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三年级下册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三篇.docx

    • 资源ID:26762423       资源大小:19.5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三年级下册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三篇.docx

    1、三年级下册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三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三篇 篇一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学习重点: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3、说说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二、汇报交流1、同桌互相检查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三、练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四、总结,随文阅读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踏花归去马蹄香(写作趣谈)伍玉成宋朝时候,有一次画院招考。考试是命题作画,题目是一句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考场上安静极了,应考者都在认真思索。有的认为诗句的重点在“踏花”二字。于是就画了一些花瓣,

    3、让一青年骑着马在花瓣上行走。他想这不正是踏花么?表现了那春游之后的愉快心情。有的在分析之后,觉得重点是在“马”上。踏花也好,归去也好,马蹄也好,都离不开“马”。于是就精心地画了一匹骏马,一青年骑在马上从花丛中疾驰,显得很有气势。也有的人琢磨“马蹄”应是重点,因此在画纸上突出那腾空的马蹄,并在“马蹄”旁画着纷飞的花瓣。他想花瓣都被扬了起来,马蹄还不会“香”么!众多的应考者中,只有一位画得很特别。他的画卷上根本没画花瓣。他画的是:夕阳西下之时,一位英俊少年骑在一匹骏马上。马在奔腾着,马蹄高高扬起,一些蝴蝶紧紧地追逐着,在马蹄的周围飞舞。考生交卷后,考官一张张评选。当他看到那张蝴蝶纷飞的画卷时,就会

    4、心地笑了。这张画被评为。为什么呢?考官作了一番评说,应考者也都非常佩服。这考生的成功,关键在于他仔细地分析了题目,全面领会了诗句的含义,并找到了体现题意的巧妙的方法。画题中的“踏花、归去、马蹄”都是具体的事物,容易用图形表现,所以一般人都在这表面上下功夫。而题中的重点在“香”字上。这“香”是一种感觉,凭嗅觉所得,而绘画是让人从视觉上感受。如何在画面上体现出“马蹄香”来就很不容易了。让马踏花瓣太表面、也太直接了,也难突出那“香”味。用蝴蝶来烘托真是想法新颖。蝴蝶为什么追逐马蹄呢?不正是体现“马蹄”的香么。这“香”不是直接画出来的,而是观画者很自然能想到的,所感受到的。写作也是一样,作文之初要仔细

    5、分析题意,这就是审题。它是动笔的基础。然后精心地构思,寻找体现题意的表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好文章。一、读一读,写一写。召集 骆驼 得意 称赞 群山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二、照样子,写一写。密密麻麻 ( ) ( ) ( )整理整理 ( ) ( ) ( )三、不改变原意,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2、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3、怎么能这样做?五、课外拓展。1、学习古诗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2、阅读同步阅读P66 差别 篇二 教学目标1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

    6、能得到画师的称赞。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重点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句话。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7、事)古时候,有一位的画师要考考他的三位徒弟,他让徒弟们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多。结果是,纸上画骆驼最少的徒弟却受到了画师的称赞,想知道是为什么吗?下面我们就学习这个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二.自读课文,粗知大意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2.认读词语,纠正读音。(课件出示)zho lu tuo min q f ru召 集 骆 驼 连 绵 不断 起 伏 若 隐若现3.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召集:招呼集合在一起连绵不断:绵,延续不断。文中指山峰一座连一座,不间断。起伏:伏,低下去。文中指山峰有高有低。若隐若现:若,如,像。隐,不显露。现,显露。文中指群山中的骆驼有时看得清楚,

    8、有时又看不清,看不清究竟有多少只4.再读课文,了解大意。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然后用简练的语言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课件出示填空练习)故事的起因:(画师)要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经过: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的骆驼的头),小徒弟(画了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结果:(小徒弟)的画得到了画师的称赞。三.讨论交流,领会内涵故事的结果真让人感到意外,想知道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吗?1. 指名读大徒弟画的内容,你来帮大徒弟说一说绘画构思。(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骆驼

    9、,“我”的想法就是把骆驼画的小一点,这样就能在纸上多画骆驼了)大徒弟的想法最简单,也是常人的想法2. 指名读二徒弟画的内容,他的想法好在哪?(二徒弟的方法和大徒弟的相比,有一定的进步,他用骆驼的头来代表整个骆驼,这样他画的骆驼数就比大徒弟多了)大徒弟和二徒弟究竟可以画多少只骆驼?(无论大徒弟还是二徒弟,他们画的骆驼毕竟受到纸张的限制,骆驼的数量是有限的。)他们俩的画法有什么缺陷?(无论是画骆驼,还是画骆驼头,太麻烦,要花费很长时间)3. 那么,小徒弟画了什么,好在哪?指名读小徒弟画的内容。(小徒弟只画了一只完整的骆驼和一只不完整的骆驼。)读读画师说的话,你有哪些收获?(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好,是

    10、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小徒弟思考的角度和别人不一样,是想别人想不到的事。)如果让你画,你想怎么样画?(可以画许多骆驼的脚印)四.广泛思考,课外延伸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下面四

    11、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第四幅:一座 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下面,老师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画风,你将怎样画呢?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五.板书12 想别人没想到的大徒弟用细笔画满二徒弟画许多头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动脑、创新)六.课堂练习1.照样子,写词语。密密麻麻:若隐若现:2.补充词语。连绵( ) 自( )为(

    12、 ) ( )大悟情( )禁 若( )若( ) 惊( )鸟3.按要求写句子。(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改成陈述句)(2)少先队员应该助人为乐。(改成反问句)(3)草地上开满花。(扩句) 篇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自学生字词。(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教学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教学

    13、准备:教师准备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二、学习课文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14、。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召(zho)集骆(lu) 驼(tuo) 连绵(min)起伏(f) 若(ru)隐若现恰(qi)好(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5.学生读课文,讨论。6.学生汇报。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三、拓展延伸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四、总结全文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五、作业设计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板书设计:12 想别人没想到的大徒弟用细笔画满二徒弟画许多头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动脑、创新)


    注意事项

    本文(三年级下册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三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