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汉字与书法无答案精品教育doc.docx

    • 资源ID:26887291       资源大小:214.31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汉字与书法无答案精品教育doc.docx

    1、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汉字与书法无答案精品教育doc第7课 汉字与书法【课 型】新授课 【课 时】1课时 【学案序号】7【编写人】马池江 【审核人】王家强【课标要求】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篆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重点难点】重点: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时代特征的关系;自 学 篇知 识 梳 理随堂笔记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可用性、实用性:作为文化知识传播载体的汉字)1文字的含义:当人们用以交流或记录思想的某个符号(譬如书画、记号)与语言中某个词的音、义相对应,而其形状又基本固定,我们就说这样的

    2、符号便是文字了。2文字的意义: 3. 汉字的发展历程(1)前汉字阶段历程示例结绳记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易系辞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之多少,随物众寡”(易九家言)仓颉造字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淮南子本经)新石器时代上的刻画符号 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出土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凌阳河遗址) 莒州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2)古汉字阶段历程特点示例甲骨文(商代)笔势以方笔居多,字多有棱有角,大小不一,粗细不等(受书写工具影响);地位: 金文(又名钟鼎文,商、周、秦汉,周为多)大小匀称,结构日趋方整;作用:可补史书之缺,正史书之误;籀文(

    3、又名大篆,石鼓文,通行于秦国)左右均一,稍涉繁复,象形象事之意少,规旋矩折之意多”。相传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是金文的标准字体;六国古文春秋战国时各国使用的文字,由于诸侯纷争,汉字也随时事起伏跌宕小篆(书同文)圆润纤细,布局均匀代表:秦李斯泰山刻石思考:1.秦统一文宇的原因有哪些?2.秦“书同文字”有何影响?结束了中国战国时期汉字使用的混乱状况;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传播; ;(3)今文字阶段历程特点示例隶书相传为秦时一个叫“程邈”的隶人所造,故称“隶书”,是汉代的官方字体。直到魏晋楷书流行后,才被楷书所取代;隶书出现后,可“佐”小篆之不足,故又称“左书”“佐书”;抛弃了贯穿古汉字阶段的“象形”原则

    4、,解散了古文字的写实性曲线,代之以点、横、竖、撇、捺、挑、勾等比划,大大降低了汉字书写的繁难程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场大革命。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雄放洒脱,浑厚深沉;代表:东汉蔡邕熹平石经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实用价值高;萌芽于汉魏(汉末,三国时曹魏钟繇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成书于隋唐,通行至今,长盛不衰;形体方正,横平竖直,结构严整,讲求法度规范,可作楷模;(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代表: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赵孟頫胆巴碑;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

    5、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线条流畅纵情,赴速急就,审美价值高;代表:唐张旭千文断碑;怀素僧自叙帖;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楷书是文字符号,艺术性相对不足,草书艺术性高,而实用性相对不足。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代表: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唐颜真卿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宋苏轼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二、书艺历程(可赏性、艺术性:作为书

    6、法艺术和篆刻艺术的汉字)(一)书法艺术1书法的特点: 2出现的原因 知识群体的形成,为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动力;3发展历程时期时代背景艺术特色名人名篇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4评价: (二)篆刻艺术1.含义: 2.发展历程秦汉: 明中叶以后: 对 话 篇【合作探究一】汉字与书法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中国之所

    7、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材料三材料四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材料五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因为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

    8、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中有逾八成的成年人承认写字有困难。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人民日报(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有哪些?(2)材料二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2)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据材料三分析汉字演变的基本趋势。(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当时提出废除汉字的背景和目的。(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汉字的认识。【延伸阅读】 1.六书东汉许慎在说文解

    9、字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2.书之七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甲骨文金文大篆体方正小篆体隶书楷书行书草书3.

    10、汉字(书法)的发展演变呈现出怎样的趋势?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书法艺术由自发到自觉,魏晋时期,书法兼具实用和审美功能,成为一门艺术;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绘画与文字相伴而生;4.中国书法艺术产生的条件素材条件:汉字作为一种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社会需求:汉字作为文化传播交流工具的功能在发生变化,以适应人们和社会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动力条件:知识群体的形成成为书法艺术产生发展的动力;工具条件: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现实需要: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

    11、、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书法艺术在这一时期最终形成。评 价 篇1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2.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楷体汉字执王臣劓甲骨文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3. 唐朝学者吕总续书评中评价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时说:“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代朱长文续书断则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12、该书法家是( )A钟繇 B怀素 C欧阳询 D苏轼4. 下图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之一,史称龙门二十品,是北魏书法的代表作。尽管二十品的题记的字体大小不等,章法上也不像唐代碑刻那样整齐有序,但不齐中仍然体现出“静穆”的特性来。其中“静”是本源性的,是最高的审美标准;“穆”则是“静”的外在体现,具有宽宏、凝重、肃穆、和谐等内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A北魏统治者奉行尊道、礼佛、崇儒的政策 B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C字体兼有隶书的古朴刚健和楷书的端庄大方 D造像题记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5. 琅玡台刻石(下图)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碑刻铭文有: “维二十八年(前219

    13、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关于碑刻铭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反映秦始皇对法家思想的推崇 铭文反映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信息铭文应是小篆,字体特点是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该铭文的描述有一定夸大之嫌A B C D6. 南朝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表明他强调书法创作应该( )A效法道家 B有意无法 C形神兼备 D超越古人7. 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讲究“意在笔先”。能体现这一理论的是()A“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

    14、之。”B“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C“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D“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8. 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A B C D9. 历史学家郭沫若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对甲骨文的认识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一种图画文字 B.文字的审美可以跨越时空界限C.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书法艺术 D.奠定了秦朝统一文字的基础10. 2019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的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

    15、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下图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 )11. 社会环境.审美欣赏角度的不同,决定了书法的不同特点。下列关于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晋代书法表达对意境、神韵、风骨的追求,体现“尚韵 ;唐代书法气魄雄伟,主张法度和规范.,体现“尚法 特色;宋代书法追求个性,以书达意,忽略法度,形成“尚意”; 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的创造折射出时代的巨大变动的征兆;A. B. C. D. 12. 下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

    16、祭祀谷神13. “车”的原始文字特别像一辆行进的马车。观察下图,通过“车”字的演变,得出关于汉字演变规律正确的是 A由表音和表意两部分构成 B以图画为基础逐渐演变C美观性逐渐突出,实用性逐渐减弱 D始终没有脱离象形文字的特点14.“豆”的本义是指古代的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左传昭公三年载:“四升为豆。”结合右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而来,“豆”属象形文字 小篆字体略长,富于图案美“豆”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容器和容量单位 右图三种字体把中国书法写意性发挥到极致A B C D15. 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 )A工作器具 B工作内容

    17、 C工作职责 D工作性质16.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材料一 汉语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使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上

    18、述两种语言文学发展演变的异同。(8分)材料二 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2分)材料三 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的讨论,主张废除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成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创造新词的方式繁体字1956年后推行的简体字音译外来词沙發、牛頓、布爾什維克、麥當勞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麦当劳赋予旧词新涵义共和、格致學、計學、總統共和、科学(格致学)、经济学(计学)、总统其他西學、洋錢西学、洋钱、孔子学院(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6分)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上表进行解读。(10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22画出本课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汉字与书法无答案精品教育doc.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