具有了宰相之实答案D解析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它对皇权的威胁,故A项错误;考成规制规定了内阁对六科的稽查,与行政权无关,故B项错误;考成规制仅仅规定内阁稽查六科,不能据此推断出它取得了中央的监察权,故C项错误;六科辅助皇帝处理奏章,而内阁可以稽查六科,可见内阁权力较大,真正具有了宰相之

    13、实,故D项正确。一、明朝1.农业(1)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2.手工业(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一些行业出现手工工场。(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3)制瓷: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为著名,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3.商业(1)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2)商帮: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

    14、大商帮。(3)外贸: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外销;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4.经济政策(1)明朝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明朝“海禁”:明太祖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二、清朝1.手工业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杭和南京成为丝织业中心;制瓷业进步(瓷窑、品种、技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2.商业晋商和徽商;“闭关锁国”政策。3.外贸海上丝绸之路;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4.经济政策(1)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清朝禁海、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

    15、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如广州“十三行”的设置。1.明清时期经济新现象及原因(1)新经济现象地区性商业中心形成,城市地位更加突出,地域分工明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东南地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大宗白银交易盛行;对外贸易中出超明显。各地之间和内部,尤其是东南地区商业发达,并涌现出地域性的商人群体。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人身依附关系的控制逐渐减弱。人口迅猛增长,人口密集地区逐渐向边地迁徙,向海外移民的规模逐渐扩大。(2)原因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西欧用大量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自然经济占主体的封建经济,对外贸易长期出超。“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实行,调节了政府与劳动者的关

    16、系。封建政治中心的北迁,促进了北方地区经济的复苏。点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当时经济新现象的主要内容,它深刻影响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但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商品经济呈现出发展和制约并存的特征。真题例证3明代的政治中心北移与跨区域贸易(2015课标全国卷,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答案B解析明成祖迁都北京,实现了政治重心的北移,客观上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促进了贸易的发展,故选B项。明成祖时期国家早

    17、已统一,故A项错误;迁都有利于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商帮,故C项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这种经济格局一直到明清时也未改变,故D项错误。考向预测3清朝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和白银流入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特别是康熙五十二年风调雨顺,不仅“田禾大收,即芝麻、棉花皆得收获”,是丰收的大好年成,然米价仍居高不下。这一时期米价的非正常上涨原因最有可能是()A.君主专制的加强 B.人口出现急速增长C.经济作物的扩大 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答案D解析价格上涨因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资短缺,另一个是货币过剩,材料中有证据说明粮食丰收,物资短缺排除,由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

    18、场雏形出现,中国的传统工艺品及茶叶等受到西方推崇,故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造成当时市场上白银陡增,物价上涨,故D项正确。2.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转变的制约因素(1)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导致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2)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及资本转化的进程。(3)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分散性,不利于市场的发育,加之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19、。(4)思想观念: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点拨:中国高度成熟的农耕文明具有极富韧性的自我整合机制,不断扭曲化解异质变革因素,修补完善自身的体制,成为桎梏近代化因素发展的巨大障碍。而这又是传统农耕文明衰落,被远远甩到世界潮流之外的根本症结。真题例证4“海禁”政策前夕的中外贸易(2014课标全国卷,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20、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题干材料反映了清初实施海禁以前,中外贸易在民间表现突出,但外国货物在中国很少,外国银钱已在民间流行开来,体现了中国货物出口增多,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优势地位。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外来货币是否干扰了中国市场,排除B项。也无法体现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或清廷统治出现问题,排除C、D两项。考向预测4闭关锁国政策下的清代行商制度广东新语所载诗曰:“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这首诗说明()A.明清“海禁”政策导致白银大量内流B.闭关锁国政策下官营贸易的兴盛C.官营丝织品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D.清初行

    21、商制度是官商结合的产物答案D解析清初政府实行“以官制商,以商制洋”的策略设立广州十三行,总揽对外贸易并负责转达承办官府与外商的一切交涉。“银钱堆满十三行”的繁荣、富庶景象是由特许经营带来的,故A项错误;十三行的贸易属于官府控制下的商人经营,不是官府直接经营贸易,故B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丝织品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故C项错误;该行商制度是官商结合的产物,是政府特许经营的行商,故D项正确。短板8借助历史背景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例题(2016课标全国卷,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

    22、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查短每种历史现象的出现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分析这一现象时,如果联系的背景知识不当,就不能很好地分析历史问题,进而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例如本题题干材料信息是明末江南农村雇工对地主的态度由“柔顺”到“骄惰成风”。如果盲目联系当时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就会误选B项,而实际上这种变化和重农抑商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明末社会矛盾确实日益尖锐,但雇工地位变化并不能反映这种矛盾,故C项错误。明末农业生产中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所以雇工对地主态度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补短在全面获取题干史料信息的基础上,正确

    23、对接其历史背景,找到其内在的历史联系。例如本题题干史料反映的是江南农村雇工佃户社会地位的提高,这是由于当时农业生产中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所致,而这种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又是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故A项正确。答案A针对练2明初规定:“在京工匠上工者,日给柴、米、盐、菜,歇工停给。”1391年,进一步规定,凡在内府役作的工匠,“量其劳力,日给钞贯”。这说明明代的工匠制度()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促进了资本主义关系出现C.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D.限制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联系时代背景:明朝封建制度衰落,封建统治者拼命维护封建制度。明朝对工匠的待遇说明,明朝政府是要把

    24、工匠牢牢控制在政府手中,这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故C项正确。一、明朝1.思想方面(1)王阳明“心学”: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理,主张克服私欲,恢复良知。(2)李贽自称“异端”,力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有强烈的追求个性发展的要求。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的存在,主张男女平等。2.科学技术方面(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它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2)农政全书:系统总结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3.文学艺术方

    25、面(1)文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2)戏曲:明传奇形成四大声腔。(3)绘画:文人画代表作品有徐渭的牡丹蕉石图。二、清朝1.思想方面(1)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2)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注重实学,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3)王夫之:政治思想,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哲学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4)明清进步思想的特点反传统、反教条: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圣人”,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他的“异端”思想和狂傲不羁的品行,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

    26、惊惧。批判封建专制:黄宗羲指责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主张“经世致用”,他提倡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2.文学艺术方面(1)小说创作的兴盛。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经济上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为适应市民阶层需要,通俗文学获得蓬勃发展。儒林外史红楼梦聊斋志异是其代表作。(2)绘

    27、画和书法: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如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3)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发展于同光年间,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1.明清儒学与宋明理学的不同宋明理学明清儒学政治维护纲常礼教和君主专制反对君主专制独裁,具有民主色彩经济重义轻利,压制人欲重视工商业,倡导工商皆本哲学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强调身体力行,倡导唯物主义学术日益脱离现实,文风空洞关注国计民生,倡导经世致用点拨:明清儒学批判宋明理学,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继承表现有:批天理,“存人欲”,体现民本思想;经

    28、世致用体现的是儒家的入世务实思想。发展表现在:批判君主专制、三纲五常,体现出平等意识;限制了君主专制,体现出民主色彩;主张人欲天然合理,体现出个性解放色彩;经世致用体现出否定权威和独立的思想。真题例证5清代反传统伦理思想(2016海南单科,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答案C解析A、B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女诗人认为德才兼备才是善,反对“女子无

    29、才便是德”的传统论调,所以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自身权益的诉求,只是表达一种思想,D不符合。考向预测5顾炎武对传统儒学的继承顾炎武认为儒学的本旨,“其行在孝悌忠信,其职在洒扫应对其用之身在出处、辞受、取与,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法”“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这折射出顾炎武()A.对理学和心学的彻底否定B.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C.对传统儒学的考证辨伪D.以孔孟儒学来维护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顾炎武思想。理学和心学仍然强调孝悌忠信、政令教化,故A项错误;顾炎武重申儒学的本质,认为“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体现了其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

    30、及考证和辨伪,故C项错误;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2.中国古代科技没能转化为近代生产力的原因(1)经济上: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达到较大规模,从而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应有的土壤。另外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以及剥削者买田置地,束缚了手工业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2)政治上: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思想上:文化专制使大量知识分子脱离对自然界的观察研究。(4)教育上:封建教育以儒学为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点拨:中国传统科技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西方近代科技则采用实验方法,重点放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上。科技的创新和转化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科技的创新和转化,反之,则阻碍。明清之际的社会环境不利于古代科技转化为近代生产力。真题例证6清代活字印刷术发展的阻碍因素(2017山东兖州高三模拟)据古籍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准备了“内府铸精铜活字百数十万,排印书籍”,却在乾隆初年因“无用”而被改铸为铜钱,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活字印刷术()A.受到统治阶级的抵制B.


    注意事项

    本文(届二轮复习第3讲 明清时期 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